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剧、弥撒及人声版本鉴赏——长桥卧坡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4-29 20:59
俄网上有这个卡巴耶版本的黑胶片源

这个封面也太吓人了~~

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cityman 发表于 2024-4-29 21:37
找到出处了,在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外货歌剧费加罗婚礼书中第17页的脚注中。见图

谢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4-26 11:10
看到有一盘 楼主曾经提及的 萨列里作品sacd

转到这里,供大家一听。

多谢小哥,萨列里唱片极少,又罕有关注,牛小哥此款唱片绝对善举,收了!再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萨瑟兰在DECCA留有两版录音,上传的这版首录于1961年,由约翰·普里查德(1921-1989)指挥罗马圣塞西莉亚乐团与合唱团助演,他是擅长歌剧的指挥家,因而管弦乐的线性不错,在起伏上有特点,这倒对应了多尼采蒂“旋律性歌剧”的作曲风格,但与波宁吉一样,音色偏亮,也同样存在有器乐部分压人声,比如第一幕开场的重唱合唱,我以为再暗一些会更吻合剧情,此外,合奏够弹性,但偏硬。

萨瑟兰没得说,正是全盛时期,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演唱自然无比的滋润,我始终赞赏她的共鸣,非常的充分,这是一位听着特别让人放心的杰出女高,抒情、戏剧与花腔无所不能,因而难度再大的段子也挡不住,特别是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苔巴尔蒂与卡拉斯都陷入低谷,唯有她所向披靡,她的演唱,特别吻合于 bal canto 的本质,我可以这样说:她的歌喉,是bal canto 演唱风潮最具体实观的“说明书”,听听第二场开场和第二幕“疯癫场景”美妙无比的咏叹调,难有听家不为之击掌赞叹,她在意语歌剧上的主要不足是吐字不清,但声线与运嗓的高妙无与伦比且独具风采,就人物的塑造讲,萨瑟兰的露琪亚在悲剧的力量上与卡拉斯设计不同,她的演绎没有卡拉斯那么强烈的悲剧感,而给人以错缘、哀叹与无奈的感伤,因而歌唱在很大程度上保有着多尼采蒂最初始设定露琪亚花腔女高音的本色美感,这是萨瑟兰的露琪亚最令我满意之处,如果单论歌唱,只有萨瑟兰最具有这个实力,相对卡拉斯,萨瑟兰运用了更多的运声技巧与装饰音,特别是“疯癫场景”这一节(CD2第10-13音轨),两人之间不同的侧重尤其明显,萨瑟兰的演唱从始至终荡漾着花腔女高的迷人色彩,而悲剧的成色相应有所减弱,这里既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也映照出俩位伟大女高音各自所长的歌剧表演艺术。

普里查德此版录音使用了全稿本,因而牧师拉蒙多在全剧中的份量有所提升,特别由著名男低音切雷萨·谢皮饰演,给予这个人物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使得全剧角色的份额更趋于均衡,意抒情男高音雷纳多·奇奥尼饰演埃德加稍显稚嫩了些,他的嗓音与演唱很俊朗,富于朝气,但做为剧中男一号,实力上尚有不足的地方,演出的情感和对角色把握没啥可挑剔的,但出场戏与萨瑟兰的二重唱显得没有足够的实力将角色牢牢驾驭住,与萨瑟兰难免就相形见绌,而美国男中音歌唱家罗伯特·梅里尔饰演的恩里克·阿斯顿就老成得多,不愧是歌剧大家,实力与经验就是不同,一开口就有“气场”,不飘不移,能将人物牢牢“定”住,这样你能够咀嚼出人物的味道来,他与萨瑟兰的二重唱部分,你能听出俩人平分秋色的表演,(Cd1 第12-13轨)明显好于奇奥尼,歌剧的戏剧性是通过人物表演来传达,啥是歌剧表演?——宣叙调与咏叹调加上表情,人物塑造若不丰满,整体性就难免打折扣,包括最后一场埃德加的重头戏,奇奥尼在演唱的细节还是有待提升的空间。

注明:卡拉扬1955年版删掉了第二幕第一场牧师拉雷多规劝露琪亚接受婚姻现实的一段戏(可参考萨瑟兰版cd1第16-18音轨)这里面包括了拉蒙多的咏叹调和与露琪亚大段精彩的二重唱,同时还删掉了第三幕第一场埃德加在城堡的一段戏(可参考萨瑟兰版cd2第5、6音轨),包括埃德加沉思、阿斯顿上场的二重唱以及约定决斗的情景,上面的中文音轨简介针对卡拉扬版,因此聆听萨瑟兰版需要注意甄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萨瑟兰&普里查德 1961版:

https://pan.baidu.com/s/1r46XLotB8_LsJMMUx9PN2g?pwd=iwy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5-2 16:00
春节时原打算一次分享12部歌剧(96/192K高码),一人选了一部代表作,后因网盘紧张放弃了。这12部中第一 ...

高码版很赞,与ape的1954诺尔玛低码版比较涣然一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6 08:07
好贴啊!

不过作为没有音乐基础的音乐爱好者和音响发烧友,希望楼主也能多推荐些立体声版本的录音。

接下来的两版,都是立体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熟悉歌剧的不会不知道伊迪塔·格鲁贝洛娃(1946-2021),斯洛伐克颇具实力的花腔女高,70年代末开始展露头角,因为其迷人音色和花腔技巧,在欧亚有为数不少的粉丝,爱好排名次的乐迷将她与卡拉斯、萨瑟兰并称为演唱《露琪亚》的三大高手,其实有些名不符实,不管她现场的《露琪亚》如何,仅就这版看,与前两位名伶有差距。

此版录于1983年,由意籍歌剧指挥尼古拉·雷斯奇诺率皇家爱乐和安布罗西歌剧院合唱团助演,西班牙老牌抒情男高阿尔弗雷德·克劳斯饰埃德加,意大利男中音雷纳托·布鲁森饰阿斯顿,英国低男中音罗伯特·劳埃德唱拉蒙多,阵容够强大,格娃在录制前已有多场《露琪亚》演出经验,而且她所擅长的花腔正好与露琪亚的角色相符,轻车熟路,但她的表演让我亦喜亦忧。

格娃的嗓音和实力的确一流,她的演唱、翻上高音D和E甚至比萨瑟兰还容易,音区穿越自如,无须过渡,直接就翻上去,难怪有这么多粉丝,但以我看、在运嗓的合理、歌喉的舒展、演唱的艺术效果上,与卡拉斯和萨瑟兰比较有差距,这版《露琪亚》,她也许是太想表现,太想在演唱技巧与强烈的戏剧激情方面效仿卡拉斯,反而使演唱不由自主陷入表现主义——为表现而表现的窠臼之中,演唱给我以急促感,共鸣偏紧,这一点使这版露琪亚的艺术效果打了折扣,听听她的出场戏,客观的说:一流的歌喉附加上并不完美的唱功。

此剧当然是悲剧,这个角色更不轻松,但表演剧中人物的个性,恰恰应以轻松的、自如的、调控良好的歌喉来传导,不管是器乐还是声乐,良好的调控始终是必须的,再听听“疯癫场景”,格鲁贝洛娃在露琪亚戏剧激情上稍有些“过头”的表演,既展示了她歌喉超级强大的实力、也显现了她在气息调控和颤音运用上的小瑕疵,但她毕竟是难得一见的花腔女高,毕竟是靠现场的《露琪亚》一炮而红,她的露琪亚尽管有瑕疵,其演唱艺术与欣赏价值自不待言。

高音区的运嗓技巧一直是她的加分项,但这版偏紧的共鸣直接导致了很重的呼吸(换气),说句白话:喘息声太重,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抒情性花腔女高的美,也拉低了艺术成色,再听听卡拉斯和萨瑟兰的这一场,且先不论她们的高音区,运嗓的中音区都是给予本色性的处理,让演唱接近于声线自身,但出来的效果却是真实而感人,其实表达情感用不着那么多技巧,也不用额外再“给力”,反倒是简而直接最好,大道至简,歌唱艺术上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其它几位角色,雷纳托·布鲁森的阿斯顿稳得住“阵角”,他的实力和稳健给整个演出增分,阿尔弗雷德·克劳斯其实已经过了盛年期,尽管仍然高亢,但声音不那么“年轻了”,其实布鲁森也不年轻,但这两位男主角的表演在这版里最让我放心,罗伯特·劳埃德的拉蒙多正常发挥,尽管吐字有点“拗口”,反到是配角阿图罗的扮演者、英抒情男高音波纳文图拉·博顿伊的青春气息让我眼前一亮,嗓音清朗、透亮、抒情,演唱有力,难怪唱过《塞维利亚理发师》里的青年伯爵,如果让他唱剧中的埃德加,效果不会比克劳斯差,开场一曲“宛如黑暗中的一颗星”和后面的三重唱都很棒,嗓音和实力为其博得清晰瞩目的位置感,风头甚至盖过了布鲁森。

https://pan.baidu.com/s/1_w6YCZkswfJ_4rCa_dt6Iw?pwd=zn4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5-6 08:31
好啊,再请教楼主,

巴托莉的这版诺尔玛如何?

这版没听过,层主可否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音乐诠释,代入个性不难,而恰到好处才是最高境界,因而最难,歌剧同样如此,如果把人声比作乐器,那么没有任何乐器比人声表达情感更直接,这样,可供参考的标准也就出来了——演唱者声音的艺术美与情感表达分寸的拿捏,歌剧诠释要接近真实却绝非等同于真实,电影表演的至境是“就像”真实生活一样,而歌剧表演的至境却是将生活高度“艺术化”,是经过艺术提炼的音乐“真实”,它显然首先是音乐的,要符合音乐表述的基本规则,但因为是“剧”,也就比纯器乐作品多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情感成分,但唯其如此,对“度”的把握变的更为重要,格鲁贝洛娃的《露琪亚》的确表现出歌喉的实力,只是她的表演有些过了,还是“度”的问题。

贝弗里·西尔丝的《露琪亚》出版于1970年,意著名男高卡洛·贝尔贡齐的埃德加,皮耶罗·卡普奇利的阿斯顿,朱斯蒂诺·迪亚兹的雷蒙多,阿多夫·达拉普扎的阿图罗,著名歌剧指挥托马斯·希珀斯指挥伦敦交响和安布罗西歌剧院助演,他所把握的这版《露琪亚》,既有激情迸发的强大戏剧性,又有众星激动人心的强大的歌喉展现。

西尔丝(1929-2007)美著名女高,1947年登台,50-60年代活跃于欧美,70年代达到了顶峰,声线华丽又细韧甜美,属花腔女高之类,由于相对于纯花腔她的音质较厚再加上共鸣充分,戏路很宽,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人物,再加上身材高挑,扮相不错,在那个时代很受欢迎,她这版《露琪亚》完美,我个人以为能与卡拉斯、萨瑟兰版并肩。

对西尔丝的露琪亚,我格外关注于她的颤音运用和气息感,只要运用适度恰当就差不了,合理的使用是宁可不及而勿过之,但你听听她的开场戏(cd1第5轨),恰恰好,足以令我满意,演唱配得上刚柔相济,也在一定程度表演出露琪亚脆弱而又刚烈的个性,抛开歌喉,在戏剧表演与表情上,她对人物塑造的渴望,比萨瑟兰更主动,听听第7音轨与贝贡齐急切的宣叙调,这段对手戏甚为精彩,她在措辞语调的色彩变化上,还不如卡拉斯,但在对人物戏剧性与角色性格层次的提炼上,又仅差于卡拉斯,能在唱腔中明显带入情感而不过分,这一点就很不简单,再听听第11音轨与阿斯顿超级棒的对手戏,我很是赞赏她在这里的表演,歌喉与唱功无须再说,在顶级之列,你丝毫听不到她在高音区的“尖叫”(竟然能翻到罕见的高音f 卡拉斯和萨瑟兰都没做到 ,cd1第13音轨),但毫不费力且色彩绚丽,再听听令我回味的“疯癫场景”,看看西尔丝无可挑剔的表演,那种由内向外的演变历程让我信服,嗓音纯净而忧伤,两句著名的念白也带有很强的冲击力,这一场,能与卡拉斯相妣美,尽管风格完全不同。

贝尔贡齐的埃德加很棒,是个理想的表演者,他表现出埃德加的坦诚、热烈、直率、真切,很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版埃德加非常全面,你找不到弱点,几乎是个天然的埃德加,卡普奇利的阿斯顿勋爵甚合我意,声音带着威严无情的语调,又有贵族的矜持感,你听他的行腔与尾音,共鸣充沛又归音断然,很干脆,同时在所有的重唱中,又保持着警觉的回应,是个大人物的样儿,我同样喜欢他的宣叙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希珀斯的器乐部分值得提一笔,合奏的音量始终充沛,但奇怪了,一点也没压人声,也一点也没让人声影响器乐,这尺度与分寸感,绝了,该团为何被称为英五大乐团之首?不是没原因的。

https://pan.baidu.com/s/1k5Ggzqz83wJNonmzxAWbPQ?pwd=svu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卡巴耶此版录于1976年,Philips双张系列1995年再版片,由西班牙指挥家洛佩兹-科博斯(1940-)率安布罗西歌剧院合唱团和新爱乐乐团助奏,剧中人物埃德加由我们熟悉的抒情男高何塞·卡雷拉斯(1946-)饰演,牧师雷蒙多启用了低男中音实力派唱将萨缪尔·拉梅(1942—),阿斯顿勋爵的饰演者维克特·萨尔狄奈罗我没听过,他的歌剧这是第一次听,从演唱上看一定有实力,但与萨缪·拉梅同台,他似乎小了半号。

这版《露琪亚》名声并不响亮,与西尔丝版一样受到忽视,卡巴耶演唱稍有点做作、也有些刻意求工,但演出效果不错,她的表演明显不如西尔丝来的自如舒展,但虽有的段落刻意的成份明显,却并未落入紧促的神经质表演中,因而表现出令人信服的戏剧张力和强烈的戏剧效果,她在大幅度情感跨越的高声亮嗓与柔声传情上都有不错发挥,“疯癫场景”这一大段演与唱激烈与稳健兼有,在情感性与倾诉性上有个性特色,看得出,她擅长在叙述性功能与保持高音区清丽的声线上掌控平衡,但同时,也显出了做作。

演出本的设计以卡巴耶为中心,以突出她华丽清澈的声线和爆炸性的高音,她也的确有这个实力,这版露琪亚可谓是“卖力气”了,不辱站在舞台中心被众星捧月,喜欢美声演唱的cm听去吧,处处是卡巴耶歌喉美丽的“风景线”,尽管有点刻意“飚高音”,但并未脱离美声对女高在上音区翻高的要求——即必须是美声的、可持续的,与埃斯顿的二重唱仍满台都是露琪亚,生生把萨尔狄奈罗挤到侧台,这不能不说是此版的一个低点,你再听听和萨缪尔·拉梅的对手戏,拉梅牢牢的位置下是一流的实力,我对萨缪·拉梅的表演颇满意,他同样以优异的表演奠基了日后的星途。

卡雷拉斯是另一亮点,风头不逊于卡巴耶,他与卡巴耶的二重唱是此版最高能段落,如第一幕的二重唱,激情膨湃,很有表现力,无论是激情还是平稳段落,气质都讨人喜,尤其有良好的控制,难怪日后成了巨星。

洛佩茨-科博斯乐队部分值得夸两句,合奏显示出良好的整体性,齐整、均衡,在表现剧情时毫不含糊,总能与以有力的烘托。

https://pan.baidu.com/s/112K1y6TOyV2PwS5Qgz6PvQ?pwd=7jl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安娜·莫芙(1932-2007)此版《露琪亚》录于1965年,由RCA理查德·莫尔和安东尼·萨尔瓦托雷操刀,因而音效的品质有保证。

法指挥乔治·普莱特勒联手意RCA歌剧院乐团&合唱团助演,埃德加仍是有号召力的卡洛·贝尔贡齐,他的埃德加仍然超棒,意男中音马里奥·塞莱尼的阿斯顿,意裔美籍男低音耶吉奥·弗拉吉洛的雷蒙多,加拿大著名男高音彼埃尔·杜瓦尔的阿图罗,意颇受好评的抒情男高维多里奥·潘达诺演唱剧中小角色卫队长诺曼诺,各个都是风头正劲的实力唱将,这套班子尤其是莫芙、在当时倍受期待,第一幕开场就给我好印像,塞莱尼、弗拉吉诺、潘达诺三位以良好的状态和坚实有力的声音塑造了角色,一水的意大利人唱起意语歌剧真是得心应手,再加上乐队干净明断的配乐,颇显气势如虹,能很快将听者带入歌境。

莫芙录制此版时声带还未受损,30多岁正值演唱盛年期,她是当时欧美风头强劲的抒情兼花腔女高之一,以嗓音甜美、温暖、充满活力著称,歌喉被粉丝称为具有“枫糖浆般的声音”,很显然,这又是一位与卡拉斯、萨瑟兰完全不同而又有号召力的露琪亚,普莱特在这一节给莫芙的配乐相当小心,听听莫芙出场的器乐部分(CD1第6轨),小心翼翼,而莫芙的嗓音与她50年代中期我感觉稍有变化,没有过去那么纯净,高音区与花腔仍无可阻当,一样的出类拔粹,但中音区嗓音已经略有趋厚的征兆,听家们当时未必能察觉到,照旧赞誉声不绝,但现在回头去看,声带已经有用嗓过度的征兆。

贝尔贡齐是我个人最欣赏的男高之一,嗓音未必咋,他出道时唱男中音,但自己不甘心,一举改唱男高,又一举成名,他演唱啥都能雄壮高亢,颇有气势,能给舞台以急迫的压力,迫使对手拿出百分百应对。塞莱尼仍然是我固有印像,定位好,气势足,处理人物细腻,一旦“拿准”了人物,纹丝不动,听听他和莫芙的二重唱部分,颇有点苦口婆心,但角色无情的基色不改,这一场戏,和虽后弗拉吉诺“劝导”那场戏,都深得我意,弗拉吉诺的雷蒙多,足能打高分。

六重唱这场戏,演唱的层次感与六位歌唱家的定位没有我预期的出色,乐队太大声,这时无论乐队还是合唱,都应立足于为重唱让路,绝不能自身“拥挤”,但普莱特显然没做好,他的乐队尖锐而喧嚣,过于“中和”而挤压干扰了领唱,莫芙做为中心人物也少了点领军感觉,最出彩的是还是贝尔贡齐,我多次说过,与贝尔贡齐搭戏,稍微不小心应对,他就成了主角,你再听听城堡与塞莱尼的二重唱,贝尔贡齐气势不改,但塞莱尼更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可谓双星并耀,但歌剧的精彩就是这样演出来的。

这是一版群星闪耀的《露琪亚》,而不仅仅有莫芙,莫芙的表演足令我满意,碰到这样的“大戏”,都是百分百的发挥,但《露琪亚》的竞争太激烈,几位女高版,各有各的所长与特色,认真赏听就好,再听听她在“疯癫场景”里颇具情感而又沉着精彩的独唱,声线、风格和西尔丝、卡巴耶区别甚大。

https://pan.baidu.com/s/10TAHCH_50jFJPlN16rWuLQ?pwd=18v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威尔第与瓦格纳齐名,被誉为最伟大的两位歌剧作曲家,但这两人除了均出生于1813年,你几乎找不到相同之处,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两者之间的不同,那就是——瓦格纳的歌剧像圣乐,威尔第的歌剧就是歌剧,瓦格纳的歌剧是教化的,威尔第的歌剧是亲民的,这样说似乎还是不够准确,不管怎么说,我个人很难将《尼伯龙根指环》一连气听下来,它足以让人顶礼膜拜,也足足让人望而生畏,但威尔第的《茶花女》则每听令人沉醉。

《茶花女》是威尔第最著名的三部歌剧之一,它几乎包含了所有受人欢迎的歌剧要素——优美的旋律、耳熟能详的唱段、激动人心的戏剧效果,还得额外加上一句——悲剧的美感,歌唱家与听众都喜欢它,除了首演失败,它始终被歌剧院列为最受欢迎的保留曲目之一,版本自然相当多,在可供选择的中,我相对喜欢两版,一个是萨瑟兰、贝尔贡奇录于1961年的Decca版,由约翰·普里查德率罗马五月花管弦乐团助助演,一个是寇楚巴丝、多明戈和小克莱伯录于1985年的DG版,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合唱团、管弦乐团助演。

先说两句寇楚巴丝版,此版留有较大争议,争议集中在两点:

一、小克莱伯棒下刚硬强悍的乐队部分是否与全剧伤感的基调不符?

二、曾见有音评人对寇楚巴丝演唱在一些段落上呼吸感调整不佳(如祝酒歌)颇有微词,

这其实涉及到在版本评价上如何看待整体与细节的关系,寇楚巴丝嗓音并不漂亮,但我反到以为她略为沙哑的声线与演唱中可闻的“喘息感”别有蕴含,听她演唱,你有时能想像到薇奥列塔病恹恹的样子,她演唱中时显时隐的“病态”让人觉得茶花女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使得她主导的悲剧在一些细部段落变得可信服,歌剧演出迥异于话剧与电影,起主导因素的是声音而非表演,但在人物外观(包括声音)上也不能相距太远,过于建碩的造型与过于殷厚圆润的声线运用并不适合于薇奥列塔,《茶花女》首演惨败就源于选角不当,肥女名伶——当时著名的意大利女高音多特娜丽饰演的薇奥列塔让人无法相信这就是那个重病缠身的风尘女子,过于健壮的身材整个抹去了这个人物的艺术美与悲剧色彩,而罗马尼亚女高寇楚巴丝似乎特别适合饰演“伤感”人物,她自身条件与薇奥列塔这个人物的相符性在版本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柔美同时不乏刚毅的声音很出色刻画出薇奥列塔富于感情又有骨气的女子形象,而她纯情的演唱尤为让人为之心仪,这是这版《茶花女》最为成功之处,仅仅因为一些段落的“呼吸感”而从整体上不以为然并不妥当,顾及细节而优先考虑整体应该是版本评鉴的主要原则,道理简单——极少有艺术家能在每一细节上做到始终完美。

小克莱伯的歌剧一般好于他的管弦乐,他善于调动起乐队的气势与起伏,因而在歌剧的戏剧性上富于表现力,他的长处是清晰、精炼、句型优雅又极富弹性,特别是落音的of效果,紧凑有力又干净利落,当然,他的欠缺也是一惯的——富于表情却少有深意,这版在音乐上的不足是处理上略嫌清沥简洁,对氛围的着笔不够,但仅此而已,说它与全剧的“伤感基调”不符有些过于挑剔,乐队部分在器乐与人声的配合上很默契,音乐未显有游离之处,也很好地烘托了剧情,柔度与富于弹性的织体、包括极有魅力的合唱都是典型的小克莱伯模式,对剧情的推动很有效果。此外,老戏骨美国男中音歌唱家谢里尔·米恩斯(1935-)饰演的老阿芒无疑出彩,他以丰富的情感和浑厚低沉的声线表现出老阿芒欲不为之又不得不为之的干预行为与心理,当然也揭示出这个人物的老成谋算和正直的一面,开声具有权威性,演与唱都驾轻就熟,第二幕与薇奥列塔的二重唱很精彩,多明戈足能令人满意,唱足够味道,他对声音的“压制”与抒情性的结合非常合理,“闭音”的共鸣运用使演唱呈显出耐人品味的磁性,但开口的张力同时也铿锵有力,确是一不多见的、出色的阿尔弗雷多

https://pan.baidu.com/s/1yEe66aY7fDQyL3zTAcnfdw?pwd=pop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01、前奏曲,选自第三幕病榻音乐和第二幕离别音乐,
02、第一幕:薇奥列塔家中贵族聚会,合唱,薇奥列塔招呼来宾,子爵加斯东向薇奥列塔介绍富商之子阿尔弗雷多,薇奥列塔周旋于众宾客之间,重唱。
03、二重唱“祝酒歌”,先是阿尔弗雷多、后薇奥列塔接唱,众人应和,阿借机向薇奥列塔表达爱意。
04、舞曲响起,薇奥列塔请众宾去舞厅跳舞,突然昏倒,她请众宾继续,自己留在大厅,阿尔弗雷多关切地要她爱惜身体二重唱,借机表达爱意。
05、阿尔弗雷多唱咏叹调“辛福的一天”,表白他对她炽烈的爱始于一年前,薇奥列塔接唱“如果这是真的,请忘掉我”,
06、众人来告别,阿尔弗雷多也要离去,薇奥列塔将胸前一朵花送他,并一再追问他是否真爱,相约明日再见,阿顿感幸福,
07、众人告别合唱“东方既白”,感谢女主人的款待,
08、送走宾客,薇奥列塔唱咏叹调“我困惑,难道真爱降临”,表达她对阿尔弗雷多爱情的渴望,
09、马上又意识到自己的身世,唱“这一切根本不可能,还是及时行乐吧”!窗外传来阿表达爱的歌声,二重唱。
10、第二幕第一场:薇奥列塔与阿尔弗雷多同居处,阿芒唱“我的爱情之梦”,
11、女仆上场告诉阿为日常生计,薇奥列塔已变卖了所有珠宝手饰,阿大惊,唱“啊!愧疚!耻辱!我的尊严在呻吟,必须赶快补救”,急忙赶赴巴黎筹款,
12、薇奥列塔上场找阿尔弗雷多,女仆告诉他已赶赴巴黎筹款,阿尔弗雷多父亲乔治上场,先是指责薇奥列塔引诱儿子,当看到薇奥列塔为儿子已经变卖一切手饰后感到内疚,二重唱“多么高尚的情操”,但还是求她离开儿子,
13、二重唱“为了我天使般纯洁可爱的女儿”,老乔治告诉薇奥列塔,如果儿子再不回家,女儿的婚事将受牵连,垦求薇奥列塔放手阿,
14、薇奥列塔震惊唱“激情燃烧我心中”,表示我无依无靠,且疾病缠身来日无多,阿尔弗雷多是我的一切,
15、二重唱,老乔治百般劝阻,唱“男人终不可靠”,垦求奏效,薇奥列塔动摇,唱“重生希望成泡影”,
16、薇奥列塔含泪唱“请告诉您那纯洁的女儿,有一可怜女人,为了她放弃~~”,老乔治唱“哭吧!可怜的姑娘”,
17、二重唱,薇奥列塔唱“一切皆为了爱,这爱永远属于他~~请适时告诉他真相”,乔治唱“叫我如何报答,上天庇佑你”,
18、薇奥列塔伏案给阿尔弗雷多写信,唱“主!谁赐给我力量”,
19、阿尔弗雷多上场寻问,薇奥列塔慌忙遮掩,言不由衷,泪流满面,终难掩内心激情唱出“爱我,阿尔弗雷德”后离去,
20、阿疑惑中,男仆告诉他薇奥列塔坐车离去,又有一人送来薇奥列塔的一封信,阿忐忑不安,展开看后大惊失色,这是一封绝情信,老阿芒上场,
21、老乔治唱“儿子,请抹去泪水,重新回到你美丽的家园”,
22、阿并不为之所动,他看到了桌上来自巴黎的请柬,唱道“她居然去参加舞会,我要去与他理论”后直奔

cd2:
01、第二幕第二场:巴黎贵妇弗洛伊家庭舞会赌桌上1、第二幕,来宾们议论薇奥列塔和阿尔弗雷多已分手的消息,

02、假面舞会上,一群吉普赛女郎手摇铃鼓上场助兴,唱“只看你的手就知命运”,
03、加斯东子爵带一群斗牛士上场唱谐趣生动的“斗牛士合唱曲”,
04、阿尔弗雷多上场,漠视众人寻问,参与赌牌,薇奥列塔与旧日情人杜费尔男爵上场,阿尔弗雷多赌桌连赢,以语言刺激薇奥列塔,唱“情场失意、牌桌赢利,我要回乡间过快乐生活”,杜费尔男爵与之赌牌,阿尔弗雷多仍然连赢。
05、众人用餐,薇奥列塔恐杜费尔男爵报复而与阿尔弗雷多决斗,央求其离开此地,阿不肯,要求薇奥列塔屡行诺言与其相爱一生,薇奥列塔唱道“这已经不可能”,
06、阿尔弗雷多将众人唤上场,当众羞辱薇奥列塔,将赢来的钱扔在薇奥列塔脚下,唱到“你我互不相欠,从此恩断义绝”,众人谴责,
07、老乔治上场,义愤责骂儿子,阿尔弗雷多此时也内疚自责,跪倒于地,
08、薇奥列塔唱“残酷的誓言使我不能道清曲委,但终有一天你会明白我对你至死不渝的爱”,众人合声安慰,阿尔弗雷多愧疚应和,在合声高潮中结束第二幕。
09、第三幕:哀怨凄楚的前奏曲,巴黎薇奥列塔家中,病情加重,在昏暗的油灯下倦卧床上,
10、向女仆要水喝,医生进来诊治,谎称好转,但临走时告诉女仆薇奥列塔“危在旦夕,命不久矣”,薇奥列塔要女仆将不多剩余的钱分给仆人们,并看看是否有信来,
11、薇奥列塔读老乔治的信:男爵和阿尔弗雷多决斗受伤,但在痊愈中,阿尔弗雷多现在国外,我已将事情真相告诉他,他马上就回到你身边,我也会来看望你~~,薇奥列塔哀叹“太迟了”!唱咏叹调“再见了!往日甜美的梦想,似茶花,曾怒放,今枯萎,一切欢乐与痛苦尽将结束”,
12、窗外人声鼎沸,合唱“请让路,为了节日”,
13、女仆上场说阿尔弗雷多回来了,进门,俩人拥抱互诉相思情,二重唱“让我们远离巴黎,我的爱人”,
14、薇奥列塔兴奋说“这已尽够”,执意更衣欲上教堂恩谢阿尔弗雷多归来,并要女仆告之医生她要活下去~~,突然醒悟唱到“若连你回来都救不了我,没有谁还能救我”,
15、老乔治上场唱“我要屡行诺言,拥抱你如同拥抱我女儿,我每日都在谴责我自己一手造成的不幸”,薇奥列塔唱“谢谢您,我将辛福地死去”,
16、薇奥列塔唱“请保存这印有我徽像的胸章,记忆着曾有一位全身心爱你的姑娘,若再遇有一位爱你的妙龄女郎,我将在天堂为你们祝福歌唱”,在爱情主题伴奏下,薇奥列塔吟诵道“我重生~~、多快乐~~!”,兴奋之极、猝死在阿尔雷多怀中,全剧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9 19: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