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以前的流行唱片不能在高清回放系统下重播?关于无损资源的录音质量。。 [打印本页]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7 10:47
标题: 以前的流行唱片不能在高清回放系统下重播?关于无损资源的录音质量。。
本帖最后由 mildseven125 于 2019-11-17 11:06 编辑

最近新下了不少无损资源,听新资源多了些,忽然发现一个可怕的问题。。

流行类的很多原版唱片(注意是原盘或者所谓母带)抓轨成无损之后,现在放在平板振膜耳机、各类高端耳机+几千或者上万的系统上面重放,问题一下严重了:流行唱片里的各类辅助声效简直不堪入耳。然而原唱片(CD或是磁带) 在walkman+mx500 那个时代从没觉得哪里不好听。

随便举几个栗子:
1994年 张学友 《偷心》
198X~199X 几乎所有徐小凤的专辑
200X年 陈奕迅的LPCD 粤语精选
...

描述一下我觉得"不堪入耳"的问题点:1. 电子音效 听上去很尖刺,特别是快节奏时简直难受;
2. 各类打击乐听上去很假;
3. 人声听上去不是很贴耳,听上去没什么味道。这一点跟耳机和系统无关,在同样重放系统下 徐小凤、邓丽君那个时代的唱片录音效果跟现在HIFI类录音差别很大;相比近10年的HIFI“发烧”录音唱片,那个差别就像一个是电视里放MV,一个是人在你面前2米的小舞台上现场演唱。

延伸出一个问题:流行唱片的录音,如果不是特别为HIFI进行的"发烧录音",是不是不适合在现代的高解析、高通透、高分离度的耳机系统下重播?

另外,这里面的唱片业录音标准是不是以前的跟现在的没法比?
再延伸一个更可怕的问题:所谓适合流行人声的耳机系统,是不是应该不要追求高解析和高分离?因为重放的素材是这情况,一旦高解析了不是都没有耐听度了么?
这和适合古典 两个方向的耳机系统,是不是都应该有对应的、极具区别的重放音源素材?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1-17 12:47
这么说吧,几千上万的耳机系统根本就没成型。音源、解码、耳放这三个大件不上万都不成样子,加上耳机本身,还有墙插线材等配件,我觉得一套像样的耳机系统应该至少5万。
楼主所说的回放流行乐的问题,其实就是系统低端、不成型造成的。高端的耳机系统听流行很棒,透明、高解析、高分离度、形体感好。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1-17 13:28
seravice 发表于 2019-11-17 12:51

搭建良好的耳机系统是要花钱的,倒不是说以价论声,但设计好用料好的三大件,过万很正常。中低端产品玩个性经常玩出问题,然后烧友就把问题抛给录音,觉得是歌曲录音质量不好,实际上就是器材的问题!
到了高端就发现哪是什么录音问题,HE1、香格里拉听流行都是棒棒的。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7 15:56
期待懂行的大佬给些专业性强的答复

恶狗退散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7 16:28
这位老兄说的 正好是我猜想的 不知道对不对

3321.jpg (170.28 KB, 下载次数: 34)

3321.jpg

作者: cdzzs6_7    时间: 2019-11-17 17:20
应该认识到录音和自己的设备都是有局限性的,别人搞录音的虽然可能因为年代久远/设备受限/口味问题导致成品质量没有80分,90分,但别人毕竟也是专业的,多少还是能维持个60分。如果你是觉得一大堆曲目听起来都不超过20分那比起质疑录音师还是更应该质疑自己的设备
作者: tyj518    时间: 2019-11-17 17:59
录制水平对最终呈现的音质当然有直接影响,但高解析、高通透、高分离度并不意味着听流行唱片就不堪入耳了。
高解析、高通透、高分离度,和把所有细节都不分轻重地抛给听者是两回事。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7 18:57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1-17 12:47
这么说吧,几千上万的耳机系统根本就没成型。音源、解码、耳放这三个大件不上万都不成样子,加上耳机本身, ...

五万设备 这个思路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是舍本逐末而已

难不成 流行唱片公司会指望用户家里都有这么贵的重播系统么?

问题不是说 所有的 流行唱片都有我说的问题
而是 一些 一部分

相反 同样的系统播放三盲鼠 非常好听 播放赵鹏的任何一张唱片 非常好听

这是五万不五万的事?

作者: 夜鹰110    时间: 2019-11-17 19:44
收藏中有一张70年代录音的Aretha的cd听着很难受,糊,人声很遥远,这距离感歌德都救不过来。
然后现代有个别歌手的录音,人声特别突出,贴耳,感觉是特意调的,最近听过刘惜君的一首就是这样。



作者: 有只野猫    时间: 2019-11-17 19:56
mildseven125 发表于 2019-11-17 18:57
五万设备 这个思路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是舍本逐末而已

难不成 流行唱片公司会指望用户家里都有这么贵 ...

同感。听卡拉扬有些六十年代的录音,极其华丽。可一些香港九十年代的录音确实赶脚音质很差,配器也简单粗糙。有些差的录音根本就不是花个五万就能救活的。更高级的器材只能加重还原这种原本就粗糙的录音。

作者: 同学2012    时间: 2019-11-17 20:12
嗯,楼主的听感描述是对的,数码声的典型特点。数码声大部分来自于音源,具体来说就是转盘,如果是一般的pc直接usb接解码的话,解码越高端,对噪音的解析越强而已。也只有上到w20之类pc的层次,才基本可以和cd战成平手。。至于那些所谓的hifi录音,卖的最好的地方是在车载cd上,这些录音制作是针对什么系统,很明显了吧
作者: jhj    时间: 2019-11-17 20:25
从lz的描述看,可能系统的高频偏亮,真正的解析力却不足,极低频量感缺乏,低频比较骨感,就可能会导致这样的听感。
我刚听了一下张学友的偷心,感觉还算好啊,没有听不下去的感觉。
低频还蛮有弹性的,高频部分有些直白缺乏华丽感,但还没到刺耳的程度。

好吧,我有点怀疑lz是在用HD800来听流行了……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7 23:38
jimguo 发表于 2019-11-17 22:50
很有可能是器材搭配不好,或者耳机本身不对风格。也不排除唱片水准不行。或二者短板相加了。

专业!中肯!有资深的行业视角,令人信服!
感谢大佬回复!非常受教

真希望论坛多一些有知识有涵养的大佬交流,少一些家教缺失 只会键盘开喷的疯狗



作者: erjinetac    时间: 2019-11-18 00:31
seravice 发表于 2019-11-17 16:06
你不把自己的系统展开说说谁帮你对症下药?

你这等于是打电话跟医生说我肚子痛,但是我不会去医院检查 ...



那篇文章可靠的內容不超過50%
照他那樣的錄法,除了彈起來不爽外,用公共練琴室的爛鋼琴錄音也不會有本質的區別

作者: cdzzz76    时间: 2019-11-18 08:05
或者是来找认同的,亦或者是来钓鱼的,总之lz终于在17楼等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散了吧
作者: gameboyyy    时间: 2019-11-18 08:31
原因很简单,如果楼主器材上了档次,将会淘汰90%的港台大陆cd碟,包括发烧女声,主要原因是录音差,而不是cd碟这个载体的问题
作者: wowod    时间: 2019-11-18 10:48
陈奕迅的粤语精选LPCD经常听,我最喜欢的专辑之一,没觉得刺激有齿音,不过我手上这个版本声音有点直白单薄,像是用电脑压缩时候引入的数码失真,不知道是不是和楼主的一样,如果楼主的系统偏直白素质的话,可能会不耐听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8 11:31
本帖最后由 mildseven125 于 2019-11-18 11:33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19-11-18 10:32
其实器材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和普遍录音资源的适应差距问题。
看了这么多年的网络,老旗舰大耳机之所以能 ...

说的是  大佬说的的确是我开贴想印证的问题

其实耳机系统也好音箱系统也好 只是个重放  差异顶多是百分之零点几之间的区别,而音源质量优劣才是占比百分之几十的权重。

回头我也把我说的"问题"无损资源接电脑试下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8 11:32
wowod 发表于 2019-11-18 10:48
陈奕迅的粤语精选LPCD经常听,我最喜欢的专辑之一,没觉得刺激有齿音,不过我手上这个版本声音有点直白单薄 ...



就是你说的这个感觉  不是齿音问题  那个很容易分辨 就是人声显得直白 而且这张片子最不能忍受的还是电子合成器在快节奏下的效果。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8 11:40
可能原帖有些阐述不够清楚 为避免大家误会,澄清以下几点:


1. 我列举的几个唱片,好像碰巧都是上世纪8、90年代香港的唱片,抓轨后的无损资源;
2. "流行"唱片这个词我用的有点不谨慎了,很抱歉,应该就是指个别"流行"唱片,而且碰巧出"问题"的唱片以香港的居多。
确实国外的同期流行唱片暂时没发现特别突出的问题。

比如 MJ 83年以后录制的所有专辑唱片,那个重放质量真的是好,一耳朵能感知的好;
再早点的比如卡朋特乐队70、80年底啊录制的几张,听起来质量都很好。

3. 开贴本意不是探讨什么耳机系统重放人声是不是够好 这种问题,我个人立场:耳机系统或者音箱系统,作为重放,起到的作用顶多是百分之零点与百分之零点几之间的区别(不同耳机\音箱系统间的区别)而已,占不到多大权重,所以讨论的点并不是怎么优化系统的问题。

作者: wowod    时间: 2019-11-18 14:26
mildseven125 发表于 2019-11-18 11:32


就是你说的这个感觉  不是齿音问题  那个很容易分辨 就是人声显得直白 而且这张片子最不能忍受的还 ...

我的系统略偏韵味流,听这张专辑也还好,不难听,陈奕迅另一张国语专辑制作质量要好很多,声音饱满,不过个人感觉吧,他的粤语歌才是原汁原味,虽然粤语专辑质量不怎么样,但是歌好听

作者: BB999    时间: 2019-11-18 21:11
jimguo 发表于 2019-11-18 10:32
但是便携设备再如何也是以出门用为主。在家怎么也应该有一台音乐性好的笔记本吧。这样的桌面设备成本 ...

你好:请问T410好,还是T420好,T420有用i7处理器的高配版

作者: 哦哦哦是我    时间: 2019-11-18 22:18
jhj 发表于 2019-11-17 20:25
从lz的描述看,可能系统的高频偏亮,真正的解析力却不足,极低频量感缺乏,低频比较骨感,就可能会导致这样 ...

Hd800难道就不能听流行?

作者: jhj    时间: 2019-11-18 22:29
哦哦哦是我 发表于 2019-11-18 22:18
Hd800难道就不能听流行?

一般而言HD800不适合
但具体还要看整个系统的调校搭配,以及个人的喜好等等方面
如果没有专门调整优化过的前端,完完全全按照中性准确搭配下推出来的HD800,听流行就容易出现录音中各种毛病、事倍功半的感觉。
声音虽然整体是干净通透,但显得清亮骨感偏瘦,中频缺乏感情,声场太大容易发空。
前端档次如果不是很高,解析力达不到的话,还容易高频刺耳。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1-19 10:40
mildseven125 发表于 2019-11-17 18:57
五万设备 这个思路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是舍本逐末而已

难不成 流行唱片公司会指望用户家里都有这么贵 ...

我只想强调,中低端器材玩个性经常玩出问题。
比如楼主说的电子乐觉得尖刺,可能是你的耳机解析力不够,拔高高频来凑造成的。就像手机拍照,解析力不够,拔高亮度提高锐度来凑一样。高频拔起声音线条感必然提高,但也会造成尖刺的听感,这就是玩个性玩出问题来的表现。
当然,上面只是个比如而已,不一定是楼主的耳机问题,也可能是耳放或者其他器材的问题。
我用的1266tc算是高端的耳机了,这耳机素质是真的强,解析力很高,但我从来没有因为它的解析力高而觉得听什么渣录音不行的,也从来没觉得有哪首渣录音歌曲用手机配塞比1266好听的。我听的歌很杂,从老港台到现在流行的歌曲,从国内到欧美日韩的流行歌曲,从儿歌到红歌到夕阳红,但我真的没找到一首渣录音要用手机配塞来代替1266听的,注意,一首也没有!!!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9 13:42
本帖最后由 mildseven125 于 2019-11-19 13:59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1-19 10:40
我只想强调,中低端器材玩个性经常玩出问题。
比如楼主说的电子乐觉得尖刺,可能是你的耳机解析力不够, ...

不知道你说的是个什么设备,也觉得并不重要
我这个贴讨论的实质问题是:不同片源(可能是唱片,也可能是唱片抓轨后的无损)的声音差异问题。

你要硬往设备系统领域去扯,那是个人认知层次的事,我不参与讨论。

不过从常识来讲,我个人觉得 无论是箱子、耳机还是耳塞,作为音源的重放,作用仅仅能起到还原,顶多算加点味精调个音色。
我不相信这世上还有耳机、音响重放领域的商品(注意是商品)能够弥补音源素质差引发的听感问题---这是神话,这我不相信。就像PS软件能在拍照后期弥补拍照当时存在的一些瑕疵,做后期修正,我个人不太相信耳机领域还有这种"神器"存在。

还是拿实例说话:

徐小凤

样本1:《徐小凤--闪闪生辉20首》--- Super Audio CD 大约发行在2001年前后
样本2:《徐小凤--金曲精选蓝光CD》-- 我的资源是“徐小凤.-.[金曲精选].专辑.[www.ed2kfile.com]”

同样系统下,样本1的录制标准明显好一截,样本2的主要问题有: 1).打击乐听起来距离很远不太真实; 2).整体背景有低质量的低频过量嫌疑,有点轰隆隆的背景音; 3).这两个样本人声录音部分还好,我听得时间不算多,仅一耳朵(15秒内)区别的话 觉得人声录音采样比较接近。

样本3:《蔡琴--老歌 K2HD Mastering》
样本3的录音质量明显比样本1、2都好一大截,不用我多说了。
样本4:《蔡琴.-.[最难忘的好歌.[绝版].精挑细选36首.CD1]》.(WAV)
这是我收集了几十个蔡大妈唱片里面,听感最差的一个。随便对比"你的眼神" "恰似你的温柔" "怀念"...等歌曲,跟其他版本的区别,简直就是半耳朵差别(3-5秒内)。这张片源主要问题有:1). 人声录的比较薄,蔡大妈不应该有这么薄的中频质感; 2).各类配器录的更差,一会高频尖锐,一会低频量多质差  3).背景有清晰可见的噪声。

如果说耳机系统连上述几个样本的区别都分辨不了,那这耳机可以扔了。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9 14:06
另外,说到"一首也没有"的问题,正好有个比喻。
比方说,隔壁老王最近也开始"发烧",从没花钱买过耳塞的老王终于狠了狠心掏出两百块在市场里一家维修AIWA, SONY随身听的小摊上,买了人家推荐的一条耳机,感觉很满意,回去了。
老王插着这耳机听什么呢?就听维修小摊的摊主给他拷的10首蔡琴大妈高标准的HIFI录音,美其名曰:高档耳机就应该听这类高级录音。所以3个月以来,老王每天都美滋滋得带着200块的耳机听着那10首蔡大妈HIFI录音,觉得这个世界怎么这么美好啊。。。

所以呢,我前几天跟隔壁老王闲聊也说到片源录音质量的问题,老王一脸不屑得回我:肯定是你的耳机有问题,没花到两百块,没有什么是钱不能解决的。你看我,我的耳机过两百了,所以你说的问题我这里"一首也没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10首蔡大妈的幸存者偏差。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9 14:09
jimguo 发表于 2019-11-19 14:02
要看抓轨是否从原厂唱片抓的。很多华语歌被转过厂再版,音质肯定差。

是的。

我之前也是猜测,有些刚入行的唱片公司(小作坊类)没实力花大成本重新请歌手录制,只能抄捷径,弄之前出版的片源做"再生",这种情况我们唱片行业外的人只能从听感揣测。

作者: kugongzi    时间: 2019-11-19 17:44
mildseven125 发表于 2019-11-19 13:42
不知道你说的是个什么设备,也觉得并不重要
我这个贴讨论的实质问题是:不同片源(可能是唱片,也可能是 ...

我给楼主面子,你这个贴,讨论不同片源声音的差异也好,讨论设备系统的差异也好,由你,我不跟你BB了。

捕获.JPG (282.99 KB, 下载次数: 18)

捕获.JPG

作者: 芝麻汤团    时间: 2019-11-19 18:18
偷心的录音很不错
以前听港台流行歌曲磁带觉得音质很烂,不如欧美流行唱片录音好,现在找来原版CD听,录音其实并不差,用Hi-Fi器材听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作者: BB999    时间: 2019-11-19 20:41
jimguo 发表于 2019-11-18 22:03
从音乐角度看,解码功放芯片和处理部分肯定两个型号都是一样的。

到了T430,因市场竞争紧张消减成本很 ...

多谢大神的指点,现在T420闲鱼上600元都可以收到了。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9 21:23
芝麻汤团 发表于 2019-11-19 18:18
偷心的录音很不错
以前听港台流行歌曲磁带觉得音质很烂,不如欧美流行唱片录音好,现在找来原版CD听,录音 ...

真的吗?

会不会是我下的这一版无损有问题。

可否共享一个版本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19 21:36
jhj 发表于 2019-11-17 20:25
从lz的描述看,可能系统的高频偏亮,真正的解析力却不足,极低频量感缺乏,低频比较骨感,就可能会导致这样 ...

分析的有点道理

但我觉得应该不是重放系统导致的问题。

我在大乌系统下也听过我说的那几个专辑,问题还是存在。

作者: mildseven125    时间: 2019-11-20 12:48
jimguo 发表于 2019-11-18 10:40
用音乐笔记本当播放设备,还可以搭配胆机插件EQ调音。对老唱片尤其有效。

http://www.erji.net/foru ...

找了下 家里还真存着一台10年前的T43

T410应该没买过,后面直接用的都是X系列轻薄本了

不知T43系列能否达到你说的好水准呢?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