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饰主义,向正统与艺术原则开炮
不管是平常有所耳闻还是对学生时代历史书上的点滴印象,「文艺复兴」这个名词想必一定不会陌生,然而文艺复兴之后的「矫饰主义」时期,则并无像文艺复兴般为更大众所知。在上一篇中我们曾提到,文艺复兴盛期的整体艺术风格非常的“正统”,不论是一点透视法的运用还是对人体以及实体的描绘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的水平。也正因如此,在文艺复兴的风格完全成型且权威的艺术氛围之下,只有寻求新形式艺术风格的突破才能超越这个伟大艺术时期的成就。
然而,在一个相对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开创一个新的艺术风格实则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比如古典音乐爱好者都知道的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他们的音乐创作在他们所处的时期是并不被待见的。同理对于那群活在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阴影”中的艺术家来说,日子可谓不算好过(此时达芬奇已经被驱逐出了意大利)。
那么对于他们而言最保险的继续混下去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抄!于是一群模仿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绘画风格的艺术家涌现出来。但是老抄来抄去也挺没意思,所以他们开始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渐加入一些“风格”。这些风格包括了过渡修饰,不够均衡的构图,甚至有些神经质的矫揉做作气息(下文会详说)。与其说他们是为了生存在模仿大师,倒不如说是他们在发泄自己的某些情绪甚至表达诉求。在文艺复兴末期,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风格就是“正统”,是无法撼动的存在。在如此情形之下,艺术家们将他们对于文艺复兴太过于“正统”风格的蔑视反映在他们的画笔之上。他们反对理性对于绘画的指导作用,反而去倾向于强调艺术家内心体验与个人表现的追求,从而呈现出了一种夸张、扭曲却又巧妙且充满目的性的复杂感官,最终定义了「“反拉斐尔”式的“矫饰主义”」风格。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由于拉斐尔太过牛逼…那些模仿他的艺术家们在模仿的过程中无法达到拉斐尔画作中近乎变态的完美平衡感和即时性而感到绝望,才故意扭曲画作去追求一种极端的不平衡,而这种风格却又阴差阳错地顺应了后来的艺术气氛和潮流,反而拉斐尔式的正统成为了过时的审美。
虽然矫饰主义在当时顺应艺术的发展成为了短暂的主流,而实际上这个时期在艺术史上却极为混乱,现代的艺术史学家们认为矫饰主义难以分类,也几乎没有影响到主流艺术,定义也相对模糊。而且它在艺术的学术界总是受到排挤和批判,认为其始于模仿表象,无法过渡文艺复兴的精髓且风格过于做作。直到二十世纪中期,学者John Shearman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矫饰主义Mannerism的Manner一词应指「超越传统规则的技巧」。于是,艺术界才重新去认识这个时期并有了新的看法。

Ultraone 向传统与偏见开炮
说到对于矫饰主义风格的偏见,小声说,Ultrasone的S-Logic声音表达方式是否也并不受诸多“正统”发烧友的待见呢?刚从SIAV上海展回来,有幸见到了Ultrasone的现任CEO Michael M. Zirkel先生,他向我们介绍了Ultrasone的发展历史。其创始人Michael Willberg先生,就是不满足于市场上耳机千篇一律的「脑中效应」声音表达方式才决定开发一款「让音乐发声方式围绕耳边」的新型耳机。(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在20世纪90年代还是挺超前的)。于是一款用烟雾报警器作外壳(嗯,你没看错)的第一款Ultrasone耳机HFI-100就诞生了。这款耳机的诞生成为了蔑视一切传统头戴耳机的存在,因为它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都和传统的头戴式耳机大相径庭。其核心武器S-Logic专利技术虽然在今天仍不受大多数“传统老烧”的待见,但是它想要表达的内在理念和表达手段实在是像极了矫饰主义的艺术手法。

有趣的是,矫饰主义其实是由拉斐尔的两位学徒Giulio Romano和Andrea del Sarto一同“发扬光大”并逐渐成熟起来的(“要不是我拉斐尔死得早…”)。他们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矫饰主义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这里面就包括Pontormo(蓬托莫)。
蓬托莫的代表作之一Entombment of Christ (1525-1528)“耶稣下十字架”(需要区分的是,巴洛克时期的大师卡拉瓦乔也有一幅同名作品)作于矫饰主义早期,画作手法非常富有个性。这幅作品也表达了蓬托莫与文艺复兴风格分道扬镳的决心。该幅画作非常具有代表性,其风格表现力格外强烈。蓬托莫运用了夸张的人物身材比例与相对拉斐尔昏暗的色调来填补整副画作的悲哀感。夸张的比例与扭曲的主体表现形式是矫饰主义风格的显著特点,其手法在学术界称为「Ambiguous Space」(直译为含糊而引发歧义的空间表达)。这种手法所突出的是对于传统正规比例所谓“健康表达”的另一极端,即为了让整体看起来远远偏离“健康比例”(或正常比例)的故意手法(Lacks believable space)。这正是对于文艺复兴传统风格的极大挑战。画作中,文艺复兴风格鲜明特点的手法,如我们上期提到的「三角构图法」(Pyramidal Composition)与「一点透视」(One Point Perspective)在此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其狭小空间内众多人物复杂关系式的构图,与繁多的肢体扭曲表现。
另一副要提及的矫饰主义代表作为Parmigianino(帕米贾尼诺)于1535年创作的Madonna with the Long Neck(长颈圣母)。该作为帕米贾尼诺的唯一代表作,也是矫饰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画作既然名为“长颈圣母”那么必然画作中央圣母长长的脖子成为了画中的亮点。圣母整体的坐姿和体型如果不认真看,你会觉得她是站立着的。然而实际画中的圣母被描绘成坐在高脚椅上,其实是由于身体比例被拉得特别长,影响了欣赏者对于空间以及人物比例的定位感,从而成为Ambiguous Space的极致表达代表。当然画作中其他显眼的地方还有左侧人物略显不协调的长腿与右下角远处无法判断距离和比例的人物。这些夸张的表现手法和强调性的表达方式都是矫饰主义的魅力所在(另外根据画作中右侧立柱的不协调感个人总觉得这幅作品应该并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