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世纪格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SD1024的感觉,在世纪格雷的DSDAC1.0上体验到

[复制链接]
13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09: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alanhell 发表于 2020-6-19 08:43
除非你重新录音,否则就是在填东西。算法只是增加“猜中”细化的部分的几率而已。
DSD是1bit的数字串, ...

除非你重新录音,否则就是在填东西。算法只是增加“猜中”细化的部分的几率而已。
DSD是1bit的数字串,升频就是在0和1中间硬插信息而已。
--------您错了,DSD和PCM真的不一样,PCM相邻两个采样是电平绝对值,可以在中间插入平均值,而DSD相邻两个采样是比较值,比大比小的结果,形象地说PCM像模拟量而DSD是数字量,模拟量可以精确地计算插值的大小,比如前面是100后面是90,你可以在中间插一个95,而DSD数据后面一次采样是和前一次采样比大小得出的0或者1,没法计算具体量,你插0还是1?

       无损的DSD升频是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远远不是插个0/1进去那么简单。我前贴的比喻已经非常形象,DSD升频就是把一副粗笔画的画变成细笔画的画,和摄影对焦合焦非常类似。

所以就算你要升频,用原始的PCM来做不会更精确么
---------说起来好像是多此一举,目前的SACD以及DSD文件基本上都是从PCM的原始录音转过来的,印象中只有章红艳的一张专辑是DSD录音,其间未经过PCM的转换。为什么录音要用PCM呢?因为音乐制作过程需要混音,你听到的音乐每一件乐器都有一个独立的音轨,录音师把这些音轨合成起来,做声场做音色,最后变成双声道或者多声道的商品音乐,由于DSD数据不可编辑,录音师没法调节,所以不能在混音阶段用DSD数据,只能用PCM。

      为什么用PCM录音混音最后又要做成DSD来发行,道理很简单嘛,就是DSD有很大的优点,要是没有优点谁会去绕这个弯子?具体什么优点网上有很多介绍。


那为啥hifi CD机买的会比SACD机好?
----------这是个好问题,很多人都很迷惑,我也在多个场合说过。作为第一代SACD机的用家,我了解SACD的兴衰历程。当年SACD以先进的理论赢得了人们的眼球,但由于当时的技术高度不足无法将其先进性发挥出来,由于带外噪声的问题,那时的SACD机内部的DA芯片都是将DSD源码简单地转成PCM后再解码,这么一来DSD成了一个形式,在整个音乐流程中两个最关键的环节AD和DA都是PCM,其中还经过两次转换,DSD的优势基本被消耗殆尽,SACD机只剩下一个形式,所以SACD机在实际聆听中并未表现出碾压CD机的优势,消费者自然不愿意掏钱换机换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10年,全世界在留下一万多张SACD碟片后,SACD机走到了尽头。

        当初选择DSD64作为标准而不是选择DSD128/256,完全是出于碟片存储空间的考虑,如果选择DSD256作为标准,SACD一定可以战胜CD。要解决DSD64的重放问题,必须解决近端带外噪声问题,对于滤波器来说要想分离这么近的噪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唯一的选择就是升频,推高噪声。



     说了这么多都是纸上谈兵,DSDAC1.0有这么多领先的技术,最终还是要用实际效果来证明。现在DSDAC1.0刚上市,首批拿到机器的用户还不多,那种跨越式的进步让他们都很兴奋,等时间来决定优劣吧,hifi行业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款产品如果能在市场上长时间存在并且有很好的口碑才能证明它的真正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20-6-19 08: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世纪格雷 发表于 2020-6-18 08:22
PCM升频是填东西,DSD升频可就不是填东西了哦

打个比方说吧,PCM升频是在一副画上添加笔画,让画看起 ...

除非你重新录音,否则就是在填东西。算法只是增加“猜中”细化的部分的几率而已。
DSD是1bit的数字串,升频就是在0和1中间硬插信息而已。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要升频,是因为很多算法会预读信息,然后根据一个信号的集合来预测原始信号的曲线,这些是实时转码做不到的。所以DSD升频会有那么多算法,不同的歌,用不同算法算出来的效果也是有好有差。
这些算法要比解码自带的要复杂的多,基本只能靠FPGA算,那都是天价。我个人认为,就算是投资升频,我也会选软解,至少一个RTX2080ti还能打游戏是不~

在我看来,真正的hifi是不会加料的,一个录音放到不同的设备上,声音应该都是一样的。以前觉得晶体管声音会偏暖,固态会精度会更高。后来去听了两边的高端设备,发现根本没啥差别。到了极致,频响基本都是平的了,很少会削高频,填低频的现象。
如果要调音的话,那么你追求的是音乐性。方法就多了,也不会有好坏的区别,只有喜好而已~

P.S.

DSD是当年研发出来是为了存储文件的,所以现在录音室混音用的基本还是PCM。在PCM转DSD的时候,人家已经重新采样,做过噪声转型了,所以就算你要升频,用原始的PCM来做不会更精确么~

如果这些专业录音室都觉得没必要用24/96以上的设备,也没必要转DSD64以上的码率,那么这么高的码率真心能听出区别么?那为啥hifi CD机买的会比SACD机好?这就像很多人把MP3转成CD拿来买一样,你确定效果会更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0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本帖最后由 世纪格雷 于 2020-6-18 08:25 编辑
alanhell 发表于 2020-6-18 07:59
升到1024也就是填东西而已,所谓的hifi是还原原有的信息。
随便加料那和EQ有啥区别,不如去用前级来调音 ...

PCM升频是填东西,DSD升频可就不是填东西了哦

打个比方说吧,PCM升频是在一副画上添加笔画,让画看起来更精细,可惜加上去的笔画都不是原始真实的信息,而DSD升频是让这副画上原始的比较粗的笔画变得更加细,让更多的细节呈现出来。

完美的DSD升频算法是一个纯数学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20-6-18 0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世纪格雷 发表于 2020-6-18 06:51
DSDAC1.0不要求你输入DSD1024,你只要输入44.1或者DSD64,它最高可升频到DSD1024后再去DA,当然,对于DSD ...

升到1024也就是填东西而已,所谓的hifi是还原原有的信息。
随便加料那和EQ有啥区别,不如去用前级来调音来得实在~
虽然Delta-Sigma有很多OS的模型,但是在源文件匹配的时候,很多都是关掉的。
就像在4K电视上看4K蓝光和1080p升码到4K的蓝光一样,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06: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本帖最后由 世纪格雷 于 2020-6-18 06:58 编辑
方程式发烧 发表于 2020-6-18 06:54
私以为DSD128的信息量就已经足够了,再高真听不出区别了。

信息量和DA转换的精度是两回事。

拿到DSDAC1.0的用户都在体验升频DSD128和升频DSD1024的感觉,差异不小的。

我的体验就是:当升频从128过度到1024的时候,就像相机的焦距逐渐准确的过程,到1024合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20-6-18 06: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私以为DSD128的信息量就已经足够了,再高真听不出区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06: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alanhell 发表于 2020-6-18 00:51
问题是到哪里去找DSD1024的录音?
我来DSD512都找不到,市面上普遍都是64的~

DSDAC1.0不要求你输入DSD1024,你只要输入44.1或者DSD64,它最高可升频到DSD1024后再去DA,当然,对于DSD128以上的数据,你也可以选择不升频,直通去DA,只是把时钟换成了本地时钟,前面器材不管时钟再差也都没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06: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Cogito☆ 发表于 2020-6-18 05:59
定位高端的机器,何必宣传把pcm转成1bit这种解码方式呢?要回放好pcm,高端机里面R2R的选项是有的。

低端 ...

关于1bit和多bit的讨论话题很大,到处都有,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几句相关的内容吧。

1:R2R是很传统的技术,也是很简单的技术,不要神化它,更不要以为沾R2R就好。
2:DSD数据在录音阶段都是由多bit数据转来的,为什么DA阶段就不能转呢?DSD创始人Koch的旗舰mpd-8是否也在R2R面前班门弄斧了?
3:DSDAC1.0的技术核心不仅仅在升频算法,其时钟架构目前是唯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20-6-18 05: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定位高端的机器,何必宣传把pcm转成1bit这种解码方式呢?要回放好pcm,高端机里面R2R的选项是有的。

低端机没有R2R选项(现在hifiman红太子价格倒是降下来了),宣传宣传1bit解码pcm没毛病。

高端机1bit解码方式,做好解码dsd的事就行了,为何偏偏要在R2R机面前班门弄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20-6-18 0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问题是到哪里去找DSD1024的录音?
我来DSD512都找不到,市面上普遍都是64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3: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借用用户的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3: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https://weibo.com/tv/v/J6Rg8AZ4o?fid=1034:4516345933398023

一位台湾烧友刚拿到黑色版本的DSDAC1.0就录下了这段视频,基本上初步展现了DSDAC1.0的风格特征,厚润通透高密度连贯性模拟味,和其他DAC有较大的不同,这是高端DSD音频技术的展现,DSD音频与PCM最大的区别也在于此。DSDAC1.0与其说是音频技术的成功,不如说是数学在音频技术上的成功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2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
本帖最后由 世纪格雷 于 2020-4-4 22:42 编辑

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30625466

两段对比录音,分析力还不错,差别在苹果手机上都能体会到。

一段是emm XDS1 V2播放DSD,一段是华硕foobar+DSDAC1.0播放相同曲目的dff文件,看看PCHIFI是否有挑战顶级SACD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22: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
qh18611 发表于 2020-3-2 00:45
兰总,已经盲狙一台纪念版了!如果盲狙成功,可以申请做代理不

具体请来电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20-3-14 1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qh18611 发表于 2020-3-2 00:45
兰总,已经盲狙一台纪念版了!如果盲狙成功,可以申请做代理不

具体细节这里不方便聊,加微信聊吧。
现在在量产流程中,因为疫情的缘故,进展较慢,4月份可以发货。

先来一段云试听吧: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1391944?type=3

TELARC名碟《布兰诗歌》(robert shaw)是一张考器材的大碟,绝大多数系统在它面前都要败下阵来,这张碟气势恢宏动态巨大,音场宽深,堂音丰富,一般只有在大系统上才能再现它的原貌,小系统上只能听音不能听乐,即使是大系统也要求有很高的平衡性及分析力,尤其是分析力,有足够的分析力才能获得“数人头”的效果,庞大的场面会让你毛孔张开......这段录音是在世纪格雷的DSDAC1.0解码器定型版本+9i-938/958前后级功放+ATC150扬声器上录制的,EMM XDS1做音源,通过数字平衡线将数字信号送到DSDAC1.0上。录音设备是zoom IQ7+iphone7,属于业余设备,频响有限,声音单薄一点,但依旧能让你体验到超级分析力是什么样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20-3-2 00: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市
世纪格雷 发表于 2019-12-29 12:39
明年有打算,你可能等不了这么久

兰总,已经盲狙一台纪念版了!如果盲狙成功,可以申请做代理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5: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梧州市
濃睸〒_〒LY 发表于 2020-1-12 14:20
这个纯耳放有没有发售的消息,比较关注

纯耳放型号为9i-906,“银狐”,2月份上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20-1-12 14: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这个纯耳放有没有发售的消息,比较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0-1-6 0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DSDAC”申请商标保护已获通过,世纪格雷即将上市的全线高端纯音频产品,包括纯音频播放器、解码、纯音频数字转盘、随身听播放器等,都将使用这个商标。



之前已经上市销售的解码耳放及功率放大器等,仍然沿用世纪格雷英文商标:CEN.GRAND,世纪格雷即将上市的hifi 4k蓝光播放器,使用“CEN.GRAND”商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1 22: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现在公布11-27 DSDAC1.0第四版与playback MPD-8的对比录音视频的A\B\C共12段录音大致对应的器材。

A:DSDAC1.0
B: PLAYBACK MPD-8
C: oracle audio转盘+DSDAC1.0
A弦乐1U:DSDAC1.0升频到1024(其他均为升频512,因为PB是升频512)

总体上说,双方素质已经比较相近,DSDAC的中频表现更为突出的密度及厚度,高频较为平和自然,而pb的高频更加通透,显得水分感更加足。比较可惜的是dsdac的民乐及pb的弦乐1录音时出了点意外操作,民乐《春江花月夜》其实是最能体现DSDAC与PB差别的曲目,DSDAC表现出更加丰厚稳重的音乐场面,个人认为这种丰厚的感觉要优于pb的精细与亮色,双方都有出色的分析力与音场,但因为一方的录音出现问题,声音呈单声道模式,没了对比性,于是只好删除了A民乐及B弦乐1.

特别要说明的是A弦乐1U,DSDAC在升频1024后与升频512时的改变还是比较明显的,声音更加凝聚透明,线条感更佳。C系统是甲骨文的旗舰转盘+DSDAC,听下来感觉甲骨文转盘在细节还原能力上还是与pb有一点差距。

由于时间关系,DSDAC准备的第二套方案未来得及对比,第二套方案的风格不是第一方案那种宽厚重密度的风格,而是注重细节刻画更加hifi的风格。DSDAC在解决完所有数字端问题后,剩下的就是模拟部分的风格定位问题,数字没问题了,模拟部分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至今为止的3次对比试听,DSDAC都是采用最廉价的PCB板材制作的手工样机,请大家关注下一次正式版机器的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3 00: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