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49|回复: 71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番外篇1:关于老耳机与“新不如旧”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1 15: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安音收藏lox 于 2024-7-1 15:22 编辑


         老耳机都好听吗?肯定不是的,由于工艺和技术的阻滞,阴间的玩意儿比比皆是。但是老耳机都不好听吗?当然也不是。某种程度上说,动圈耳机技术及调音的历史进程早已完结,并在85-95年出现了第一批终结比赛的选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大多数现代耳机还是在“狗尾续貂”,当然某些新耳机在审美细分领域还是具有价值的,只是售价已经不支持真正的好耳机变成普罗大众可以消费的“娱乐产品”。

         事情的第一面是“人的素养”:在缺乏娱乐的模拟时代,古典音乐会、舞台剧是更为常见的大众娱乐方式,相比于现代的家庭系统,同时期的工程师能接触到更好的剧院系统,更频繁的古典现场试听,普遍的音乐素养比现在要高出不少。正因为那个年代的工程师听过现场,听过高级的模拟系统,所以他们知道现场是什么声音,高级的系统是什么声音。这点看似废话,实则非常重要。你不能指望一个从小听磁带随身听长大的人,即使他以优异的成绩名校毕业,成为顶级工程师,就预设他能够调试出接近现场的声音,对于他来说现场是“从未可知”的东西。同样你更不可能指望一个出生就在数字时代,从小听IPOD数字文件的人,长大后能做出黑胶或磁带的声音,对他来说模拟系统也是“从未可知”的。当然我不否认,有一批认真考古不忘初心的新生代设计师,这也是让我们欣慰和期盼的动力,但一代代的传播介质的消亡和蜕生,终归会让一代代的工程师产生夏虫语冰式的调音理念。

         事情的第二面是“技术路线”:暂且抛去日系耳机不谈,德奥系耳机是有着清晰的技术路线掣肘的。1980年前的单元普遍高低频缺失,1985年前大多靠前腔阻尼+皮耳罩物理增加低频,85年后单元素质提升,低频开始有质有量,但扩散场审美引发了此起彼伏的“高频战争”。90年代调音台阻抗适配从600欧的大规模降低到300欧,导致85-90年有一批调音非常好的600欧耳机被埋没,拜亚无可奈何在DT511上开始适配250欧单元,森海也在同期向300欧低头。90年代初期随着数字录音和CD格式的普及,大部分厂家都先后开始“DIGITAL”化,几乎一夜间就由原本的模拟味变为点线状离散味。95年后随着个人PC和MP3格式的兴起,“响度战争”来临,耳机被迫走入低动态、低透明度、低鲜活度的三低怪圈。05年后Beats的爆火,市场开始把85-90年没完成的“低频战争”又捡了起来,一顿乱锤。2010年后的数字流媒体加上以iPhone为代表的消费数码崛起,原本精工细作、研发周期漫长的“Audiophile品类”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可以年年更新的“消费类音频产品”,眼花缭乱的MKII,PRO版,PLUS版层出不穷,新老厂商一起下场狂欢。2015年后耳塞市场的逐渐崛起,各大厂商的头戴耳机业务要么出售,要么摆烂躺平……至此横跨半个世纪的“Audiophile头戴动圈耳机”品类彻底成为了历史,各种结项、声场、动态没玩明白的气动、平板、静磁耳机粉墨登场。如果我们真的以“严肃高保真”视角去审视耳机市场,会发现这个市场就是个硕大的草台班子,一切都充斥的神经质的巧合和无厘头的荒诞,几个核心人才的离职就可以让一家厂商倒闭,一份关键供应商的物料缺失就可以让一整批产品变质。这样的案例我们看的还不够多吗?调音好的时候技术跟不上,技术跟上之后市场风向乱吹,真正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好产品,只剩寥寥数只,如果你要夸赞,还得被扣上“厚古薄今”的帽子,狠狠批判一番。

         Lox:如果着眼于个体厂商去总结,我觉得“新不如旧”在特定的年份是确切存在的。比如80年-85年的拜亚,对音乐色彩与流动感的理解至今都难逢敌手,85-95年又在鲜活度与微反差上登峰造极。84年-91年的森海,其对音乐空间感和愉悦性的染色上功力深厚,91-97年大奥后在音乐整体性的造诣堪称艺术。同样87年-97年的AKG,其对人声中频的通透复现和中高频音色的灵犀一笔一直都独树一帜。

         事情的第三面是“审美变迁”:历史上有没有比经典型号更加好听的耳机?有没有比哈曼曲线更加好听的曲线?我想一定是有的,而且可能不止一个。一个结实的动圈耳机从出生到散件风化,往往要历经二三十年,在这期间音源的变化,放大器的进步,审美的变迁都会导致其评价剧烈地波动,很多好耳机都遗憾在了“生不逢时”。DT302出现的时候隔壁HD414已经大杀四方了,你说DT302声音有多差吗,相反相当好,但是当时市场追捧新潮的全开放式的听感。几百元的DT331的中高频鲜活度,超过千禧年后几乎90%的动圈耳机,如今却在一个三线县城里被用作婚礼监听。SA5000以超前十年的概念出现的时候,放大器还是莱曼和Solo的这种现在看有点可笑的玩意儿,直到模仿者HD800出现才带动适配高阻大振膜的放大器涌现。HD540时代针对爵士乐的轻松调音加上钕磁铁和复合振膜,催生出了HD520II,HD530II,HD540II,HD560II等一堆小框架高密度甜润的好耳机,但市场对于大框架和高动态的审美转型让这些HD二代们无人问津,而森海也只能谄媚地从HD580的试验田里取了一款最激进的原型机变身为HD600。人性都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所以不难理解社会审美真正跨越“中性”的时间是极为短暂的。我奉劝诸君也不要过于吹捧现代某些热门耳机,市场审美一变,回旋镖来的是非常快的,大部分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错把时代的喜好当做自己的好恶。

         事情的最后一面是“商业行为”:厂商没有发烧友懂吗?肯定比发烧友懂,正是因为懂,才知道如何赚钱,或者至少“不亏本”。无法Cost Down的产品线,物料与制作工艺一致性是个大问题,HD800的“初衷”只是卖万把只,万号后的严重缩水实属刻意。T1一代丝绸头梁后的声音僵硬也是设计与物料不稳定匹配的客观情况。似乎不少发烧友并不理解“高级HIFI器材”至今仍是原始手工业的无奈现实,正如高价镜头里的辐射镜片和各种稀有的镀膜,锅炉一爆炸就没了,毕竟不是大规模量产的行业,再来一锅就要亏本,物料就那么多,没了就没了;可以Cost Down的产品线,平衡销量与口碑更是一门艺术,那么什么价格*什么销量才能最大化利润呢?找到价格的甜区,那么成本的甜区如何控制呢?毕竟大家都知道你在缩水,但是如果以60%的价格买到80%品质的东西,原教旨主义者也得来句真香。Cost Down从来不是什么原罪,高价低配才是。更遑论在资本的诱惑下,剩下为数不多的懂的厂商开始懂装不懂,提供不断Cost Down的产品,甚至直接提供声音框架类半成品,故意留下升级空间,来迎合市场Pro Plus Ultra Max的变迁。

         我记得深夏映冬说过:“如果森海复刻HD540G,5000元以内我立刻购买一只。”,还有四位老烧朋友在阅尽千帆后分别留下了DT911,T40RP MKI,HD580首版,HD250 Linear。尽管大家都不差钱,新款超旗舰更是一出就买,多年来却没留下新机。回看我自己,手头十余只耳机,只有两只是“现代耳机”,干活图个方便,严肃听歌“触碰灵魂”的事我几乎不会让新款耳机代劳,实际上炒作老耳机的人极少,大部分烧友都是用脚投票,实实在在地购买收藏老货,导致货源越来越萎缩,和有意地炒作新耳机/次新耳机的人群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总的来说,“新不如旧”在各行各业都是躲不开的话题,本也没有答案:人走了,财散了,市场变化了,工艺缩水了……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人本身就是科幻片,不完美才是常态。如果你问我,这场老耳机之旅一路走来,有没有遗憾,我想是没有的,如果可以,我还愿意再走一遍。但是对于其他人,我一律都不推荐玩老耳机,因为这是一件性价比极低的事情,主流售卖的在产耳机足以支持大部分人对好声音的需求,折腾老耳机更多的是自我挖掘的旅途,一切的重点不是为了找到某只“神器”,而是更加了解自己对于音乐的领悟与判断,可能一圈下来,耳机没留下,钱也没留下。

这篇是我《拜亚动力(拜雅)百年赞歌》的番外篇,我一共写了6篇番外,不过实话太多,就不发了,纯属娱乐。
还是希望大家多看看我的考古系列,了解Audiophile耳机史上的一些来龙去脉,当然,热烈欢迎指正。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37907&extra=

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5: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7-1 15: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你是怎么突然写出这么一大段的我刚才憋一个回复憋了俩小时写出来还惨遭审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5: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RRRAYYY 发表于 2024-7-1 15:29
你是怎么突然写出这么一大段的我刚才憋一个回复憋了俩小时写出来还惨遭审核

一早写好了啊RAY宝可能我发你的稿子里忘记加了

复制,粘贴,发布。。。。。完事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7-1 15: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有些人只知道从韵味的角度去欣赏耳机,说白了也只是迷恋某种独特的染色而已
但是,比起DT911,T1的密度、声场、定位、解析全面吊打几个层次的硬实力都被你们吃了么?
HD800对比540g这种老货的全方位素质优势都听不出来么?
有的人还口口声声动圈这几十年都没进步?
你们的耳朵对起码的声场和密度都麻木到什么样了才能说得出这种话?
让我深深怀疑这些人真的不适合HIFI,HIFI这个世界硬要凑进来只能是自讨苦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7-1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4-7-1 15:32
一早写好了啊RAY宝可能我发你的稿子里忘记加了

复制,粘贴,发布。。。。。完事儿了

我以为你是看到深夏帖子突然抒发感想……反正我是看了之后似乎有了一些想法但是好像又写不出来,写了一个回复还被卡审核了 还有能不能别用ray宝这种称呼,恶心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7-1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朋友妻不客气 发表于 2024-7-1 15:34
有些人只知道从韵味的角度去欣赏耳机,说白了也只是迷恋某种独特的染色而已
但是,比起DT911,T1的密度、 ...

给点面子么!手里还好几个海外跳蚤市场淘回来的等着出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7-1 15: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弗朗西斯·安音·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7-1 15:44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jianshoy 于 2024-7-1 15:59 编辑
正因为那个年代的工程师听过现场,听过高级的模拟系统,所以他们知道现场是什么声音,高级的系统是什么声音。这点看似废话,实则非常重要。

这句话就让我想起NAN系列的制作者阿南,他本人是个木耳,产品也基本上看仪器图表和客户反馈意见来调音的,但是经过材料技术大跃进,照着哈曼曲线照样能捣鼓出不少人喜欢的声音,HIFI届的力大砖飞......
如果我们真的以“严肃高保真”视角去审视耳机市场,会发现这个市场就是个硕大的草台班子,一切都充斥的神经质的巧合和无厘头的荒诞

说得太好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5: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安音收藏lox 于 2024-7-1 16:09 编辑

“有些人只知道从韵味的角度去欣赏耳机,说白了也只是迷恋某种独特的染色而已”
也赞同,也不赞同,听音乐如果不是听韵味,那和给自己喂垃圾吃没啥区别。

但是,比起DT911,T1的密度、声场、定位、解析全面吊打几个层次的硬实力都被你们吃了么?

“DT911的解析次于HD800好于HE60,和T1比,除了密度和斜置声场规整度,并没有全面落败,相反,在“细节”呈现上,更佳。
HD800对比540g这种老货的全方位素质优势都听不出来么?
“HD800前期版本匹配不错,后期版本,声场规整度和HD540G那个时代变态的单元匹配完全不一样,缩水严重。当然了,HD540G素质差点,但如果复刻,我肯定愿意卖HD800买HD540G”
有的人还口口声声动圈这几十年都没进步?
“10年左右开始,就没啥进步,快15年了,有什么问题?”
我记得一个朋友说过,你以为的二十年前,1980年,实际的二十年前,2004年,看看日历朋友。。。”
你们的耳朵对起码的声场和密度都麻木到什么样了才能说得出这种话?
“不麻木,相反是好的器材听的比较多,比较全,才知道哪些可以取舍,另外一点,好的老录音除了部分SACD的复刻,大部分糊度是匹配CD时代的素质的,HD800开始的期间动圈信息量是SACD的,大部分人没有此类音源,真正有几千首,哪怕几百首真DSD音乐文件的烧友,少之又少,不要骗自己。”
让我深深怀疑这些人真的不适合HIFI,HIFI这个世界硬要凑进来只能是自讨苦吃
不矛盾,正如我所说,大部分现代耳机足够满足您对”好声音“的诉求,您适合现代耳机。

总结,您说的都对,只是道不同,不必再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5: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安音收藏lox 于 2024-7-1 16:00 编辑
kindle 发表于 2024-7-1 15:38
弗朗西斯·安音·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耳机》

朋友,看清楚,我全文的前提是“动圈耳机”

现代都满大街平板了,我说的早已不是预言,而是现实。。。。

另外请不要提福山,我听这名字有点不适,谢谢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5: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RRRAYYY 发表于 2024-7-1 15:37
我以为你是看到深夏帖子突然抒发感想……反正我是看了之后似乎有了一些想法但是好像又写不出来,写了一个 ...

欢迎灌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6: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爱科技扇子 发表于 2024-7-1 15:37
给点面子么!手里还好几个海外跳蚤市场淘回来的等着出货呢

首先,不建议购买老耳机。
其次,有心的人也可以算算,那些老耳机贩子的货加起来。。有没有一只现代的超旗舰耳塞贵。。。
最后,说点真心话,虽然我也被贩子坑过几次,但个人觉得“炒作老耳机”这个论调,可以告一段落了,没听说炒老耳机发家致富的,但是炒新耳机的好像都花几百万把实体店盘下来了。

绝大部分还能买到的状态好的老耳机,特别是坛友或者个人卖家收藏的,基本算得上“值得”,远不能称之为“坑人”。(注意是“状态好的”)
真正“坑人”的是拆机、拆耳罩,改变原装样貌,不诚实描述,不尊重老耳机的,此类贩子我深恶痛绝,真实暴殄天物,然而我们无可奈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7-1 16: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怎么发完就注销账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7-1 16: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临沂
如果森海复刻HD540G,5000元以内我立刻购买一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7-1 16: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对啊 发完就注销是什么神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6: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dacher 发表于 2024-7-1 16:11
怎么发完就注销账号了

手机端显示问题,
我在“已注销”这个状态下还写了两篇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6: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luke42878 发表于 2024-7-1 16:25
对啊 发完就注销是什么神操作

手机端显示问题,
我在“已注销”这个状态下还写了两篇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7-1 16: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4-7-1 16:27
手机端显示问题,
我在“已注销”这个状态下还写了两篇精华。。。。

哈哈哈,原来如此。新烧没听过老耳机,过来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7-1 16:34 来自手机 来自 中国
楼主有一段说的很好,新不如旧是在一定特殊时间段特定环境下才能出现的,就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坚定无私的信念,一往无前的气势,舍生忘死的情怀,卓越不凡的品质,高瞻远瞩的目光,都是后来者无法超越的,但是他们也是当时赢弱不堪的国家跟外敌入侵的大环境下铸就的,想我们已经在先辈们用献血换来的和平下安逸生活了几十年,哪里还能出现如此伟人,一样的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4 21: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