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诗奔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玩箱子比玩耳机难多了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本帖最后由 诗奔达 于 2021-2-15 10:52 编辑
toopoor 发表于 2021-2-15 10:25
这里充斥着诸多偏见与谬误,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既然那么热爱音响发烧,就不能抽空看点 ...

论坛就是一个小社会,什么样的背景、阶层、观念、甚至意识形态的人都会有,我觉得宽容一点比较好,毕竟兼听则明。

坛子里绝大部分人应该只是喜欢音乐而已,器材发烧狂应该只是少数。我本人也并不发烧,大家仅就自身的经验发表体会,其实并不真想去误导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1-2-15 1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这里充斥着诸多偏见与谬误,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既然那么热爱音响发烧,就不能抽空看点声学基础知识吗?信口开河,很容易误人子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1-2-15 09: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DVD和蓝光机当转盘也一样。读取数据还是需要精准度的,这方面这些视频机器做得确实不如CD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08: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吴迪00后 发表于 2021-2-11 07:16
DVD机和蓝光机这些,大部分成本都花在视频这一块了,不好听也正常。
况且,电影更多讲究刺激一点的音效, ...

并没有用dvd机的解码部分,只是用它的机械转盘而已。
只是没想到转盘输出的数字流,品质竟有天壤之别。
也是幸亏为了搭配一套新的书架箱,在落地箱上试听新买的数字转盘,才发现这套系统的声音原来这么好,以前全是被转盘拖了后腿。
所以,是国产数播拯救了我的器材,数播转盘取代机械转盘的时代已经到来。
接下来就要等待性价比高的国产解码器取代进口解码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1-2-12 17: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要想玩HIFI音箱,必须要有一间专门的听音室,否则,无论多么高档的器材组合都有缺陷。玩箱子的最高级别就是做一间好一间听音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1-2-12 0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minkun22 发表于 2021-2-10 23:58
古典超hd800s一点没问题,音箱的声场耳机就比不了了,第一次听音箱被眼前铺开的细节惊到中间人声非常真实 ...

你说的是三分频箱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1-2-12 0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minkun22 发表于 2021-2-8 12:58
耳机转音箱,从有源开始,pc usb hdv820 真力8030,B站学了一点声学知识搞了摆位简单的声学装修,现在非常 ...

求推荐up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1 07: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minkun22 发表于 2021-2-10 23:58
古典超hd800s一点没问题,音箱的声场耳机就比不了了,第一次听音箱被眼前铺开的细节惊到中间人声非常真实 ...

铺开这个词用的很精准,好的声场表现就是这样,乐队在听者正前方是洒开的,是一幅立体的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1-2-11 07: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DVD机和蓝光机这些,大部分成本都花在视频这一块了,不好听也正常。
况且,电影更多讲究刺激一点的音效,是不是“真实”并非主要诉求,进一步加剧了声音的“硬”。
而CD机只有音频的考虑,先天就好不少。
某些贵价视频机器会考虑声音的问题,但也不是主流。所以,还是不建议用视频播放机来当音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1-2-11 05: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https://zhuanlan.zhihu.com/p/950544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21-2-10 23: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古典超hd800s一点没问题,音箱的声场耳机就比不了了,第一次听音箱被眼前铺开的细节惊到中间人声非常真实的在你前面唱歌,耳机这些表现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21-2-10 23: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
sin4423 发表于 2021-2-10 21:07
耳放确实是没必要,至少对于绝大多数的耳机,耳机实际需要的功率非常小。另外为什么推荐av功放,是考虑的 ...

胡言乱语!!!误导初学者!!!每一个观点都有问题!!!!!!另外马兰士6系的av和hifi这俩玩意还比个球啊???????????????????????????????太让人生气了大过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23: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其他不敢说,古典是很有可能超的。
我在这套音箱系统上最喜欢听的就是交响乐。每当音乐响起时,就好像整个乐队呈现在正前方,每样乐器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互不干扰。这在我遇上合格的转盘之前,是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所以,声场的表现能力很考验音源、解码器和箱子的素质,要想做到结像清晰、乐器分离,必须每个环节都不能有短板,其实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21-2-10 22: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长宁区
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21-2-10 22:23 编辑
sin4423 发表于 2021-2-10 21:07
耳放确实是没必要,至少对于绝大多数的耳机,耳机实际需要的功率非常小。另外为什么推荐av功放,是考虑的 ...



按照你自己发的使用环境来说 的确av功放带环境校正比什么都重要
下限限制了上限的发挥
而且这样极端环境有普遍性吗 不感觉有


原来你的对耳放理解就是功率而已呢
看来只要功率一样的器材 声音就是没有区别的
呵呵 那是没必要讨论下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21-2-10 21: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野有蔓草 发表于 2021-2-10 01:21
你看看他发过的主题 就知道他玩过的都什么档次的器材
他连耳放甚至都没必要存在  这样的话都能说的出来 ...

耳放确实是没必要,至少对于绝大多数的耳机,耳机实际需要的功率非常小。另外为什么推荐av功放,是考虑的声学校正问题,绝大部分的hifi功放都没这个功能,任何房间都会存在频响问题,这也是为什么av功放反而大概率的比hifi功放反而还要好些,因为可以有奥德赛校准。av功放的设计尤其是中高端的机器本身就考虑了音乐回放的部分。一些国外评测也会有av功放回放音乐的能力。同场竞技,我是用过马兰士av和hifi,都是6系列的,实在听不出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21-2-10 20: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的确玩音箱比耳鸡是难的,太多因素。。。只是耳鸡听多了会损害听觉,听多了也会觉得厌,毕境是2耳鸡夹首2耳,声音不太自然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21-2-10 18: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菏泽市
minkun22 发表于 2021-2-8 12:58
耳机转音箱,从有源开始,pc usb hdv820 真力8030,B站学了一点声学知识搞了摆位简单的声学装修,现在非常 ...

古典也能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4: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本帖最后由 诗奔达 于 2021-2-10 14:14 编辑

电和线我不知道,但是关于音源我还是有一点经验的。
曾经试过几个坛子里经常被提起,口碑评价还不错的数播,放在我的音箱系统里,发现其实是不成熟的、音质有明显缺陷的产品。
那么是不是可以推论:耳机没有箱子那么敏感,要容易玩一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21-2-10 1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LZ啊,从你的表述看,并没有玩好耳机。耳机对电,线,音源,相比音箱要求是要高得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09: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不懂只会嘤嘤嘤 发表于 2021-2-8 09:45
音箱的摆位真的难 我家房间不是四四方方的,东突出一块西突出一块的,我怎么听都是偏音,难受死了。放客厅 ...

偶然听到一张国产cd,突然想起你说的低频驻波的问题。
国内很多所谓“发烧碟”,不知道是为了迎合烧友还是什么原因,喜欢录进去大量没有必要的低频,甚至超低频,正常的器材想不肥都不行。
反观国外的录音就很少这样,通常都做得很平衡。所以多听优质录音,少听劣质“发烧”录音可能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8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