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声音,简单地对比了下:用Zen Streamer的内置播放器播放Jazz for the quite time里的Good Life,声音较干薄刺些,用Roon输出至Zen Stream的Roon Bridge,声音则厚了些。相较之下,Roon输出至加持ifi iPower电源,刷Allo的Roon Ready固件的树莓派4声音则解析没那么清晰,略闷糊了点,动态范围也略小。
Tidal的手机App上不去,似乎需要科学上网,就没试。Spotify没买,就没试。HQ Player的NAA目前不在玩,相信喜欢玩升屏的同学会喜欢。至于DLNA、UPNP,都是基础的流媒体功能,任何支持这两个协议的在线流媒体软件,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都可以推送,没什么难度。
数播可以理解成一台数码音乐专用的计算机,而网播可以理解成局域网中的数播。其信号传输路径可以简述为:流媒体服务器——>路由——>数播——>NAA——>解码。NAA似乎是可有可无,数播当然可以不经NAA,直接接入解码。但NAA的特殊之处在于,在于减轻服务器的运算负担,实现电气隔离,降低干扰和噪音,并摆脱了听音位置的束缚,实现多房间播放的功能,用过的人都知道好。像我就喜欢用一个树莓派放在沙发旁边躺着听,而不喜欢正襟危坐在书桌前。数播这个东西,你可以质疑它的声音和素质,但难以拒绝它的魅力和便利。未来已来,you'd better be ready。
有时会想,入门款数播多采用树莓派为核心,进行硬件优化和软件适配,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如何做到差异化,是脱颖而出的关键。仙籁M1的差异点在于优良的用料与做工,完备的输出接口,高质量的内置解码,与设计独到的App VitOS Orbiter;ifi Zen Stream的差异点在于优化的降噪及时钟电路,齐全的流媒体支持,及双频率Wifi支持;鼠莓派的差异点在于内置线电。(因未得到内部电路细节,无法对各自的硬件优化程度做出评价)。而各自的差异化程度带来的溢价,能否得到消费者认可并买单,是需要厂商在定价时慎重考虑的问题。就ifi Zen Stream而言,兼具了入门数播和NAA的功能,价格不贵,玩法多样,这也是ifi Zen这个系列一贯的特点,由不得你不喜欢它。如果能增加App支持,在App上能直接选歌、搜索、播放,设置网桥,则会有相当有性价比及竞争力。
ifi Zen Stream的定位非常精准,在喜欢DIY树莓派的“low格”烧友和喜欢高端数播的土豪烧友之间,给出了一个”高贵不贵,价廉物美“的选择。如果是自己折腾树莓派,刷固件,优化供电,加时钟,搞光纤隔离,一套下来费时费力费钱,还真不如入个Zen Stream算了。当然,喜欢折腾的烧友除外,比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