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听感瓶颈】在PCB上,电阻瓶颈。 [打印本页]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9-23 03:01
标题: 【听感瓶颈】在PCB上,电阻瓶颈。
外边的线材再好,哪怕是超导体,但PCB里还是蹩脚的薄薄的一层铜皮,线宽也有限。
这就决定了PCB本身就有电阻瓶颈。

同理,IC芯片里的金丝,也不够粗,也有瓶颈。

烧友们,把外边看得着的都玩遍后,会发现,瓶颈就在PCB上。
作者: jonesroy    时间: 2017-9-23 03:09
瓶颈在屁股上,听歌坐着屁股疼
作者: jieruibeibei    时间: 2017-9-23 06:59
瓶颈在人
作者: vf3tb    时间: 2017-9-23 07:02
瓶颈在钱包里

作者: hrmdadi    时间: 2017-9-23 07:21
兄弟,您适合玩儿蛋鸡搭棚
作者: djsilva    时间: 2017-9-23 07:58
搭棚买原管 确实有益

作者: phoexi    时间: 2017-9-23 08:52
搭棚去吧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9-23 15:58
需要排除输入输出之间各个环节的电阻瓶颈。

因为【听音乐就是听电流】
只要把电阻降低,就能减小信息量损失,听感就会有提升。

瓶颈在思路上!!

作者: bryce    时间: 2017-9-23 22:11
等你进入自己DIY耳放功放的阶段后,就会发现,其实玩的是阻抗还有电容,你说的那些根本不是瓶颈。说到阻抗,阻抗最低的银线其实听感最差,没有低音,高音很尖。阻抗适度的单晶铜听感最好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9-24 02:44
bryce 发表于 2017-9-23 22:11
等你进入自己DIY耳放功放的阶段后,就会发现,其实玩的是阻抗还有电容,你说的那些根本不是瓶颈。说到阻抗 ...

我也发现,听音乐就是听电流。
我也发现,镀银线的低音只有质感,没有量感。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0-12 15:30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10-12 15:32 编辑

也可能是我们从小听惯了劣质的低音,觉得不像它的,都不好听。
其实,银线低音,才是正宗货。

我们的认知,被商品煲歪了。
商品是为了赚钱,而不会不惜工本做质量,甚至宣传各种邪说。

作者: 钱先生    时间: 2017-10-12 15:35
再次拜读电阻帝的豪文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0-12 15:38
搭棚有毛用?单元音圈里面全是细细的线,还是铝的!!不用柱子做音圈不幸福!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0-12 15:45
tts43 发表于 2017-10-12 15:38
搭棚有毛用?单元音圈里面全是细细的线,还是铝的!!不用柱子做音圈不幸福!

是啊。
得用轻质超导做音圈,完美控制振膜。

或者,喇叭的设计,该改改了。科技都什么年代了,人类还在吃土。

作者: nosounds    时间: 2017-10-12 15:59
超导体一日不民用,发烧永远不到头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0-12 17:53
以后烧友们配器材,脑袋里就是,
电流,电流,电流。
电阻,电阻,电阻。
平衡,平衡,平衡。
其他的就交给味精吧。
作者: tts43    时间: 2017-10-12 17:55
q6_6per 发表于 2017-10-12 15:45
是啊。
得用轻质超导做音圈,完美控制振膜。

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哪天弄出超导线圈,我帮你写枪文推销。

作者: javelin167    时间: 2017-10-12 18:47
再次拜读电流帝的豪文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0-15 22:31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10-15 22:32 编辑

器材升级太快,耳朵和脑子受不了。需要适应。

我把音响12V电源的220V电源线,从0.5换到2.5平方了,现在有点受不了,太多细节了,比较费脑。
看来,烧友们,都是脑力劳动者啊。



(原配12V1A的电源转换器,淘宝了个12V10A的,给出了10倍的用电余量。效果是明显的地。)

换回0.5平方电源线,一下就觉得声音柔和多了,不烧脑。

准备换成4平方的220V电源线。嘿嘿。


听感的变化:
2.5平方 和 0.5平方 的区别是什么?

你可以闭着眼睛试试,把手挡到喇叭前面,是不是感觉耳朵像被蒙住了眼睛一样,声音软了很多。
线材电阻的变化,给我的感觉就是,电阻越小,挡在喇叭前面的手就越少。

2.5比0.5的更有力。有点不习惯。
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真相啊。
所以,牛B的插头,已经在路上了,做好后,发图给大家看。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0-17 21:56
4平方线材,完成。

听感略有提升。

感觉声音更嫩,不费牙。

4平方 神 电源线.jpg (134.59 KB, 下载次数: 234)

4平方 神 电源线.jpg

4平方 内孔.jpg (418.14 KB, 下载次数: 235)

4平方 内孔.jpg

作者: primaryear    时间: 2017-10-22 17:41
曾经做过1个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只有12cm的接线,但是经由DAC-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功放后,声音很冲。后来,就更换了自制110cm的接线(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声音不那么冲了。请LZ帮助分析一下,如何改进一下?谢谢为盼。

作者: primaryear    时间: 2017-10-22 17:44
曾经做过1个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只有12cm的接线,但是经由DAC-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功放后,声音很冲。后来,就更换了自制110cm的接线(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声音不那么冲了。请LZ帮助分析一下,如何改进一下?谢谢为盼。


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只有12cm的接线1.jpg (25.69 KB, 下载次数: 160)

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只有12cm的接线1.jpg

作者: tfk17    时间: 2017-10-22 22:26
声音和那0.几ohm,和那几ohm电阻根本没有关系,影响非常小
胡乱yy对你无益,只会把你引导上错误的路

4平方太粗了,声音不好的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0-23 12:09
primaryear 发表于 2017-10-22 17:44
曾经做过1个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只有12cm的接线,但是经由DAC-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功放后,声音很冲。后来 ...

我也不是专家。以下说法,仅供参考。

我觉得冲是好事,只是自己没有适应过来。

我当初,把12V10A的电源转换器的220V的电源线,从0.5换到2.5平方时,也觉得冲,有点受不了。

但是,后来换成4平方后,就没有太多难受的感觉了。
可能是脑子适应了2.5平方(5倍变化=2.5/0.5),再变到4平方(不到2倍变化=4/2.5)时,就不觉得太突然了。

就像肌肉锻炼,一开始举5倍重的东西,可能肌肉酸痛,但适应后,再举10倍重的东西,其实只比5倍多出2倍,反而觉得轻松些。

耳力也是要锻炼一下的。
说不定,原音本来就很冲,只是器材电阻过大,听惯了不冲的。

完。
-----------------
自己做线,要注意焊接饱满浸润,尽量靠近接头处。反正是尽量降低电阻。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0-23 12:12
tfk17 发表于 2017-10-22 22:26
声音和那0.几ohm,和那几ohm电阻根本没有关系,影响非常小
胡乱yy对你无益,只会把你引导上错误的路

其实还有6平方的线材。
可以淘宝到相关的插头和线材。

不管你怎么认为,其实只要自己去尝试一下,就会有自己的见解。
尝试过后,还是觉得没啥变化,那就说明,我要么是再骗你,要么就是我脑放开多了,自己骗自己。

作者: primaryear    时间: 2017-10-23 17:22
首先,感谢LZ的回复。也感谢23楼的回复。
看了lz的多篇好文,很是敬佩。LZ的理念“听音乐就是听电流。玩器材就是玩电阻。”我也很是赞同。

曾经做过1个只有[img]12cm的单晶铜镀银同轴线。做这条线,当时我也是本着大幅度降低信号路径阻抗的考虑。因为12cm,比100cm的线径,可以缩短7.3倍啊,其线径阻抗也会降低7.3倍,那么信号强度也会增加7.3倍啊。为此,满怀信心地做了这条线。但是经由DAC-单晶铜镀银的同轴线-功放后,声音很冲。当时很是扫兴。

突然想起:1个多月前,已经将音箱里的旧线换新了单晶铜线,且又将箱外线加倍了单晶铜线,还重新调整了箱内的吸音棉,声音有明显的改善。
昨天,突然想起这事。就把这条“12cm的单晶铜镀银同轴线”再次接入系统。结果如何?

结果:非常精彩。
1. 声场变大,结像清晰鲜活了许多,低频力度和层次感大增。原来,赵鹏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只是欣赏那低频质感,中间结像声场。这次似乎赵鹏的身材突然高涨到房顶。
2. 中频好听。
3. 高频不再刺耳,更加耐听。
4. 尤其是上次重调箱内的吸音棉后遗留的箱体低频膛音也消除了。
试听过程中,我的心一直处于激动中。这是我的系统,从未有过的效果。

总结:
看来,“12cm的单晶铜镀银同轴线”导致“声音很冲”的原因,应该主要与箱内的吸音棉的量和位置不合适有关。

12cm的单晶铜镀银同轴线1


12cm的单晶铜镀银同轴线2



作者: primaryear    时间: 2017-10-23 17:29
关于效果,本人不会更多的词语描述。其中的提升程度,只有敢于尝试的人,才有亲身体会啊。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0-23 22:45
primaryear 发表于 2017-10-23 17:22
首先,感谢LZ的回复。也感谢23楼的回复。
看了lz的多篇好文,很是敬佩。LZ的理念“听音乐就是听电流。玩器 ...

大家要多多尝试,多多交流哈。

又有理论突破了。
信号/地线 不等粗设计,为了匹配PCB内部走线。

可以找找我的理论失误,漏洞,需要大家一起探讨。


作者: primaryear    时间: 2017-10-25 09: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22:45"信号/地线 不等粗设计,为了匹配PCB内部走线。"

回想起物理学中,导线中的电子移动和空穴相伴配合,形成的电流。如此看来,应该是信号/地线 等粗设计为妥。

PCB板上的铜皮不等量设计,已经导致了“电子和空穴对的不平衡”。若是“信号/地线 也是不等粗设计,”,会不会进一步加剧这种不平衡?
从LZ的“降低导线电阻”的思路出发,加大地线粗度,会带来明显的音质提高。若是等粗加大信号线的粗度,能否进一步带来音质提高,有待试验一把啊。

只是菜鸟浅见。
作者: primaryear    时间: 2017-10-25 09:39
另外,PCB板上的铜皮不等量设计,是否存在信号多路支流汇集于地线的关系?
有点类似于树干粗度大于树枝粗度的现象啊。或者有点类似于多条小河汇聚成为黄河或长江的现象呢。

而信号线的信号/地线,二者不存在汇聚或分流的问题啊?

lz的“信号/地线 不等粗设计”有待与“加粗”的等粗线对比试验一把吧。

只是菜鸟浅见。

作者: primaryear    时间: 2017-10-25 10:08
LZ的空调铜管,做的信号线,壁厚?mm的。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0-29 20:04
primaryear 发表于 2017-10-25 10:08
LZ的空调铜管,做的信号线,壁厚?mm的。

新线材,3.5头转莲花头的铜管线,做好了。
实测,铜管比普通线材,信噪比更高,干扰更少。

双莲花铜管,壁厚0.7mm。
3.5头铜管,壁厚1.0mm。

两者听感有轻微的区别。

谢谢你的发散性想法。很有参考价值。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7-12-27 00:42
闲鱼有哥们儿,发明了不等粗,各种粗细并用的电源线。
我觉得,这很有创意啊,说不定有新意呢。
作者: jet-wang    时间: 2017-12-27 11:45
瓶颈环节是哪里,做过测试吗?
作者: maxneo    时间: 2017-12-29 12:27
大脑听觉神经接入钛电极,直接感受听觉电流吧......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1-5 19:03
今天,把我的贴都顶上来。
作者: q6_6per    时间: 2018-1-8 20:00
听音乐就是听电流,玩器材就是玩电阻。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