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谈谈折腾的7788的009S系统和这次的复烧之旅——5.1更新地盒&4.22更新墙插 [打印本页]
作者: 灵梦様 时间: 2021-3-14 20:39
标题: 谈谈折腾的7788的009S系统和这次的复烧之旅——5.1更新地盒&4.22更新墙插
本帖最后由 灵梦様 于 2021-5-3 02:05 编辑
说起来这次复烧的契机也比较有意思,大概去年10.1假期期间吧,想着给家里搞个大扫除。结果把收藏的CD翻出来,发现有2张已经发霉,都是老虎鱼出的SACD,不过说实话他们家的SACD确实一般。
想着没事也得让这些CD跑跑,不然长期放着肯定还会有问题,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当然,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过往,人类之所以能进步就是因为有经验的传承,而经验是从无数的实践中总结的。
2020年10月,距离上一次退烧已经过去2年,先说说上一次退烧的系统:
音源:ESOTERIC K01,耳放:WOO AUDIO WES(换了全套古董管),耳机:STAX 009(4000+号)
说实话,一套银色颜值很高,脑放一定是拉满的,但是……
上一次退烧的原因:
这套系统组成之后大概听了半年时间,理论上,讲究素质的K01和讲究胆味的WES,后端搭配009应该是非常合理的对吧。但实际上让我描述的话,一句话总结:比较乏味,久听累人。
我们来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
首先说一下WES的声音:
和其他高阶静电耳放的主要区别在于WES的声音实际上是比较“肌肉”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细腻度以及整个声场的开扬感,表现为虽然细节丰富,但是所有细节都集中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再加上过分强调力度的“肌肉感”,会让你的整个听音过程都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当然也有优点,那就是人声非常的富有活力,同时小编制、流行、ACG的氛围感是很强的。
总体来说在当年高阶静电耳放选择很少的时候,WES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因为他明显比官方耳放有一个显著提升,同时也没有当年BHSE、LL、ELECTRA那样难买的问题。
但在现在,你很容易买到其他高阶静电耳放的情况下,做选择就不得不更加慎重了,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先试听一下,不要盲狙。
另外再提一下我对WES非常不满的一个地方,那就是用了DACT步进式电位器,在我这套系统下,音量不是过大就是过小,体验相当之差。
再来说说K01:
看完WES,我想老烧应该是都能比较理解为什么我在前面会对这套系统的声音产生这样的描述了。K01实际上素质非常强悍,但有一个问题却比较致命,那就是过于精致,这样结合我对WES的描述,大家应该可以想象的出来,在狭小的空间内,过于丰富的细节不停的想要钻入耳朵的感觉。在前10分钟,他是很惊艳的,但是10分钟之后……
系统越听越乏味后来出掉退烧就是后话了。
事实上一开始因为只是想跑跑CD,并不想大动干戈,我尝试了一套比较简单的小系统:
音源:SONY CDP-X5000(好看)、耳放+解码:SONY ZH1ES(方便)、耳机:SONY Z1R(换了金宝原厂线)
没错,如你所见,我是一个忠实的索尼教徒
当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习惯高阶静电耳机声音的我,这套系统是很难听得下去,虽然他并不难听……
差距主要在于静电特有的:细腻、透明度、声音的自然度,这是这套系统完全无法达到的。
在这里需要引用一下当年56旗舰耳机的评测者David Mahler的一段描述:
What can be better than "perfectly neutral" (which was a characteristic I awarded the HD800) or "most euphonic" (which I awarded the bass-heavy R10)? The answer: Transparency.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to transparency. If I feel like I'm at one with the music, then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而静电耳机把Transparency(透明度)这一项指标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很多静电耳机使用者认为静电耳机的一些特质,箱子很难去替代的原因之一。
既然没法小打小闹,那我们只能“大动干戈”了
耳机自然选择了009,但最终换成了009S,这个在后文会提到。
耳放这次的选择是比较多的,首先WES、BHSE、SPACE END ZERO、3ES都是比较容易买到的,同时期闲鱼上还出现了LL2、ELECTRA。
如前文所述,我个人是非常不喜欢步进式电位器的,于是首先排除了WES和ZERO,3ES也因为WOO的风格问题被我PASS掉了,其次LL2并非他们家的旗舰(旗舰是LL2T)不免有些遗憾,最后ELECTRA咨询过在用的朋友,可能对我来说并不合适(我以各种文艺影视作品的原声为主)。
这部耳放搭配009/S,实际上是比较挑剔搭配的,不管是音源还是周边。把它和009/S作为一个单独的SET拉出来,在原管下声音是比较偏明亮和刺激的,总体表现为声场拉的比较开(本文所有声音描述均为静电耳机范畴,请勿与动圈平板混为一谈),高频很亮但是比较毛躁,动态明显但是声音凝聚度不够。这样的声音对于听惯动圈、平板甚至其他静电耳放的人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我想这也是很多人买了没多久就出掉的原因之一。如果你不打算折腾线材和管子,甚至没有做好类似于换音源这样对系统大刀阔斧的调整的打算的话,我个人其实也并不推荐把BHSE作为第一选择。
回过头来说,这套SET在线材选择上必须要用非常高素质同时又不刺激的线(主要为了提高其凝聚度),管子的选择也接近同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忘了说,就是BHSE是必须要调整偏压才行的,否则声音会比较奇怪,相关教程在B站上有,可以搜一下,我臆测很多BHSE可能连正确的偏压都没调好就被判了死刑
因此我实际购买和向好友借来了一些管子做了一个横向对比,可以供大家作为参考(按推荐程度排序)
大盾XF2:完美解决亮和毛躁问题,并且非常宽松,音乐味十足,另一方面对于声音凝聚度的提升不太明显。但考虑到存世量大所以相对容易购买到好管子这点,它是我最推荐的管子,因为凝聚度的问题,是可以靠线材和音源去改善的,其宽松和音乐味的优势甚至比铁座还稍好一点点;
原配俄罗斯产大盾:基本上就是我上文描述那样的声音,没什么好说,放在第二位是因为非常容易买到,不用担心被骗,同时通过周边调整是能改善他的缺点的;
贵族之声复刻的铁座EL34:如果说要达到我上文“提高声音凝聚度”的目的的话,他就够了,但他并没有改善高频亮、和毛躁的缺点。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管子品控是真的非常差,身边朋友有用它而把BHSE烧了的,也有反馈声音很糊的,我自己的经验这管子我曾经连续换了3次货才换到一组好的,所以个人非常不推荐;
飞利浦铁座EL34:如果有比贵族更不推荐的管子,那他一定是飞利浦铁座EL34了,虽然这是一款完美契合BHSE的管子,几乎解决了BHSE所有的问题,同时保留了非常高的素质。但这管子目前的存世量非常稀少,四只配对的基本上已经难寻踪迹了,贸然出手被坑的几率非常的大,因此我把它放在了最不推荐的位置,对古董管没有一定经验的朋友请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闲鱼二手。
在上一波折腾的经验总结之下,我意识到音源的选择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主要在于风格的契合,而非其他。
如果追溯到11年的话,10年时间里我玩过的音源其实不在少数了(仅限CD机),而且各国的基本都有涉猎。以我个人实际经验来说,选音源首先你要面对2个问题:1、今后是否打算继续升级,2、如果不契合系统出手的难度会否很大,这两条对于我这样资金有限的人是非常重要且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都关系到将来二手是否好出,以及能出多少价钱。如果我打算继续升级(指1、2年后),那我一定不会去买冷门、二手价格掉的比较厉害的全新欧美机,除非我能一步到位。同样的如果我没办法试听,必须要买回来才能知道是否合适,那二手市场的情况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再来说说目前的情况,由于前面提到BHSE的特性,因此周边的投入是没有办法节约的,这次必须要拨一部分预算在管子和线材上,这样一来音源的预算也就缩减到了4万以内。
在4万这个价位内能选择的就很有限了,欧美近几年出的新机(CD机)几乎没有这样的价位,同时欧美机在这样的价位基本上意味着只能满足悦耳性,无法提供足够的素质。转头日系机在这个价位的选择就比较丰富,而且这个价位的日系机,基本上能给耳机系统带来足够的基础素质作为支撑。
另一方面,由于CD机转盘的机械特性,以及欧美机相对日系在机器原件的选择上并没有这么高的严谨性,二手市场上的欧美老机也被我PASS了,现在二手市场上流通的老机是有非常大的概率被维修过的,这点大家也得慎重。
最终兜兜转转,在4万这个价位,综合我上面的需求以及耐用性、素质、悦耳性,最优选择似乎也只剩下ACCUPHASE DP560了(ESO的XD这一代在乐感的改善上非常大,但已超预算太多),剩下的便是静待时机……
关于对DP560的评价,简单说就是综合水平和金嗓自家的DP700差不太多(我曾经用过很长一段时间DP700),其他关于金嗓子声音特性的介绍网上非常多,包括我自己之前也做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两只耳机我自己对比了很长时间,先说一下结论:总体上009S的素质比009略微高一些,同时三频更加均衡一些,这就意味着在周边的选择面上会宽裕很多。如果是009,那高频太亮的线和音源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给009配的周边和音源在低频上也要有一定水平,这样一来就比较局限。综合来说最终我的选择是留下了更方便折腾的009S。
再来说说声音:实际上009的声音整体感会更强,也就是三频衔接的会更加顺滑,高频实际上调整好了也会更加悦耳,总体来说如果009S是纯现代耳机的话,那么009还是保留了一丝“古典美”的耳机,如果你是耳机多修玩家,那我会建议你保留009,而不必对009S过多留恋,如果你像我一样,只喜欢一只耳机折腾到底(对于听不同音乐换不同耳机这件事我一直认为比较麻烦,因为这样会导致无法全身心沉浸到音乐中,009和S切换对比的这段时间已经让我非常痛苦),那显然009S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还有一点非常重要:009S的做工比009真的差距非常大,简直不像是MADE IN JAPAN的产品,这点让我非常的不爽
前面也提到要服务好BHSE,周边非常重要。这套系统我觉得周边选择也非常简单,由于DP560已经是带有染色的音源,因此不适合再引入过多染色的周边,因此音源的电源线必须是染色较少的素质线,信号线和耳放电源线的其中一根必须是带有高级染色的素质线,而另一根也必须是无染的素质线。既然思路理清了,那选择还是比较多的,我自己的话是给音源用了老叶0号,信号线用了TIGLON TPL 2000X,耳放的电源线目前也正在尝试各种搭配。
0号线和TIGLON都是属于素质较强,中性无染的线材,放在系统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存在感”,对于只需要素质,而不想引入过多染色朋友来说非常合适。
另外再单独推荐一下日本KRYNA的胆管套,实际聆听提升是很明显的,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延长古董管的寿命,否则像铁座这样的声音没了就真的可惜
墙插也非常重要,按我的经验,如果系统都用同一种墙插,大体上都会出现些问题,当然也有各方面都非常全面均衡的产品,但价格就比较高一些,我也没有实际尝试过,这里只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我手头的2个墙插都是千元级,古河NCF和静神AGP,在我系统如果耳放音源都插同一个问题非常大。目前是耳放用AGP,音源用NCF,AGP的特点是动态大,偏中下频,声音比较有肉感,NCF则偏高频,但是声音比较缺乏热情。
4月22日更新,尝试了一下相比静神和古河价格更高一些的墙插Audio Replas RWC-2RU,这款墙插优点是高素质的同时还很柔和不刺激,而且声音很流畅,也不会像古河镀铑那样吃泛音,声音非常鲜活,当然也有缺点,主要在于声底偏薄,低频比较少,风格直白(这个可能不是缺点),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比我之前的静神+古河的方案要好不少,如果系统比较简单的话(比如我只有音源和耳放)那么还是找一个全面一些的墙插,会比混着用声音正常一些,但目前来说市面上全面的墙插还是比较少,不是千元级就是万元级,整体断档严重。audio replas这个抛开薄和低频少的缺点,总体还算全面,也没有怪味,用对了地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说到这似乎也差不多了,周末空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系统搭建的喜悦,作为一个烧友自己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我想很多朋友也会有同感。
全 文 完
======================================================================
3月30日更新
近期调整了一下电源线和避震,做个小结。先后入了KS ELATION、丝带TYR2、TIGLON TMX4。
ELATION:线如其名活泼奔放外向、热情洋溢,导致的结果就是声音的规模感非常庞大,耳机系统不一定能HOLD的住,一个字概括就是“躁”。这个线也比较有意思,刚收到开声有点发蒙、发混(反倒TYR2一开声就知道是条好线),煲了2、3天后声音180度大转变,开始发干、发紧、逐渐躁动,强大的素质初显端倪(尤其是对乐器的细节还原非常强悍),缺点就是毫无水分,太干了,一度导致2手区见。在周围的劝说下继续煲,一周后到目前为止发干发紧的问题已经没有了,水分也出来了,唯一的问题:还是比较躁动,我把他放在耳放位置(音源位置不如TYR2好听)。总结下来,这个线耳机系统用还是要谨慎。
TYR2:名副其实的好线,提供了不输于elation的素质和透明度,用在音源上非常合适,PK掉了老叶0号,风格也符合我热情活泼的取向。
老叶0号:素质基本在线(相较2万级的ELATION和TYR2稍差一些),对比下来主要还是风格问题,用在音源相较TYR2过于内敛,通俗点说就是比较文气,我其实听音取向是比较偏热情和活泼的,希望声音能生动一些,当然和我听音内容也有很大关系,我以影视作品原声和ACG为主,这类作品的演绎其实是需要一定的戏剧效果(否则无法带你回到“那个世界”),因此太内敛文雅反而不合适,这也是在选择耳放的时候没有考虑T8000的原因之一(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如果要达到我的要求投入太大而能力有限)。
金嗓子机线:调音水平很高,搭配DP560有相当的完成度,声音非常顺滑毫无毛刺,高频的嗓子味相当迷人(有点类似于甜奶油、甜而不腻),如果素质能有老叶0号的水平我会毫不犹豫的把TYR2换下。
TIGLON TMX4(一次失败的升级):算是调音的小玩具,其实BHSE的原厂配置脚钉声音完成度已经很高,没必要更换,但是换成TMX4有一个好处就是保留素质的同时抵消一些ELATION的躁。折腾的过程中还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如果只放3颗钉,那整个耳放出来的声音就是一团糟,一定要4颗钉声音才正常。猜测跟机器内部布置导致重量分布不均匀有一定关系,大部分机器应该都不是重量均匀分布的类型,因此大体4颗钉都会好于3颗。后期我又把原配脚钉换回去,声音豁然开朗,TMX4总体给人感觉宽松细腻但是压缩声场,事实证明BHSE的原配脚钉真的完成度很高,不需要轻易折腾脚钉。
空调插座(大功率16A)对比普通插座(10A):这个也比较有意思,理论上空调都是专线,声音是会比普通插座干扰小,试着折腾了一下,结论是16A大功率插座不如普通10A插座,主要体现在声音变得更加浑厚低频更好听但是损失了较多透明度,得不偿失。后来在全套系统调整完毕后又仔细对比了一下,发现空调插座确实声音更好一些,目前全套系统总线是接在空调插座的。
阶段性退烧了,后续如有新的心得分享会在此贴继续更新,就不另开新帖了。

======================================================================
4月4日更新
自从TIGLON事件以后,总归是不死心,并且意识到BHSE对避震是多么敏感,既然动不了脚钉,那就从架子下手。其实之前隔壁柴大的帖子就有介绍过TIGLON这个钉子的特点,如果我早先看过的话就不至于造成损失了。所以这次学乖了,下手之前上网详细了解了听感。一开始的目标是日本高丘TAOC的TSRII-i,由于之前是TSRII用家,并且高丘的外观还是蛮毒的,而且少有的有纯白色版本,最重要的是用料实在,这个加工精度,这个用料,设计过的避震,并且还是MADE IN JAPAN,上家具城花同样的价格也不一定买得到吧。个人觉得还是比较良心的。然而烧友毕竟是烧友,一切还是声音说话,TSRII之前给我的感觉是声音质感会更强烈,更浮凸,更饱满,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压缩声场,一切声音都被拉近了,结果就是让人感觉不自然。当然,听说TSRII-i改善了很多。
于是忍住下单的冲动,继续学习。这时一个新兴“国产”品牌映入了眼帘,AUDIO BASTION(爱丁堡),实际是个美国牌子,但是在国内生产,网上包括身边的用户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一致的,做工顶级,能提升乐器细节和声场,这不正是我想要的么,直接下单了。同时发现他们家还卖脚钉,和客服谈了个优惠价,一起打包带走。
TIGLON事件让我反思,BHSE的脚钉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理论上原配脚钉用的材料不管是重量还是做工都称不上好,然而实际效果就是比用料更好的TIGLON强。通过观察爱丁堡这个脚钉我发现问题主要有2点:1、不论是原配脚钉还是爱丁堡,都是直接旋转进机壳内部的,这样无疑比TIGLON那种垫在机器下方没有固定的方式更加稳妥;2、不论是原配脚钉还是爱丁堡避震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爱丁堡是在BHSE原配基础上的全面升级(这也是我下单的原因)。所以要给BHSE配脚钉,最好是配和原来脚钉结构避震方式都差不多的(不至于改变原版调音),并且要能旋转进机壳内部的脚钉(更稳妥)。
由于是分仓发货,脚钉比机架早一天到达,刚好对比一下和原配的区别,以验证思路。换上开声,果然,这次没选错,在原配脚钉的基础上是全面升级,保留原版调音的基础上,乐器的细节更加丰富,泛音充足,声场更大,素质更强,甚至还中和了一下ELATION过于活泼的特性。如果你也是BHSE用户的话我觉得可以放心尝试,记得买M8型号(但M8型号因为BHSE的螺距比较特殊,也只能转进去一点点,如果介意的话也可以看看其他品牌)。
第二天,架子到,迫不及待的组装,上架,开声,说实话,这次带来的提升没有脚钉那么明显,但总体和脚钉的改善是一致的,还算满意。毕竟避震这玩意按经验来说十有八九是50%的正面改善50%的负面,大部分人最终听着听着就拿掉了。这次的升级没有带来负面效果还算是蛮意外的,总体来说非常满意,不说顶级的做工,按脚钉+架子这样一套一万多点的投入,改善绝对不亚于换一条一万多的线,更不用说一万多上家具城能不能买到这样精细加工的产品。
另外爱丁堡这个架子我建议装好以后不要急着灌沙,先听,边听边灌,他这个沙子主要提升的是低频和泛音,在我这边如果全部灌满会导致低频过量,整体效果比较“糊”因为耳机声场空间就这么大,箱子应该没问题,我这边灌到3/4效果是最好的。
耳放:BLUE HAWAII SPECIAL EDITON(飞利浦铁座EL34+KRYNA套)
耳放电源线:KUBALA SOSNA ELATION
脚钉:AUDIO BASTION
墙插:Audio Replas RWC-2RU
地盒:Acoustic Revive RGC-24 TRIPLEC-FM *2
基本上这次弯路走的比较少,只在脚钉上耗费了一番。总结下来主要得益于各位老烧、朋友的心得分享及日常交流,感谢为我省钱的大家。
同样的,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帮助到正在折腾系统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咱们下次见。
======================================================================
5月1日更新
之前提到BHSE的偏压,我发现BHSE的GND偏压很难调整到稳定为0的状态,一般是这次调成了0,下次开机又会跳,我之前猜测是跟小区房共用接地,所以干扰比较大有关系。于是打上了地盒的主意,各种地盒看了一圈,最终选择了AR的大饼,主要有几个原因:
1、其他地盒大多为电源线方式连接,上面也更新到,我目前精简系统已经不用排插了;
2、从爬文得出的经验来看,地盒的线对声音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样的话可换线的地盒投入就很大了(点名农夫),而AR的大饼用的是他们自家的TripleC线,我用过TripleC的总线效果很不错,这样直接选AR少了折腾;
3、从爬文得出了另一个经验,地盒都有自己的声音特性,使用要谨慎,类似避震,应该是双刃剑,这点上我觉得AR的产品整体还是走透明无染路线的,怪味会少点;
4、这个方案比较便宜。
几天研究下来,下单了2个AR大饼,音源和耳放各一个(注意AR大饼只能针对一台器材不是整个系统)。
说说感受:
1、事实证明对BHSE的GND偏压没有改善作用,该跳还是跳;
2、用在音源上效果极其明显,主要表现为低频改善很大,会让涉及到低频的乐器发出更多泛音细节,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体声场变得更加的立体,并且由于背景变得更黑,很多乐器的细节也被还原了出来,这样整个声音的立体感又会进一步加强;
3、如果条件有限只能上一个的话,建议加在音源上,比耳放收益大;
4、以上仅代表我在我系统上的听感,每个人用电环境不同,系统不同,都会有偏差,地盒只是锦上添花的附件,谨慎投资;
5、地盒要用吗?我觉得必须要;
6、地盒值吗?相当值。
作者: wammyshou 时间: 2021-3-14 20:48
这个手办 我挺想买的,但是做工 我觉得的 太那个了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