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寻根之旅,发烧是不是空中楼阁?真与美的迷思。 [打印本页]

作者: KAmen    时间: 2010-10-25 01:58
标题: 寻根之旅,发烧是不是空中楼阁?真与美的迷思。
我不玩发烧已经很多年了,在外地务工也比较忙,不过音乐始终未曾放下,更是我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
国庆假期的时候回到家乡参加了一次烧友的小聚,认识了不少新朋友,随后聊天打趣也很愉快,不免的心理那股火又热了起来。
难道我是又要开烧?
所以近几日重上耳机大家谈,翻看了一些器材的评测帖子,想学习一下最近的发烧形式。
看过后却仍然是一头雾水,回来思绪良久,总结出了一些现象。

当看到一个评价例如“某耳机低频xxx,中频xxxx,高频还算xxxx,适合听xxxxx,适合用xxxx去推。”


下面一个烧友可能会说“这个低频根本就不够xxx,楼上说的xxxx是推不好的,这耳机只适合听xxxxx”


下面可能还有更多的见解,不做例举了。

这个时候,他们谁说的才是真的呢?这个混乱的场面恐怕谁说的都不好使,只好靠自己,我耳朵收货总可以了吧?
通过亲耳试听,认真比对,终于总结出了一个听感,对这个器材下了一个结论,“此耳机的特性xxxxxxx.....此处省略500字”
我想任何一个烧友评鉴一个器材后都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满足感,随之会萌生一种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渴望,这也是发烧的魅力所在。
于是乎,辛勤的措辞码字,拍照配图,把这个耳机评测发到了论坛上。
结果显而易见,又重复了上面帖子的内容。当然有志同道合的来捧,但更多的是来发表不同意见,有人和你谈技术,有人和你谈艺术。好点的据理力争,差点的就开始使用非常规语言交流了。

我相信绝大多数评测贴的作者都是用心去感受器材和音乐的,但为什么同样的事物,大家的认识会产生这么大的偏差?
有一种看法说,作为万物之灵,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格和世界观,正因为这样我们的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多元化。
我是很赞同这个说法的,不然人类怎么能碰撞演化出如此丰富多姿的现代文明。
这就引出了一个疑问,发烧器材的评价是不是只能代表某个人的价值观?究竟有没有一种普适的鉴赏规则存在?我们看待器材的基石在哪里?

我觉得肯定是有。

主观评价虽然爽快,但是却不容易大家认同,怎么办?很好解决,那就找些外部参考。这样的评价就会更客观,更有价值,更有说服力。
可是拿什么做参考?这也不能随便找,找张三李四还不如我自己的看法呢。一定要成熟的思想,普罗大众都认同的基本规律。

这真不神秘,其实我总结了一下也就两个字:“真”与“美”,这便是基石了。

真这个很容易明白,发烧的原词就是HI-FI,亦就是高保真的意思,作为一个还原声音的器具,保持真实是他的本分,就像一个司机,
哪怕他多才多艺,会写书会说相声会唱歌会对国家大事发表评论精神素养无比高层次,将后座的你佩服的五体投地,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他最应该做的首先是开好车。
在我看来,一个耳机能做到不失真,便是真正的大功一件了。
不失真就是不会多加什么,自然也不会失去什么,在这个设计思路下,出来的器材是无所谓风格或平衡与否之类的,所谓无招胜有招是也。
有人说真实还原的声音就是白开水,没有味道,不好听,这个说法我觉得很矛盾,暂时先抛开前端的影响,假定前端也是不失真的,回放后我们听得到了一个真实还原的唱片原声。
唱片里录得是什么?是音乐,是由音乐家演绎,录音师调整出来的艺术的结晶,辛勤劳动的结果,这样的结晶里蕴含了乐人的艺术诉求,通过器材的还原你看到了真实的音乐本源。我认为,这是对音乐的最大尊重。在这个完美回放假设下,唱片好听就是好听,不好听就是不好听,并不关系回放设备什么事情。就像张曼玉照镜子(假设镜子不是伪劣产品),肯定不会照出芙蓉姐姐来。再如蔡琴唱了一首饱含情感的歌曲,录下来后,通过一个不做任何修饰的器材回放出来,其间的情感一分也没有加,一分也没有减,还是唱歌的那个蔡琴。你再说她不好听,那我只能认为是蔡琴唱的不好听,只有这样才符合逻辑。
讲了这么多理想状态下还原的声音,目的是想说,不要忽略器材对高保真的诉求,这才是这个行业赖以为生的基石,纵观高级HI-END器材,都不约而同的尽可能在保证自己那份DNA的前提下无限趋近于完美的还原。
这是每一个器材的使命~!

上面说的评鉴参考很简单,是物理的硬标准,真实就行,假设唱片录的没问题,我们听到的就应该无限趋近乐人的真实演绎,人声器乐空间感等等无限趋近于真实。
再说另一方面,美感,音乐作为人类情感世界的精华,本身就是最意识化最主观的东西,这样虚无缥缈的对象尚且有完善的艺术审美理论作为欣赏指导。何况音乐发烧这个“衍生物”呢?
现在主流的审美理论和审美方法,不就是最佳的评鉴器材的依据么?
可是这是不是和上面的“真”矛盾了.....?都说了真实还原最好了为什么还要器材具备各种的美感?其实没有矛盾,这两个是可以完美的和谐统一起来的。发烧就是在配比这两者的量。器材的那份功力就在这两者之间。
至于为什么要有这么复杂?原因就如前面所说,人是灵物,情感飞扬是本性,音响设计师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有他们的理解和艺术追求,对源艺术进行了“二次加工”,因为这个才让发烧变得这么有趣。 这是比较美好的说法,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因素就是市场化,发烧器材都是商品,厂家拿出来卖,自然要有点策略,丰富的声音特性对应不同的客户需求,价位也可以弄个高中低,何乐而不为?
不管是因为什么,如此一“加工”耳机不但是一个器具,还赋予了一层音乐追求,这可不得了,就像机器人有了灵魂。
我自己瞎琢磨过一个艺术的定义:“包含了人类某种精神诉求的技术就叫做艺术”。(不是书上的,纯自己的看法)
在我自己看来,我愿意叫这样的耳机为“艺术品”,这样的音响器材设计师为“艺术家”,他们是还原艺术品的人,但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艺术。 这时候我们不但是审音乐作品的美,同时还可以审器材的“美”,他二次加工,我就多重审美。
这有点像那两位贝多芬作品的指挥家,一个是一丝不苟的托斯卡尼尼,一个是浪漫性情的福尔特文格勒,两者都是不朽的艺术家。包容性和多元化,正是艺术的魅力之一,绝不单一,灵气十足。
不过即便是富氏指挥贝多芬交响曲,重传神,淡化细节,指挥风格洒脱不羁,他也必须尊重原作者贝多芬的诉求,首先要做好一个合格的传达者。

因为再怎么说他爱贝多芬,可以锦上添花,不能釜底抽薪,改善并不是改革。这是一种尊重。
翻回去说参考,怎么参考美?这个超级庞大,可以去读一些普及型的美学小册子,音乐鉴赏小册子,不用很学术的那种,常识性的就行,我最近在看,也是刚刚看,个人来说,确实受益匪浅。这里不赘述,欢迎跟帖探讨。
依据审美的常识,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评估这个器材是否符合大众普遍的认识,说出来的话自然具备参考性。这里不是说掌握的好就可以出去骂战如何如何,而是说,大家都使用同一个参考系,容易得出对方也可以理解的结论。

打个比方,我说某个耳机的人声频段失衡,中频衰减严重,高低频上扬,营造一种很有力很明亮的爽快听感,但是听人声尖锐化,只有嗓音听不到胸音.....等等评价说出来以后。
你应该知道我是根据真实的人声器乐原声对比(求真),并且了解了一些声乐发声常识(审美),之后得出的结论。
绝不会是根据我手头另外一个某某耳机比较得来(不具普适性的参考物),更不会是因为我喜欢这个就推荐,我不喜欢就批判(唯心,所谓的耳朵收货)。

写到这里时间已经不早了,这篇文字是我个人的一些感触和认识,分享到论坛上并不是要做什么指路路明灯什么的要教化大众,那是劈死我也不敢的,我没那个资格,鉴于大家谈的讨论风气,我先插个避雷针。
并且自己翻回头看了看,说的其实也只是一些浮在面上的话。并没有具体到什么实质的鉴赏内容上。要说拿这个跑去就能鉴赏什么耳机,那是笑话了,这不是一个功能性的帖子。
那这能干什么用呢?主要还是为我自己,在音乐的路上行走,这个帖子就是我正在行进的方向,我想知道我走的到底对不对,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路?如果我的路不错,我想拉几个朋友进来一起走,毕竟一个人太闷,如果还有更好的路,更好的风景,我也想去走,去欣赏。假如我跳到了你的路上,我不也就成了你的朋友了么?

投石激浪,求同存异。

人类是很善于思考的生物,反复的思考演化成理论,理论再进行辨证,去伪存真后萃取精华再继续思考,成熟的理论印制成书籍,传播~传承~
积累再积累,这就是知识。

再闲话一句

没有真的诉求,艺术中的技术层面如何传承?
没有美的追求,艺术又怎能继续进化?

音乐如此,音乐发烧亦是如此。

作者: 声音海洋    时间: 2010-10-25 02:02
美学对于审美活动的探讨很深入了。看看朱光潜的入门美学书籍也可以对真和美的思辨有更多了解。
发烧倒是颇为特殊的审美活动。籍由对音乐的审美活动引发了另一种对器材的审美活动,并且在很多群体中此二者相关性并非永远为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s:2]
作者: 灰树    时间: 2010-10-25 02:26
记得前段时间刚刚看过
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道德上正确的事情,而是根据社会背景,社会习惯,而绝对一个人作出的事情是对还是错。

我觉得 有点像 政治课学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重要的在于对比

如果某人一直在听20块钱的耳机,然后突然给他个HD650去听,估计这个人多半会觉得HD650要好

同理,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听 几十万的耳机,再回来听HD650,估计这个人多半没发现HD650有多么出彩

另外,音乐的灵魂在于情感的爆发

如果心情不对,听错了乐曲,估计再好的耳机也不能带来享受的感觉
作者: zhangyzhu    时间: 2010-10-25 02:43
板凳 我顶巨作
作者: jeremy623    时间: 2010-10-25 11:41
这必须得顶啊!
作者: zhangyzhu    时间: 2010-10-25 11:50
本身烧音乐的人 一般都是追求完美 追求卓越的 或者说都是偏激的  所以有所争议也是必然  蛋可以疼 但是必须也要能定 我顶楼主说的很在道理 很中性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0-25 12:13
最近水大,这个帖子犹如汪洋中的一条船
难得楼主码了这么多字,辛苦

“投石激浪,求同存异”
前半句不错,水大才可以投石,投石不但可以问路,也可以激浪;后半句我的理解是两个方面讲,一方面一起听音乐愉悦身心,要求同存异,一方面也要求异存同,把不同的见解发表出来,以待交流提高

“真”与“美”
我只从器材上发表我的见解:在低价位产品上,两个流派(且认为有这两个流派)分歧较大,有的产品,一开声就知道他在追求“真”还是“美”。但在高价位,真就是美,美就是真,亦真亦美

作者: 乡村小木屋    时间: 2010-10-25 12:13
本质···
作者: stevenjou    时间: 2010-10-25 12:23
哇,02年6月,我终于哭了…………
作者: windu    时间: 2010-10-25 12:28
说的不错,真与美是不变追求…
作者: 83694237    时间: 2010-10-25 12:35
顶老ID
作者: 学习的人    时间: 2010-10-25 12:48
前辈的思考

要顶,要学习
作者: atrain    时间: 2010-10-25 13:06
此贴应该顶置
作者: 红薯饭南瓜汤    时间: 2010-10-25 13:07
我非常同意卡门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当我们在评论一个器材发出的声音,高中低频如何如何的时候,最终的那个标尺,不是别的,正是真实声音所表现出来的。  细细的去想 “真与美”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标尺又是从什么地方而来的呢????从第一次黑白电视机喇叭里流出的,还是从当年录音机里飘出的那个动听的声音呢?或许正是卡门说的,一种追求真与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的确发烧不发烧放不到一边,关键是那颗心。。。。。。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0-25 14:18
发烧虽然是对保真度的追求,但更多也是一种态度

另外,日本立体声杂志的一位主编有对于音响系统“唱片演奏家”的比喻,指挥家、演奏家对于作曲家的作品有“演绎”,那么音响/耳机系统也对唱片有“演绎”
楼主怎么理解?

作者: alligetor    时间: 2010-10-25 15:38
马克,回去慢慢学习
作者: 200408490    时间: 2010-10-25 16:46
これわじゅうごくご
此乃中文。

膜拜。
作者: superwcx    时间: 2010-10-25 17:15
好贴必须顶起 [s:2]
一切皆因有了“人”这个变量而纷繁复杂,同时也皆因有了“人”这个变量而丰富多彩。
只要自己喜欢就行了。
作者: 噪音    时间: 2010-10-25 17:22
来学习学习~~!
作者: fcfcfc    时间: 2010-10-25 17:31
此贴应该顶置
作者: bannyf    时间: 2010-10-25 17:32
目前技术只能有限趋于“真”,所以大家都倾向趋于“美”。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真和美。听感可以yy,不可尽信。
作者: HK    时间: 2010-10-25 17:48
我是一个求真党,求现场的/唱片里的真,刻意修饰的声音猛一听很抓人,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难受了。


顺便说起来CD 的录音了,Empyrium-Songs of Moors & Misty Fields(1997),这张唱片是我所有CD里面录音最差的, 声音就在一个面上,所有乐器混在一起不分你我,鼓和贝斯基本分不出来乱哄哄一坨,但是这张唱片咋就那么好听呢,我常一听就是一个月不换盘,哎,还是因为这音乐动人啊,什么音场,什么分离度,什么纵深都不会在意了,满耳就是那旋律和人声,太他妈感人了~~
作者: 幽明之吻    时间: 2010-10-25 18:01
亦真亦假 谁才是真正的正义?
作者: 无怀小瓦    时间: 2010-10-25 20:54
这帖子的文风让我想起了本坛老烧kyo [s:5]
作者: xph1007    时间: 2010-10-25 21:44
真就是美 美就是真 [s:2]
作者: 我是烧货    时间: 2010-10-25 22:01
烧货我很久没有看见如此好文!!
作者: kotot    时间: 2010-10-25 22:06
好文,我拜读了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0-25 22:29
其实,前两天有个帖子也不错,很适合合并在一起

题目:看《hifi音响入门》购买音响的误区,有两条好像自相矛盾了

hilake 问题的提出-----
      在看《hifi音响入门》里面说了购买音响的八个误区。
其中有一个,要大家耳朵收货。
还有一个,购买音响要平衡的,有些商家为了讨好一部分听众的耳朵,故意提高某个频段或削弱某个频段,这种是不好的。
我想说的是,这两个观点是否矛盾,第二种说法商家讨好听众的耳朵,不就是听众耳朵收货感觉好才这样做的吗?但为啥这种东西反而不好?


我的解释:
低价位的音响,商家功夫高,也是可以给你通过周边搭配的听起来比较平衡,但这可能是牺牲其他指标换来的,比如为了中低频厚实,就通过高频衰减的线材把高频变暗,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

真正的平衡 是以不压缩其他指标的一种平衡,靠细节的积累自然得到的平衡

所以要耳朵收货,让你判断是否是自然地平衡,还是人为的平衡。但无论真平衡还是伪平衡,都比不平衡耐听



hilake 的问题
多谢,解释的很详尽。基本了解意思,是不是器材商做的小手脚,初听起来不错,但不耐听。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说,用耳朵收货其实也不靠谱,特别是对于初烧来说?


我的回答
不是这样,只要平衡就会耐听
初听起来不错,往往是被某些特点所吸引,回家不好听,是你对某些特点已经适应,反而在寻找缺点 对于初烧友,往往是建立不起来一个正确的听音标准
所以小型的聚会交流很重要,大型的聚会因为热闹反而会影响到你仔细地聆听
多听高级的器材,哪怕你不去买
聚会之后一定要互相交流





blue8324 的回答
两点:第一是机器本身是否平衡,第二是源是否平衡,事实上试听过程中任何方面都可能被动手脚。 试听某一个机器的时候,尽可能用你最熟悉的搭配,尽可能用你最熟悉的片源,尽可能用你最熟悉的音乐,并且尽可能用平和的心境



我的回答:
身为商家,要知道怎么玩机器,而不是被机器玩
更重要的是,要和用户一起玩
对于“声音效果”这种充满了不可预知因素的东西,我本来是不赞成网络销售,一个经验丰富的商家,不只是卖给你一台机器而已,而会是他能够和你分享的调整经验。
但大势所在,网路销售不得不为。我建了一个群,群号66915907
调整声音有很多的小窍门,欢迎大家共同交流提高



lonyeshion 的理解
我觉得人家是不是说主要要靠自己的耳朵收货,其次要培养正确的听音习惯,不要被一些失真的调音所迷惑???


sugar8627 的感触
我是觉得啊 听音取向应该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一开始好的 并不一定是对的
就如一个女人 一眼美女往往不经看 但是耐看的女人往往会有一股气质是让你后知后觉的



我的理解
不可预知性很大
长的美是好事,就怕没有气质做支撑
不可预知是能否发生变化:美女一开始没气质,但可以靠后天的培养来汲取修养
一开声有特点也是好事,就怕没有平衡做基础
不可预知还是变化:会玩的会通过器材的搭配,改变声音的走向



午夜飞行中
可是每只耳机的风格再出厂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只能通过后续的手段来完善这只耳机,只是这种完善还是建立在这只耳机的声底之上的,通过前面的调整并不能达到完全改变风格的作用吧。虽然我感觉耳机的风格的中庸和极端并不矛盾但是听感这个东西还是要围绕自己的喜好来调整的,至于调整的技巧一个是多接触器材另一个就是多向老烧们请教了,我感觉天歌现在这种作为发烧友的发言态度值得肯定,以后遇到问题还得多向您请教了。


我的回答
耳机和音箱一样,他们的个性不能说能通过周边完全改善,做的好的是能够部分改变
玩发烧音响经常会遇到一句话“一线定生死”,我不是完全赞同,但也侧面反应搭配的重要性
这和我前边所说“不可预知”也基本吻合
楼上一位说的对,“但是听感这个东西还是要围绕自己的喜好来调整的”,了解器材的特性,了解周边附件的特性,就有助于你达到“自己的喜好”
最近,一批专业工程完工,有点时间泡泡论坛,可能还会根据谷津耳放的一些调整过程,提供自己所谓的小技巧出来
有问题也可以到这个群66915907交流,大部分是大家谈的XD



本贴楼主KAmen 的回答又似一个深水炸弹
楼主一个大大的误会就是没理解耳朵收货的意思: 这个耳朵收获是说让人不要单纯的只通过一些指标,外观,高科技,造神运动,枪手这些因素贸然的判断一个器材
依据这些很容易出现偏差,要亲身去感受器材。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耳朵收货的叫法在烧友里很是流行,目前的意思已经演变成“用我的耳朵选一个我喜欢的东西”,俗话说就是“千金难买我喜欢”。
这个我看应该背离了耳朵收货的初衷,变成了“主观收货”。
在这个误解下,商家往往会劝你“耳朵收获”,并给你推荐一些,刺激性的,声音比较有“特点”的器材,但这种器材普遍都不是那么的“耐听”。



我的回答:
嗯,比较入木,所以说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听感还是很艰难
在发烧音响这个群体,我就曾发现玩了十几年的所谓“发烧友”,连喇叭线的相位接反了都没听出来 初烧,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哪个方向才是正确的呢?
很多时候,这个要看运气,那就是第一个卖给他器材的商家,是一个真正的发烧友



问题提出者--也就是楼主hilake
我的意思是,对于出烧来说,用耳朵收货,真的很难,甚至还会出现前面有人回贴说的,商家利用这个东西来骗新手。
所以还是希望新手不要盲目的选择,多听听老烧的指点,有条件的话可以让老烧带着去买设备!
感觉这个帖子开的还是蛮好,一下子明白很多东西,希望大家多指点。





我喝酒回家跟的帖,语气也不好
今天所说,不一定严谨,喝酒归来胡说的
话说,前些日子,在我的一个用户家里听丹拿C4,当时系统用的喇叭线是银彩G7技术的330i,因为用家前级拿去升级,暂时用其他品牌的前级,那种情况下,我认为价格是银彩330i一半的音乐丝带红日,比银彩的平衡感还要好(我是银彩、音乐丝带的河北代理,没必要贬低哪一个品牌),今天,又去了两位老烧,也验证了我当时的听感。我和其中一位不同的观点是,我认为在高价位要先有好的架构、更多的细节,再去追求乐感,低价位则是先追求乐感。他则认为无论如何也要先有乐感,再去追求其他
所以说,器材搭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主观因素也很多



quetzacoatl的回答
实际上这两者不仅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耳朵;另一方面又不能固步自封,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这就好比说武力是和平的保障一样,乍看矛盾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

作者: tjh1986    时间: 2010-10-25 22:37
此贴必回。顶lz。照我说,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便是美。别太多的要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作者: 小桥头流水    时间: 2010-10-25 22:46
有时候烧的是一种冲动! [s:2]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0-25 23:45
发烧其实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不断学习与完善的过程
有的时候,你觉得抓住他了,仔细一看还真的是空中楼阁
有的时候,你觉得迷思在海市蜃楼,仔细一看你还真的抓住他了

年纪稍大就爱想起以前的事
话说以前我刚从事这个行当,是从惠威做起,那时候觉得S8已经如之何如之何了(现在一万多的惠威一开声,我也得捂耳朵啊),有位老烧来我店里 手拿头版《皇家芭蕾》(-------好事之人搜搜现在头版《皇家芭蕾》吵到了多少钱?),说这张唱片是从黑胶翻录过来的,你这套搭配听不到黑胶的噪声的话,这张唱片的美你就能感受不到,当时缺乏经验的我,可是很不以为然,把这件事还当做反面教材,现在可真的是惭愧

再后来,经营了高档器材之后。我听又到了这张唱片的复刻版----ABC唱片公司出版发行的廉价版本,背景的沙沙声想起……紧接着,摄人心魄的竖琴声、温暖细腻的弦乐群奏弥漫着,于是头皮就发麻了

发烧就是这样,攀爬这个空中楼阁时,楼梯就是曲折上升的,一层真一层美
下一次你追求真的时候,已经不是这层楼了
再下一次你追求美的时候,春花已化为秋月

作者: snowwolflack    时间: 2010-10-25 23:55
好帖,要顶,必须的。
作者: KAmen    时间: 2010-10-26 00:51
引用第1楼声音海洋于2010-10-25 02:02发表的 :
美学对于审美活动的探讨很深入了。看看朱光潜的入门美学书籍也可以对真和美的思辨有更多了解。
发烧倒是颇为特殊的审美活动。籍由对音乐的审美活动引发了另一种对器材的审美活动,并且在很多群体中此二者相关性并非永远为正。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s:2]


我很同意啊,不过最后一句“在很多群体中此二者行惯性并非永远为正”,我不太拿得准什么意思,这个相关性不为正是不是说很多时候,发烧群体中有很多人是单纯的进行器材审美活动的,而忽略音乐审美,或者说当作另外的一个事物去考虑,产生了界限?变成了不相关的两样东西?

作者: KAmen    时间: 2010-10-26 01:02
引用第2楼灰树于2010-10-25 02:26发表的 :
记得前段时间刚刚看过
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道德上正确的事情,而是根据社会背景,社会习惯,而绝对一个人作出的事情是对还是错。

.......


灰树兄弟说的这个貌似我也看过啊,是不是《BBC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是很棒的哲学探讨。
[s:2]

下面说“另外,音乐的灵魂在于情感的爆发,如果心情不对,听错了乐曲,估计再好的耳机也不能带来享受的感觉
这正是审美心理学所讨论的范畴。
这里转贴个百度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76817.htm
有兴趣的可以移步。
作者: changzy    时间: 2010-10-26 01:19
发烧这东西,有两种:一种是自己随年龄、社会阅历的增加,听音乐品位的提升而改变器材,另一种是纯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之,多交流是对的,少走弯路,平时多听多看多想,慢慢熟悉自己的听音取向,树立正确合理合适且不易改变的听音标准,这样以后更新器材才有的放矢,最贵的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不管价格高低,找最适合你的才是真理。
作者: KAmen    时间: 2010-10-26 01:21
引用第6楼石家庄天歌于2010-10-25 12:13发表的 :
最近水大,这个帖子犹如汪洋中的一条船
难得楼主码了这么多字,辛苦

“投石激浪,求同存异”
前半句不错,水大才可以投石,投石不但可以问路,也可以激浪;后半句我的理解是两个方面讲,一方面一起听音乐愉悦身心,要求同存异,一方面也要求异存同,把不同的见解发表出来,以待交流提高
.......


谢谢,不辛苦,很开心。
很认同天歌的说法,求同存异,和求异存同,人就是个折腾的生物,吃饱喝足了......就总有些闲不住的人思来辩去,有时候遇见志同道合的亲如兄弟,有时候观点不合也针锋相对,去伪存真后心里获得巨大的满足,但往往后来又发现是个谬误,陷入失落与迷茫,只好继续踏入探索的征程,精彩的不得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大多数人安逸的生活着,才不去管神马美与丑善于恶天与地灵与欲(不要乱想),这只是某些“闲的蛋疼”的人按耐不住心中寂寞罢了。
不过这样的人蛮可爱的......发烧的人.....真的蛮可爱的。

作者: KAmen    时间: 2010-10-26 01:35
没想到这么多朋友来读了这段文字,百忙之中还来关照我这个摸黑找路的行者。我看到了很多理解和支持,也看到了其他的见解,很感动~表示衷心感谢~!
若说这个帖子有什么价值的话,那么我写的顶楼那一层必定是最不足一提的。本来嘛,说的是简单的道理,写的也浮,若是夸我真是脸红都来不及。

其实真正的金子其实是烧友们的这些回帖。每一个人都是“楼主”,都是当之无愧的作者。
本来嘛,论坛是干什么用的?不就是干这个用的么........
时间又是不早了,先睡去,回头再继续交流[s:18] [s:29]

作者: 诚收ipc    时间: 2010-10-26 04:06
你必须知道 最简单的事物才是最应该看重的
作者: zhangyzhu    时间: 2010-10-26 06:12
[s:2] [s:2] [s:2]
作者: zhangyzhu    时间: 2010-10-26 06:48
此帖已发出这么长时间  居然回复不到2页  居然如此冷淡  由此可见大家谈之水库趋势
作者: yaowenxun    时间: 2010-10-26 09:45
耳朵收货就像相亲,靠得是RP和你当时的审美
作者: yaowenxun    时间: 2010-10-26 09:57
好的器材会培养好的基本功以及相对正确的标准拿捏水平
作者: fanitic    时间: 2010-10-26 10:11
前辈就是牛啊,必火
作者: 肚子痛    时间: 2010-10-26 10:25
此乃好帖!!!!
耳机也好,hifi也好,无聊生活之中填补空缺而已。
唯一标准是,“是否得到愉悦”,高档次有高档次的愉悦,低档次有低档次的愉悦。从低档次往高档次有折腾的愉悦和满足的愉悦。


这种好帖子就如同某的钱包内容一样,越来越少了……
作者: fearsdotcom    时间: 2010-10-26 11:17
我认为器材的审美和音乐的审美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如果说器材的极致是还原,那音乐的极致就情感的变化与升华。不过很多讨论夹杂不清,还是不要太纠结的好 [s:2]
作者: houli    时间: 2010-10-26 12:30
[s:5] [s:5] [s:5]
作者: asra    时间: 2010-10-26 13:15
LZ神人?
这么多新老来捧场啊
作者: kekexiaobao    时间: 2010-10-26 18:48
我晕,居然一字不差的看完了,,,
作者: puhu    时间: 2010-10-26 21:01
很有用的帖子~~感觉要建立起一个听音的标准很难,是不是要多听点现场会比较好一些?
作者: zhyipod    时间: 2010-10-26 22:40
很久没有看到精华帖了,现在了解什么帖子有精华贴的潜力了,但是物质和精神是矛盾对立且统一的,坛子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不应该去挑剔存在的形式,压抑了不同类型的精华。 [s:29]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0-26 23:26
想起来HD600与HD650

而HD650的广告语:鉴赏音乐不是分析音乐 好像也在暗示着什么
现在的HD800呢?

作者: 诚收ipc    时间: 2010-10-27 00:48
质感的贵气
作者: KAmen    时间: 2010-10-27 09:02
楼上这个词用的好,听高端器材真能感受到贵气
没法形容具体什么样,意会了~
作者: oumengzhi    时间: 2010-10-27 18:40
十分赞成LZ的说法,这是一篇很好的帖子,是如今“乌烟瘴气”的大家坛一颗很好的定心针,真希望大家坛能和谐共处。。。纵观各大耳机论坛,个人感觉香港及台湾的讨论风气是要好于国内的,不说器材价格高低,档次好坏,至少很少出现人身攻击,也没有很多浮躁的年轻人一样唯心主义,今天买了个白牙,明天就把白牙捧上了天,后天卖了买了个森海,大后天白牙就是一个垃圾了。
很少见到这类真情流露的帖子了。。。祝愿大家坛越办越好!
作者: daygood    时间: 2010-10-27 20:16
引用第0楼KAmen于2010-10-25 01:58发表的 寻根之旅,发烧是不是空中楼阁?真与美的迷思。 :
我不玩发烧已经很多年了,在外地务工也比较忙,不过音乐始终未曾放下,更是我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
国庆假期的时候回到家乡参加了一次烧友的小聚,认识了不少新朋友,随后聊天打趣也很愉快,不免的心理那股火又热了起来。
难道我是又要开烧?
所以近几日重上耳机大家谈,翻看了一些器材的评测帖子,想学习一下最近的发烧形式。
看过后却仍然是一头雾水,回来思绪良久,总结出了一些现象。
.......

好文!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0-27 22:50
贵气和不够贵气,我感觉主要是系统从容度好不好的区别
其次,才是细节、质感、音场等指标

作者: 酒狂    时间: 2010-11-2 15:53
引人思考的文章
作者: tmkd7701760    时间: 2010-11-2 16:19
前辈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不同,很有内涵!
作者: gjmptw136    时间: 2010-11-3 22:09
不仅限大家坛,整个社会都很浮躁,而抹去灰尘,其实人心深处也是向往真与美的。
好贴,当浮一大白!
作者: yangsin    时间: 2010-11-4 22:25
另外,音乐的灵魂在于情感的爆发

如果心情不对,听错了乐曲,估计再好的耳机也不能带来享受的感觉
我喜欢这句话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1-7 00:06
引用第51楼石家庄天歌于2010-10-26 23:26发表的 :
想起来HD600与HD650

而HD650的广告语:鉴赏音乐不是分析音乐 好像也在暗示着什么
现在的HD800呢?


接着说回HD600&HD650
HD600的年代,手头没多少好耳放,总感觉HD600很难发挥到他的实力(实际是手头的耳放推HD600都不是很从容),根据经验感觉HD600是一个HI-FI类的耳机,需要充分的驱动,才能发挥他的比如动态、空间感、分析力的特长,这也许就是分析音乐了
打个摄影的比方:镜头很犀利,能捕捉更多的细节,但推不好的时候,你就只是注意了局部的细节,而忽视了全局的美感---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到了HD650,随便一听,就感觉好推了,虽然有人质疑HD650,高频不亮、低频肥厚,但这只耳机很容易使你融入到音乐之中,而忽视了某些缺陷
还是摄影,镜头拉远了一些,虽然你看不到树叶的轮廓,树皮的纹路,但是他把色彩斑斓的树林呈现在你的远方

现在是HD800了,手头的耳放已经又满足不了他了

目前的体会就是,HD800也许是HD600的升级,是要“求真”的,但是'真与美"的螺旋上升,HD800的美感已在HD650之上


那么。何时会有HD900呢?。或者森海会不会推出个HD750?
拭目以待吧

作者: ぺ破浪    时间: 2010-11-7 19:22
入坛这么久,用心看见的为数不多的好文。发烧是长路漫漫,享受好这个过程。
作者: xzch6    时间: 2010-11-7 19:35
射精置顶~~~
作者: fashao319    时间: 2010-11-8 20:35
标题: ......Re:寻根之旅,发烧是不是空中楼阁?真与美的迷思。
[attach]728407[/attach]

u=1554325505,3161077585&fm=0&gp=011.jpg (3 KB, 下载次数: 100)

u=1554325505,3161077585&fm=0&gp=011.jpg

作者: 5yc208    时间: 2010-11-8 23:44
复制、粘贴、打印、细读!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1-9 14:15
引用第56楼石家庄天歌于2010-10-27 22:50发表的 :
贵气和不够贵气,我感觉主要是系统从容度好不好的区别
其次,才是细节、质感、音场等指标


再深究一下贵气
贵气就是胸有成竹,但是举手投足只是稍微一带,但你已能感到器材的功力,举重若轻
他是有收敛,不太张扬,收放自如

而不够贵气,是你已经察觉到器材已经尽其了所能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1-11 23:18
今天用拜亚DT990分别听了几款耳机
在我的印象里,拜亚是一个比较“真”的耳机,真实的反映了前端的素质


比如,用DT931就听出了两种不同的透明度,以下是我另一个贴子里的引用:

作为晶体管的HA-1,我上边说他是晕黄的色彩,而那台HP8MKII,则是显得清白的透明
以前,杨科说HA-1非常像胆机,那这台胆机就是有些怀旧的胆机

但无论晕黄色,还是清白色,都有着一种透明度在里边
两者的透明度不同在哪里?我来打个比方:
在石家庄,因为太行山的焚风效应,晴空万里的天数很少见,如果哪天下过雨后再一刮风,从市里边是可以一眼望见太行山的,这就是一种清白的透明度
在河北艺术中心的小音乐厅,我欣赏过几次演出,灯光是色温3000K左右的暖色灯吧,就是那种晕黄的色彩,他也是有透明度的,你能很清楚的看到钢琴家的手指在键盘上跳动

作者: songdeng123    时间: 2010-11-12 11:28
会变成一个哲学帖的!!! [s:2]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1-15 18:09
想起来挪威一个音响品牌HEGEL,中文名字叫做《音响哲学》

他现在拥有一项专利,就是欧洲的哲学和中国的佛教思想的结合

想了解吗?

作者: twkoon    时间: 2010-11-21 15:44
了解这个必须要先了解音乐的本质
作者: songcom    时间: 2010-11-21 23:39
每个人的听感都不同,音乐素养也有高低,好与不好,因人而异吧。
作者: 蓝调咖啡屋    时间: 2010-11-23 03:33
音乐是永恒的阳光。。。。。。凡事无绝对,只有真情趣。。。。。。本人玩音响发烧十年。。。。。。再好的音响怎么也比不上现场音乐会的效果了。。。。。。你们认为呢。。。。。。
作者: xingchenliu    时间: 2010-11-23 05:45
这个才是真正的好贴!!顶!!!!!!!!!
作者: manxman    时间: 2010-11-23 11:28
引用第72楼蓝调咖啡屋于2010-11-23 03:33发表的 :
音乐是永恒的阳光。。。。。。凡事无绝对,只有真情趣。。。。。。本人玩音响发烧十年。。。。。。再好的音响怎么也比不上现场音乐会的效果了。。。。。。你们认为呢。。。。。。

录音棚乐队是 纵向深
现场音乐乐队是横向宽,当然现场要好。
作者: 音声    时间: 2010-11-25 22:35
引用第69楼石家庄天歌于2010-11-15 18:09发表的 :
想起来挪威一个音响品牌HEGEL,中文名字叫做《音响哲学》

他现在拥有一项专利,就是欧洲的哲学和中国的佛教思想的结合

想了解吗?

非常想了解其具体专利内容,请介绍。
作者: taisui    时间: 2010-11-26 02:25
看似LZ什麼都沒說..實際把什麼都說清楚了..
作者: msflgpp    时间: 2010-11-26 14:29
引用第76楼taisui于2010-11-26 02:25发表的 :
看似LZ什麼都沒說..實際把什麼都說清楚了..
[s:51][s:51]
作者: 石家庄天歌    时间: 2010-12-4 18:16
引用第75楼音声于2010-11-25 22:35发表的 :


非常想了解其具体专利内容,请介绍。

一个好的设计师,肯定对哲学思维也会融会贯通

HEGEL是挪威品牌,设计师豪特当然受西方宗教的影响很大,但是豪特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在这种宗教的影响下,有些问题难以解决,或者说阻力很大。

在某次音响展上,和有着浓厚佛教影响的欧博不期相遇,两种宗教思想的交流,启发了豪特。
佛教的包容,佛教的慈悲,佛教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使豪特在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开始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没多久,智慧之花结出善果,一个关于对电路失真控制的专利发明了

现在,HEGEL在欧洲名气越来越大,逐渐进入一流音箱品牌的行列

作者: zzd012003    时间: 2010-12-4 19:16
精品!!!!!!!!!
作者: jiaandrew    时间: 2010-12-4 19:44
此贴应该加精,楼主说的值得每个人反思啊
作者: oracletank    时间: 2010-12-4 20:21
受教啊
作者: xiaowuerji    时间: 2010-12-5 11:48
真相只有少数人知道
作者: pspx000    时间: 2010-12-6 12:45
严重顶贴,比短短的发表评论强太多了。现在社会真的需要一部分人能静下心来考虑这些问题了 [s:16]
作者: taisui    时间: 2010-12-9 04:25
大家談唯一一個讓我能認真讀過兩回通篇的帖子..
作者: 海盗猫    时间: 2010-12-9 08:00
说的很好。有的是烧音乐有的是烧器材
作者: justinhtz    时间: 2010-12-9 12:01
烧录音高保真,烧同一曲目演奏的最佳版本,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烧,比烧设备更花时间和金钱。 毕竟你设备可以相对比较容易一步到位,而CD就没有这么容易做到一步到位的。 我虽然神机不多,但是Hi-Fi CD倒是不少,到处淘到的,音源好,播放器音质略差些,只要音染少,够直白,就能感受到Hi-Fi原装古典CD带来的魅力   。。。。
作者: leonliao    时间: 2010-12-12 23:53
楼主是真正懂音乐的发烧友。
中高档器材,都是不约而同地把求真放在首要位置,再恰到好处地加入一点点厂家的特色作为区别其他厂家的DNA
可惜在国内真正去音乐厅听过现场演奏的人都不是很多,对于什么才是“真”的声音,没什么概念,所以只能沦为“用耳朵收货”的唯心派了。
作者: hqqc    时间: 2010-12-14 21:58
卡大的帖子得加精!然后置顶! [s:2]
作者: daniel07    时间: 2010-12-16 11:40
[s:5]
作者: 帅帅的小虎    时间: 2010-12-21 10:59
隐士……高人
作者: jonejone    时间: 2010-12-22 00:35
好贴!大家都应该学习!
作者: bellick    时间: 2011-1-15 13:56
太高深了 看不明白 哈哈
作者: 英文字母    时间: 2011-1-18 17:23
卡大是我刚刚步入发烧友圈时期的引导者,很怀念那时候去森海体验中心坐下来交谈的日子,很亲切、自然,虽然现在网上交流更加方便了,但缺少了促膝而坐的真实、侃侃而谈的爽朗。
祝愿卡大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作者: qlzyt    时间: 2011-1-21 01:19
当官的料啊
作者: jameslyoo    时间: 2011-1-21 14:15
楼主好文,我顶
作者: aleronlee    时间: 2011-1-30 13:53
卡门,我的领路人。
作者: aleronlee    时间: 2011-1-30 13:57
虽然有人质疑HD650,高频不亮、低频肥厚,但这只耳机很容易使你融入到音乐之中,而忽视了某些缺陷


复制一下天歌回贴的一句话,表示赞同,现在听的HM801,与HD650的个性不谋而合,801的硬素质(真)也许不够高,但耐听性绝对好,是一台有正确倾向性味道的机器。
作者: 纠结    时间: 2011-2-3 21:18
拜前辈
作者: lizhiyu    时间: 2011-2-3 23:35
楼主不要玩耳机了,直接当文学大师算了……
作者: istaki    时间: 2011-2-5 01:58
陶德一别多年,甚是怀念卡门大哥,只恨当时只知大哥是电玩专家没想到还是发烧前辈。愿有日当面交流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