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最近发现听交响和流行可能也要下潜到30Hz了 [打印本页]

作者: 交响无际    时间: 2021-12-21 11:05
标题: 最近发现听交响和流行可能也要下潜到30Hz了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1-12-21 11:22 编辑

之前觉得有个下潜到40-60Hz,能把倍大提琴放好,就也够了。看乐器音域频率分布,除了钢琴根本不会用的最低音27.5Hz,其它管弦乐器好像低于80Hz的都不多了。

废物利用,把家里一个老旧显示器接上。听音乐时,可以用Smaart RTA和Spectrogragh,看一下音频实时的频响和频谱。感觉用Spectrogragh频谱看看,还挺直观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说,张学友《吻别》的前奏,低频也挺深挺重的,试了一下,的确30-40Hz量挺大的。


交响乐,大部分,柏林爱乐,琉森,大概30Hz左右就够了
马勒6第一乐章,282-285小节,
Gr.Tr.
Große Trommel (“bass drum”)

应该是低音大鼓声部吧,要下潜到30-40Hz了




RCO阿姆斯特丹,BSO波士顿交响乐团,要到20Hz了,hohoho
试一下马勒1第四乐章开场就知道了



DECCA Mahler Riccardo Chailly RCO,这个版本20Hz都有点打不住了,hohoho





作者: 阿灰灰    时间: 2021-12-21 11:26
本帖最后由 阿灰灰 于 2021-12-21 11:28 编辑

不是“也”...随便找个音频文件,只要是正儿八经制作的,大概率超低频、低频的“音量”是最大的。如图,随便找了个90年代的流行曲,按理说那会儿用“电”疯狂给超低频、低频的情况不如现在的混音师以及DJ们那么严重。
说句很多人可能不爱听的话,“没钱”宁可先耳机混着,至少能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频响。音响的频响要完整,是需要相当代价的,而且超低频、低频很容易出现叠加加强的问题,对环境也有较高要求。
不过好在数字箱正在逐渐普及,以及诸多调节系统的出现,超低频、低频叠加的问题已经大幅改善,现在反倒是低频、中低频的抵消问题较难通过数字手段来处理。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