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656|回复: 3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廉价cdrom和高价转盘读取cd数据效果的疑问(转载摘录)-->af2000转移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3-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Jitter要是这么好解决,那还是Jitter么?
音响的Jitter和数字通信的Jitter是一个东西,可是这两个Jitter要求却不是一个档次的。
音响常常需要小于几百ps甚至只有几十ps的Jitter,而这种要求在数字通信面只有那些GHz档次的才有这种要求。硬盘和常规的缓存都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他们本身的时钟的Jitter都要远远超过这个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3-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要Jitter小,首先是要有极其稳定的时钟,其次是转盘本身转动的机械抖动要小,这样可以减小PLL输出的残留Jitter。
理论上来说可以通过reclock消除Jitter,问题是缓存本身的输出Jitter也不是很小,特别是大容量的。其次由于缓存的输入输出时钟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否则时间一长缓存就要满或者空了),又造成了Jitter的转移。
Jitter就是抖动,也有叫时基抖动误差的。指的是数字信号的跳变延在时间上随机的偏移。
Jitter主要影响声音的高频,盗版盘的空气感不好之类的问题就是Jitter造成的,也是转盘->解码器的连线会影响音质的根本原因。
在一般的中档系统中都不太考虑Jitter,但是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Jitter就上升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和电源一样,都是数字音频系统的老大难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3-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要完全解决Jitter,还是要等数字电路技术发展。
现在的10GHz超高速数字电路(比如说万兆以太网)都需要极其稳定的时钟(jitter在十几ps的量级),那么片内的PLL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以后这些技术便宜了,用在音响上,那就不怕Jitter再来作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3-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lycsc在2003-1-14 20:57:00的发言:
基本都不同意,除开最后的,其实Jitter也讨论了很多了,杂志上也长篇大论的。

jitter表现主要是有数码声,声音不自然,这都是比较高的范畴了。

只有在数字型号真正转换为模拟信号时,jitter才起关键作用,所以现在一些研究jitter的顶尖公司(不是sony也不是philps)也在积极改善这个问题,当然d/a前面的电路设计也会造成jitter差异很大,例如设计普通的dvd。
现在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时钟后至,放在d/a上,前端电路的时钟再由后端传递,这样就分清主次,达到较好的效果,精确的时钟和锁相环技术也是保证精确的有力条件。
转盘如果靠精确的读取,而不用缓冲,那么抖恍将更厉害,机械怎能和电子的精度比较。

呵呵,你说我哪句说错了。[em22]
我们两个的看法基本上就没什么区别啊。
我可从来没说过不用缓冲,哪个天价转盘能不用缓冲,不用缓冲解码都做不到,别说输出PCM了?
顺便指出,机械的进度可以和电子的精度相比,当然这和我们要讨论的东西没什么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4 21:05:2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lycsc在2003-1-14 21:10:00的发言:
大大不同,你的重点在前端,我的重点在后端。

还有就是盗版的问题,这个是不正确的。正版就是0、1吧?生产一张一模一样的0、1应该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吧?你说呢?这个时基误差想进去都进不去啊。

其实转盘还是应该仔细设计的。我们说的好像转盘随便拣个破的就行了,只是不走极端就好。其实有些优秀光驱读cd并不好,误码比较大,因为它本就不是针对cd做了优化的。

hoho,这回该轮到我来不同意你的观点了。
就是因为盗版盘的数据和正版盘完全一样,所以Jitter才成为了主要的区别。[em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3-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呵呵,数据相同正版盗版不同处只能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误码率,一个是Jit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3-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就在盘里头。
数据是没错,可是数据之间的跳变时间不对了(表现为坑的长度的变化)
不影响数据的读取,但是影响恢复时钟的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看来已经神话了,请问坑的长度在cd标准里面是有严格规定的,允许有误差,超过误差的,就是错码了,这个和j根本没有关系。

kaka,这是你的理解偏差。
坑的长度允许有误差,这就是一种抖动,如果超过误差范围的结果是误码。
如果不超过呢?那结果就是造成输出信号的抖动,虽然输出信号的值没有错,但是跳变延的时刻出现了偏差。
我前面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通信里面百分之几十的Jitter都是允许的(常见于光纤通信,因为时钟频率实在太高,10GHz的时钟频率,一个周期一共才100ps),只要不造成误码就可以了(反正要用恢复的时钟重新采样的)。
而在音响界这个数字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DAC处的Jitter也有百分之几十,那么是不是听得清输出是什么还是个问题。
所以不要以为没有误码就是没有Jitter,这完全是两回事。
你要是还不理解,找本详细讲Jitter的通信书仔细看看吧,虽然我觉得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5 10:50:4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其实判断Jitter的转移和影响非常简单,就像你说得那样,就看会不会影响到DAC的时钟的Jitter。(我的观点基本上和你是一致的,不知道你这个“基本不同意”是从哪里来的?)
比如说常规的转盘+解码器的结构,系统的时钟基准在转盘上,DAC没有自己独立的时钟(利用PLL从输入信号中恢复的),那么转盘的Jitter当然会影响到最终的输出,转盘->DAC的连线也会影响Jitter,影响音质。
如果反过来,DAC时钟是系统的主时钟,那么转盘的Jitter就毫无影响,因为DAC之前reclock之后,Jitter的传播就到此为止了,DAC输出就只受到主时钟Jitter的影响。
清楚的一塌糊涂,哪里有什么神话?
此外,你仔细看看你引用的文章,你就会看到Jitter带来失真的大小与信号频率成正比,所以说Jitter主要影响高频,如果是直流信号,Jitter就根本不起作用。所以这点我也没说错。你说的数码音是Jitter严重的又一个表现,没错,可是并不能拿来说明我说错了,因为这根本不矛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5 11:07: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lycsc在2003-1-15 10:59:00的发言:
就我的知识所限,确实不能理解你的观点,遗憾。

那是没办法,你要是像我一样读电子工程通信专业的话,估计我们就没什么好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lycsc在2003-1-15 11:06:00的发言:
在问过问题,先不说对时基误差的理解。既然都在允许范围内,那么就是符合cd标准的,那么你的意思就是cd还不够满足你的要求是吧?

不是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以我的耳朵,CD就足够了。
红皮书又没规定输出音质。否则400块的随身听一样符合红皮书,那些上万的转盘解码器又要来干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lycsc在2003-1-15 11:10:00的发言:
[quote]
我想问一下电子通信工程里面对j的描述是什么,希望你摘一下原文如何?大家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更好。还有j会怎么影响通信里面出现的错误,还有就是通信专业里面有转盘吗?读通信工程的大有人在,虽然我不是,但是我朋友中就有一个。

hehe,你是考我来着?
我知道的我都说了,书早就还掉了。
读通信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你相信别人就不相信我,毫无道理吗?
既然你朋友是,那再好不过了,你可以直接问他,不过就算读电子工程的研究过Jitter的也人不多,我是最近在搞千兆以太网,PLL有Jitter要求才看了些。电声技术里头我懂得大概也就一个Jitter了,模拟电路只懂一点芯片里头的玩意儿,运放都不大会用。所以先声明,你也别考我别的电声技术,一概不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5 11:19:3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lycsc在2003-1-15 11:17:00的发言:
我们讨论的是转盘,而不是转盘设计电路对后面的影响。

就上文所述,一般的独立转盘都是带时钟的,使用的是1方案。所以贵也是有原因的,但是这样的东西到底性价比高不高,值不值那么多钱,是不是好办法,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对天价转盘认不认同这个没有统一的必要。

我感兴趣的还是那个坑的问题。

首先坑长度的偏差会影响到光驱读取数据的Jitter。
但是之后还有EFM解调与解交织,还有纠错,这中间必然牵涉到一个reclock的过程。
因此输出的Jitter就要看时钟来源了。
有两种可能性,如果是来自读取的信号,毫无疑问,Jitter会传播影响输出。
如果来自转盘的主时钟,那么就和盘片没关系。
我想,那些高档转盘必然都是下一种情况,那样转盘输出的Jitter应该和盘片本身的Jitter没关系。但是这些转盘同时还采用了xx技术,把转盘本身做的xx重以提高驱动精度,号称目的还是为了减小Jitter。所以我认为这里的Jitter可能仍然可以通过某些途径传播,或者单纯就是那些高档转盘故弄玄虚。
我这里有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lycsc在2003-1-15 11:22:00的发言: 那你为什么把电子通信工程拿出来压人呢?

电子工程有什么稀奇的,凭什么可以拿来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jhj在2003-1-15 11:41:00的发言:
14bit->8bit是一个查表过程,怎么可能导致Jitter的传递??

盗版和正版的区别我觉得你没有说对。其实误码率都是一个很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的盗版盘根本就不可能保证在数字内容上跟正版一致,正版到盗版盘片的数据传递过程中有没有经过DA->AD都非常难说。我碰到不少盗版在读取完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会有跳音,而且同一批的盗版都一样。这根本就是制作关系,这才是导致盗版和正版的品质差异的最大原因。
所谓误码率、Jitter(假如存在)的比起这个因素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了。

的确不会,所以问题是出在提供这个查表过程的时钟上头。
这个时钟本身的Jitter可以和读取的数据有关,结果就带来的Jitter的传播。
至于用盗版讨论Jitter确实不合适,用CDR讨论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他说的没错,这是一种把8bit编码为14bit的游程受限编码。
目的是在保证时钟的正确恢复和足够的编码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5 11:52: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jhj在2003-1-15 11:49:00的发言:
这个查表过程的时钟是CD机提供的,怎么跟“读取的数据”有关??
CD机自己的晶振怎么会受到读出的14bit的影响??
比如二战时候的密码通讯,要通过查表来得到结果,原信号当然可能会有模糊,但还没有模糊到辨认错误的地步,你认为查表得到的结果也会“模糊”吗?

哪有这么简单,CD机校正转速就是利用了读取数据中恢复的时钟与本机时钟相比较。
这两个时钟不会完全相同,你知道到底利用了哪个来查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以下是引用draculalord在2003-1-15 11:53:00的发言:
MCV你可能自己有地方搞错了耶,呵呵,我记得CD数据还原的时候找插入时间的时候那个值是存成一个指针放在碟上的啊,呵呵。
而且你讲的坑长问题大部分影响误码吧,呵呵。
没仔细看你的,我专门看了有关jitter的原文文献N篇,就算我内容没看懂,discussion和conclusion还是能看明白的,呵呵,反正CD自己的jitter远没你说的严重,呵呵,得罪了。

我又不是没看过。
你又没仔细看我写的,你又怎么知道我说的和文献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真是莫名其妙。
一帮人硬要说Jitter无关紧要。
那还要什么转盘,买个diskman接上老包的解码器不就稳超xxxx元的CD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3-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http://www.ne.jp/asahi/fa/efu/media/media.html
这是小日本测试的不同速度刻录的CDR的Jitter,有兴趣的自己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25 14: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