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SACD转制的几点注意 [打印本页]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10-25 21:22
标题: SACD转制的几点注意
一,如果模拟母带本身存在录音问题,比如录音器材性能不够,咪头摆放没有遵循严格的拾音方案,摆放失误,不要指望SACD转制能够解决这种问题。也就是说,转制,不管是什么格式,不能弥补原声母带的失真。
二,SACD转制时可能提高电平,音质没有根本上的提高,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响度战争。

三,二次录音,这种情况少见,但不是没有。即原母带在特定录音室回放,再用特定器材拾音做成SACD。

转制和原生有着本质区别。从发行的媒体出发,转制就是模拟转数字,模拟音源决定了转制质量,格式都是次要问题。在转制问题上谈高低碼率的,毫不客气的说两个字,无知。

SACD转制的意义,并不是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完全是为了音质,而是根本没得选择,有些模拟音源没有转制过CD,或者转制一次后就绝版了,导致二手CD比新转的SACD还贵。

原生SACD的问题,不是出在音质上,而是出在演绎上。当代无大师。

古典不谈,就说流行、摇滚、金属、爵士,花钱买过当代艺人SACD的,不妨发个图报个号,看看有几人,占多大比例。








作者: hiya~    时间: 2023-10-26 00:42
我十几二十年前就买过SACD机和SACD碟片,可是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印象!难道是那时的SACD机和SACD碟片制造水平不行?!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10-26 11:38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10-26 09:47
没错,新技术的发展都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早期的模拟单声道录音到50年代末立体声录音才成 ...

大早上又开始胡说八道了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10-26 12:07
本帖最后由 清风扬 于 2023-10-26 12:08 编辑

不要认为所有SACD转制,就一定比对应的CD好。本贴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SACD也有转制失手的时候,日本本土团队就曾经出现过拉高平,也出现过人为加厚中频的做法。

任何转制都取决于两点,母带状态,转制设备和人员的素质。个别SACD转制实质上是新瓶装旧酒,换个名字割一次韭菜,甚至可以理解为一次单纯的再版行为,只不过名称换成了SACD。

SACD的密度明显超过CD,但是在动态上,BIS的原始动态录音CD,和自己原生的SACD对比,动态并没有显著的差距,只过线条感强很多。

另外,原生的SACD,其实是越来越便宜,但大部分是小公司在做,国际唱片巨头对原生SACD似乎不怎么热情。名盘转制SACD反到是层出不穷——一定要注意转制团队。

作者: Anode    时间: 2023-10-26 13:34
SACD和PCM的差别关键在于解码芯片的工作原理不同,从码率上来讲标准SACD是标准CD的4倍,这里也有不公平对比的地方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10-26 14:20
Anode 发表于 2023-10-26 13:34
SACD和PCM的差别关键在于解码芯片的工作原理不同,从码率上来讲标准SACD是标准CD的4倍,这里也有不公平对比 ...

码率区别在原生录音上才看得出来。也就是新录音,用CD做一次,用SACD再做一次。实际上没人干这种事,也就很难找到用来比较的录音。所以上文中只好用BIS发行的SACD和CD进行比较。这公司原始动态本来就强横,SACD在这方面没有很大提升。提升的是密度和质感。


但是在转制录音上,母带才是王道。转制SACD对标的应该是首版CD。SACD的胜率比较大,但也有失误。

作者: 芝麻汤团    时间: 2023-10-26 14:35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10-26 09:47
没错,新技术的发展都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早期的模拟单声道录音到50年代末立体声录音才成 ...

有意思的是,现在都认为80年代早期的CD音质普遍比现在的好,更有意思的是80年代早期数字录音转成LP后都认为比CD音质好

作者: 芝麻汤团    时间: 2023-10-26 14:37
我手上的SACD录音电平都比CD低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10-26 14:40
芝麻汤团 发表于 2023-10-26 14:37
我手上的SACD录音电平都比CD低

PM你了,可以找来比较一下。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10-26 14:51
拉电平破坏平衡这种搞法,日本廉价的再版CD不算这罕见。但是在转制SACD方面,一个是二嫂把控的风格是偏向模拟的,转制基本到位。另一个是三嫂企划的SACD大部分是外包,哪里的音源就由哪里的团队做。所以问题一般出现在三嫂本地团队。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10-26 15:00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10-26 14:57
HiFi圈里怪事多,cd解码芯片1541从5元被炒到几百元,80年代的垃圾CD、lp唱片炒到几千、上万一张也很正常 ...

混成乞丐了,就别来害人了。


作者: Anode    时间: 2023-10-26 15:18
芝麻汤团 发表于 2023-10-26 14:37
我手上的SACD录音电平都比CD低

SACD的标准就比CD标准低6dB,重放的时候是需要补回去的

作者: Anode    时间: 2023-10-26 15:25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10-26 15:00
混成乞丐了,就别来害人了。

丐帮实力不容小觑

作者: t26f    时间: 2023-10-26 15:49
当代大师多的是,LZ没水平欣赏而已
说白了就是在质疑SACD本身,之前还质疑流媒体
捧着你那堆老CD回家天天听不就得了,来这里找什么存在感,呵呵
作者: 清风扬    时间: 2023-10-26 16:06
本帖最后由 清风扬 于 2023-10-26 16:10 编辑
t26f 发表于 2023-10-26 15:49
当代大师多的是,LZ没水平欣赏而已
说白了就是在质疑SACD本身,之前还质疑流媒体
捧着你那堆老CD回家天天 ...

匪夷所思的伪古典迷丢不丢人? (erji.net)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9736

这个人就是从这里开始追逐我的背影。有兴趣可以去看戏


作者: hiya~    时间: 2023-10-26 16:30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10-26 09:47
没错,新技术的发展都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早期的模拟单声道录音到50年代末立体声录音才成 ...

看看我十几二十年前买的正版SACD碟!





作者: t26f    时间: 2023-10-26 17:23
清风扬 发表于 2023-10-26 16:06
匪夷所思的伪古典迷丢不丢人? (erji.net)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9736
...

我只是想为论坛清理垃圾而已

作者: hiya~    时间: 2023-10-26 18:20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10-26 18:01
16/44.1转码DSD的假SACD唱片,音质还不如CD。这张碟看录音年份是1997年,应该比五六十年前的模拟录音好些 ...

你这么说有什么事实根据吗?你手头有这张碟吗?你实际听过这张碟的音质和音效吗?
如果都没有,我只能说你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如果你真的有这张碟,听出来只是如你所说的效果,我只能说你的SACD机或者整个音响系统,差得离谱,早就应该扔了!哈哈~

作者: Anode    时间: 2023-10-27 15:48
越山向海 发表于 2023-10-26 18:01
16/44.1转码DSD的假SACD唱片,音质还不如CD。这张碟看录音年份是1997年,应该比五六十年前的模拟录音好些 ...

即使不喜欢也用不着随口瞎说吧,即使不是DSD录制的,母带也不可能是用16b44.1格式的。

作者: Anode    时间: 2023-10-27 15:50
hiya~ 发表于 2023-10-26 18:20
你这么说有什么事实根据吗?你手头有这张碟吗?你实际听过这张碟的音质和音效吗?
如果都没有,我只能说 ...

这个录音出LP了,双张的33转,看来低频动态保留的不错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