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脑放本来就是重放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环 [打印本页]

作者: wolfgangwei    时间: 2022-9-11 12:16
标题: 脑放本来就是重放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环
本帖最后由 wolfgangwei 于 2022-9-11 12:20 编辑

假期瞎聊哈
首先,声音最终就是单纯的“振幅--时间”的1维信号(算上双声道顶多1.5维吧,因为两个声道之间差分值不大)。
很多看似客观的指标,实质上是对这1.5维的信号的感官重构,考虑到人的听觉频率上限,这个1.5维信号在时域分辨率上还是有上限的(振幅是模拟连续的)。
至于频响什么的,那是人为了处理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把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而衍生出来的。对于真实声音来说,波形就是个整体,分解为高低频是人的刻意为之。
之所以你觉得这个声音好,那个不好,是因为:一来、你生理上对和谐的乐音有天然的好感(就是所谓泛音,全部成整数倍关系),二来、你结合自己的习得经验,知道这个环境下这个乐器的音波波形应该是这样,而反感畸变(相位失真、频响失真最终落到音波上其实还是整体波形的变化)

最终把这个1.5维信号还原成完整感知,完全是大脑实时运算加上经验积累的结果(耳朵只是把声波信号转换成生物电信号)。
从这个角度说,大脑可远远不止是“放”,它可是带着解码的一体机啊。
同样一组1.5维信号,对于长期在乐团排练听近场的、经常听音乐会听现场的、听器材居多对比硬指标的,这几种人重构出来的完整感知,区别是很大的。
这么想想,就容易退烧了

再放个自己瞎录的巴赫大无第三号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A4y1Q7zQ?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d8c53c05958b9791464593767878cdab




作者: Music_bug103    时间: 2022-9-11 12:22
人耳的耳蜗结构就是为了同时感知不同频率的声音能量而进化成的,每边耳蜗都有2万多个听感毛细胞分别对应不同的频率!几千万年前可没有傅立叶变换哦!你这理论出发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