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18 23:16

移花接木,借尸还魂,复活弗兰肯斯坦!呓语,数字界面+柏林之声920解码~

暂时没想好怎么写,先开个头,弗兰肯斯坦之头......

流氓才子 发表于 2018-11-18 23:26

大哥,大晚上看到这照片有点瘆得慌。。。

zjzju 发表于 2018-11-19 00:26

上一次是金嗓子喉宝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19 17:02

系统开声后,第一个想到的词是碧海蓝天,勉强用电影海报来说明,其实已经部分走味了,但是图很直观,所以给个配图。
为什么不用晴空万里或者万里无云?因为如果上盘是天,那么下盘就是海,海阔天空~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19 22:26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18-11-19 23:27 编辑

心有所想,行有所达,相位传真厮守旧了以后,就想尝尝新鲜,虽然可能现代艺术家就是明日梵高,但是概率啊概率,所以想想,也该回归世界名著,在百达翡丽和江诗丹顿中选选力所能及的玩意,不再流浪于浩如烟海的雨后春笋,不再阅读网红小说。

为此,调出记忆库,对于展会上的套装,找找自己心仪的味道,对,是味道,艺术的表达,正因为套装缘故,展会也更有参考意义,因为叠加了品牌效应,放大了特点,容易吃准,如果杂合搭配,那么海底捞针,难莫大焉。

其实很快就有结果,我心仪的,就是柏林之声,唯一担心的,就是水银声的出现,太过强的个性,但是那种现场感重现,其实尤其是欧洲国家擅长的金属制乐器的现场感重现,确实逼真入味,所以,担心先放下,找找各个方面能够符合我需求的东西是否存在。

为什么不是其他牌子?因为我希望尽可能全面,不喜欢小家碧玉亭台楼阁雕龙刻凤的局限,不希望声音带有甩不掉的情绪色彩不论是热情、凄凉抑或冷漠,不喜欢一本正经的味道,不喜欢打磨的有精致感的刻意,也不喜欢一听就首先浮现出准确二字的拘谨 ,同样不喜欢只懂得大漠孤烟直却无法登大雅之堂的粗狂或张扬,更不喜欢带有电脑味的美声,君子不器,太难,或许没有,但是我可以选择相对接近,无限趋近,其实还是在骗自己,因为有舍有得,一方面的高手往往是另一方面的白痴,所以,只能选择一个视角的独特,借一双眼睛,那么它,就是柏林之声。

于是乎,穿过时空之门,我找到了他920 DA2,难得柏林之声有多方面满足我的条件的玩意。这个解码是曾经王者之机917的电源及解码部分,为了验证,找来图片比对,果不其然,看来柏林之声为了续命,单独独立了解码出来,这个有点意思,未缩水,可分离,似乎917也可以外来数字输出,我看面板似乎可以,不知道,如果那样,这个解码模块也真的幸福,能从转盘的依赖中走出来,独立门户。

但是失去了转盘的920,好似没有被雷电唤醒的弗兰肯斯坦,需要一片乌云,一道闪电,一阵悸动,方可借尸还魂,移花接木,复活者组合起来的肉躯......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19 22:35

插入题外话,柏林之声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图,话说珍珠港的主题曲挺排山倒海,一浪又一浪~

johnmo 发表于 2018-11-19 22:39

不是鍍銘面板:P

老解碼中的經典之一, 現代的柏林之聲也出不了這部機的味道

慢慢把玩:loveliness: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20 21:39

johnmo 发表于 2018-11-19 22:39
不是鍍銘面板

老解碼中的經典之一, 現代的柏林之聲也出不了這部機的味道


哈哈,独立解码和综合体CD机一样,有2个颜色版本,银色更现代高贵,黑色更低调霸气,挺有意思出两个色系给消费者选择。
一个时代过去,该没有的就没有了,希望有的也不会有了,其实还有,just memory~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20 21:39

这个机器,非常实沉,重心居中,两侧有各有一条宽缝,可以看到内部的结构,工整且复杂,侧缝也可以散热,但是机器长时间使用是不热的,四个机脚非常稳实,让我想起多数德国机的共有特点,腿粗,机身非常长,有点夸张了,因为我的架子,正好可以放一个长条形解码器,所以我才更青睐920的身材,但是没想到放上去的时候,已经超出投影面积,后面RCA线还要留一段空间,实在夸张了点,不过电路板和电路都原搬917 CD机的没缩水倒是了,不过也没有优化结构,真够直接的。

曾经有个产品瑞典不辣牛肉丝小黑条USB解码器,虽然我没有听过,但是我想说,920让我想用巨黑条来命名了,相位传真DAC1放上去,就像玩具一般,轻巧,短小,渺小,不带走一片云彩。

除了外观的德国化,最有意思的就是机器的咔嗒声,不是很懂,可能是里面的继电器的缘故,其实享声P1耳放/前级也有这个特点,切换信号源或者开机会咔嗒,很多机器也都有,但是920似乎更频繁,你播放曲目过程中停止和开始,似乎都会咔嗒,你切换信号源不用说了,还有就是我从192的码率一路试下来,只有48、44.1能挂的上档,说明真是老东西了,每次换挡也会咔嗒,一种强烈的机械味,一种精密仪器的感觉,让我不自觉的想起了著名电影《剪刀手爱德华》。

kingsiyu 发表于 2018-11-20 21:48

还好没有买着放到家里面,晚上会做噩梦。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21 00:25

something interesting…!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21 21:41

98年的电影天使之城,个人很喜欢,一方面是尼古拉斯凯奇的出彩表演,另一方面则是梅格瑞恩这个并非传统而有着特殊气质女星的搭档,一个凄美的故事背景,把情绪带向高潮,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非常经典的背景音乐,在飞机仓库的飞机机翼上坐着两个天使的那一段配乐(Angel),此时用bose音响播放,别有一番滋味,有时候是要夸张一点,衬托出那种独特的美式音乐的美式氛围感,第一声低音响起来的时候,一切都静下来,醇美,脱俗,开扬,隽永......

另一电影,不是很出名,比较而言,但是在德国电影中挺有名,借着豆瓣,让我们瞅一眼(个人没有看过,但是偶然机会,搜到这个,很是惊奇,顿时与自己记忆中的那个有了比较):
柏林由两位天使守护着,一个是对人世疾苦冷眼旁观的卡西尔,另一个是常常感怀于人类疾苦的丹密尔(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 饰)。二人穿着宽大的天使袍,在城市各处游荡,倾听人们的祈祷,默默观察人们的内心世界。马戏团玛瑞安(苏韦戈•多马丁Solveig Dommartin 饰)的心事引来了丹密尔的同情,因为马戏团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玛瑞安满心烦恼。这个马戏团的天使演员令丹密尔动了凡心,他决定化作凡人,追求一段美满感情。 本片荣获1987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两部相隔近10年的电影,剧本相似度,惊人的高,让我感叹的同时佩服好莱坞的实力,高度借鉴依然可以大红大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后生可畏,后生无畏然方能可畏~

这两个电影和柏林之声何干?

每一个顶级品牌,都是一个个性的体现,艺术的表达,情感的融入,不仅仅是一个堆料比指标的电器,更是一个作品,一种风格,实则平价机器也如此,但是口碑大牌,经历时间考验,更为淋漓尽致,表达修饰更为高深复杂,更为难以一言以尽之,没有力透纸背的文字功底,我只能借助譬喻手法,表达柏林之声给我的第一印象,正如每个大牌都有自己的特殊技能,柏林之声的特殊技能让我更欢喜,更愿意去适应那种美的表达,哪怕一时半会还不能完全消化,这点是为难得。

柏林之声的特殊技能:
【天使之眼】能明察秋毫,不带一丝距离感,却出淤泥而不染,能纵观全局,能尽收眼底,却始终方寸不乱,仿佛电影中的天使们,这种表达方式,理性中透出感性,贵气却不做作,抒情却不带招惹与挑逗,全面却不平庸,完美匹配我的需求。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21 21:45

一窥920解码的前身今世~
两个颜色的设计,挺有意思,大理石避震,独特地做法似乎绝无仅有,CD机本身就可以独立使用解码功能似乎,然厂家又独立解放了解码模块+电源模块为单独产品,直接乎,诚意乎,偷懒乎,之乎者也,无益欣赏,但是旗舰机种的模块,于脑放确实大有裨益,不过也要经过实战的检验,才能说服耳朵的挑剔~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25 22:03

本来想系统的写写听感,结果去岛国几日,隔断了节奏。回来发现相位传真暂放一旁后,耳朵已经适应了柏林之声,额,这个怎么讲,就是习惯成自然了,没有差异冲击,熬成黄脸婆了,那还怎么写听感,有难度了,鸿篇巨制没有了,家常便饭开始了......

那么回忆几个片断:

1.相位传真DAC1与柏林之声920的第一次大系统比对主要差异感:
柏林之声第一印象从容,冷静,全频能量分布均衡,气势延伸到声音空间的每个角落,似乎可以洞察一切的透明度、解析力与层次感。
①相对相位传真DAC1,整体音色偏冷光,犹如冰雪美人。
三频来看:
②高频没有相位传真DAC1的那种圆滑化打磨,所以分析力很好,但是听不到那种叮咚的感觉,那种类似胆机的音色,该是什么就是什么,直着就过去了,但是正如前文所述,柏林之声有【天使之眼】,所以清晰却不噪。
③中频人声还原细腻,不食人间烟火的声音,有一种贵气但是又不那么明显而招摇,相对北欧的那些器材而言,同时中频不前凸,能量不堆积。
这点相位传真DAC1完全相反,它的中频能量很足,密不透风,纹理清晰,能量有堆积,前凸,有种撩人态势,类似美式器材的中频,比较歌德的感觉,但是像M1不像Mpro那种声音有点脆,相位传真的中频很稳实。
如果对比ARC,其实很有意思的是ARC的DAC8解码在中低频段有一块鼓起来,中下盘肥大,量感多,但是不会板结,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针尖结像+弥散,绵密但是不会密不透风,让人总觉得在迷雾森林里,在音乐怀抱里,但是用久了又会觉得有雾霾感,不能霍然开朗,顺畅感不足(对比相位传真与柏林之声均是),粘滞感较强,又是那种调调的感觉。
实际美式器材比较吝啬打磨,当然艺雅或者马克略微妥协一些,增加了一些融(za)合(zhong)优势,ARC DAC8不是下盘肥大,这个没落下去,用204做界面也不行,下潜更深,但是中低频肥大依然落不下去,这个是风格,有着大大啤酒肚的美国大叔,但是相位传真没有,他是中频突出,中频温润甜美,相对柏林之声粗糙,沙哑,有明晰的质感和纹理,但是比ARC的DAC8来说,又要细腻一些,结实一些,更有触手可及的质感。
相位传真的人声更有真是感,有人味,自然流畅而感性流露,和烧友交流,讨论到人声的热情问题,发现太细腻了就不容易热情,要饱满,前突,有点沙哑,有些纹理,良好的质感,就可以把人撩飞,ARC就是播放蔡琴的六月茉莉,中那段朗读,毒的一塌糊涂,什么艺雅,什么金嗓子,什么茗,什么马兰士,什么simaudio,都特么忘记了,这个让我想起另一个事情,原来2A3胆机换管时候,从别人那里买了一个多能士的管子,用作第二级,当时现场试的时候,还是蔡琴,那个六月茉莉,也是毒的一塌糊涂,结果买回来听别的曲子就朦糊软混,额,但是听回蔡琴就一级棒,这个也是剑走偏锋的一个典型例子,后来就没有用那个管子了,太极端了点,不过也是神物一个,估计老时代的录音都能销魂。
当时ARC换相位传真,最大的感受就是中低频肥大没有了,中频能量似乎有较明显堆积,声音的绵密迷雾感没有了,速度够快,流畅度一路飙升,另外就是细腻很多,同一个耳放下ARC粗声(粗到不好听的程度,逼着我换管),相位就细腻度良好,有一丝胆味(叮咚声)但不显得甜的高频,延伸方面高频柔和,低频下潜没问题,就是下盘没有肥大,感觉清爽一些,廋了一些。要说哪里不够高级,估计就是中频能量堆积,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位的这个做法,各个频段衔接不是一脉相承,但是却能彼此满足不同的听感需要,是典型中国人玩法,虽然他说那是欧洲声,外国人调音很多都强调衔接,不会搞得前凸后翘,中国人似乎灵活无比,所以也就有了这个神奇的解码,高频细腻有类似胆味却没有那种甜腻,声音正,中频主动出击,撩人感性,纹理质感,人声一级棒。
④接着说低频,柏林之声低频,德国机器低频似乎从来不短板,有气(量感)有势(质感),同时,由于【天使之眼】的存在,层次感和解析,在低频段也一级棒,分析的细致入微却不显生硬,这个原来ARC的DAC8用204做解码时候,就有点硬,低频部分,比用机器自带的USB界面要明显觉得低频棱角更分明了,相位传真DAC1用204做界面,也觉得低频比用HYDRA做界面硬,但是柏林之声没有,204做界面时候,它层次感拉开的优势凸现,硬被化解,这个是一个优点,虽然一点点,但是做的比ARC好,也好于相位传真,那两个,会隐隐觉得有点硬,程度也基本一样,虽然两个玩意完全不是一个价位的东西。相位传真DAC1低频不肥大,下潜足,但是相对圆润,没有一丝硬,收的快,虎虎生风却不呆板,不是强调低频解析、层次的那种素质机,还是感性派,满足耳朵需求,Q弹,不住温柔住何乡。

2.一个问题的解决,就是柏林之声,相对细腻,层次感良好的特点,在天马的2A3胆机耳放身上,让T1的感情更丰富了,因为天马的2A3胆机声音特点,本身暖一些,厚一些,传统胆机嘛,两端龟缩中间突,和相位传真DAC1的特点有点叠加,T1能量感也很强,中频也厚,密度也大的机器,三者加一起,就有点主干有余而细枝末节不足,但是这种感觉不是用解析就能解释的。柏林之声,正好冷一些,能量更匀称不堆积,这样就完美搭配了,声音既有人味,又有细腻,又有层次,整个画幅拉开,漂亮无比,中正华丽,一气呵成,加成到满血。这里当年用HA800的时候,作者说T1要把声音化开一点,就更好听,HA800是个色调偏冷,有贵气的晶体管耳放,但是推T1我总觉得化开但是软脚,后来和作者沟通,说很容易调整,发回去调整,觉得有线条感,落入俗套,破坏美感,再发回去,改回原样,但是就依旧软脚,不过那个低频倒是有音箱气势了,就是虚一点,多一点,层次打开一点,不过可惜软脚了,要不就完美了,结果这个事情,直到柏林之声接在天马2A3上,我以为,完工了,再无遗憾~

3.柏林之声对比英国老头解码,先说一下,英国老头的解码虽然厚声,但是密度感是有缺失的,用它前级搭配相位解码正好如鱼得水,单独老头三合一,很美,但是听久觉得有点空,有点薄皮,重皮不重馅,柏林之声接上,实际声音冷色调的,还好金属味,那个水银声没有出来,但是声音厚度和密度没问题,没有翻车,不过很神奇的是,听人声时,这个组合多少还是有点空灵,不够红尘,我又想起相位传真的好,这个机器不是用素质衡量的,就一个感性货,人声玩家的佳品,喜欢的人爱的一塌糊涂,当然我用他听交响也不觉得不妥,挑剔素质的交响玩家可能不爱也很正常,有舍有得,也佩服相位的胆量,调音如此个性,相比很多国产机,京剧脸谱似的相似,烧久了,我宁愿个性,也不要无趣~那么柏林之声接老头前级,与老头三合一的区别,就是柏林之声的细节清晰度明显高于老头,类似高像素与低像素的区别,但是这么说又不对,老头有着一流的微动态,这个感觉起来鲜活感和生活感是胜过柏林之声的,这个要老头解码才能释放的招数,靠前级不行的,而且界面要用老头自己的才释放的好,不然动作不自然的,额,老头的USB界面也是到48码率就封顶了,和十几年前的东西有啥区别都21世纪了,虽然以前有人说过老头强项在模拟部分,但是前级模拟不出来那种微动态,估计老头用的解码芯片的原因,声音缺点密度,我在同样芯片的君子阿波罗CD机上也发现一模一样的情况。怎么说好呢,老头是个老好人,比较柔和,说话让人舒适,这是一种技巧,或者是一种天分,在细节展现时候,比较绅士,比较英式,比较委婉,虽然也都说,比较喃喃细语,但是柏林之声虽然没有MBL的那种更多一分的严肃感,却也是德意志民族的产物,一丝不苟的认真,清晰,一点问题就给你放大,没有毛边,没有雾化,没有模糊,没有马赛克,一切历历在目,【天使之眼】,让我第一次在CAS系统上听到了类似炒豆的声音,录音的毛病挑的太狠,赶紧换老头,那只是隐隐作痛,换柏林之声,那就是劈头盖脸,毫不留情。

4.界面适应性,实际上用现代USB数字界面,复活旧解码,或者说古董级别解码,一般只能解到48的我就理解为古董玩意了,就会有一些忐忑,和原配转盘比怎么样,会不会低级很多,会不会不兼容,不搭调,等等等等,比较我试机器是CD转盘之下,虽然不是917做的转盘,但是自己的系统却是数字界面,所以直到开声,心里多少还是七上八下,开声后终于实锤,但是这个组合与原机搭配差异几何,这个无稽之谈,我即不能重现,也不愿重现,只谈当下,这个组合确实释放了这头怪兽的大部分潜力,至少比我之前用的几乎所有器材,都更素质同时不缺味道,这就足够了,换言之,谁又能知道,在这个系统下,就算是换回917皮带转盘+大理石避震,就一定100%胜算么?May it be~不过有意思的地方,柏林之声920和相位传真两者的DAC与ARC和英国老头两者,大不一样,前者界面不同,解码出的声音就不同,但是解码随动性很强,哪种界面都好声,声音风格不同,后者如果你不用自身携带的解码,就给你脸色,水土不服特点明显,但是用了自身解码,自圆其说的同时,失去了换口味,或者说提升素质,的调整空间,画地为牢,自己蹲进去了 ,同样,第一个组合价位悬殊,第二个组合也一样,两个组合混搭,更是八国联军,能说明什么?随动的DAC技术处理的更好?我觉得,什么都不能说明,器材的八字搭配,非常非常的重要,好搭配也非常看缘分~只要不到不及格,谁又知道自己的搭配已经TOP,山外有山,一枝红杏出墙来~

5.今天听了,额,现在才写到今天,开个头,听了仔细听了204加持下柏林之声做音源下的几个老东西,用相位那个传奇且倍受争议的据说功率达到30W的甲类功放推的,放大器特点是透明度吓人,典型甲类声音,温暖颜色不偏黄,有一丝粘滞感,同样,也是一个感性的东西,这个组合是素质机+肉机,AKG K500,拜亚头版空心板DT990,森海HD540G,突然觉得有点灵感,关于不同国家器材声音风格~未完待续......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26 22:19

一个器材,不论精品亦或糟粕,均是文化与技术的合体,需要天时(时代)、地利(技术)、人和(文化),缺一不可,在发烧的黄金年代,欧、美、日依仗经济实力(有钱吃饱了搞艺术)、技术实力(有想法也能造的出来),确实研制了一大批经典中的经典,也塑造了发烧文化。

国内随着近年经济基础逐步夯实,电声技术的积累,各类器材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很多也渗透到了海外市场,在时间考验后,相信也会诞生一批经典国货品牌,但是,这里有个大问题,就是地利、人和有了,天时却似乎已经过了这个村。快餐文化愈演愈烈,全球经济衰退,传统文化受冲击,等等环境因素,非常不利于品牌的成长与积累,似乎太难,再重回黄金时代,能够与欧美经典品牌比肩其口碑,当然,那也是个无稽之谈,不是如今国货不能与古洋人战,而是洋人的东西也随着文化的变迁,大部分从走地鸡变成激素家禽,经过了抛物线的顶点,仅余当年辉煌的回忆,是文化使然,亦是事物发展趋势的必然。玩古董能不能站在抛物线的顶点?能不能脑放大开,能不能找到金砖,挖到宝藏?也不能,物是人非,残存的遗骸与未尽逝的灵魂,仅能勾起部分美好的回忆而已。

虽然每个机器的声音可能大有不同,但是认真去做的东西,那种文化烙印体现实则非常明显,因为旧时辉煌,国货难占一席之地,那个年代,多半还是进口与模仿,所以讨论就局限在洋货,不过走过几个异乡后,虽然故乡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但是还是那么熟悉与温暖,希望国货能够带着自己的文化精神,渐渐站起来,对,带着自己的文化风格,其实这个说法也不对,因为每个国货都已经是带着中华文化烙印的产物,无论萌芽还是壮硕或是枯败。

起初,我理解为器材的文化烙印,是可以用词汇表达的,多几个词汇,多几个维度,就能把器材的特点基本框起来,渐渐我发现,这种方式并不准确,文化烙印还是深深存在,但是展现出来的形式,却五花八门,但是细细寻找,你依旧可以看到蛛丝马迹,这种微妙,我偶然间发现,其实也同样烙印在民族审美之中,纵观不同文化体出生的历史著名女影星,排名最响亮的几个中任选一个代表,气质与器材特点间的神似,妙不可言,正因为如此,上一楼贴几张图,分享一下。

文化(精神)与产物(物质),似乎彼此依存,彼此影响,彼此塑造,在每一个方面,都带着特有的DNA,很有意思。比如日本文化中的匠人精神,那种纯粹,那种执着,那种认真,在天龙9200身上,淋漓尽致,素质基本已经到了极致,不夸张的说比肩甚至压过820不无可能,但是是否接受,我想说,我还是喜欢自己的文化,用别人的东西,换换口味,再怎么好,总有水土不服,再比如柏林之声,我觉得其实可以看做电声艺术表达的一座巅峰,一种辨识度明显的修饰,一种带有金属性质的表达,是否拟真,或不尽然,西方文化对于金属运用及加工,尤其在乐器上,东方文化则更多使用的是木与皮的用料,自然,听交响,要用交响文化盛行的文化体的器材,更对味,更般配,听国乐,则有点怪味难免,也很好理解,至于人声,各国都占比不小的一块可谓通用的音乐形式,喜欢听山歌,还是美声,是摇滚,还是歌剧,区别大矣。

蓦然回首,我也大半德国器材,德国放大器,德国耳机,德国音源,有一定德国血统关联的界面或许也能凑个数,不管我怎么不喜欢德国声的严肃,但是我还是不知不觉中整了一堆,自己认为好听的德国货,同时我也拥有与之几乎对立的相位传真,德国器材的那种工整,就像西方皇家园林的修剪,相位传真的那种感性,就像苏州园林,实则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是不公平的,你可以说相位的频段衔接有问题,每个声段的处理都有不同的方式,没有一以贯之,你也可以说一众德国器材,久听实则有点乏味,太严谨公正,不够随性,但是二者,互补兼容,却又能皆被耳朵所接纳,很有意思。

讲了半天没有讲那几个老耳机,其实,老烧前辈早就有更深刻的理解,无需赘言,我只想说,老机器都注重全画幅的平衡,注重总体感,不过分解构音乐,其中,老AKG偏监听,比较干,可以说略带点涩的声音,偏瘦,但是纹理和质感确实很棒,不抹油,不抛光,不冷淡,该来则来,该去不留,不造势,不浮夸,对比拜亚,同样认真,却少了那份严肃、严谨。老森海,和后辈们一样,气势氛围的高手,无论更细腻的540G,还是更架势的580及后续,都每每拉开架势,同样音量下的森海耳机,放在桌上可以做背景音乐小喇叭听,但是AKG只是时不时露出一两个耀眼的音符,老拜亚带有一种拘谨,一份严肃,一种工整,介于前2者间,又有其特有的气质。

新一代的器材,总要和旧时代有所区分,总要有新的卖点,除了素质提升外,父辈的旗帜,似乎也尽数变了味,增加了点网红直播的元素,跟上时代的节拍,开始尽情摇摆,或许多年以后,我们复看现在,又是一个黄金年代,无数的平板,无数的便携播放器,无数的多单元定制耳塞,同样也是一段新的辉煌,值得怀旧……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1-27 07:50

adidas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2-1 21:55

1.传统系列originals(三叶草)由于三叶的外形很多人都认为阿迪三叶草logo表示的是一朵盛开的花,分别代表着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实际上,阿迪达斯三叶草logo本意则代表是将三个大陆板块连接在一起,意味着延伸到全世界的运动power。2.运动表现系列performance(三条纹)阿迪达斯三条纹logo则由阿迪达斯的创办人阿迪·达斯勒设计,三条纹的阿迪达斯则直明山区,指实现挑战、成就将来和继续完成目标的愿望。3.运动时尚系列style(圆球型LOGO)adidas style作为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与阿迪达斯合作的高端时尚品牌,可以认作是阿迪品牌中最靠近时尚前端的,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奢侈品系列。而其logo标志含义则是代表始终站在时尚前沿、追求前端享拥的潮流精神。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2-1 21:56

阿迪达斯,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差的年代,作为那是童龄的我们,还是向往有一双阿迪或者耐克鞋的,虽然自己双脚穿着的是回力一类的产品。那个时候,国内运动品牌还没有雨后春笋,耐克、阿迪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还有无尽的A货,大家的各种识别技巧,时至今日,似乎仿货都销声匿迹了,有的化也是那种仿图案不仿工艺的非常糙的产品基本上都在三线以外的城市的摊位上销售了,暮然回首,早已今非昔比。
但是记忆当中,耐克似乎以其更激情的橙色,更绚丽的色彩和花案,更多的曲线,更时尚的设计,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

对比而言,阿迪达斯则给人更多的印象在品质,在严谨,在强大的自我约束,在锻炼的辛劳,在挥汗如雨,在日复一日,在枯燥、规范、严酷、一丝不苟的练习,似乎和时尚有那么一些,隔阂,比较难以运动休闲,更多的是理解为专业运动。

这种规范感,很有意思的体现在德国器材中,包括小到EMS胆机,还有稍大一点的RKV,都多多少少显示出一个规整的声场,标准匀称的三维,声音一响起来,就好像一个无形的手,又好像实际上三维空间的外延有磁石一般,定位有种莫名的准确感隐含其中,一切编排的总是那么规范,整齐。而且我的理解,还有两种不同的展现形态,我不好说哪种好与坏,但是我用皮影戏来比喻,我更喜欢相对无形一点的类型,比如柏林之声,不那么容易看到维亚,规整是隐含的,不是靠线条感和精细结像感打造的,也就是三叶草阿迪达斯或者球形阿迪达斯的LOGO,而不是那种看上去很硬汉的三角形阿迪达斯,线条感之上的线条感,电光火石般的表达。

相比德国声,这种规整感,英国器材就感受少很多,器材的素质,或者追求素质的器材,德国机的规范,美国机的动态,双雄也,虽然也有例外。如果说德国声很正,其实我想说,那是端端正正,但是如果说中国的器材声音很正,那种正,是堂堂正正,一个是形式上的正,形而下的体现,一个是内含的正,形而上的显露,一个膘肥体壮,方方正正,一个则是君子坦荡荡,正如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更让我觉得亲切。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2-1 21:57

罗列与融合~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18-12-4 22:08

色中一点,牌打一张,然,色不中也一点乎

许久没听的GR10拿出来,听一下,唉,中频巨人,全频残疾,残疾程度比GR10e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老版本更毒,也就更残疾,中频突出,质感纹理好,细腻度也就去求了

买回不久的柏林之声,和听了很久的相位传真,我有幸把它两都接在相位传真的那个功放上面,正好功放接口有2组信号输入,有个切换开关很方便,我每每切换2个解码(同一个界面输出),总会有哇,歌德,哇,森海的感慨,当然,粗略比喻,不可细究。

在不同录音的不同曲目下,就像一辆车,一旦出厂进入到实际的驾驶环境中去,那么路况就千奇百怪了,有的录音本身已经很重中频,那么相位传真,过了,有些录音中频没有加成,那么柏林之声,无情了,这个很难一概而论,只能看当下。

如果你非常聚焦的听一类音乐,当然,人声或许不行,因为录音差异真挺大,不过或许听的范围小会好一些,古典,相对特点鲜明一些,需要更多的还原,明显突出中频会造成乐器表现的某种意义上失真,无法打造顾及众乐器组合的那种平衡,然而,如果听得杂,额,要普适的器材还真是实实际际的妥协,虽然可以自己骗自己。

从理性角度上来讲,烧友多少追求素质,从感性角度讲,烧友多少追求听感,但是,面对相对理性的柏林之声,和比较感性的相位传真,我都接受,都喜欢,但是有器材我的确不喜欢,那么喜欢是一个共性,有多喜欢,这个不同情况不同,但是都相对较多的喜欢吧,琢磨半天,两个世界,实际没有矛盾,因为喜欢是统一的,而且,理性与感性,是个人定义而已,其实,皆为直觉,都是耳朵收货,自己分裂了概念,制造了两极,挺有意思,说白了,就是自己的喜欢有热咖啡也有冰淇淋。


其实我觉得器材当下好,才是真的好,换了不是当下,很可能就不好了,不在乎你花了多少钱,而看当下整个体系的构成。我不认为一个器材的声音,放到大系统上比小系统好听,就理解这个声音设计更怎么怎么样,那么为什么不能理解为大系统,或者所假设,或者所尝试的大系统,就一定强过小系统,或者就一定能够叩开你的心扉,说不定你根本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愿意,或者这么去做,但是内心却起了一个梗,反之亦然,同样,一个器材的音乐种类适用性,有时候也是有偏颇的,但是对于比较少听古典的人,或者基本只听古典的人,一定需要自己的器材具有另一面的优势,可能只是心里的欲望诉求,或者需要追求所谓的更高逼格所致,人有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不可否认,我也毁了,购置了从界面到音源到放大器到换能器各个方面,几乎相反向的玩具~

其实有时候挺佩服德国设备的那种规整感,哪怕是仿货,也能仿出那种感觉,实际上我觉得这么来说做的真心努力贴近了,至少在电路框架差不多的情况下,工作点什么的也力求趋同,没有把德味给搞没有了,国产部分设备,也多少学了点德味,但是还是有中国元素在里面,就像日本料理,虽然有酱,有组合,有叠加,但是毕竟是站在分离原则上的组合搭配,而中国人那种阴中有阳,阳中带阴的八卦易学文化特色,却依稀能辨,说白了就是广州吃到的河南烩面,乌鲁木齐吃到的过桥米线,和云南吃到的小鸡炖蘑菇,虽然或许四不像,但也离不开老祖宗的根。

其实我觉得,品牌器材,就是一个文艺占坑现象,一个成熟的知名品牌,实质上是霸占了这种声音风格的坑。有了所谓的无形的专利权,比如古人创造了一个词,后世千百年来都在借用,虽然没交钱,但是却无法说自己是原创,这个专利权大的去了,正因为与钱无关,它可以无量无边,永远被借用,借用次数越多,越闪光奕奕。技术角度来讲,逆向工程抄袭一个机器,直至声音基本近似,不是没有难度,但是并不是最最困难的,困难的反而是对独特艺术表达风格的侵占,这个壁垒难以逾越。各国各家的器材,千奇百怪,有油墨画,有水彩画,有抽象艺术,有精细素描,但是有了梵高,剩下的便是仿梵高,虽然也有齐白石,但是剩下的也只是仿齐白石。但是一个品牌为什么能够成名,这个问题就比较深奥了,和一个成名品牌为什么垮掉相比,其实如何立起山头更为玄妙,正如诸子百家,最后剩下主流3家,还有一家是外来,虽然百家仍然有迹可循,但是毕竟不再主流,那么怎么成为主流,呵呵,你可以说统治阶级当做工具了,你可以说JS当做标杆了,但是为什么是它,而不是另一个它,你无法解释命运的玄妙,虽然,你叹息酒香还怕巷子深,对一众不知名产品的实力表示惊讶和惋惜,但是同许许多多生活中的事物一样,现实的结果,还是那么实实在,虽然难免更替。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移花接木,借尸还魂,复活弗兰肯斯坦!呓语,数字界面+柏林之声920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