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既然冷门球赛扎堆,冷门耳放更要扎堆】 [打印本页]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08
标题: 【既然冷门球赛扎堆,冷门耳放更要扎堆】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4 19:11 编辑

什么都要讲点规模效应。。。当然这些不都是我的,一部分是捆绑群群豪们的
正好汇聚到了我这,拿出来集体说说吧,不过怎么好像大部分也是我出过的。。。


涉及型号:
ALO New RX 见2-6楼
Elekit TU-PH01 见7-11楼
Fostex HP-V1 见12-15楼
莱曼旅行家 见16-19楼
MH Audio HA-11 Mod 见25-29楼
VentureCraft Vantam 见30-35楼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16
最左上角的是ALO New RX耳放,出来也有好几年了,但不像他家的胆放系列那么热门,其实声音也是不错的。重点是非常小巧轻便。很难想象出cdm那么沉的耳放的厂家还能出个这么轻便的。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20
当然RX系列其实和大洲胆放系列一样古老了,算起来这个new rx应该是RX系列的第四款了。也是继RX mk III的平衡后,重回单端的作品。
可以看到正面接口也非常简单,只有line in和耳机口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22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3 22:35 编辑

这款耳放宣称主打驱动IEM耳塞,用下来确实是对高敏耳塞比较友好了(尤其相对cdm来说),再底噪控制和声音稳定度上都比较不错。整体来说调音偏流行一些,再流行上比较通用,声场的立体感也蛮不错的。整体也没有原来alo耳放那种略粗糙的感觉。
可以看到ALO新耳放的旋钮的标志都变成了刻印方式。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24
背面接口同样简单,只有一个micro usb的充电口。
是的RX只是纯耳放,这个usb不能用来解码,智能充电的。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28
看起来似乎整体有些中规中矩?那就错了,侧过来看看,新版RX做了个类似胆放才有的开孔设计,很别致。
那么要问了,既然不是胆放,开个孔干嘛?似乎发热也不大啊?其实这里面有个小噱头,RX开机后内部会有橘色的LED灯亮起,就可以通过这些开孔照出来,暗光线下看起来挺带感的,可惜拍摄时光线较强不好拍出来,有机会大家自己体会下,一定会喜欢的。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37
说到开孔,大家肯定注意到1楼图里还有有开孔的耳放的。
对,就是这台,这个开孔就比较正常的,因为它就是一台胆放。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39
看起来好像很大?不不,换个角度,你就会发现原来它是这么薄的。
是这几个而房里最薄的呢。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43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3 22:46 编辑

不过和上面ALO RX的相对精致相比,这款耳放的外形就有些粗糙了。可以感觉到较浓的DIY风。。。
而且不像RX那种整体金属外壳,这款耳放的前后面板都是塑料的。
可以看到,正面接口也不复杂,但是分列在了音量纽的两侧。而且比RX多了可调增益的拨杆,对耳塞和耳机可以更方便的切换了。

如果大家仔细注意的话,可以看到耳机口边上有半透明的VACUUM TUBE字样,这里再开机后,也会被内部的led灯点亮,光线正好透过半透明字体,看着还挺酷的,这个设计走心了。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2:54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3 22:57 编辑

呃,说了半天,好像没介绍这是啥耳放。正好背面图上面有,这就是日本Elekit的TU胆放系列中的一款,型号是TU-HP01
作为胆放,确实会有个持续性的底噪,如果是高敏低阻的耳塞会比较明显,但是音乐起来后就会慢慢忽略掉,而被乐感吸引走了。
而胆结石的设计,让它的声音听感上确实比较顺滑,但又不是过分柔软,该又力度的时候一样不缺,甚至低频的弹性还不错。整体的解析声场也都可以,当然整体似乎还是纵向略浅一点,人声相对会突出一点,感染力不错。而且因为有增益可调,竟然对耳塞的友好度还挺高的(如果不算底噪的话)。尤其是小音量的声道平衡做的竟然很不错。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3:01
细心的朋友可能一经发现了,TU胆放上并没有充电口。是的,这款耳放不具备机内充电功能,是那种比较传统的耳放了。使用的是可换电池设计。内部用四颗7号电池。拧开后盖的螺丝就可以抽出电池仓。是的,别看整体似乎比较简陋,TU还是设计了一个电池仓,方便固定和取换。而另一方面来看,电池对于声音也是有影响的,可以试着换电池调音。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3:21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3 23:22 编辑

嗯,好像顺序被打乱了,算了,就不按1楼图里的顺序了。既然说了TU胆放,其实这几个里面还有个胆放的。就是那个黑乎乎的,个头最大的。
这个黑大个儿就是Fostex的HP-V1胆放。
虽然我没对比着拍,但你看看3.5耳机孔和整体机身的比例就能明白hpv1整体的体积了。
再平面面积相仿的情况下,HPV1比TU厚一倍还多。那个大个儿旋钮看着就带感啊。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3:25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3 23:28 编辑

这个耳放整体设计极其低调,通体几乎都是黑色的,机身上面不对着光几乎什么都没有(其实是刻着标志的)。
但是另一方面,hpv1又差不多是这几个耳放里面外形设计最复杂的。正面不但又类似自家hpp1那样的凹面来方便捆绑时笃定前端。四周也都又大面积的栅栏设计,方便散热。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3:30
底部不但有我们熟悉的圆形开孔,两侧还有很多长方形开孔,侧面的栅栏没又拍,但是也有一个角度,不但能散热,还能一定程度上防止灰尘的进入。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3:39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4 00:00 编辑

不但底部和侧面有开孔,前后面板也是有的,这真是随身胆放里最通风的设计了吧。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hpv1再后面板上还有个line in接口,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不同lo口位置的播放器捆绑使用,挺有心的。


声音上来说,hpv1也是胆结石的结构,但和上面的TU不同,开声给人最大的感受不是人声的温润饱满,而是整体声场非常开阔,解析和分离度也不错,大场面控制力也可圈可点的。当然了,它的人声表现也不错的,不过不是那种特别贴近的,听流行也能带来一定的空间拉伸。整体感觉更适合表现真实录音的质感和气氛,对电子乐稍弱一点。


对了,要说明一点,hpv1是内置锂电的,机身也有充电接口,但是,但是不能边充边用,估计是为了防止整体过热吧。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3:45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3 23:46 编辑

当然啦,不仅hpv1有特别的接口设计,这次的几个耳放里还有更特别的呢。
那就是莱曼出的这款便携耳放——旅行家(Traveller)。是的,这里要叫旅行家,而不叫旅行者,因为英国的Graham Slee还有一款叫旅行者(Voyager)的便携耳放呢。这两家好容易被拿来比啊。。。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3 23:57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4 00:11 编辑

是不是发现不同了?先不说接口,这个旅行家耳放竟然不是常见的模拟电位器音量控制。而是通过前面板的两个按钮来控制音量的,应该是内部有数字音量控制芯片了。
而且,旅行者耳放只有这么两个物理按钮,来实现其全部的功能操作,这些操作不但包括开关机和调音量,甚至还有调节音量平衡的功能啊。。。
于是,你要长按音量+3秒,然后松开才能开机;你要同时按住音量+-大概快10秒,中间经过几次led灯变化才能关机;而那个音量平衡调节模式,是要同时按住音量+-5秒进入,而且不要松开,继续同时按着,此时音量-代表左,音量+代表右,然后你要松开你觉得偏大的那一边对应的按钮,持续按着另一边,音量就会慢慢向偏小的那边转移,等到觉得合适了,就松开,就会回到正常工作模式。。。
好吧,实在不知道这个设计是简介还是复杂了。。。
下图可以看到,如果你调了音量平衡,开机后,三颗led灯的位置会提示出来(中间的亮表示没调,图里左边的亮表示音量平衡偏左大了)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00:09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4 00:12 编辑

是不是已经被绕晕?好了,我们还是继续看看后面板吧。看到了吧,后面板竟然还有一对输出输入接口,是的,一对,而不是hpv1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你不但可以根据播放器上lo的位置来选择line in接口,还能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不同的耳机出口。
而且,是的又见而且,旅行家上的前后line in口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一个line in,另一个还能当作line out来用,也就是说,你还能同时再接一个耳放。。。而如果你再接的还是旅行家。。。那么,这个循环可以无限走下去。。。这个设计师的脑洞好大啊。。。



但是,这里就要注意了,因为其中一个line in实际使用时可以line out,这么多接口下,你一定要注意耳机插的位置,一定智能插标着输出的接口,如不小心查到了line in上。。。那。。。自求多福。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00:23
除开功能接口外,旅行家的外形也相对特别,整体不大,但却是个类似正方形的形状,捆大的播放器可能有些短,捆小播放器又两边长。
但是除开各种特别,旅行者的声音却颇为规矩严谨。可以说没有太明显的短板,声场规整,横纵的比例也比较规整,解析分离度不错又不是过分突出,整体音色比较自然中正,没有特意再人声部分提亮,整体又不闷,两端延申也不错,尤其中低频的烘托感出色,低频的质量兼备,流行能够动次打次,古典能够气势澎湃。而且严谨不是严肃,古典器乐表现不生硬,具备乐感;流行人声不妖娆,但也不缺乏感染力。可以说是一款很杂食的耳放了。当然如果你追求一种激情热情的感觉,那就又可能不太合适。另外因为是数字音量控制,小胤良的偏音的问题也几乎没有。
总之,这个耳放操作上比较有槽点,声音上却让我挺满意的,只不过如果搭配低频本来就偏多的耳塞,可能会有些过分。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00:24
今天先写到这。。。明天继续
作者: leewinters    时间: 2018-6-24 09:05
强!强!强!
作者: 长弓在手    时间: 2018-6-24 11:21

谢谢LZ分享,用过的随身二房最满意的就是CORDA的stepdance,外形硬朗用料扎实,跟个小坦克似的,声音也很透亮。现在国内用随身二房的好少啊,话说国砖直出的水平也很高了,手头听的DP100感觉推PK1比当年的捆绑还好了,当然,现在的音源比以前好多了,DSD的信息量真是高。
作者: orange89    时间: 2018-6-24 12:50
帮顶FOX壕,顶耳放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6:47
多谢大家绑定,这就继续更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7:28
其实有特别设计的耳放还是不少的,比如这里的MH audio HA-11.这个耳放我以前说过,也开过箱,是日本的小作坊号称手工制作的。整体金属壳很后市,也很有分量,而且外壳的打磨处理也很细致。这个耳放当时是觉得外形做工出色才买的,声音其实那个价位里并不算多么出众。但是其实这个耳放也是有很多折腾方式的,不但可以玩各种手工配件(旋钮、皮套、甚至定制外壳等等),还能拿去魔改。目前这台就是后来拿去给日本的武藏音研mod过的,因为原版设计来主推大耳机的,内部增益比较高,而且要高增益声音才更好,基本不太适合推高敏低阻的耳塞的,这次mod主要目的就是把整体增益降下来,让他适合推iem,而且声音也要根据这个要求而整体改良,同时原版的各种功能还不能缺失。其实也是挺麻烦的,毕竟这个耳放看着个大,其实内部电路板并不大的,整个mod下来费用都要比新耳放高了。。。不过个人感觉还是挺值得的。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7:30
本帖最后由 foxpix 于 2018-6-24 17:37 编辑

可以看完,外观上换了原厂打磨光亮的旋钮,加上了定制皮套,整体视觉效果比原来的光身子要丰富多了。

等等,好像后面还多了个什么拨杆,像个小尾巴似的,原来开箱后面时平的啊?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7:36
到后面看看就清楚了,后部原来一个平板的电池仓盖,被替换成了外接电源接口。上图看到的小尾巴就是电源的开关,是的,现在有了两个开关,一个是原来机身前面的,一个是整个电源开关。当然和整个配套的还有个电源适配器,就可以直接把ha11接在一般的插板上用了,在家时就不用担心电池续航的问题了,电压也可以更持续稳定,声音也会比电池有一个提升。当然原配的适配器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档的,如果愿意折腾,可以考虑再用好材料做个更好的适配器(比如类似llp),或者做个随身外接电池盒出来。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7:44
把这个接口拆下来就更清楚了,这是把原来整个双9v的此案持仓替换成了一个电源模块,名字是Home Power Supply Unit。这个模块使用时,最好先开电源拨杆,打开前面板的机身开关。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7:53
别的功能,以前都介绍过了,能调高低增益,能挑低频增益,并且可以选择针对中低频还是低频。另外就是这个电池串并联的切换了。当然在使用电源模块时这个切换就失效了,默认处于最高电压模式。


而就声音来说,mod后整体声音更为细腻流畅,控制力加强,声场三频基本都没有什么短板了,可以说终于在声音和外观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就是花费有点大。。。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8:04
嗯,然后就是最后一个了,也是相对不太冷门的。VentureCraft Vantam R627II。说起来他家的版本也实在是太多了。这个R627II算是其中性价比比较高的吧,基本和最高端的金封版本差别就在运放不是金封了(当然还有一些小差别),但主要的dsd256解码能力,高规格电阻铜屏蔽什么都一应俱全了。这个骚红色也确实比较醒目了。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8:30
接口齐全,功能很多,耳机口带光纤输出能力,line in/out和光纤输入共用口,还有2.5平衡口。尤其是那个共用口,需要在底部面板上进行切换,刚上手估计需要时间研究下才能明白。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8:36
背面接口 就简单了,一个充电+电脑解码口,一个苹果mfi解码口,其实现在看,如果充电口单独出来似乎梗枋别些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8:58
R627II与一带R627外观最明显区别的地方,多了这个
Vishay电阻的标志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9:00
背面可以看到好多名称,用了627au运放,支持到了dsd256,AVCC避震等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6-24 19:03
底部的控制面板,可以选择是否usb供电,可以设置line口的功能,可以选择滤波模式,可以设置升频选项等等


应该说这个解码耳放一体机功能时比较全面了,除非你非要用同轴,基本都支持了。声音上我个人觉得比较也比较成熟,至少听感和素质结合的还不错,不会像pha3那样乏味,对耳塞的友好度也更高。就是如果接安卓设备最好选择usb不供电,但是需要充电时又要打开usb的供电,有点麻烦。。。

作者: foxpix    时间: 2018-7-4 20:42
vantam、ha11和tu胆放都可以换运放,值得折腾玩玩的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