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zche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重放,究竟是还原,还是艺术再加工,或者两者兼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2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4 20:13 编辑

音乐重放,包括录音公司对唱片的录制,音响器材公司的器材制作,以及发烧友们的系统搭配,究竟是还原,还是艺术再加工,或者两者兼有。
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所谓艺术再加工是针对重放的音乐,还是声音,如果是说对音乐进行艺术再加工,我想大部分的录音师,器材设计制造者和发烧友都没有这个水平,也没有资格去做这件事情,毕竟这些人里面是音乐家的少之又少,是音乐家,水平又高到对音乐的艺术再加工能被广大发烧友接受的人那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所有的唱片录制,器材制造和器材搭配都是围绕着如何来精确地还原音乐作品本来的意境,每个录音师,每个器材设计制造者,每个音响发烧友都试图在精确地还原音乐作品本身,当然,对什么是好声音的理解偏差,在操作上经验的多寡,以及受器材档次的限制,这种试图精确还原作品的结果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但这种风格各异的声音,是由于录音师、器材制造者,发烧友对好声音理解的偏差,和经验的不足,以及受器材档次限制造成的无奈结果,并不是什么狗血艺术再加工。
如果是所谓的对声音的艺术再加工,那更是有点像笑话一样了,比如说,如果声音本来是偏冷调的,我通过调音处理,让声音听上去温暖一些,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再加工?让声音听起来温暖一点,就更有艺术性了?
虽然我一直强调,优秀的器材,声音的呈现一定要有美感,但其实这种美感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就是更低的音染来实现更好的透明度以及微弱细节的还原,更多微弱细节的还原能让器材播放的音乐更流畅,更有美感,虽然这种特别流畅和美感的声音的实现需要调音的人具有良好的审美品味,就是说调音的人的艺术素养和阅历,对好声音的正确理解非常重要,但实现这种声音的手段其实是纯技术活,并非是所谓的艺术再加工,因为没有任何再创作和再加工的成分在里面,所有的一切措施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的还原。
另外,器材所谓的音乐性是靠优秀地还原音乐信号来实现的,有的器材播音乐音乐味好是因为它对声音的还原非常优秀,特别是微弱细节的还原特别好,有的器材播音乐没有音乐味,是因为其对声音的还原并不优秀,特别是细微细节的大量丢失等问题。音乐味来之音乐本身,并非是人为地靠器材添加到音乐里的。其实,本来音乐都有音乐味的,你的器材和系统听起来没有音乐味,是你的器材或系统把音乐中的音乐味搞丢了而已。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5 14:48 编辑
四环一郎 发表于 2019-10-24 20:49
楼主所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并不完全同意,个人认为器材厂家,完全有权利对你买来的唱片进行艺术再加工, ...

其实这种操作也是纯技术活,和艺术没有什么关系,假如我告诉你说,索尼的电视机通过给画面增加某种淡淡的色彩,从而画面让人看起来更舒服,所以索尼在他们制造的电视机中倾注了他们对电影艺术和电视剧艺术的理解,或者说他们对电视机播放的电影或电视剧做了艺术再加工,你觉得是不是一个笑话。其实音频器材是用来听声音的,例如,用在会议扩声,并非一定是用来听音乐,所以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正如电视机是用来看画面的,如果用来做视频教育,所谓的艺术性和艺术再加工又体现在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4devon4 发表于 2019-10-25 17:55
接上边电视说点,比如电视把动物世界里的动物颜色变艳丽了,但动物真实的颜色却不是那样的,好看吗?好看, ...

但把颜色调的艳丽一些,至少不能说是对播放的电视片做了艺术再加工吧,把这种简单技术处理说成是艺术加工,我真的感觉有点卖拐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5 22:23
加工是肯定的,但是不是艺术的加工,那得看怎么理解“艺术”这个词了。
.
另外,我不认为音乐味仅仅是对 ...

没有个性就是最好的个性,这样的器材听任何曲目都是音乐味好得不得了,都说HD800听人声不好听,可是我拿HD800听女声,居然比W5000的女声还毒,请问,目前有哪个耳放能做到这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6 13:28
请问女毒是什么?是邓丽君的温柔甜蜜?是王菲的空灵?还是lady Gaga的热情奔放?这些知名度超高的女星风 ...

你说的个性其实都是缺陷,发烧友最容易搞混的就是把器材由于技术限制,或者由于制作的人水平限制造成的器材的缺陷认为是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6 13:28
请问女毒是什么?是邓丽君的温柔甜蜜?是王菲的空灵?还是lady Gaga的热情奔放?这些知名度超高的女星风 ...

你说的不错,一样的女毒,其实有不一样的表现方式,HD800是靠精确地还原各种细节来表现,它表现出来的女声嗓音结像是立体的,是有层次感的,而且,演唱者的表情和技巧运用,刻画得非常惟妙惟肖,非常生动而鲜活。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传递给我们了演唱者和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而W5000对声音的某个频段做了一些处理,突出了女声嗓音的磁性感,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演唱者喘着气在演唱,强调了演唱者气喘吁吁(类似呻吟)的效果,确实一定度程度增加了演唱者的感染力,不过,和HD800的女毒比,单调而平面,缺乏生动感,总体的感染力要差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7 19:07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7 18:52
唉…………细节还原到位,结像精准,有层次感,这几乎是所有音乐类型都追求的东西,而不同音乐类型则是在 ...

所以,HD800播所有的音乐都非常毒,而且,毒得非常高明,不像铁三角的耳机只有播女声毒,而且毒得又有点矫揉造作。其实是你不懂Hifi的真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8 00:34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19-10-26 16:02
完全等价于摄影摄像领域。十分直白的照片没见过几张,只有艺术加工的,最少是具有艺术角度和有角度的色彩的 ...

你这几句话都没有办法自圆其说,现场音乐会究竟是艺术还是生活?另外,即使是摄影拍照,是不是艺术品,和有没有再加工没有什么关系,摄影大师随便怎么拍,不用加工,可能都是艺术品,普通人,拍后再怎么加工,也成不了艺术品,如果PS照片也算艺术再加工的话,那每一部手机都应该算是艺术大师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不要肤浅地认为照片经过PS了,就叫高于生活,就成了艺术品,一幅照片只有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才能成为艺术品,才是真正的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大部分的人,拍照,修照片,都只能算是生活,还远没有到高于生活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9 14:48 编辑
wangqi1979 发表于 2019-10-29 13:18
你说的是现实,没错,我之所以去做一些争论,是因为发现误导言论太多。。。比如,大部分烧友,一说到EQ, ...

“音染就像一坨屎,当它在厕所的时候,人人喊臭。。。然后拿个金盘子端上桌,就开始人人喊香,太搞笑了。。。。。”你这段话说得太妙了。在音乐重放中,所谓器材的风格和个性,本质就是一些音染,无非就是有的染的高明一些,染的有个性一点,有的染的平庸一些罢了,所以非要说有音染的重放比音染很少,或者没有音染的声音重放更好,甚至把音染冠以艺术再加工的美名,似乎没有音染的重放反而不能表达音乐的内涵,而带有某种的音染的重放则给了音乐新的生命力,这是非常可笑的。差不多有10年时间,我一直在追求一种尽量没有音染的音乐重放,我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音染最低的元器件,用来组装一台世界上音染最低的耳放,我的体会,只有超低音染重放,才能真正赋予重放的音乐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这种丰富的感染力是远非什么高明的音染可以相比的。一台超低音染的耳放,可以让HD800这副耳机强大到几乎完美和无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9 16:22 编辑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0-29 14:57
lz说的倒是基本赞同,音乐本来就是有音乐味的,很多用直白说自己声音素质高,其实都是耍流氓。不过有一点, ...

你说的一点都不错,大方向是准确还原,在没有办法做到100%还原的情况下,按自己的审美,形成所谓的风格和个性,但其实,这种风格和个性,越到高端,差别就越小,可能是我木耳吧,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某个牌子的风格和个性,通常我听大不出来,举例来说,瑞士高文的器材,似乎是网友反映很有个性风格的牌子,最近正好有一位朋友的高文解码器放在我这里,让我磨机,但我并没有听出高文器材特别的风格在那里,我感觉高文对好声音的理解和我对好声音的理解是一致的,高文解码器的调音健康正常,没有感觉有明显不妥之处,不过受元器件的限制,声音的透明度和细腻度略有缺陷,解析和动态也不算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jimguo 发表于 2019-10-29 15:34
正确。都是常识了。

听不出来那叫难得明白。玩器材没点理解力那就费劲了。凡是智商差的反而最浪费银子。 ...

的确,有的人对器材所谓的风格和个性理解力很强,但如果缺乏对重放音乐的理解力,只是感受了器材风格和个性的勉力,却感受不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那又有什么用呢?器材的风格和个性经常是影响音乐重放艺术感染力的绊脚石,没有个性的器材,其重放的音乐才更有艺术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9-10-29 17:11 编辑
angel5631 发表于 2019-10-29 16:18
低端才玩个性的。高端是素质。这种素质是非常有音乐味的素质。小提琴是有起伏跳跃,有共鸣和尾音的素质, ...

赞同你的观点,素质真正好的器材,例如,音染极低,失真极小等,音乐味通常也是很好的,素质高,音乐味反而差的说法根本就是误导发烧友。声音直白缺乏韵味,本身就是一种严重音染造成透明度低的低素质表现,而不是什么高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科威特
kugongzi 发表于 2019-10-29 19:13
我认为宽松或刚猛等风格是厂家刻意追求的,而不是什么无奈的产物。以hifiman为例,宽松就是它的主风格,h ...

厂家的调音和对风格的追求并非是不正确的,而且,调音也需要设计制作者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水平,但说到底,调音的结果就是一个受技术条件和审美水平限制的无奈选择,几乎所有的器材制造者和发烧友都不会认为他们所调整出来的声音是他们心中理想的那个声音,否则,器材制造也不会进步,发烧友们也可以都退烧了,他们所调整出来的声音是在现有条件和水平下,一个可以接受的无奈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31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