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来自深夜的作业,钰龙DA1试听分享(附云视听地址)
[打印本页]
作者:
koei81
时间:
2022-12-7 00:12
标题:
来自深夜的作业,钰龙DA1试听分享(附云视听地址)
本帖最后由 koei81 于 2022-12-7 00:17 编辑
这次试听是我十月份的时候申请的,就在我几乎已经忘了这个事情的时候,它,悄无声息的来了。
最近因为疫情,家里人约定尽量避免网购快递,我本来说以身作则,结果啪啪打脸,今天来了这么大一个箱子。
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我升级了音箱,对耳机却进一步的退烧了,所以很惭愧目前手上只有一个EDtion XS,耳放部分的试听不会太全面了。但我当初试听的本意也不是想试DA1的耳放部分,而是想试试它的解码和前级。
开箱以后,发现里面是两个几乎一样的盒子,明白这是厂家大气,直接把满血版寄过来了。
电源很沉,几乎是主机的几倍,所以一拎重量,就知道哪个是主机,那个是电源。
放上机柜,开始接线。
第一环节,试听纯解码模式,DAC直通到湖人前级,然后再到双单声道的后级驱动音箱。
可以说,开局即巅峰,这个模式在没有太长时间热机的前提下,就出了相当不错,甚至越级的声音。
我的系统已经相对成熟,DA1作为音源,介入的非常友好。
这部分的录音,我已经发了B站,有兴趣的可以去听听,搜索“钰龙DA1搭配宝华805音响系统”,UP主:不务正业的大勇哥。
刚才说开局即巅峰,是因为这个搭配的效果是最好的,以绝对优势超过了后面的几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声音温暖耐听,又不失灵动润泽,音色中还隐隐有一丝胆机的甜味。
但唯一让人头疼的,就是电源的噪声,听耳机的用户应该不必太过担心,但听箱子就会受到影响。我在一米五开外的皇帝位,还依然能在切换歌曲的时候听到电源运行的噪声。
第二步,我关掉电源,给主机直接通电,然后作为DAC输出,世界一下安静了不少,声音似乎也干净、清秀了很多,但直观感受是瘦了一圈,且刚才那种温暖和胆味似乎变得不明显了。为了避免太过主观的脑放,赶紧又换上电源,随着那烦人噪声的到来,声音果然又变得温暖浑厚,明显胖了一些,那个所谓的胆味也回来了。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开电源,背景更黑,更干净。但开了电源,能够得到更暖厚甜润的声音,只是得忍受电源的恼人噪音。
我后来还分别试了加或不加电源的前级模式,声音表现也都尚可,但用解码前级一起工作的时候,声音明显不如刚才第一种组合来得惊艳。但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最大限度的精简系统,只用它接一对后级或者有源音箱就可以组成HiFi音箱系统。尤其它还可以通过一路模拟输入,来播放来自外置解码或CD的声音。当我外接来自文豪CD的音源时,声音明显变成了文豪声,DA1的数字部分停止了工作,成了一台纯模拟的前级。
第三步,耳放。由于我手头只有一个相对较容易驱动的大耳,所以这部分参考意义较低。(可以关注我的B站,对应的耳机云视听会后续上传)
对于EDXS,加不加电源区别不大,但如果换成需要更多驱动力的大耳,就不好说了。主观的感受是,DA1作为耳放,比较偏向于味道机,声音甜润,耐听。
之前用湖人V550接平衡线驱动EDXS的情况下,听某些录音偏差的口水歌会出现齿音,所以在湖人上,我只用单端的原线驱动EDXS,已经非常通透耐听。
到了DA1上,同样用平衡线驱动,再听那些歌曲,却没有了齿音。这是DA1在耳放模式小胜V550的一个回合。
但其他方面,比如声场、背景、通透度方面,V550都要超过DA1的耳放。
这些区别在前级方面,就变得更加的突出,还记得刚才我在描述DA1的前级模式时,只用了尚可二字吗,它的前级和湖人V550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总结:
DA1的解码部分是最令人惊喜的,在两万内站得住脚,而且满血版电源的加持很对我的口味。其实如果只作为DAC直通,加不加电源带来的变化只是口味上的,像我这样喜欢厚声的确实需要电源。但这个电源开机后的噪声,我有点受不了。
DA1的耳放属于耐听型,和湖人的V550相比,虽互有胜负,但总体稍落下风。
DA1的前级,目前来看是它的短板,只能说是送的了。如果想作为大系统的前级,那还是另做选择吧。
作者:
钰龙韵电子
时间:
2022-12-7 08:33
本帖最后由 钰龙韵电子 于 2022-12-7 08:44 编辑
升级电源使用的是TEMEMA的变压器,这个变压器比较敏感,使用环境电压超过235V以上,或者有直流成份,都会叫的比较历害,我们坚持用的原因是它声音很好。也有很多用户在用的时候不叫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采购了不少同样规格的NORATEL的变压器备用,这个变压器基本上不会响,但声音不如TEMEMA,本来是给会响的使用环境的朋友免费更换,但是至今没有一个朋友原意换牛
如果使用环境里一直叫,又不想换牛,也是有办法的,用带直流隔离的电处,或者加稳压器,都可以处理掉噪声。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