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96|回复: 10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在自然声NS15发布之前--一对音箱是如何研发出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3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5-3 00:01 编辑

今天,NS15最后的样箱进标准消音室进行测试了。最后的调试和调整后,就会发布了(预计将会在5月10左右发布并上架,准备6月底前发货)。



也借贵方宝地,简单聊聊它的情况,同时介绍下研发的历程,大家有兴趣的也能了解到,音箱的研发过程。当然,只限于自已的音箱。


正式品箱子样图,正式品的低音单元会再往上移1cm,以在视角上更协调一点。

首先是参数部分(参数以最后确定的为准):

型号:自然声NS15音箱

规格:5.5寸两分频书架无源音箱

频率响应范围:48-40000Hz+/-3db

参考级频率响应范围:80-20000Hz+/-2db

承受功率:30-120瓦

阻抗:6欧

灵敏度:85db

分频点:2500Hz
分频器:高音2阶,低音2阶

高音调节:-2db,0db,+2db

倒相形式:后倒相

单元信息
低音单元:独家实木三文治振膜5.5寸单元
f0:48Hz
频响:48-8000Hz
功率:70瓦

高音单元:独家1寸丝膜单元
f0:600Hz
频响:600-40000Hz
功率:50瓦




2
 楼主| 发表于 2021-4-3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4-30 18:14 编辑

其它信息:
售价:6980元,预售6480元,并送喇叭线(型号未定),及由一墨长歌音像出品精品唱片一张(有多种可供选择,许多是已经绝版了的,数量有限,先到先选)由于NS15的分频器比较简洁,虽然灵敏度不算高,但其实非常好推。自己就用A50就搞定它了。这样一套轻松可以1万搞定,如果预算足,可以考虑丽磁LM211,或者Lisa2来推,音色上更为理想些。NS15可以在中小房间内(20平方以内)或客厅欣赏中等和中小编制音乐,以及流行人声、轻音乐这些。桌面的话,要比较大的桌面才行,而且要注意避震(48Hz的低频下潜还是有点猛的),背后离墙要20cm以上。

试听链接:
https://www.ixigua.com/6953516743125893669

https://www.ixigua.com/6913942917921014285


NS15的频响曲线如下,频响48-40000+/-3db,三条曲线分别是高频的三档开关,在80-20000hz可以实现+/-2db的频响:


失真曲线如图,在80-20000Hz范围失真低于1%,而且主要失真是2次失真(偶次失真比较讨好耳朵)



轴向30度与0度对比,绿线为30度,NS15的轴向性相当理想,15000Hz内几乎没有什么衰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研发历程

2019年10月,在拜访单元厂时我看见了这一只单元,如下图。这是自己的老朋友老ken生前为MC15原来准备的全频单元(这也是NS15的来历),不过因为频响一直不能满足要求而项目作废,老ken后面用仿雨后的单元重起炉灶设计了MC15。
这个单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拿它做一对音箱应该非常好!正巧当时我的NS17基本上已经定了,性能在6.5寸里很强了,以致于为此增加了过多的成本。这样在NS16和NS17之间的差价就太大了,我也差一对小一些的箱子来补充一下。
经过简单的沟通,我决定用它做低音单元,全频虽然不行,但做低音就很容易满足要求了。搭配一只合适的高音单元,正好!项目成立,单元厂用这个振膜重新设计一只低音单元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首次样品,时间2020年3月

在NS17推出来不久,我收到了单元厂的首次单元样品,并在3月完成了首只样箱,如下图:


就外观来说,第一版的NS15还不错。但声音不行,低频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下潜55Hz,承受功率也不足,只比NS16强一点。
整体声音也很散,中频有点虚,单元、分频器和箱体要大改。另一个问题是,整体的成本比我预想的高了不少。关键是两只单元都实在有些贵,而低音单元自己又不想动(实木三文治振膜单元不便宜啊,纯手工的振膜,虽然15这个比17的便宜多了,但也不便宜了)。NS17的高音单元也很贵,1寸丝膜的40k Hz的延伸,自已开的模具。我设想用便宜些的市场成品单元,以降低一些成本。


所以我一边让单元厂加大单元到5.5寸,并开始寻找合适的高音单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5-3 21:47 编辑

2. 2020年6月,第二版的NS15
然后,单元厂去改低音单元,自己则着手去找一只单元,希望能在国产中找到一只价廉物美的高音单元(进口就算了,好一点的那我用NS17的不就行了),可以把未来NS15的售价降些下来。

很快自己就挑中了一只,专利铍铜的高音单元,频响也可以延伸到40000Hz,价格不贵。看起来也和15的单元相配。我也想试试国内的高音单元如何。






不过,该单的频响,一言难尽。实在有些过不了我的眼:


于是我委托单元厂帮忙重新调整了一下,改善后频响基本上过关了,波动很小,只有10k处有一个3db左右的凹陷,延伸轻松到40k H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第二版的低音单元


这回指标要漂亮多了,虽然单元看起来似乎上一版更好看。不过对自己来说,声音才是第一位的。
为什么不要相位锥呢,最大的原因是漏低频,下潜做不好。

低频下潜50Hz,频响非常的优秀,在2000Hz以前可以到+/-1db左右的水平(不是我自吹,这个频响平直度市面上真的很少),更可喜的是它的延伸也非常理想,可以到达8000Hz。2.5k后面有一个大坑,算是个天然的分频。分频器可以设计得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5-3 21:37 编辑

顺便说一句,单元厂还给我推荐了配了一只高音单元,看起来很土,参数也不够好,所以给淘汰了。

其实应该试试的,如果可以,省很多成本啊!外观可以改下面板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kkhuang 发表于 2021-5-3 18:42
选择好材料,和设计技术后,就是要编故事和行销了,一般所谓大牌子的就是这样做。

故事是要讲的,不过,我都是用证据说话,不会凭空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5-3 21:42 编辑
岁月无声 发表于 2021-5-3 17:58
国内加工业发达的好处就是,你要什么就能给你做什么,只要钱到位。

国际大品牌都基本上在国内代工了,就技术而言,我们并不缺。缺的是要求,还有钱,一定要到位。
要单元厂帮忙定制单元,经常要开模具,还需要一定的量,投入很大。实际上用市场上的成品单元,要方便很多,只是声音很难到位。在单元上做调整,比在后面再来补,要容易太多了。而且改单元,还能做出特色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第二版箱体   2020年8月
按新的单元,重新设计箱体和分频器。为了节约成本,做了对最普通的那种,不做外观处理。按自己的经验,一次过关就是做梦!所以,能省一点是一点。收到箱子是7月19日(幸好自己图片有日期):



然后是组装和调试,等搞好已经是8月底了。外观请忽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5-3 22:28 编辑

时间8月28号,第二版样箱试听



测试的参数还是不错的,频响平滑程度比较理想,除了10k处有个小凹陷(-3db)外。

燃鹅,就10k那个凹陷带来了大问题,整体高频偏暗不说,顺滑程度也大受影响,听小提琴和钢琴完全不行,缺少那种动人心弦的柔美质感。感觉除了频响外,铍铜振膜也不太行,失真不好,高音金属音仍然很明显。另一个问题是低频也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虽然已经很不错了,但感觉没到50赫,频响曲线也说明了这点,箱体体积不太够。


看来还是要再改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于是又决定还是用NS17的高音单元,虽然成本增加了不少,不过考虑到分频器可以非常简单,易推性上会比较理想,应该一万元一套仍然不是事。同时重新确定箱子体积,然后开始第三次打样。

这回自己学了乖,打样箱时把前后倒相一起打了,看看前后倒相哪种方式更为理想(虽然自己仍然倾向于后倒相,但也想试试前倒相的效果如何)。同时看看自己想用的两种木纹的效果怎么样,前面板也加厚了一些,用了一块1cm的木板加厚。这是市场面上高档4-5寸箱子的标配(比如丹拿、贵族和皇太子这些都是)。

收到样箱时,大约是12月初,等箱子装好,初步设计好分频器,开始试听和调试,时间已经是2020年12月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经过初步调试,NS15的参数指标看起来相当不错。
这是它的阻抗曲线:



一看这个曲线我就知道很好推了。f0新箱直接到了48Hz,比我预想的还要好些。


这是后倒相的频响,中频相当平直,1.5k范围基本上没太多起伏,整体峰和谷也很小。


前倒相的频响起伏要比后倒相差,不过,低频感觉要好不少。PS,后倒相由于倒相孔在后面,低频要比曲线上的多。
总体频响都在一流水平,尤其是它的中频,完全没有什么起伏,这点非常的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后倒相NS15样箱的声音



在大幅度增加箱体休积之后,NS15的低频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整体表现宽松大气,低频相当的扎实、质感出色,可以说在5.5寸音箱中已经算是相当优异的表现了。它的中频保持了木振膜特有的味道,人声富有韵味和感染力。高频是我最不担心的,40k Hz的延伸让它的高频细腻度保持了相当的水准,弦乐丝丝入扣,富有光泽。整体三频平衡度相当出色。
另一方面,NS15非常易于推动,全程我都使用了自然声A50这台仅50瓦的桌面功放,推动相当充分了。人声、中小编制交响都很出色,在自己20平方客厅里轻轻松松。我甚至拿来录了一曲贝五,感觉也完全OK!如果不是有前倒相,我估计我也就定版了。

前倒相NS15样箱的声音

前倒相音箱和后倒相最大的区别是低频,前倒相量感上要多,整体厚度也更好,虽然说在质感上会略弱于后倒相一点。中频都差不多,但由于低频的加强,整体人声厚度也好一点。不过,前倒相在高频上的表现要明显劣于后倒相,虽然单听并不明显,但一对比区别还是有的。不过,一旦你听出来了区别,就感觉不舒服了。看起来频响上的微弱区别,在听感上区别仍然是明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感谢包子脸兄支持!!
后面正式发布了,我会有试听,欢迎到时申请试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我用手机录了两个音传到网有,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试听下,看看前倒相和后倒相音箱在其它条件不变下的区别。解码均为DAC-1,功放均为俺千元出头的A50功放。一首为考验中低频为主的音乐,一首为纯高频的弦乐。

https://www.ixigua.com/6953516743125893669

https://www.ixigua.com/6913942917921014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于是又想把前倒相优化下,经过自己的几次实验,用手工的方式,高频有所改善。于是决定采用前倒相的方式,然后开始准备再打一次样,大家又提出来单倒相孔的方式不好看,提议改为双导相管的方式,对称好看些。于是和箱体厂一起,把外观改成了这个样,感觉应该可以了。于是重新打样,这回换两种颜色,用白色钢琴烤漆和柏杨数皮再来两对。
没记错的话的,这已经是第五版样箱了。做音箱有多难,自己算是再次体会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又等了足足四个月,终于拿到新的箱子了。结果一看外观,我差点吐了。这个……,早知道我做偏的倒相孔了。
更糟的是,声音调不好。完全没有调出满意的曲线出来。分析是双导向孔的方式导致气流乱引起的。于是堵上一个孔,终于可以调出来了,结果曲线还是比偏的导相孔差。而且,我用手工方式完成的导相管的方式也没法实现,我哭了!我都不知道其它家双导倒相孔是怎么调出来的。或者是自己打开的方式不对,总之就是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baiduakg 发表于 2021-5-9 09:56
???低音单元可以随意上移的?移了那设计不得重新调整啊?

1cm可以不用,这个移动量在曲线上不会有体现。高音单元很敏感,低音不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21-5-9 18:12 编辑
baiduakg 发表于 2021-5-9 09:58
你研发不做仿真的嘛,就硬试?

做啊,每一版都是要先在电脑上仿真,确保没有问题了再试。不过,仿真只是仿真,只能保证大体上问题不大,还得在喇叭参数非常准确的情况下。实际上,市场上的单元和它的标称都有差异(或多或少,不过,我的都是单元厂现做现测,可以确保没有)。但实际怎么样,还是得做成成品才知道。如果仿真能解决所有问题,连送消音室测都可以免了。做音箱的复杂性就在这里,最好的仿真也只能代表不出现大的失误,最后还是得样品才知道好不好。当然,要求低,或diy,仿真绝对够了。
另一方面,由于单元我是可以随意改动所有地方的,因此如果曲线不够好,或者声音我觉得不行,调整参数是常态,这样打样肯定是少不了的,什么仿真也取代不了样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6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