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乐彼Hifi声(29)鉴赏:来自天堂城堡的歌声,神之器皿——巴赫艺术鉴赏 [打印本页]

作者: 自持    时间: 2022-11-26 14:56
标题: 乐彼Hifi声(29)鉴赏:来自天堂城堡的歌声,神之器皿——巴赫艺术鉴赏
本帖最后由 自持 于 2022-11-26 17:54 编辑

本系列贴命名是为致敬乐彼技术总监老万,因他在hifi技术上不断突破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瓦格纳乐剧的热爱赋予了随身听殿堂般的艺术之声!
音乐史上一家子都在音乐上有所建树的并不少见,像大小施特劳斯;大小克莱伯,但像巴赫家族能有有五十余人从事音乐的绝无第二例。
对大部分古典乐迷来说巴赫《马太受难曲》都是比较艰深的作品,不过其中最重要的旋律“布满血与伤口的头颅”却取自当时世俗情歌“一位少女拨乱我的心绪”改编。这部作品一方面有坚实的信仰,一方面有对人生受苦的深情反思,符合一个渴求救赎的罪人感恩的心情。整部受难曲的精神是戏剧性少而更内省、更史诗般抒情。这部作品偶尔加入一个男童唱诗班,其不凡之处不仅在于男孩子的嗓音音质不同,比女高音清新晶莹,还在于男孩子唱歌不像大人那样刻意追求表情。他们的歌声有一种难以模仿的天真无邪的快乐,深深感动听众。合唱在他们下面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给人圣洁的平安感。

    《马太受难曲》中的宣叙调和咏叙调伴奏精致,诗意的意境统一,表情力量更大。咏叹调中充满温柔伤感,又能升华至无比高尚中。这一无限温柔的诗意的迷茫,对残酷命运的默想,在带合唱的男高音咏叹调中达到难以描绘的平静和安慰。巴赫交错使用空灵委婉的咏叹调和咏叙调,甚至偶尔不用持续低音,为了使它们更加亲切,更加虚无缥缈。接着,他把我们带到各各他,阴霾笼罩一切。这时,作曲家又离开福音书,反思J督为了救赎人类而作出的至高无上的牺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S4y1A7iG/?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48955c0265d6e8d213cb0c87092024be 著名唱段
   最后一个合唱与《约翰受难曲》不无相似之处,是一首洋洋洒洒的理想化的催眠曲。一切都已告成,一切痛苦退而成为回忆。所以,这最后一首丧歌回忆受难的经过和意义。一切恨、怨、求,都已成往事,恰当地用舞蹈节奏表达的宁静升华的喜悦,向信徒们宣布基督徒应该从表演在他们眼前的这部神圣的悲剧中得出的信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R4y1J7pM/?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48955c0265d6e8d213cb0c87092024be  中字全曲

音乐谱写圣经戏剧的历史随着《马太受难曲》而告终,巴赫的作品把这一体裁发挥到不可超越的顶峰。清唱剧依旧繁荣,后人用这一形式写出许多巨著,但是产生巴赫受难曲的那种基本的路德派信仰和坚定不移的力量消失了,对如此崇高地表现这种信仰的音乐作品的兴趣也随之消失。巴赫同时代人或稍晚近的人的某些作品倒大受欢迎,说明人们对这位伟大天才的创作的理解之浅薄。在我们看来,代表宗教音乐最高造诣的两部受难曲却险遭灭顶,连同其他许多被巴赫的不肖子孙浪掷的作品一起。巴赫的作品在那个时代无人搭理,并不全怪巴赫声乐作品中表达的音乐思想太深刻。这些思想肯定是远非一般音乐家所能领悟的。大师的声乐风格不仅在当时是一个大大的不利因素,今天依然如此。巴赫的旋律和对位基本上属器乐性质,特别立足于管风琴上。这一事实导致他的声乐织体复杂,装饰音活泼,线条起伏大,风格鲁莽而艰涩。有些咏叹调和合唱段会受到斯特法尼和斯卡拉蒂那一类声望的意大利大师的诅咒,但巴赫这位德国作曲家对他们的作品却非但熟悉,还反复效法。
在顺服死亡和天国的安息时,巴赫没有丝毫的浪漫主义气息,是真正的顺服,完全沉浸在圣经的清明沉着之中。即使在巴赫最强烈的悲哀中,也有那种使他有别于中世纪神秘主义者的喜乐,尽管他与他们遥相呼应,因为主宰他的是喜乐,而不是犯罪感。尽管他所表现的罪和人生的愁苦与中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所表现的一样深透,他并不停留在罪带来死亡的必然性,他不提倡中世纪认为罪是不可征服的那种信念。他把自己交托给一种难以描绘的喜乐,有时纯洁地化为无比空灵轻盈的音符,有时用小号猛吹来宣布。这些咏叹调虽然是为独唱声部写的,但不是自言自语的独白,而是对话,是死神与死的念头苦苦挣扎的泣诉的心灵之间的对话。其中重见哥特精神,那是反对罪与救恩、反对死亡与成圣、反对人生短暂和与神相处永恒的中世纪基督徒的意境。
    巴赫的康塔塔决定他的合唱风格,不仅因为那单纯的篇幅浩大,而且因为这些康塔塔让他纵横驰骋音乐表情的整个领域。其他合唱作品也忠实地奉行这个风格,唯一的区别在于篇幅不同。所谓的《圣诞清唱剧》不过是一系列康塔塔,受难曲则把康塔塔以及新教的教堂音乐推到了最高造诣的终极。《B小调弥撒曲》看上去完全不同,但它仍是由康塔塔组成,最好的例证是这部天主教作品中有六段取自他以前写的德国新教康塔塔。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将永远是傲世出尘的巨著,兀立于众音乐作品之外,因为它几乎超越听者的悟性,断然超越任何圣乐礼拜的范畴,不论是天主教或是新教的。
度盘1h076TxGdcv8uywyS3iraaw 卡尔里希特指挥《马太受难曲》
提取码:k9n4

1tXbeKdmYhNl-NXK2EbWtEA  康塔塔合集
提取码:lu7c



作者: 唱1半de歌    时间: 2022-11-26 17:39
前来学习了解一下最近你发帖很频繁呀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