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剧、弥撒及人声版本鉴赏——长桥卧坡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ejack 发表于 2024-4-10 14:20
先生您是多虑了。是我们(至少是我)这方面的知识太欠缺,完全搭不上话,只能默默地学习,并按图索骥地下 ...

谢谢,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vicissitude 发表于 2024-4-10 16:21
论坛里确实讨论音乐的少,分享资源的多
不过可以弄个微信群一起交流呀~

克里普斯的手里没有。
一部歌剧我一般只选择二三版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阿巴多属全能指挥家,他在交响、协奏与歌剧上都有造就,他的交响造诣很深、跨度也大,古典、浪漫与现代时期都在行,不足也有,稍嫌薄了一些,有一些处理缺乏历史厚度,这还不是理解的问题,而与风格相关,他善于把握局部与整体的特长,使得在处理独奏与乐队关系上如鱼得水,但人们不应忘记他的歌剧,而我则以为,他的歌剧部部精彩,他超能把握住一部歌剧的基调,又在歌唱性上有自己的特长,与卡拉扬不同的是,他往往对歌唱家能与以更多关照,不会因为对整体的考虑而平衡掉歌唱家的个性发挥,我总觉得阿巴多在细部的雕琢上眼光独到,我曾听过他一张指挥斯卡拉歌剧院演唱威尔第合唱专辑,在对宏大与细部的拿捏上很见功力,从对歌剧的把握上论,与卡拉扬、朱利尼一样,绝对能称之为一流的歌剧指挥家,我遗憾的是他的歌剧录音并不多。

说几句罗西尼(1792-1868),专为歌剧而生的意大利作曲家,穷小子出身,幼年曾在铁匠铺学徒,颇有音乐天赋,也创作器乐曲,他的一套《6首弦乐奏鸣曲》就甜的像巧克力,但成就与名声都在歌剧上,14岁在学期间写出第一部歌剧,1813年他的《坦克雷迪》与《意大利女朗在阿尔及尔》的公演为他赢得广泛声誉,1816年写出《塞维利亚理发师》等杰作,创作速度颇快(《塞维利亚》只用了15天,太快了!),旋律如泉喷涌,在当时极受欢迎,1824年定居巴黎,先后任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院长与国王御前作曲家,但法国革命后创作陷于停顿状态,这一期间有影响力的创作只有《威廉·退尔》。

再说几句《塞维利亚》故事梗概:塞维利亚城的阿尔维瓦伯爵钟情于富家小姐罗西娜,而罗西娜的监护人巴托罗老头也钟情于她,且狡猾吝啬,又有阴郁的音乐教师巴西里奥为助手,伯爵则倚仗足智多谋的理发师费加罗出谋划策,彼此较量,巴托罗对罗西娜严加看管,欲与她强行成婚,伯爵听从费加罗之计,两次乔装进入罗西娜家,先扮成醉酒军官求医,后又扮成代课的音乐教师,费加罗则冒充征婚人极力劝导罗西娜与伯爵相配,罗西娜终于感受到了伯爵的爱情,伯爵如愿以偿,而巴托罗则得到了罗西娜的财产,也很高兴。最终以大合唱《爱和忠诚远不变》终场,在狂欢气氛中结束。

阿巴多这版录于1971年,率安布罗西歌剧院合唱团、伦敦交响乐团演出,是我欣赏的版本,它好在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出色勾勒出罗西尼作品的喜剧色彩,你不要指望罗西尼的喜歌剧会有多少“微言大义”,没有,他的歌剧创作并不在意所谓的深刻性,但却在剧情发展与人声、管弦乐的布局上很见功力,诙谐、喜剧元素与音乐的感官享受是意大利人所最希望看到的,而《塞维利亚理发师》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难怪此剧一出,其它几部同样题材的歌剧便被人们遗忘了,也难怪自莫扎特之后,罗西尼当仁不让成为意大利喜歌剧最杰出的继承者,当然,与莫扎特的喜歌剧比较,唱段在旋律的优美上差一些,特别是咏叹调,不像莫扎特那样能萦徊于心,但作品喜剧元素则十分突出,始终充满了诙谐与逗笑,形象地展现出当时的市俗与社会井态,它能不时让你开怀大笑,颇显出意大利人天生的幽默本性。

另一点不同在歌剧的语速上,无论是独唱、重唱与合唱都有大量的快速唱段,有些快板已经接近人声开口的极限,对歌唱家们吐字发声的本领是一严峻的考验,如CD1第10轨巴托罗“别把我当傻瓜”一段,难度相当大,快如疾风而又要求字字清晰入耳,年轻的恩佐· 达拉确是功力不俗,将巴托罗的恼羞成怒与情急之下的心态表达的很到位,这个版本,恩佐· 达拉的表演唱念都让我非常满意,他也正是在早些年凭借着巴托罗这个角色一炮而红,奠定了他作为一流喜剧表演艺术家的名声,到是老资格的保罗· 蒙塔尔索罗饰演的巴西里奥没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出色的歌剧男低音歌唱家,也擅演喜剧,他表演的巴西里奥足够阴郁,但份量不足。

秘鲁男高音路易吉· 阿尔瓦应该不陌生,他在朱利尼版的《唐璜》演唱奥塔维奥,已经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他同样是意大利喜歌剧的出色演唱者,早就以阿玛维瓦闻名,而这版阿玛维瓦伯爵表明他足以能挑大梁,演唱好极了,在艰难的技巧面前毫无愧色,虽难说是全部应付自如,却是没有瑕疵,小抒情调够嗓够味,乔装打扮的几段宣叙调绘声绘色,令人忍俊不禁,非常精彩。

特蕾萨· 贝冈扎的罗西娜也基本令人满意,她把富家女在矜持的表像下对爱情的追求演绎的较为准确,或许是剧中本身咏叹调不够魅人的缘故,似少了一二段让人印像深刻的唱段,赫尔曼·普莱的费加罗别说了,开始虽并没有足够的亮色,却是越来越好,另外,不得不称赞两句序曲,懒人罗西尼“一曲多用”,可将它放在这部歌剧里是太合适了,似乎就是专为它而创作的那般妥贴,无怪乎此后就再没有挪作它用了,听听阿巴多的处理,跳跃着灵动与细部的精美,尤其是层次,几近妙境。

剧中主要人物表:
罗西娜(Rosina)— 富家小姐(特雷萨· 贝冈扎- 西班牙次女高音)   
巴托罗医生(Doctor Bartolo)— 罗西娜的监护人(恩佐· 达拉- 意大利男低音)   
阿玛维瓦伯爵(Count Almaviva)— 曾化名“林德罗”(路易吉· 阿尔瓦- 秘鲁男高音)   
费加罗(Figaro)—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赫尔曼· 普莱- 德国男中音)   
费奥雷罗(Fiorello)— 伯爵的仆人(雷纳托· 切萨利-意大利男中音)    
巴西利奥(Basilio)— 巴托罗的同谋,音乐教师(保罗· 蒙塔尔索罗-意大利男低音)     
贝塔(Berta)— 巴托罗的女仆人(斯特法尼亚· 马拉古-女高音)

https://pan.baidu.com/s/1q0euU8l1Yy-kyyKV9FFF3A?pwd=3jm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第一幕:
cd 1:
01、序曲(非为《塞维利亚》专门创作,曾在《女王伊丽莎白》等几部歌剧中使用)
02、清晨,巴托罗医生阳台下,伯爵仆人费奥雷罗率众乐师悄悄上场,准备为罗西娜演奏,伯爵阿玛维瓦上场,重唱、合唱
03、谣唱曲:伯爵在吉它伴奏下唱“天空在微笑”。宣叙调:期待无果,伯爵给众乐师和仆人分酬金,众乐师高兴欢呼,合唱、对唱,远处传来费加罗的哼唱声,伯爵躲藏,
04、理发师费加罗上场,唱“我是城里大总管”,宣叙调,伯爵与费加罗对话,希望他能促成与罗西娜的好事。阳台门打开,罗西娜与巴托罗医生先后上场,对话,罗西娜抛下纸条欲知伯爵的姓名。
05、伯爵唱“如果想知道我的名字”,罗西娜回应,伯爵隐瞒自己真实姓名,告诉自己叫林德罗,是穷学生,宣叙调:伯爵与费加罗对话,告诉伯爵先决条件是钱,
06、费加罗与伯爵对唱,费加罗“一见到钱就有智慧”,伯爵“我感觉爱的火焰”等,二重唱,两人设定接近罗西娜计谋,
07、罗西娜的咏叹调“我听到一缕歌声”,表达她对林德罗(伯爵假名)的爱,宣叙调:罗西娜给伯爵写信,费加罗上场,对话,巴托罗上场,费加罗躲藏,巴托罗盘问罗西娜,阴狠的巴西里奥上场,警告巴托罗要小心应付。
08、巴西里奥唱“造谣就像微风一样”,告诉巴托罗最好的办法是造谣中伤伯爵,宣叙调:二人对话,巴托罗则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马上与罗西娜结婚,退场,费加罗、罗西娜上场,宣叙调:费加罗告诉罗西娜“林德罗”是他亲戚,狂热的爱着罗西娜,
09、罗西娜与费加罗二重唱“期待的日子,”“林德罗的爱真挚温情”,宣叙调:费加罗要罗西娜给“林德罗”写信,巴托罗上场,盘问。
10、巴托罗唱咏叹调“别把我当傻瓜”,
cd2:
01、两人争吵,巴托罗女仆贝尔塔高兴,敲门声,贝尔塔开门,伯爵假扮军官,醉醺醺上场,要在这里留宿,醉唱,与巴托罗二重唱,告诉罗西娜他是林德罗,巴托罗拒绝,三重唱,
02、巴西里奥上场,告诉费加罗正赶来,五重唱,警卫队长进门,几人分别以快板表述自己的心情,伯爵告诉警卫队长自己真实身份,众卫兵立正,罗西娜与众人唱“动都不动,像雕像般不呼吸”,
03、合唱“这一切很满意”,
第二幕:
04、巴托罗家,宣叙调,巴托罗自言自语,思衬那个军官很像伯爵,又传来敲门声,伯爵又假扮成一音乐教师造访,二人互打量,宣叙调,伯爵告诉巴托罗,巴西里奥生病,他来代替他,罗西娜上场看到伯爵惊叫,
05、罗西娜唱咏叹调“因爱情而燃烧的心,”与伯爵二重唱,独唱,宣叙调,巴托罗说他年轻时喜唱,让伯爵为他伴奏,
06、巴托罗唱“每当亲爱的罗西娜在我身边”,宣叙调:费加罗拿理发工具上场,故意把杯盘打碎,引巴托罗离开,
07、巴西里奥突然出现,巴托罗诧异,五重唱,伯爵欲给他一袋钱,费加罗引他走,唱“你最好回家睡觉”,伯爵与罗西娜互通爱意,被巴托罗看穿,知道连巴西里奥也在骗他,三人逃跑,宣叙调,巴托罗告诉贝尔塔,“任何人不准再进门”,
08、贝尔塔唱“老头想娶年轻姑娘,姑娘欲找新郎,只有老妇无奈彷徨”,宣叙调,巴托罗、巴西里奥、与罗西娜对话。
09、雷声隆隆,宣叙调,费加罗与伯爵进屋,罗西娜质问:是否联手玩弄她,伯爵坦露真实身分,表达爱意,
10、三重唱“啊!这意外的惊喜”,两人海誓山盟,费加罗唱“他们连呼吸都停止了”,众人上场,在公证人和巴托罗找来的警察面前,费加罗宣布伯爵要与罗西娜结婚,俩人圆满结合,巴托罗可得到罗西娜的财产,皆大欢喜,费加罗讥讽巴托罗是徒劳的防范。

11、领唱、合唱“爱的快乐”与“这样的幸福”,剧终。

folder_副本.jpg (53.5 KB, 下载次数: )

folder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罗西尼是意大利歌剧史上重要一环,他首先承接了自莫扎特之后意大利喜歌剧的延续,并把这一艺术形式推向了另一高峰,不能说他在喜歌剧上超越了莫扎特,虽然业界有专家有这样判断,但与事实不符,作为同是喜歌剧,他的创作风格与莫扎特迥异,我曾说过,“莫扎特的歌剧是音乐的天堂”,在用音乐塑造人物和对歌剧音乐元素的开发上,没有谁超越了莫扎特,而罗西尼则倚重于展现歌剧喜剧色彩,说句白话,他的歌剧更幽默、更逗乐子,而在唱段上,更偏于歌唱的技巧性,大量的唱段都需要相当繁重的技巧功力,没两下子根本应付不来,这是罗西尼的贡献,但奇怪了,在这样趋繁的唱段中,你却感觉不到唱的“艰辛”,听不出“负重”来,能把技巧、喜剧因素、剧情、与歌剧的音乐性这样巧妙的融合于一体的,不是天才、就是鬼才,罗西尼却是驾轻就熟,从容应付,当然,他的歌剧也受到非议,有严肃音评家认为他的作品“偏俗”,诙谐轻松的同时有“太多的单调乏味”,但我以为,你若想在罗西尼的喜歌剧中找思想是来错了地方,就像你想吃法国牛排得去红房子,大排档做不来的,他的喜歌剧里没有深刻,但罗西尼的出现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意大利正歌剧的酝酿派生,很显然,在艺术发展史上总有这样的事:作为艺术的对比发展规律,当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激发另一种艺术形式掘起,以求得总体平衡,正因为罗西尼自莫扎特之后,再次将意大利喜歌剧带到了另一高峰,才会有稍后的威尔蒂重拾意大利正歌剧,并将意大利正歌剧有声有色地推至峰巅,这是后话了。

《塞维利亚》我手里的版本不如《魔笛》多,在这几版中,加莱拉率爱乐乐团这个1957年版甚合我的胃口,有卡拉斯、戈比等这样超级巨星加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加莱拉,这位老资格的指挥对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他的处理明显注重于大歌剧本身的叙述功能,基本设定与想法在序曲中其实已显露端倪——即:即不侧重于在喜剧色彩下功夫——不单纯于幽默与逗趣,而让歌剧本身的戏剧因素有条不紊的层层展开,因此,整个的节奏比阿巴多1971版要稍稍宽缓些,演绎的推进非常从容,整个的演出在色彩上也暗淡一些,你能感觉到戏剧因素(而不仅仅是诙谐风趣)对剧情发展的推动力,他显然更加偏重歌剧在整体情趣表述上的平衡,虽然适当减弱了其中的幽默成份,却在歌剧的美感与音乐的平滑上有明显提升,这样处理起来更加大气,但尽管如此,由于有戈比这样天然的“费加罗”参演,剧情的展开仍然诙谐有致、妙趣横生。

几位主角中,伯爵依旧是后来在阿巴多版的路易吉· 阿尔瓦,这位以杰出嗓音闻名的秘鲁男高,依然非常令我满意,一条清朗高亢、毫无暇疵的好嗓子加上一流的唱功,阿尔瓦在这里虽不如他在阿巴多那一版里老到,但这版阿玛维瓦依然无可挑剔,而蒂托· 戈比这个响当当的歌剧大师、这个无人可比的多面手,唱起费加罗来全不费功夫,他对角色的驾驭能力超强,又有着一流唱功,无论是咏叹调、重唱和宣叙调,都能尽兴挥洒、恰到好处(听听cd1第10轨等及其它大段的重唱与宣叙调),这显然是一令人满意的费加罗,满台出彩,风头直逼卡拉斯,在塑造人物的色彩上与阿巴多版的普莱明显不同,他更强势,人物的个性更明亮,似乎也更丰满。

卡拉斯这版罗西娜与贝冈扎味道明显不同,她的表演多出了女性的妩媚,人物性格无形中被大为丰富了,你甚至能在宣叙调中感觉出几分少女的清纯,听过卡拉斯的唱就会觉得贝冈扎还有几分不完满,1957年卡拉斯已经如日中天,但在塑造人物上则一板一眼、规规矩矩,毫不含糊,没有任何人物之外的花梢,唱功根本不用多说,行腔的稳定性、对运嗓力度差的拿捏、精巧而毫无暇疵的花腔、高音区纯净而又充满张力的喷口,都棒极了,越是“用力”处,越是游刃有余,听着让人放心,大歌唱家总是不用十分力,就是用到了响遏行云的十分力,也会让你觉得还有余地,其它几位角色也都有着相当不错的表演,认真听吧,绝不会让你失望的,略显不足的是巴托罗与巴西里奥的饰演在个性差别上不大明显,如果听的不是很熟,这两个角色不大容易分辨。



剧中主要人物表:
阿玛维瓦伯爵——路易吉· 阿尔瓦(秘鲁男高音歌唱家)
巴托罗医生——弗里兹· 奥伦多尔夫(德国男低音)
费加罗——蒂托· 戈比(意大利男中音)
罗西娜——玛丽亚· 卡拉斯(希腊女高音)
巴西里奥——尼古拉· 扎卡里亚(希腊男低音)

乐团——爱乐乐团、合唱团指挥——阿尔切奥· 加莱拉(老资格意大利指挥家)

https://pan.baidu.com/s/1_0fvrnKOGTbfR-JCwCanrA?pwd=kf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我这人好酒,喝几杯后偶尔会发点感慨,这算不得数,打扰了各位很不安,我在绿坛有三帖,都会继续,绿坛对我有给予,回报理所应当,我的资源远远比不了众多大佬,只能在听感上分享一二,且都乃个人之一隅之见,能有所启发同好或提示,已是大幸,绝非讲课或啥的,更不敢有其它,万望版友改咋咋,千万不要为回帖而回帖,我又不善交流,迟回了反而不美!切切!

塞维利亚再上传一版Ricordi版,加莱拉&卡拉斯1957同一录音,但CUE用foobar听不了,只能听千千静听,不知咋回事,修改了cue记事本仍不行,若能有行家解惑,则大善矣。

https://pan.baidu.com/s/1rbS8w1xy5bLDcjuIipSkcg?pwd=k0b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lam8888 发表于 2024-4-11 12:24
“El_Barberocd1.cue”文件第三行:FILE "CDImage.ape" APE
改为:FILE "El_Barberocd1.ape" wave

谢谢,高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24-4-1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pynj 发表于 2024-4-11 14:32
楼主性情中人,敬您一杯!

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4-12 19:49
不知道这个对楼主是否有用,估计不需要~~

很多的关于歌剧的书、谱以及古典CD,还有大量古早时期压缩的 ...

好东西,很有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费加罗的婚礼》是《塞维利亚理发师》的姊妹篇,两剧互为关联,脚本都出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关于“费加罗”的三联剧,剧情复杂而有趣,虽力求尽量减少文字,也不得不对剧情梗概简说几句:此时已成阿尔维瓦伯爵仆人的费加罗要和女仆苏姗娜完婚,苏姗娜却告诉他,伯爵送他们的婚房另有企图,他早就有心想占苏珊娜便宜,费加罗听后愤怒,决心和伯爵一斗。另有伯爵一老管家玛切林娜病痴般想要嫁给费加罗,她以费加罗过去一张债据为要挟,给她出坏主意的正是《塞维利亚理发师》里的老医生巴托罗,十年前,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现在的伯爵夫人,所以,老头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仇,但结果大出所料,费加罗竟是他俩失散多年的亲生子。府中还有一成天到处播撒情种的少年仆人凯鲁比诺,他喜欢巴巴丽娜,又暗恋伯爵夫人,再加上跟着添油加醋、插科打诨的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再就是那位暗叹年华已逝爱情不在的罗西娜——伯爵夫人。各路角色各有心机,彼此展开较量,最后,当然是智慧的费加罗和精明伶俐的苏珊娜棋高一招,让好色的阿尔维瓦伯爵当众出丑认输。

伯姆是公认的德奥大家,他在所涉猎的德奥中都有上佳版本,而我尤欣赏他的勃拉姆斯与布鲁克纳,当然,相对他还是莫扎特最精到,他的莫扎特是作品神韵、维也纳气质、与伯姆个人风格的完美体现,我以为他棒下的莫扎特精于他的贝多芬与舒伯特,咋说呢——他的莫扎特最像是“莫扎特”,在管弦乐个性音乐语汇与莫扎特作品特点最相融的就属伯姆,没有突兀、没有乖张,更没有刻意,但就是这么浑然天成,三言两语间,莫扎特独有的韵律已经跃然于眼前。

此版录于1967年,彼时老大师已是73岁高龄,但他的兢兢业业与一丝不苟,再加上对作品炉火纯青般拿捏,使得整个演出味道纯正,朴实大气,到处都是一付熟透了的样子,既有行云流水的音乐表达,又不失幽默诙谐,又活灵活现塑造出每个人物鲜明的形象,谁也不知道伯姆一生之中挥了多少场《费加罗》,但这里渗透着他平生对莫扎特的理解与热爱,如果在老大师的《魔笛》中还能找到一丝不完满,我想这版《费加罗婚礼》哪个方面都能令人满意,演出阵容特别是主角在当时都属一流,并不比EMI朱利尼那一版差,普莱、菲舍尔-迪斯考、玛蒂斯、雅诺维茨、特鲁雅诺丝这五大主角,都在当演的盛年(只有菲舍尔-迪斯考将过四旬),更重要的是几位歌唱家把对伯姆的敬重都化作倾力的音乐表达与演绎激情,每个人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焉能不精彩,不能说每段唱都完美无缺,但不论是独唱重唱,也不论是咏叹调还是宣叙调,那份气韵与妥贴是伯姆与这版演出有特点的。

赫尔曼·普莱演费加罗很有体会,他在欧洲素有“非舍尔· 迪斯考之二”的美称,嗓音条件与菲舍·迪斯考相差无几,只是不如其亮堂,但在对人物的把握与用嗓唱功上并不逊色,在这里,他生生把迪斯考顶到了男二号的位置,这版费加罗风头不减,两人在对手戏上各出绝招,相互较劲,尤其让人听着过瘾,费舍尔·迪斯考一如继往的精彩,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歌剧人物,你很难找到他不精彩,他塑造的伯爵应该让人满意,他把阿尔维瓦身上的威严、大人物的堂堂而又好色的本性演绎的维肖维妙,足以令人印象深刻。

女角中,雅诺维茨的伯爵夫人好极了,“请神垂怜”与“幸福的日子哪里去了”唱得令人心醉,声线别说了,用嗓可谓恰到好处,高音区的纯净与轻吐般的发声很见功力,这个时期的雅诺维茨要啥有啥,出色表现出伯爵夫人矜持高贵与内心的苦闷。马蒂斯的苏珊娜给我些惊喜,她能把“花旦”演的让人信服,我很难把马蒂斯与俏丽、伶俐连在一起,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以自然妥贴来形容是恰当的,就像鱼儿入水,一招一式都是“苏珊娜”。特罗扬诺斯的凯鲁比诺也不错,她似乎有意把声线往男生上靠,唱与念都与我们熟知的她有所不同,却是靠的自然,我听不出哪里有拘谨,一班配角听下去还是与主角在实力上有所差距,但创作的欲望与激情同样让她们露出光彩,文字上计,不说了。

伯姆的器乐部分实在棒,如行云流水,你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与声乐完全溶为一体,难以剥离,由此能见老大师功力。

费加罗 .................. 赫尔曼.普莱、德国男中音
苏珊娜 .................. 埃迪特·马蒂斯、瑞士女高音
阿尔维瓦伯爵 ...........菲舍尔.迪斯考、德国男中音
伯爵夫人罗西娜 ........冈杜拉.雅诺维兹、德国女高音
凯鲁比诺..................塔蒂亚娜.特罗雅诺斯、美国次女高音
玛切琳娜 .................帕特里夏·约翰逊,女高音
巴托洛医生 ............. 彼得·拉杰尔、瑞士男低音歌唱家
巴西里奥 ................ 埃尔文·沃尔法赫特、德国男高音歌唱家
芭芭丽娜..................芭芭拉·沃杰尔

https://pan.baidu.com/s/1hARv9QuUvzNj-jdV-hyl0w?pwd=7ib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CD1:
01、序曲
02、第一幕:费加罗、苏珊娜二重唱,俩人布置婚房,宣叙调,苏珊娜告诉费加罗,阿尔维瓦伯爵对早就她不怀好意
03、二重唱,俩人商量对策
04、费加罗唱小抒情调“伯爵大人要跳舞”,宣叙调,俩人对话,如何应对伯爵,
05、宣叙调,巴托罗老头与老管家玛切丽娜上场,咏叹调,巴托罗唱“要报仇”,这两人一要报复费加罗,一要嫁与费加罗,一拍即合,
06、巴托罗下场,苏珊娜上场与玛切丽娜相互讥讽,下场时两人险些相撞,二重唱,“请先走”彼此挖苦,
07、情种凯鲁比诺上场,唱“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啦”,向苏珊娜叙诉他与园丁女儿巴巴丽娜幽会被伯爵发现,请苏珊娜转告夫人让伯爵别开除他,并说他在暗恋伯爵夫人罗西娜,
08、伯爵阿尔维瓦上场,凯鲁比诺躲到椅后面,伯爵向苏珊娜调情,阴损的音乐教师巴西里奥上场,巴西里奥说凯鲁比诺爱着伯爵夫人,伯爵跳出来大怒
09、合唱“为高贵的伯爵撒下鲜花”,村姑退场,伯爵命令凯鲁比尼去当兵,费加罗听后兴灾乐祸,唱咏叹调“花蝴蝶从此不能再飞”
10、第二幕:夫人罗西娜房间,唱小抒情调“请神垂怜”,诉说心中苦闷,
11、苏珊娜上场向夫人告状伯爵调戏她,费加罗上唱献计之二:请夫人写一和男人约会的信,刺激伯爵,再让凯鲁比诺化妝成苏珊娜,让伯爵出丑。
12、宣叙调,凯鲁比诺上场辞行,唱咏叹调“爱情的烦恼”,
13、苏珊娜唱咏叹调“来,现在跪下”凯鲁比诺跪在夫人脚下,唱罢退场。

CD2:
01、宣叙调,凯鲁比尼与伯爵夫人对话,伯爵敲门,夫人将凯鲁比你藏到化妆间,伯爵询问夫人为何慌张,接着听到化妆间有动静,夫人说是苏珊娜,
02、三重唱,伯爵、夫人与在另一房间的苏珊娜各怀心机,宣叙调,伯爵打不开门,欲找工具撬门看究竟,
03、二重唱,苏珊娜与凯鲁比诺,凯鲁比诺慌不择路,从窗户跳进花园逃走,宣叙调,苏珊娜见之大笑。宣叙调,夫人眼见躲不过去,只得承认凯鲁比诺在化妆间,
04、二重唱,伯爵与夫人,伯爵愤怒,拔剑欲杀凯鲁比诺,化妆间门打开,走出的却是苏珊娜,俩人均大吃一惊,三重唱,夫人与苏珊娜反讽伯爵是醋坛子,伯爵拿出夫人的密信质问,夫人无言以对,承认是费加罗唆使所写,
05、四重唱,费加罗上场,向伯爵报告婚礼已准备完毕,伯爵质问费加罗密信一事,费加罗不知夫人已泄密,失口否认,五重唱,夫人、伯爵、老园丁、费加罗、苏珊娜,老园丁安东尼奥上场,向伯爵报告,刚才有人从窗户跳下,踩坏了他的花圃,
06、场景:凯鲁比诺悄悄上场,场景,各怀心思,玛切丽娜与巴托罗上场宣布:由于费加罗还不起借债,必须跟她结婚,巴托罗在一旁帮腔,巴西里奥作证,事态的发展对费加罗不利,第二幕终。
07、第三幕;大厅,宣叙调,伯爵回忆发生的事情,夫人上场,告诉苏珊娜计划有变
08:二重唱,伯爵与苏珊娜,“爱的二重唱”,
09、宣叙调,俩人订于晚上花园幽会,宣叙调,伯爵心花怒放,唱咏叹调,伯爵唱“当我叹息时”,法官与费加罗、玛切丽娜、巴托罗等上场,玛切丽娜要求法官公正判决,费加罗说自己是贵族出身,需要双亲同意,并亮出手臂上奇特的痣,巴托罗与玛切丽娜才明白费加罗是自己失散的儿子。
10、一家三口拥抱在一起,六重唱,苏珊娜上场,见费加罗与玛切丽娜相拥,打了玛切丽娜一嘴巴,知道真相后转喜,加入六重唱,宣叙调,一家人商量如何操办婚事,凯鲁比诺与巴巴丽娜上场,他打扮成姑娘,欲向夫人献花,
11、夫人表示不接受献花,咏叹调,夫人唱“那幸福的日子哪里去了”,宣叙调,园丁安东尼奥上场,告诉伯爵凯鲁比诺没到军营报到,伯爵怒道:一定要找到他,苏珊娜与夫人上场对话,
12、二重唱,夫人口授情书,唱“今宵微风吹拂”,宣叙调,信写好,夫人用别针将其封好

CD3:
01、合唱,众村姑向夫人献花,巴巴丽娜与乔妆打扮的凯鲁比诺也在其中,伯爵发现凯鲁比诺,巴巴丽娜当众要求伯爵答应她嫁给凯鲁比诺,伯爵只能答应,
02、两对新人在众人簇拥下上场,赞颂伯爵并接受他的祝福,苏珊娜趁机把信交给伯爵,二重唱,两村姑献唱、合唱。费加罗与伯爵二重唱,两人各有鬼胎,伯爵看信时手指被别针刺伤,伯爵宣布晚上举行婚礼,合唱,第三幕终。
03、巴巴丽娜唱小抒情调“失落了”,她在寻找苏珊娜丢掉的别针,宣叙调,费加罗和玛切丽娜上场与巴巴丽娜对话,听说苏珊娜与伯爵晚上幽会很生气,
04、咏叹调,玛切丽娜唱“公山羊和母山羊相好”,费加罗唤来巴托罗与巴西比奥,监视晚上苏珊娜与伯爵的幽会,
05、咏叹调,巴西里奥唱“年轻时不明事理”,反省自己年轻时所为,是女人教会他要稳重,
06、宣叙调,费加罗以为苏珊娜要移情别恋,伤心不已,甚至说:我作好了准备,唱咏叹调“现在该睁开眼睛”。宣叙调,已经互换了装扮的苏珊娜与夫人上场,与玛切丽娜对话后,夫人退场,
07、小抒情调,苏珊娜唱“不必恐慌”,咏叹调,苏珊娜 “爱人啊!快来这里”,费加罗以为苏珊娜在等待伯爵,非常愤怒,凯鲁比诺、夫人上场,
08、二重唱,凯鲁你诺和夫人,紧接五重唱,伯爵、苏珊娜、费加罗、凯鲁比诺、夫人,凯鲁比诺拉起夫人的要亲吻,却误亲了冲上来的伯爵,被打了一耳光,而伯爵也误以为夫人是苏珊娜,要将钻戒戴在其手上,费加罗与阻拦,却被一旁夫人装扮的苏珊娜叫住,二重唱,费加罗与苏珊娜,两人相互解释,苏珊娜撒娇般的打费加罗耳光,两人重归于好。
09、两人合好,而伯爵误以为费加罗在拥抱他夫人,大怒相向,真相终于大白,伯爵羞愧难当,跪在乔装打扮的夫人面前请求宽恕,大团圆,剧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4-14 11:32
俺是当年看  肖申克的救赎  的时候,循着安迪在监狱里唱机上放的那首  西风吹拂  跳转到这里来的

哈哈!小哥正解,电影放的正是伯姆这版,雅诺维茨与马蒂斯的二重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费加罗》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它通篇渗透着意大利的诙谐机智与奥地利的高贵典雅,它将歌剧的音乐性、音乐对剧情发展的推动、特别在用音乐反映人物性格与心理刻画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听听第二幕的重唱,从夫人、伯爵与苏珊娜富于戏剧性的三重唱开始,回到凯鲁比诺与苏珊娜诙谐“贯口”般的二重唱,到伯爵与夫人见苏珊娜走出化妆间的惊讶,再到费加罗、老园丁、玛切琳娜等纷纷登场,一直到玛切琳娜站出来宣布要与费加罗成婚,每一次人物登场都引发新的戏剧线索,而其中从二重唱一直到七重唱,音乐的戏剧性陡增,音乐的表现完全服从于戏剧发展的需要,而唱段层次分明、表达细腻、人物各怀心机、设计精彩纷呈,人物性格的不同在重唱中鲜明的表现出来,而又置于一个统一的大重唱格局之中,这样精彩的一重重展开的重唱,没有任何人能做的像莫扎特这样绝妙,所以我说,就歌剧艺术的音乐性而言,莫扎特之后的百多年间,也没有谁能超越,他的喜歌剧,既使是幽默,也体现着音乐的美感,你也很难分出这是意大利的还是奥地利的,演出的优劣也就必然要看演绎者的度量与拿捏分寸,伯姆的版本就好在这里,老克莱伯版在这一点上也让我满意。

这版《费加罗的婚礼》录于1955年,维也纳爱乐团助演,在单声道版本中,我对此版的赞赏超过了卡拉扬,卡拉扬搞莫扎特,歌剧优于管弦乐,就是歌剧也是严整有余,优雅不足,老克莱伯(1890-1956)在整体的色调上比卡拉扬贴近莫扎特,这款录音是他辞世前一年录制,演出以强烈而又恰当的舞台戏剧性取胜,在对人物、剧情的表演塑造上称得上维俏维妙,音乐上,维也纳爱乐团细腻而丰盈,进退也得当,几段器乐曲很见精致与灵秀的美感。

这版集中了一批老一代的歌剧巨星,看了看主演名单,多是1900年后生人、二三十年代声誉鹊起的大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苏珊娜的扮演者希尔德· 戈登(1917-1988 奥地利女高),这是让人一听就难忘的苏珊娜,戈登的嗓音作派似乎专为苏珊娜而来,她演活了这个青春靓丽、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戈登并没有专注于表现苏珊娜的精明,但她的苏珊娜却显的那么“精明”,听听他与费加罗对话的宣叙调,浑身冒“精气儿”,却又一点也没有女性性格中让男人畏惧的“算计”,无论唱与念(宣叙调)都很得体,很耐听,她的表演可谓准确,不温不燥,在对人物的塑造上显得游刃有余。

另一女角则是夫人的扮演者里莎· 德拉-卡萨(1919-2010 瑞士女高),常听歌剧者对她不陌生,这位以美貌和多面手著称的杰出瑞士女高,以为数不算少的精彩演出称誉于欧洲歌坛,她的嗓音可塑性强,几乎演啥是啥,你如果认真听过伯姆版雅诺维茨的伯爵夫人,会体察出这两版夫人之间的微妙不同,雅诺维茨的夫人略显柔弱,气质高贵端庄,长于抒情,而德拉-卡萨的表演富于戏剧性,甚至带有几分刚强,她并不那么沉,更不那么弱,演唱在冷隽处平添了几分内心的燥动,单就唱来讲,她在歌喉的纯净感与抒情性上不如雅诺维茨,听听第二幕开场的抒情调“请神垂怜”,显然不如雅诺维茨感人,这并非水准问题,而是类型不同,雅诺维茨属于纯粹的抒情女高音。

而希尔德·罗塞-梅丹(1921-2010 奥地利女中音)演的玛切琳娜让我眼前一亮,她以不俗的实力与对角色强悍的把握生生把听者的注意力分出几分聚焦在她身上,我甚至觉得她有点“抢戏”,却是“抢”的精彩,听听CD1第6轨的二重唱,表演出强烈的情绪,总是急切抢半拍的演唱与动心动肺的念白,使得玛切琳娜咄咄逼人的气势与苏珊娜的精明灵巧形成极强烈的反差,她的表演更具有“情敌”的范儿,一点也不像是老女人,倒真是显出几分有资格与苏珊娜“争”的实力,有点意思。

男角中,意大利男低音特雷萨·谢皮(1923-2010 意男低音)照旧的精明强干,他永远都那么精力充沛,演啥都虎虎生风,听惯了赫尔曼·普莱的费加罗,你可能会感觉谢皮的费加罗低沉了许多,也“堂正”了许多,不像那个“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理发师,他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显然不如普莱“机敏”,而更像是“大人物”,你也很难把他的表情作派与“插科打诨”连在一起,这一方面与他是男低音有点关系,但主要还是与个人气质风格相关,听听他唱的“花蝶不能再飞”,威严堂正,气势很足,毫无调侃之意,完全就是“壮行”。

阿尔弗雷德·珀耶尔(1900-1968)饰演的阿尔维瓦伯爵,与谢皮恰相反,他第一幕有场景缺少伯爵身上应有的贵族气派,表演气场不足,不管与谁的对手戏,伯爵身上与生俱来的贵族气息都应该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气场这个东西无形,但又无处不在,你听听菲舍尔·迪斯考的伯爵一上台就牢牢把“气场”定在那里,珀耶尔显然做不到,特别是第一幕,如CD1第8音轨伯爵的三重唱,珀耶尔的气势不够,这不像是具有赏罚明断的大人物,在人物的定型上未能与巴西里奥拉开距离,很明显,大人物与小人物拉开了距离,戏剧性的效果才能出来,倒是苏格兰男高音默里·迪基把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小人般的阴暗特性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但珀耶尔究竟是奥地利老资格男中音歌唱家,在第二幕后人物的形象“立”起来,唱念有明显起色,其它几位角色也都有不俗的表演,这套班子在当时的维也纳颇具名声。

https://pan.baidu.com/s/1hiTT0XSU7cy87qpQJSdWnA?pwd=ujx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4-14 21:15
费加罗的婚礼版本,我最喜欢老克莱伯的那一版,我是从那个版本入坑费加罗的。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打算唠一 ...

所见略同,的确是上好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此版录于1950年,仍是莱格和卡拉扬在EMI录制的第一批唱片,集中了谢芙莉德、昆茨、乔治·伦敦、施瓦茨科普夫、塞娜·尤莉纳克等歌唱家,乐团:维也纳爱乐,对我个人有一定收藏价值,曲目相对简洁,删掉了所有清宣叙调部分,只保留几段管弦乐伴奏的宣叙调,此外,还删掉了第25曲玛切琳娜的咏叹调“公山羊和母山羊相好”,和第26曲巴西里奥“年轻人不明事理”。

卡拉扬的速度过快是个疑问,听序曲就有点担心,过快的速度有可能“模糊”音乐细节与外延,同时带来了另一问题——演出的优雅与趣味不足,艺术上的优雅与情趣即需要一定空间,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回味,因而速度把握就尤为关键,除了序曲外,几段重唱都偏快,如CD1第6音轨,第14-17音轨,好在几位歌唱家功力不凡,所以并不令人失望,彼此仍能交相辉映,不要一说不足就是“令人失望”,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应该摈弃这样简单的、东方式的推论类比,才有助于着眼音乐演奏的真实。

昆茨是演唱莫扎特歌剧的好人选,他的帕帕基诺曾经很有光彩,但这版的费加罗我感觉有些“闷”了,歌剧演唱别管角色如何,重在你必须要把人物“唱活”,这一点我不大满意,他似乎缺少激情,这版费加罗,既不机敏,也不幽默,谢芙莉德的苏珊娜不错,一方面精灵的还不太够,(如开始几段重唱),一方面在演唱上又足能撑得住角色,越是多重重唱,谢芙莉德的位置感越突出,人物的形象就越突出,只是感觉上,她和施瓦茨科普夫嗓音接近,听起来不易区分,昆茨与乔治·伦敦在角色分辨上还好,主要在于乔治·伦敦个性上更鲜明,他的伯爵没啥可挑剔的,足够威严,足够定力,也胸有成竹,嗓音响亮浑厚,发声吐字与喷口都很见功力,他的伯爵提升了这版《费加罗》的艺术水准。

施瓦茨科普夫几乎是不二的伯爵夫人,只要有她参演《费加罗》一般就是这个位子,她的魅力在于,除了优异的嗓音条件,演唱总是兼有戏剧性与抒情性,多艰难的唱段也让人感觉游刃有余,嗓音运用自如,几版伯爵夫人,以她和雅诺维茨给我印象深,但她这版演唱、如“请神垂怜”这一段,吐字行腔有些偏紧,共鸣也就不充分,听来并不舒展,此外,塞娜·尤莉纳克的凯鲁比诺让我满意,她的演唱灵巧与抒情性兼优,嗓音的适应性相当好,小生、花旦、正剧、喜剧与悲剧都能来,这样的歌唱家总能讨喜。

剧中主要人物表:
费加罗——埃里希.昆茨(1909-1995)奥地利男中音
苏珊娜——伊姆加尔德.谢芙莉德(1919-1988)奥地利女高音
伯爵——乔治.伦敦(1920-1985)美国男中音
夫人——伊莉莎白.施瓦茨科普夫(1915-2006)德裔英籍女高音
凯鲁比诺——塞纳.尤莉娜奇(1921-2011)南斯拉夫女高音
维也纳爱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

https://pan.baidu.com/s/1y54g__0ij3k09wS_VKKjMw?pwd=2if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4-15 16:57
1955年时,已经有 立体声录音了,但在1959-1960年以前, 民用的黑胶LP重播设备及播放的LP唱片 ,基本上单 ...

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4-17 09:42 编辑





朱里尼上世纪50年代末客座爱乐乐团期间留下了不少精彩录音,其中就包括这版录于1961年《费加罗》,如果说朱里尼的管弦乐、交响乐由于他的结构特点需要具体甄别,他的歌剧则几乎张张精彩,这既有意大利传承上先天擅长的优势,也得益于歌剧老大师萨巴塔的口传身教,业界普遍认为朱里尼的歌剧优于他的管弦乐并非没有理由,他在歌剧演出中的流畅性(这在歌剧特别重要)极有特点,有乐友过于专注歌唱家的唱而忽视歌剧演出是否流畅,听过这版,或能有所体会,且由于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就更不能将演奏的结构单拿出来说,就歌剧来说,流畅就一定是“恰当”的,恰到好处才能流畅,不要把“流畅”与“流利”相提并论,在音乐上,那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正如随性与随意不能通假使用一样。

这版的舞台味道极浓,角色都在按照歌剧的舞台规范演唱,能听出角色唱念时在舞台移动时声音的远近,这是不同于其它录音棚版本之处,而杰出的演出班子是成功的保证,韦希特、塔代伊在这版里仍然是“一主一仆”,有光彩的仍是这两位,塔代伊不愧是歌剧界的喜剧大师,他赋于这版费加罗以生动的表情,对人物个性丰富的刻画数一数二,一流的嗓音条件与响亮低沉的唱念,更加出色地表现出费加罗的豪爽与泼辣,他大概是演惯了歌剧中的小人物,你甚至能感觉出他的费加罗含有几分“狡谲”在里面,你甚至能说他的费加罗完全“舞台化”了,有过于追求戏剧表演的倾向,但我感觉并不离谱,可以这样说,他最大限度的丰富了费加罗,变化多端,有血有肉,特别是宣叙调的台词功夫,真是绝了,听听他唱的“花蝶不能再飞”(CD1第18音轨),与谢皮完全两味,幽默生动,这里面有兴灾乐祸、有戏弄,有调侃,也有宽慰的劝解,而绝非是正面的一味的“壮行”,一段唱汇集了多种情感与心理。

同样精彩的是韦希特的伯爵,他的“气场”虽不如菲舍尔·迪斯考扎实,但却出色表现出大人物的威风作派与男人的阳刚,演伯爵一定要表现出他应该具有的身份,在这样的表象中再去揭晓内心对女人的贪欲和阴郁心理追求,对女人的追逐出于男人的天性,优越的地位身份为他的追逐提供了便利,韦希特好在以出色的演出,不俗的实力,富于层次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别是第三幕,如宣叙调与咏叹调这一段,就以有力的唱念,表现出伯爵的愤怒与报复心理。

塔代伊也好,韦希特也好,他们的演出都具有充沛的戏剧性,既有戏剧的诙谐幽默,也表现了戏剧的张力,就像我说的,他们把人物“演活了”,听他们的演出,你能感受到高水准艺术家对作品二次创作所带给人的满足,听罢全剧,也不会留下多少遗憾和未尽的希求。

一班女角中,施瓦茨科普夫照旧的令我满意,虽未见惊喜,但强大的实力在那,驾轻就熟,收放自如,第二幕“请神垂怜”(CD1第19音轨)这一段比在老克莱伯版里唱的要稳定一些,这是我愿意看到的,尽管歌喉仍有偏紧和抖颤的弊端,第三幕“幸福时光哪里去了”这一段非常好,响遏行云的戏剧性与微妙暗淡的抒情性俱佳,在重唱和对手戏中的“位置感”十分老到准确,并不总是鹤立鸡群。费奥伦扎·科索托的凯鲁比诺同样见功力,她饰演的凯鲁比诺质朴俊秀,一上场就给人好感,我听科索托的歌剧总是感觉她越是不加修饰就越精彩,她的“本钱”很足,将本色自然自如的表现出来已经足够好。安娜·莫芙的苏珊娜也不错,整剧下来没有啥不妥,这个美貌的莫芙总是倍受追捧,但我个人感觉她在这里有不完满,她的唱念与苏珊娜的精明、机敏、智巧有距离,而这距离其实更多是莫芙的个性擅长与作品人物间的差异,她的苏珊娜富于女性的美,但在用唱念表达人物性格与心理上层次不够丰满,少了闺房丫鬟的精明与应变,说到这里,我到很想听听波普版的苏珊娜,可惜哪也找不到。

剧中主要人物表:
费加罗——朱塞佩· 塔代伊,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1916-)
苏珊娜——安娜· 莫芙,美国女高音歌唱家(1932-)
伯爵——埃伯哈德· 韦希特,奥地利男中音歌唱家(1929-1992)
伯爵夫人——伊丽莎白· 施瓦茨科普夫,德裔英籍女高音歌唱家(1915-2006)
凯鲁比诺——菲奥伦扎· 科索托,意大利次女高音(1936-)     

https://pan.baidu.com/s/1EM3AE_u1l-Og89hQ9NjI1w?pwd=ugs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bomberb2 发表于 2024-4-16 14:55
不敢,给楼主倒酒助兴也

斟满,干了!层主硬知识,还望多校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vicissitude 发表于 2024-4-15 18:23
感谢解惑,难怪一直以讹传讹的被误认为是单声道录音
不过到了CD年代,应该都标注了是Stereo了吧
传奇系 ...

天津?老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3 11: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