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为什么说音频发烧中的“烧前端”是一门玄学?我找到了根本的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2 08:25
标题: 为什么说音频发烧中的“烧前端”是一门玄学?我找到了根本的原因
很多新烧买了耳机音响后,觉得不同的耳机音质差异大,但换前端音质差异却不大,然而很多“老烧”却相当重视前端的投入,认为“好马配好鞍”,好后端需要好前端的搭配,那为什么会有这两种认知的不同呢?笔者经过思考,得到了其中的答案。
根本性的原因是时代不同了,前端的基准被拉的太高了,导致和低端设备和高端设备拉不开差距。此话怎讲?待笔者慢慢说来。
让我受到极大启发的是最近在翻看2010年-2014年,一些研究画质坑的爱好者,在当时比较PS3,PS4和各种品牌的碟机的画质区别,让我非常在意的是,PS3也好,PS4也好,碟机也好,播放DVD的时候,画质差异非常明显,普通价位的碟机甚至不如PS3,只有高端碟机可以打赢PS3的画质,然而当他们都播放蓝光的时候,画质差异就非常小了。原因是采用了MEPG2编码的DVD时代的编码精度,和用 了AVC编码时代的1080P碟片的精度和质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播放DVD的时候,即便精确解码,获得的画面也顺应不了高清时代的需求,于是程序员写了很多精准的拉伸算法,来精确的锐化DVD画面,达到提升画面的效果。于是,高档的DVD播放机和低端播放机的差异就这么出来了。
而播放蓝光碟片的时候,单单是精确解码AVC就能做到令人满意的画面水平,足够的清晰,因此不再需要更多的修饰,只需要做到精准的还原信息,就能达到高清画质。
而如今的4K时代,哪怕是核显都能精确的软解HEVC的编码文档,因此普通的PC就能输出足够精致的视频画面,一般的碟机比起DVD时代完全没有画面的优势,即便靠4K上变换,
能做到的提升,也远不如DVD拉伸到720P时代来的效果明显,因此,前端在整个视频系统中的作用就减弱了,准确说是前端的基准被拉高了,高端碟机能做的,只是优化电路和确保绝对的稳定性,在画质上的优势却很有限。你升级一个线性电源能做到的提升,远不如在计算过程中多加一道高精度的锐化算法对画面的提升来的高,因此比不出画面区别,对画质不敏感的人来说,显然就是“玄学”。
这让我联想到音频系统中,前端后端的关系,也正是如此。
过去的便携设备,它的音质上限就很低,便携磁带机时代就不说了,当大家发现CD可以便携播放,都认为找到了随身音质的新高点,然而低端便携CD机的电路设计,无法完全屏蔽光头
播放CD时候带来的机械噪音,于是随着耳机线就传到了你的耳朵,你听到的声音虽然是比磁带更高档的音源,带来音质升级的是音源的升级,却不是设备的升级,而那时候追求的“高端前端”,就是拥有更好的抑制机械噪音的避震CD机,电路设计上尽可能让更少的噪音通过,这是那时候“低端设备”和“高端前端”的区别。而台式CD机带来的稳定性和降噪性能就远好于便携设备,因此音质差异就非常明显,不是现在的那种区别,是真的一耳朵就能感受出的差异。

而到了MP3播放器诞生的时代,完全变成了数字处理的时代,便携设备彻底解决了CD机播放时候产生的机械噪音,虽然音源比CD机时代下降了,但是获得好音质的门槛却降低了。台式CD机能够靠扎实的电路设计来尽可能的屏蔽震动带来的噪音,便携CD机尤其是低端便携CD机做不到,但纯数字的MP3便携设备却不用烦恼机械噪音。音质的上限虽然下降了,但是基准却提高了。你花大价钱才能做到非常干净的便携CD机的干净的背景,你花小价钱的MP3也能获得。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设备的不断迭代,这个基准不断在被刷新,好比MP3刚出现的时代,低端MP3播放器和高端MP3播放器用的解码芯片的解码能力可能有一耳朵的素质差别,
但是10年过去,可能连手机上用的解码音频的芯片都是当时HIFI级顶尖MP3播放器用的解码芯片的素质水平,此时一般设备的音质已经上升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那么你再要追求HIFI
想获得当年那种“一耳朵的提升”就非常难了。
最后,HIFI设备就开始追求一些有的没的玄学,换线电,换纯金线,这些不是没有提升,而是在一般的系统下,提升太有限了,而当你的设备后端,前端都足够好,你没有升级空间了,只能升级这些有的没的部分,那才是现在发烧被称作“玄学”的真正原因。
像现在的一套特别完整的音频系统,转盘,解码,时钟,界面,功放,后端,每一块都分离开用上高精度的设备,在刚有磁带机CD机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音质的上限的确提高了,但也把发烧的门槛大大提高了。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做发烧设备的后端品牌(企业)也很多,前端品牌也很多,但现在专门做前端的品牌(企业)似乎就剩这么几家了的原因,不是人们的需求在下降,而是前端的基础水平大幅上升,而发烧的门槛也就越来越高了。等发烧的设备升级到一定水平,设备的参数都高到一定水平,厂家也只能搞一些有的没的东西来忽悠消费者,这就是“玄学”的根源。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2 08:27
小生的谬论,让各位真正的大佬见笑了~随便有感,欢迎批评
作者: 江南我最帅    时间: 2019-1-12 08:44
好能写,绑定了。
作者: yesswlq    时间: 2019-1-12 09:02
有道理。
作者: gebegebe    时间: 2019-1-12 09:05
现在界面 数字处理器 数字转盘很火,甚至专门的数字升频器。
几万的CD用的是什么芯片?楼主了解下金嗓子和二嫂这俩口碑最好的hi end厂家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09:06
理论不通。先不管楼主是否纯键盘党yy这事

就逻辑来说,按照你的说法,音源技术进步,一代更比一代强,事实上恰好相反。音质上来说,黑胶不如母带,cd不如黑胶,pc/数播不如cd——一直在提升的,只是方便程度。至于mp3,那根本不入流,是个“更方便”的产物
作者: 梅川袜子    时间: 2019-1-12 09:09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去年我MR1+平衡isine20和ipad+isine20素质几乎一模一样,听感后者更好。
从此再也不买播放器,手机+btr3蓝牙
作者: 花祭1987    时间: 2019-1-12 09:38
为什么各种软文要吹玄学理论呢?因为不这么吹,新产品怎么卖出去呢
作者: ZLRENM    时间: 2019-1-12 09:40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现在手机都是无损播放,随随便便秒以前的便携CD机
作者: 激光鼠    时间: 2019-1-12 09:40
我觉得是现在的数码音源很难做好,大量的音源产品拉不开档次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09:45
看了楼下的评论,说的都是便携领域,那我同意。便携产品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强。毕竟体积受限制,便携本身也是hifi平民化的标志;老古董们的芯片不行

非便携的台机系统,这套理论还是行不通的
作者: 菜也白    时间: 2019-1-12 10:11
很好你已经顿悟了hifi界的本质,然后只要无视掉商家 枪手 被鱼肉宰割无数回的老烧们的冷嘲热讽就ok了
作者: goyogo    时间: 2019-1-12 10:22
有道理。
作者: coolbaobao    时间: 2019-1-12 10:22
发烧的本质就是找个借口折腾
不光商家需要借口
自己更需要给自己一个借口
作者: 龙虎豹    时间: 2019-1-12 10:33
激光鼠 发表于 2019-1-12 09:40
我觉得是现在的数码音源很难做好,大量的音源产品拉不开档次

价钱档次拉的很开,就是声音档次拉不开~

作者: dragonbaby    时间: 2019-1-12 13:47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09:06
理论不通。先不管楼主是否纯键盘党yy这事

就逻辑来说,按照你的说法,音源技术进步,一代更比一代强,事 ...

你告诉我母带从哪来?母带正是你看不起的电脑制作而来。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13:56
dragonbaby 发表于 2019-1-12 13:47
你告诉我母带从哪来?母带正是你看不起的电脑制作而来。

我说的开盘带母带,谢谢

作者: dai515    时间: 2019-1-12 14:17
说得很有道理,记得刚毕业2000多年那会,电脑主板自带的耳机插口音质相当差劲,我为了追求更好的游戏电影效果,都会另外配置一款创新声卡

现在电脑主板自带的耳机口已经相当不错了,很多还有数字输出

确实啊,科技发展大众化的东西越来越牛逼了,现在的手机自带耳机口确实能比以前的便携CD机水准了


作者: dai515    时间: 2019-1-12 14:18
不过就目前的电脑水平来说还是比不过 解码+耳放 组合的(骗钱的牌子除外)
作者: 阿斯兰君    时间: 2019-1-12 14:19
本帖最后由 阿斯兰君 于 2019-1-12 14:20 编辑

前端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门槛高一些,当然和稀泥也可以,就是前端达到一定的水准不难,但是要突破瓶颈就很难了,大法从PS3以后就转型了,从以前的做硬件转型做娱乐做软件了,可能就是因为PS3被IBM坑了,其实前端难点就在于底层软件上,以前大法是到处开场跟人合作做硬件,现在基本都转手了,除了COMS还在自己做。其他全靠买,然后用靠自己的软件优化,所以即使是啥专用的播放芯片没有好的性能优化也干不过PS3 PS4 ,再说大法是很多标准的制定者 CD DVD BD的标准制定大法都是领头者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2 14:21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09:06
理论不通。先不管楼主是否纯键盘党yy这事

就逻辑来说,按照你的说法,音源技术进步,一代更比一代强,事 ...

音源是音源啊,但设备肯定是在提升的。。理论上可以做出高端黑胶便携机像索六万这样的随身携带者用电池听然后吊打现在的砖头。。。但并没有这样的东西诞生。。
按你这么说,CRT画质都比后来液晶显示器强,但并没有普及4K CRT,因此任何CRT画质都被最新的4K液晶秒杀。。事实上也的确是秒杀。。但建立理论上,上如果以最新的CRT技术做出4K显示器还是能吊打 液晶的。。。但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产物


作者: 轻烧党    时间: 2019-1-12 14:21
耳机才是发烧里性价比最高,最直接的东西。升级耳机才能真正体现立竿见影的声音的档次提升
作者: funyorh    时间: 2019-1-12 14:30
楼主说得很有道理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2 14:31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09:06
理论不通。先不管楼主是否纯键盘党yy这事

就逻辑来说,按照你的说法,音源技术进步,一代更比一代强,事 ...

设备是在提升的,是不是便携都一样,这个不可否认,就好比几十年前流行黑胶唱机的时代,能做出如今的原子级时钟这么精确的仪器?起码声音的“精准度”达不到现在的水平吧。。个人理解有误请指点

作者: 1bit    时间: 2019-1-12 14:38
还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 thr    时间: 2019-1-12 14:55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09:06
理论不通。先不管楼主是否纯键盘党yy这事

就逻辑来说,按照你的说法,音源技术进步,一代更比一代强,事 ...

别跟他说这些~~
浪费网络资源~~

作者: 柳河    时间: 2019-1-12 15:00
本帖最后由 柳河 于 2019-1-12 15:10 编辑

调侃楼上:“没听过合格的LP,是一种幸福。” ——没听过顶级乐团音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友情深劝:您的器材投资除以2,去听哪怕是非顶级的西方乐团音乐会

——如果做不到终身免疫百毒不侵,至少不会再瞎BB。

例如某人跟你吓BB,某某耳机听大辫子某某听小辫子额。

你问他,那歌剧咋办?管弦乐咋办?交响曲咋办?

难道第一乐章用大辫子第二乐章用小辫子?

靠。鬼扯鬼扯。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15:11
四环一郎 发表于 2019-1-12 15:05
好像开盘母带也是经过一系列调音台、或者电脑合成制作的吧...

开盘带出世的时候,电脑还没被发明出来。。。

作者: ☆烟雨红尘☆    时间: 2019-1-12 15:12
轻烧党 发表于 2019-1-12 14:21
耳机才是发烧里性价比最高,最直接的东西。升级耳机才能真正体现立竿见影的声音的档次提升

很多前辈也是像老铁这样说~~+1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15:14
本帖最后由 daniel_梵歌 于 2019-1-12 15:18 编辑
saitouchiwa 发表于 2019-1-12 14:31
设备是在提升的,是不是便携都一样,这个不可否认,就好比几十年前流行黑胶唱机的时代,能做出如今的原子 ...

我不清楚什么原理。然而事实是,中档黑胶机,就能把很强的cd系统秒掉。实际听过得出的这样的印象;我自己的cd系统也秒杀我自己pcfi系统。。有什么办法呢,看电影看电视看视频总得用电脑的

但黑胶确实不好打理,很麻烦,片源也少

所以只能说音乐的聆听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听

至于原子时钟什么的始终也只是“名字听起来很厉害”。当然加持了原子钟的cd机很大概率比没有加持原子钟的同款cd机强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15:23
柳河 发表于 2019-1-12 15:00
调侃楼上:“没听过合格的LP,是一种幸福。” ——没听过顶级乐团音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友情深 ...

一排耳机,一个耳机听一种体裁的做法,是最直男癌,也是最容易被非烧友不理解和鄙夷的。。事情上,伤十指不如断一指,搞好一只耳机,没有什么体裁听不了的

作者: hrmdadi    时间: 2019-1-12 15:24
越来越便利是真的,往回走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作者: dragonbaby    时间: 2019-1-12 15:40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13:56
我说的开盘带母带,谢谢

现存的模拟录音开盘母带能有多少?开盘母带有物理损耗的,
用一个少一个,数字化就是趋势,不管承不承认现在的母带早已经数字化了,除非以后不再欣赏音乐。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15:47
dragonbaby 发表于 2019-1-12 15:40
现存的模拟录音开盘母带能有多少?开盘母带有物理损耗的,用一个少一个,数字化就是趋势,不管承不承认现 ...

所以说啊,只是便利度越来越高[当然也伴随着数字音源的可永久保存特性]

但并不能代表声音品质几十年来一直有所提高

作者: dragonbaby    时间: 2019-1-12 16:09
不管你承不承认,从声音的细节和动态上现代的录音要比以前的老录音要优秀,就如同现代的数码相片无论如何也要比以前的老照片清楚。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16:14
dragonbaby 发表于 2019-1-12 16:09
不管你承不承认,从声音的细节和动态上现代的录音要比以前的老录音要优秀,就如同现代的数码相片无论如何也 ...

录音质量和器材是两回事情,请不要混淆

同一个录音,黑胶、cd和数字源的对比,才是比较新老器材的最直接办法。

而且即使是新录音也是能比的。比如Adele的唱片,黑胶/cd/数字三种都是有的

作者: 登录不了の用户9    时间: 2019-1-12 16:50
发烧这事吧,慢慢升级,每一个阶段都会对器材搭配,声音走向方面有不同的理解。不用强求初烧烧前端,也不要劝老烧说xx无用。相互呵呵就行。
楼主这些对不发烧的人讲讲就行了。高端器材播个mp3还不是把低端dsd解码吊起来打。。。
作者: 登录不了の用户9    时间: 2019-1-12 16:54
现在入门器材比几年前的是好一些了,但是音频领域发展的并不快,离入门就能好声,入门就堪比几年前的高端机器这种事情,还差很远
作者: raphealhuang    时间: 2019-1-12 18:52
隔行如隔山,这种类比是逻辑谬误。。。

作者: szllee    时间: 2019-1-12 19:14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09:06
理论不通。先不管楼主是否纯键盘党yy这事

就逻辑来说,按照你的说法,音源技术进步,一代更比一代强,事 ...

320K MP3 ... 跟 CD 听不出差距的!

作者: lesliesk    时间: 2019-1-12 20:19
「黑胶唱片比 CD 好吗?」而答案则是……能分辨两者之间差异的人非常非常少。
这项比较基础建立在黑胶唱片保持在完美的状态,且两者用的都是很好的设备。这一点是由两位音乐心理学家(Klaus-Ernst Behne 和Johannes Barkowsky)在 1993 年所证实的。他们找了 160 位「音乐系统迷」以及对 CD 和黑胶唱片有强烈好恶的人,请他们聆听这两种音乐重制的类型。即使黑胶迷一开始都认为,相较于黑胶唱片的「温度」,CD 听起来是「刺耳又呆板」,但其中却只有 4 位能分辨他们听的是否是 CD。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0:23
本帖最后由 daniel_梵歌 于 2019-1-12 20:31 编辑
lesliesk 发表于 2019-1-12 20:19
「黑胶唱片比 CD 好吗?」而答案则是……能分辨两者之间差异的人非常非常少。
这项比较基础建立在黑胶唱片 ...

这种实验意义不大。很容易反驳的有4点:
——如何保证2套系统的“价值相当”?是否有这个前提。都是“很好”是什么标准,都是1千美元?2千美元?还是怎么说

——是否确定是同一张唱片的两种记录材质?听一张古典黑胶,听一张流行CD,这种怎么搞

——拿一把又糊又缩的机线,把两者的素质都拉低到一种程度,自然分辨不出来。这种线材的问题,所谓科学家们是不屑于关注的

——另外,让不熟悉所实验器材的人做实验,本来就是科学家们最大的“骗局”
经常聚会的就知道,如果对那套系统多听过几次的朋友,是更容易发现变化的,而第一次去的朋友则是一脸懵的
比如我自己的系统,cd唱片和从cd唱片抓轨的数字音源,从电脑播放。一路是cd,一路是从电脑进cd机的usb口。你可以查一下simaudio 260d cd机的评测,说这俩声音是一样的
而在我这,请朋友试过,让我盲听到底是电脑出来的,还是cd出来的声音,准确率100%



作者: zhao_4040    时间: 2019-1-12 20:24
基本同意lz的观点,播放器价格拉的挺大,听感各有千秋,但素质却差别很小。
作者: 我发烧了    时间: 2019-1-12 20:37
好文章 很中肯 我也感觉目前的前端很多时候没手机好听
作者: dragonbaby    时间: 2019-1-12 20:43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20:23
这种实验意义不大。很容易反驳的有4点:
——如何保证2套系统的“价值相当”?是否有这个前提。都是“很 ...

你这样比也不公平,再好的电脑只要USB输出就一定会输,你要比就用CD机同轴和电脑(专业声卡同轴)输出到同一解码器去PK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0:47
dragonbaby 发表于 2019-1-12 20:43
你这样比也不公平,再好的电脑只要USB输出就一定会输,你要比就用CD机同轴和电脑(专业声卡同轴)输出到 ...

同轴线我也有
专业声卡也不贵,可以有信心地告诉你,这种办法只会差别更明显

【你想想为什么现在玩PCFI的,即使是投入十来万的大烧、或者是卖得很贵的鱼大专机之类的,都不用专业声卡?】


作者: dragonbaby    时间: 2019-1-12 20:56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20:47
同轴线我也有
专业声卡也不贵,可以有信心地告诉你,这种办法只会差别更明显

不用专业声卡才能吹牛B,用了专业声卡还怎么吹牛B呢?数字信号在视频图像领域都是透明的,唯独在音频领域被妖魔化,一边听着录音室里用专业声卡制作出来的专辑一边大谈专业声卡如何如何不好。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0:58
dragonbaby 发表于 2019-1-12 20:56
不用专业声卡才能吹牛B,用了专业声卡还怎么吹牛B呢?数字信号在视频图像领域都是透明的,唯独在音频领域 ...

我坐在家里拿着苹果的retina屏幕,看着我自己在办公室用1000块垃圾屏幕/1000块垃圾显卡做出来的图【自己就是设计行业】,这并不矛盾。。。

你把“专业人员”想得太好了

作者: WYNEZW    时间: 2019-1-12 21:13
我到时认为HIFI玄学的原因是音响系统的好坏不光是技术的高低,无法量化,再加上个人听感喜好,系统多部件的组合,更没有标准,所以每个人都在以主观谈论就成为了玄学。
毕竟听和看有本质的区别,除了体现清晰的素质指标之外,听还带有审美水准,审美背后的不确定的东西就太多了。
好的音响器材我个人认为是艺术品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1:16
WYNEZW 发表于 2019-1-12 21:13
我到时认为HIFI玄学的原因是音响系统的好坏不光是技术的高低,无法量化,再加上个人听感喜好,系统多部件的 ...

以美食作比喻,论坛就是强行把一堆天天吃米其林三星的,和天天吃大排档的,放在一起讨论

——本来各说各的也相安无事,偏偏不同口味的,话说不了几句就对掐起来

——然后变成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变成了玄学

作者: dragonbaby    时间: 2019-1-12 21:27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20:58
我坐在家里拿着苹果的retina屏幕,看着我自己在办公室用1000块垃圾屏幕/1000块垃圾显卡做出来的图【 ...

你是做设计的所以用1000块显示器够了,你让专业做图像处理的用1000块显示器看看,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搞图像处理的都是用的苹果显示器。
作者: 阿斯兰君    时间: 2019-1-12 21:29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20:47
同轴线我也有
专业声卡也不贵,可以有信心地告诉你,这种办法只会差别更明显

专业声卡上万的多了去了,只是非专业人士买的 少而已,我们多数看到便宜的都是消费级的专业声卡或者是宣传的专业声卡,贵的专业声卡都是参考级,比如现在都号称自己是监听一样,1000的说自己是监听,10万也说自己是监听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1:30
本帖最后由 daniel_梵歌 于 2019-1-12 21:32 编辑
dragonbaby 发表于 2019-1-12 21:27
你是做设计的所以用1000块显示器够了,你让专业做图像处理的用1000块显示器看看,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搞图像 ...

隔壁就是广告设计公司,算是专业图像处理了吧,然而并不是你想象的一排苹果显示器【当然你说这公司比较low那我没话说】
所谓“专业人员”真没你想的那么高端,“专业器材”也不是什么“标准器材”或者“质量标杆”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2 21:52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09:45
看了楼下的评论,说的都是便携领域,那我同意。便携产品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强。毕竟体积受限制,便携本身也是 ...

我觉得我的文章写的还是比较严谨的,你仔细看,我写的很清楚,音源退步是音源退步,但设备在进步是设备进步,这我都提到了的,你说音源退步了,但其实设备进步了,最后综合下来音质还是没上去,但这和我说的内容不矛盾。。就像现在为了弥补音源不够好,用高端的FPGA芯片来实现更精确的升频,假设10年后可能手机里装个DSP就能实现FPGA,而到时候更高端的设备用更先进的处理方式提高音质,那是不是发烧的门槛就上去了呢,毕竟到时候无论你发不发烧
都可以听到高端算法下的声音。。而发烧友想听到更高端的声音,就比起现在要更难实现。。

当然有人说音频行业的进步远不如其他的行业,这我也承认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2 21:55
raphealhuang 发表于 2019-1-12 18:52
隔行如隔山,这种类比是逻辑谬误。。。

并不是等比,只是受到启发
然后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只是音频的进步确实没有其他电子信息技术的突破这么快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2:05
saitouchiwa 发表于 2019-1-12 21:52
我觉得我的文章写的还是比较严谨的,你仔细看,我写的很清楚,音源退步是音源退步,但设备在进步是设备进 ...

在我看来音响行业是在一轮轮的突然的退步以后,慢慢往回找补的过程

这种“突然的退步”都是以新的便携介质的出现开始的。cd刚出的时候也是不行,进过近20年发展,以索尼和飞利浦为代表,不断完善,到最后也没干掉黑胶

然后数字音源出来了。pcfi基本是没人管的野孩子;迷茫彷徨了进10年,以数播为代表的数字音源开始出现,到现在数播的发展也不到10年,本来似乎开始走上正路了;

中途插入了nas这种新的“器材”,又开始进入新的探索阶段了【比如日本出了melco这一种发烧级的nas;然而发烧级nas的选择,实在是凤毛麟角】

最近又出现了“网播”,试图以流媒体播放突破传统本底存储的播放——这就是更乱的乱局了

所以从“前端”技术来讲,黑胶、cd的长期稳定发展、改进,是比较成熟的【当然也很old fashion了;时至今日,仍有少数厂家在进一步探索】,而pcfi、数播、网播则处于全面探索阶段【厂家都一片迷茫,烧友就更迷茫了】

至于耳放/功放技术,这完全是几十年毫无进步了。。。都是些啃老本、改头换面的产品在支撑

反倒是便携器材的探索,还算比较稳定的在往前走

作者: ppg1122    时间: 2019-1-12 22:26
看你们说的那么热闹,插一句嘴,,现在ccd这些电子转换为图像,某些方面真的比不上传统胶片;如果有做生物研究的就知道,要做一个叫检测蛋白的,蛋白印迹试验,简称western blot,现在普遍用一种化学发光仪器来做,用科研级的CCD(单位像素点面积很大,而且加了微镜头,冷冻恒温),大大强于民用全画幅这些;就是这样的科研级CCD的灵敏度都比不上胶片曝光,因为那个是化学反应;所以跟单低丰度表达蛋白只能在暗室用胶片来做;
作者: ppg1122    时间: 2019-1-12 22:27
在多说一句,现在相机有4000万,或者多少万像素的,  但是胶片理论上 像素是无限大的,因为每一个化学反应分子都是一个像素点
作者: rhythmofwolf    时间: 2019-1-12 22:30
索尼精选DSD128了解一下,比起发烧更应该支持正版音乐。
作者: 幽灵姐    时间: 2019-1-12 22:44
本帖最后由 幽灵姐 于 2019-1-12 22:45 编辑


木桶定律,后端花钱多是必须的。
作者: freedomer123    时间: 2019-1-12 22:45
很多人说母带好或者黑胶好,其实是看时代的,八九十年代可以是这样。
但当今肯定是数字好了
好比很多人说胶片比数字好,那是他们手里的设备不够好。
现在16bit即将推广,专业领域24bit的cmos早就有产品了,其动态范围和色彩深度已经可以模拟任何一种胶片了(16bit费点劲),在娱乐领域已经几本够用了
回过来看很大几百万的多录音棚里,好一点的麦克风,像修普斯这种也就几万块。有的棚里走线只用秋叶原的线。没什么问题啊!
大小制作都在做。过分强调器材其实算是种无知吧,觉得贵的一定好。
比如一个人不会拍,你给他配最好的摄影机跟镜头还是不行。
你找一个顶尖的摄影师,普通相机配国产镜头给他都能拍得非常好!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2:48
幽灵姐 发表于 2019-1-12 22:44
木桶定律,后端花钱多是必须的。

从你这个图来看,耳机系统明显前端上限高。。。读反了吧

耳机的价格上限不如解码、耳放;箱子的上限价格也不如功放

作者: 幽灵姐    时间: 2019-1-12 22:50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22:48
从你这个图来看,耳机系统明显前端上限高。。。读反了吧

耳机的价格上限不如解码、耳放;箱子的上限价 ...

这图不表示上限高低,只反应最低端到最顶端的性价比。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2:52
幽灵姐 发表于 2019-1-12 22:50
这图不表示上限高低,只反应最低端到最顶端的性价比。

耳机就那么点大,两片振膜换成俩金叶子也卖不了1000万。。。

作者: 幽灵姐    时间: 2019-1-12 22:55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22:52
耳机就那么点大,两片振膜换成俩金叶子也卖不了1000万。。。

哪怕耳机里面全是固实的黄金也不值多少钱
超过5万的耳机,以后可以宣传称【耳机振膜采用了世界上最贵的物质:反物质】做成的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2:59
本帖最后由 daniel_梵歌 于 2019-1-12 23:00 编辑
幽灵姐 发表于 2019-1-12 22:55
哪怕耳机里面全是固实的黄金也不值多少钱
超过5万的耳机,以后可以宣传称【耳机振膜采用了世界上最贵的 ...

日本早些年不是就出过“钻石高音单元”的箱子嘛,宝华现在还有钻石高音系列的箱子

现在旗舰耳机一个比一个贵,感觉用不了多久,钻石单元的耳机就要出来了

作者: kingsiyu    时间: 2019-1-12 22:59
一套特别完整的音频系统,耳机,转盘,解码,时钟,界面,耳放,每一块都分离开用上高精度的设备(搭配比较麻烦 - 声音好一条街,学习成本高)一体机和便携播放器(比手机和电脑声音要好一耳朵 - 买来就用)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2 23:10
ppg1122 发表于 2019-1-12 22:27
在多说一句,现在相机有4000万,或者多少万像素的,  但是胶片理论上 像素是无限大的,因为每一个化学反应 ...

但是胶卷的物理老化不可挽回吧
10年前的胶卷还能想办法数字的方式修复,保存的过程中再仔细小心也会自然老化。。。没了就没了啊

作者: bsmule    时间: 2019-1-12 23:17
不明觉厉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3:20
saitouchiwa 发表于 2019-1-12 23:10
但是胶卷的物理老化不可挽回吧
10年前的胶卷还能想办法数字的方式修复,保存的过程中再仔细小心也会自然 ...

你确定喜欢的音乐,必须“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生生世世,代代相传么。。

目前据我了解,黑胶唱片用了四五十年的大有人在,cd唱片30年也依然健康

作者: llzlgb    时间: 2019-1-12 23:43
说得太对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前端设备差距都很小了,所谓的高端设备也就是高价设备,与一般设备也没有多少区别,但价格高得是炫学,效果好得却是微乎其微,AB听半天都区分不出结果,只有所谓的高烧能听出这微乎其微的区别。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2 23:51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23:20
你确定喜欢的音乐,必须“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生生世世,代代相传么。。

目前据我了解,黑胶唱 ...

你换磁带试试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2 23:53
saitouchiwa 发表于 2019-1-12 23:51
你换磁带试试

磁带属于至今没搞明白哪儿杀出来的玩意。。。也不愿意去搞明白
作者: lesliesk    时间: 2019-1-13 00:30
没有接触过黑胶,听说黑胶是直接记录声纹,那它是怎么防止热胀冷缩的
作者: 流氓才子    时间: 2019-1-13 01:49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21:16
以美食作比喻,论坛就是强行把一堆天天吃米其林三星的,和天天吃大排档的,放在一起讨论

——本来各说 ...

瞎说什么大实话。。。。
包括我们在内的太多人,不擅长换位思考,所以才会各种沟通不畅,自古有之,否则巴比伦塔早就建起来了:)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3 02:16
流氓才子 发表于 2019-1-13 01:49
瞎说什么大实话。。。。
包括我们在内的太多人,不擅长换位思考,所以才会各种沟通不畅,自古有之,否 ...

因为大家都发现没必要换位思考啊
就好比发烧,我花了这么多钱,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去研究去对比,最终捋顺了自己 的听音观,结果被别人“教做人”了,这时候谁还想换位思考啊。。。

作者: bjLRC    时间: 2019-1-13 03:34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cd是44.1khz/16bites吧,flac普通的96khz,高一点的192khz/16bites,为什么会有人认为cd强呢?本质上都是数字啊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19-1-13 03:37
bjLRC 发表于 2019-1-13 03:34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cd是44.1khz/16bites吧,flac普通的96khz,高一点的192khz/16bites,为什么会有人认为cd ...

确实理解不了 一个个说cd比更高码率的数字音源强 但是都说不出道理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19-1-13 03:38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23:53
磁带属于至今没搞明白哪儿杀出来的玩意。。。也不愿意去搞明白

磁带也是模拟介质 录音的时候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电生磁原理 磁场变化导致磁带上的磁粉排列变化从而模拟声波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3 03:42
一枚粘豆包 发表于 2019-1-13 03:38
磁带也是模拟介质 录音的时候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电生磁原理 磁场变化导致磁带上的磁粉排列变化从 ...

我是说磁带播放遍数多了,很容易受损。这种玩意谁发明的。。

作者: congrui000    时间: 2019-1-13 04:03
简而言之,就是瓶颈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在变化。

发烧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瓶颈处尽量改善突破。

争论的来源是大家有时分不清哪里是最大瓶颈。因为每一个时代,每一套系统,都是新的多变量函数,要想让函数值最大化,不可能全局搜索,于是大家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对梯度方向提出预测,其观念就不一致,有时还会在一定范围内或者方向上随机探索尝试,其效果和心得也各有不同。
作者: 一枚粘豆包    时间: 2019-1-13 04:10
柳河 发表于 2019-1-12 15:00
调侃楼上:“没听过合格的LP,是一种幸福。” ——没听过顶级乐团音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友情深 ...

哈哈 老兄说的不错 这个坛子里听过现场的人太少了 更别提顶级乐团了 好多人对于大编制小编制等等的理解都有很多偏差

在国内的时候一般也就听听学校管弦乐团的演出 后来出国了才开始听真正顶级的乐团 平均下来一个月两次 其实门票也不贵,包厢座位一般也就200刀左右,普通座位在20-200之间。

作者: 扬智于老师    时间: 2019-1-13 07:08
太有道理了

作者: AILIY    时间: 2019-1-13 07:32
有道理。

作者: 小小乔星    时间: 2019-1-13 08:39
梅川袜子 发表于 2019-1-12 09:09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去年我MR1+平衡isine20和ipad+isine20素质几乎一模一样,听感后者更好。
从此再也不 ...

很多有经验的老烧换根线换保险丝都能听得出区别,你却连高端播放器和普通播放器之间几乎听不出区别,说明你的耳朵太缺乏经验了…也有可能是木耳!

作者: 梅川袜子    时间: 2019-1-13 10:09
小小乔星 发表于 2019-1-13 08:39
很多有经验的老烧换根线换保险丝都能听得出区别,你却连高端播放器和普通播放器之间几乎听不出区别,说明 ...

淘宝商家?

作者: 小小乔星    时间: 2019-1-13 10:33
梅川袜子 发表于 2019-1-13 10:09
淘宝商家?

我只是一个普通烧友,你听不出不同播放器区别是你个人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你自己寻找和总结吧!

作者: 梅川袜子    时间: 2019-1-13 15:17
小小乔星 发表于 2019-1-13 10:33
我只是一个普通烧友,你听不出不同播放器区别是你个人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你自己寻找和总结吧!

噗嗤...
作者: raphealhuang    时间: 2019-1-13 17:25
ppg1122 发表于 2019-1-12 22:27
在多说一句,现在相机有4000万,或者多少万像素的,  但是胶片理论上 像素是无限大的,因为每一个化学反应 ...

相片一般认为是2-3亿像素;但是感光的一般远远少于这个,我说的是135的标准相片,还不是中画幅大画幅

作者: yzzcz1989    时间: 2019-1-13 17:38
小小乔星 发表于 2019-1-13 08:39
很多有经验的老烧换根线换保险丝都能听得出区别,你却连高端播放器和普通播放器之间几乎听不出区别,说明 ...

这不叫木耳,这叫正常人。就那一点点的差距,对于正常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烧友大半都是不正常的,脑放占90%……

别说播放器了,展会上,相似风格下,我连随身接小乌和价值10万的系统推大乌都听不出区别。曾经拿过GMP435去对苹果小白,让同事评价,得到反馈就是,额,稍微清晰一点,就这样……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3 18:05
小小乔星 发表于 2019-1-13 08:39
很多有经验的老烧换根线换保险丝都能听得出区别,你却连高端播放器和普通播放器之间几乎听不出区别,说明 ...

听不出的大有人在,但是10多年前,高端CD机和低端CD机,不发烧的人都听的出。。这就是我说的“发烧的门槛提高了”


作者: GqxmylS    时间: 2019-1-13 19:30
用画质做比喻,那么,输出画面达到高清之后,显示面板要求也更高了,且不说才开始的时候各种伪高清面板,现在的各种伪4k面板,这还是普通的问题。
进阶的电视玩家还注重面板还有画面显示的延迟拖影问题,流畅度问题,还有色彩准确度,色彩显示的深度问题,这些都是问题。明明是高清之后对器材的要求都更高了,不同器材间的区别更大了。
你总不可能用个400线CRT老电视来看高清信号然后说看不出区别来做比喻,这是不恰当的。
作者: daniel_梵歌    时间: 2019-1-13 19:33
yzzcz1989 发表于 2019-1-13 17:38
这不叫木耳,这叫正常人。就那一点点的差距,对于正常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烧友大半都是不正常的,脑放 ...

小乌那么难听,辨识度如此之高。。。大乌没听过,也那么惨么

作者: duanyang9    时间: 2019-1-13 19:45
ipad+k702听着还行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3 19:56
GqxmylS 发表于 2019-1-13 19:30
用画质做比喻,那么,输出画面达到高清之后,显示面板要求也更高了,且不说才开始的时候各种伪高清面板,现 ...

还在纠结面板吗?
OLED现在只有LG一家有,京东方的OLED没量产
就算是索尼Z9D的液晶时代,还是友达屏,单说面板不如10多年前的日本进口的夏普面板,但你拿10多年前的夏普面板打的过现在的友达屏4K电视吗?
打不过。技术的革新就是超出人们的想象
换到音频也一样,就像现在为了弥补音源不够好,用高端的FPGA芯片来实现更精确的升频,10年前顶级播放器都没这样的技术,元件水平高又如何。能抵得过优化后的算法出来更精确的声音吗?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3 20:04
GqxmylS 发表于 2019-1-13 19:30
用画质做比喻,那么,输出画面达到高清之后,显示面板要求也更高了,且不说才开始的时候各种伪高清面板,现 ...

技术提升之后,很多东西没有原先这么重要了
现在的电视靠的是芯片的后期渲染,包括你说的拖影也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减缓,当然顶尖的电视肯定是用更高档的OLED面板,但是索尼大法的Z9F 液晶器件和A9F OLED的画质真没有这么大,通透度都是最优秀的级别,各有特色吧
模拟时代硬件可能更重要,数字时代我觉得算法比硬件上的重要的多。。

作者: zxc24    时间: 2019-1-13 20:07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1-12 16:14
录音质量和器材是两回事情,请不要混淆

同一个录音,黑胶、cd和数字源的对比,才是比较新老器材的最直 ...

说到你说的Adele的专辑,黑胶可是从数字母带转的模拟,黑胶是失真的,你觉得好听,但并不HIFI。模拟前后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极速衰落至绝迹了。

作者: dc999    时间: 2019-1-13 20:24
看到PS4播放DVD我就不往下看了。

作者: netsurfe    时间: 2019-1-13 20:59
因为你的推理有问题,所以结论是不成立的。首先艺术不是说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很多艺术出现巅峰后,往往整个一百年也许也无法超越,这个是已经被证明的。比如希腊的雕塑,你现在再怎么弄也无法超越,你的硬件设备是大大超过前辈的,按照lz的理论应该完全可以超越的,但实际就是那么无奈。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在希腊那个时代对于人体的裸体是十分自然的坦然接受的,但现在。。。。HiFi也是如此,它的黄金时代随着古典音乐录音黄金时代的过去也慢慢沉寂,现在成为一个很小的市场。当然由它延伸的市场还是十分活跃的,但你说的前端越来越强,带来的问题就是数字声越来越多,懂的大V为什么要折腾?其实就是为了听感的模拟味,有的甚至倒退回去玩黑胶。按照你的说法,玩黑胶的都是傻的了。前端还是很重要,只是可能各个环节投入比例发生了变化,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作者: saitouchiwa    时间: 2019-1-13 21:18
本帖最后由 saitouchiwa 于 2019-1-13 21:26 编辑
netsurfe 发表于 2019-1-13 20:59
因为你的推理有问题,所以结论是不成立的。首先艺术不是说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很多艺术出现巅峰后,往往整个 ...

艺术是艺术,设备是设备吧,完全不一样吧,就像80年代宫崎骏的动画片,现在还得用现在的技术去修复来提高锐度,不然你用老的胶卷放了,还是糊。。。
你可以说现在的4K高清动画片艺术性不如当年模糊的宫崎骏动画片,但是不能说现在的技术不如过去吧。。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