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8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欣赏与“路径依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3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前些天读到一篇文章,是从“路径依赖”说到社会意识形态。我突然想到听音乐同样存在“路径依赖”问题。

  “路径依赖”是制度学派经济学的一种观点,它认为人为的事物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制约性影响。其典型的实验是:

  在一只大铁笼子里关着五只猴子,实验者把一大把新鲜甜美的香蕉挂在里面,五只猴子顿时兴奋起来,环视一下四周之后,其中一只率先伸手去抓香蕉。这时,远处监视的实验者用高压水枪攻击五只猴,猴子们惊恐不已,包括那四只仅有念头尚未行动的猴都领教了高压水枪的厉害。过了一会儿,猴子们看看没有动静,又经不住香蕉美味的诱惑,另外一只猴子跃跃欲试,要去抓香蕉,结果高压水枪再次攻击它们。这样几个回合,五个猴子都老实了,看着香蕉在那儿挂着,馋涎欲滴,却再也不敢动手去拿。这时,实验者从笼子里拽出一只水淋淋、浑身发抖的猴,再放进去一只新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看到香蕉就直奔过去,结果一个新情况发生了:那四只在高压水枪下吃尽苦头的猴子一拥而上,狠狠撕扯这只刚刚进来就抓香蕉的猴,阻止它接近香蕉,免得大家再跟着受罪。这时候,高压水枪已经不再使用,但威慑效果依然存在,等到被水击的猴子一个个置换完毕,五个新猴子面对香蕉,虽然都没受过高压水枪的攻击,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个个都老老实实,似乎香蕉不存在一样。它们爱吃的香蕉,这时候如同禁果,而不吃的秩序又是猴子自己维护的。

  “路径依赖”,我觉得最简单的概括,可以说成是“人云亦云”。有时候自己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那五只没挨过水枪击打的猴子,只是因为别人也这么做、这么说,形成一个群体效应,或者由于具有话语霸权的人这么说,自己虽不清楚,也跟着说,跟着相信。想一想,这些年喊的口号,不都是这个意思吗?普通老百姓、甚至不太普通的“老百姓”有时根本不知道其中“道理”,但整个社会都异口同声,你也就别想别的,更别说别的了。有时候,说别的是有生命危险的。

  自从开始“像模像样儿”学着欣赏古典音乐之后,我发现也曾经不知不觉陷入“路径依赖”。对一些作曲家、一些作品,书本上介绍了专家的解读,我也就深信不疑。书上这么说的,书是内行人写的,很多人相信,我当然也相信了。你想,咱不过是刚刚进入赏乐“领地”,这是谁的“领地”?是专家的“领地”。咱即缺少有关音乐的知识,又缺少有关作者的知识,也缺少有关当时社会的知识,不跟着专家亦步亦趋,这哪儿成?于是听音乐过程中严格按照专家的讲解去领会、欣赏,与朋友谈论起音乐来,也是照本宣科,有时甚至煞有介事的说某作品、某乐章,用刘兰芳评书常用的话,“是这么这么这么回事”,俨然摆出自己也是内行的架势,让更不内行、甚至完全不懂音乐的朋友觉得我好不简单,自己也不知不觉陶醉朋友的欣赏、称赞,陶醉于阿Q式的满足之中,只是没唱出:“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过了一段时间,对书本说的逐渐产生怀疑:作曲家并未对自己的作品逐一说明,古典作品绝大多数连标题都没有,凭什么书本上或者专家介绍的就对?我相信专家在自己所长的专业范围内很内行,但内行并不是绝对的,犹如一个美食家,他说某某菜如何如何好,未必其他人就喜欢吃。想到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的,教育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信。即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对所学东西提出疑问,并尝试自己独立解答问题。于是我在听音乐中,对书本上的、专家说的、甚至有定论的,都不简单相信,而是看自己是否有相同的感觉,如果有,相信;否则,我宁愿相信自己。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播出过几十集的系列节目:《感受交响音乐》,断断续续看过几集,受益不少,但也觉得其中有的地方缺乏说服力。

  比如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有人说这是一幅人民节日欢乐的图画,是告诉人们:忘却个人的痛苦,到人民中间去,看看他们是多么乐观、多么欢腾。说这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描绘的是一种嘈杂、喧嚣的欢乐景象。我怎么听,也没这种感觉。我愿意把这一乐章理解为作曲家对命运的抗争,是通过意志的努力去战胜痛苦,是意志的胜利。我喜欢索尔蒂指挥、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独奏的版本。我听出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细腻、柔美、大气之中透着一种执着、进取、刚毅、勇往直前的信念和意志自由。而一向重视音响力度的指挥家索尔蒂对作品的处理所营造出的音响效果,更充分体现了柴科夫斯基说过的话:“从完全听从命运,转而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克服悲惨的命运。”

  我想,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应该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那是最真实的。有些作品,一听就让你有一种感觉,即使表达不出来,但感觉是懂了。这时,如果书本上说的和你的感觉不一样,就不应该相信书本。有些作品由则可以参照书本上的解释。

  如今更是个专家泛滥的时代,专家可以满嘴跑火车。专家说是暖冬,可人们感觉比往年冷得多,但专家永远是对的,他们用另外的解释告诉你就是暖冬。他们宁肯冻得发抖,也不会说自己错了,所以专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特别自以为是。前几年,石家庄某报载:“超市开业促销,顾客挤破了门。专家称此种促销方法不宜”。挤破门的促销方法不宜,怕是地球人都知道,何用专家说?而有些专家就不该让他们出来说话,比如中央电视台二套《厨艺大赛》,那些专家坐在那儿,品尝着参赛选手做的美味佳肴,品头论足的同时,口若悬河地向人们讲解美食、营养方面的知识,甚至能把加工几次、只在菜里做配料的豆腐吃出有豆腥味来,这口味实在了得。这样的人多了,不是社会的灾难才怪!
  人的一生,走自己的路是很难的,小到听音乐,也是如此!信耶?

2
发表于 2006-7-23 11: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沙坪坝区
完全赞同,LZ接下来是不是要发关于版本比较的了呵呵?不过如果不是阅读了很多"音乐",怕也不会有次切肤之感吧,开玩笑了,5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1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
  桂猪兄高看我了。关心版本问题的都是高人,再说我对这个也不感兴趣,也没那个财力和精力。

  读得不多,所以才这么说。如果读多了,或许观点就相反了。该读的书多了,音乐方面的,就往后放放吧,毕竟不是必须读书才能听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8-6 21: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又见江涵秋影,其实不必说“路径依赖”这么专业的词汇吧,这种现象在各个方面各个阶层都会出现,而能不人云亦云的都是不简单的人了,所谓“路径依赖”可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吧,我们总是先模仿再创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8-6 21: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结合一下其第4交响曲的末乐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8-6 22: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路径依赖定义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路径依赖”理论被总结出来之后,人们把它广泛应用在选择和习惯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可怕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楼主核心思想我同意,但就路径依赖这个名词而言,把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理解为作曲家对命运的抗争,多少有路径依赖的意味。就如把贝多芬的音乐统理解为斗争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下面是引用aobert于2006-08-06 22:03发表的:
路径依赖定义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路径依赖”理论被总结出来之后,人们把它广泛应用在选择和习惯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可怕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

  
  估计过去咱们是同行,工作与经济学有关。现在肯定不是同行了,因为我的工作与经济学不沾边了。

  我虽然喜欢听古典,但这方面的书看得很少。关于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协第三乐章,我只从一本书上看到上面提到的解释,但听的时候不是那个感觉。所以我可没依赖它哦!

  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路径依赖解释,但提出这个概念是了不起的。老百姓如果能通过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中总结出一些体会来,就是收获。比如我,呵呵!

  请老兄多多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8-6 22: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对音乐的感觉和演绎手法、欣赏时的心态是难以割裂分析的。譬如把柴小演绎得歇斯底里,那它仅仅是一种直白情绪,其他什么都不是。
有一些解释不完全无迹可寻,就拿柴科夫斯基的某些作品而言,作曲家在与梅克夫人的通信中作过相应的解析,譬如有几首交响曲。第4交响曲的末乐章,根据他的解析,要表现出忘却个人的痛苦,到人民中间去的情感。D大调小协创作介于4,5交之间,因此普遍的那种分析观点是说得通的。

当然这些只是枝节。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拒绝“拿来主义”,这点我十分赞同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7: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
下面是引用aobert于2006-08-06 22:42发表的:
对音乐的感觉和演绎手法、欣赏时的心态是难以割裂分析的。譬如把柴小演绎得歇斯底里,那它仅仅是一种直白情绪,其他什么都不是。
有一些解释不完全无迹可寻,就拿柴科夫斯基的某些作品而言,作曲家在与梅克夫人的通信中作过相应的解析,譬如有几首交响曲。第4交响曲的末乐章,根据他的解析,要表现出忘却个人的痛苦,到人民中间去的情感。D大调小协创作介于4,5交之间,因此普遍的那种分析观点是说得通的。

当然这些只是枝节。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拒绝“拿来主义”,这点我十分赞同楼主。


  同意老兄的观点。本人已经在此发过一篇《作品问世,作者死亡》,说的是听众对音乐是有自己的理解的,甚至作曲家的解释都无济于事,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8-7 08: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榆林市
“我喜欢索尔蒂指挥、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独奏的版本。我听出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细腻、柔美、大气之中透着一种执着、进取、刚毅、勇往直前的信念和意志自由。而一向重视音响力度的指挥家索尔蒂对作品的处理所营造出的音响效果,更充分体现了柴科夫斯基说过的话:“从完全听从命运,转而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克服悲惨的命运。””


恕我直言
我从未听说Solti有和Oistrakh合作柴小协…………
Oistrakh在美国唯一的录音应该是和Omandy的柴,西小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下面是引用晨曦之星于2006-08-07 08:08发表的:

恕我直言
我从未听说Solti有和Oistrakh合作柴小协…………
.......


  没数码相机,没拍照手机,CD照片就不发了。
  
  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CD,录有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英文目录,最下面是:
  
  01-03 piano: VLADIMIR  HOROWITZ
        钢琴:霍洛维兹

  04-06 Violin: DAVID  OISTRAKH
       小提琴:奥伊斯特拉赫

  Leningrad  Phiharmonic  Orchestra / Georg, Solti
  列宁格勒爱乐乐团/乔治,索尔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8-7 0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
简单说就是音乐自己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专家可以这样理解, 我可以那样理解.对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下面是引用赋格于2006-08-07 09:48发表的:
简单说就是音乐自己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专家可以这样理解, 我可以那样理解.对不?

  就看怎么理解这个“想”字了。听音乐是感性的,不服从于理性的愿望,所以如果谁把“想”理解为理性的选择,那就错了。很多人有转向的感觉,理智上明明知道哪是东哪是西,但感觉上就是转不过来。所以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经常是不能弥合的。

  所以我把赋格兄这句话理解为:如果喜欢听,产生了什么感觉,就相信这种感觉。

  许多爱乐者,听了一支曲子之后,往往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按专家、作者的解释可能是有出入的,但对倾听者却是真实的。我觉得应该尊重这种感觉。当然,随着有关知识的增加,对原来的感觉可能有修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8-7 1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8-7 10: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oho~看了半天也没明白猴子的“路径依赖”以及制度经济学和听音乐有啥关系~看过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张五常的一些东西~还真没注意到“路径依赖”这个观点~柯武刚和史曼飞的《制度经济学》里面也没留意到~估计是自学这些的时候太粗心了~hoh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8-7 11: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榆林市
下面是引用江涵秋影于2006-08-07 09:26发表的:



  没数码相机,没拍照手机,CD照片就不发了。
  
.......
请问哪家公司出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8-7 11: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下面是引用江涵秋影于2006-08-07 09:26发表的:
  没数码相机,没拍照手机,CD照片就不发了。
  
  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CD,录有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英文目录,最下面是:
  
  01-03 piano: VLADIMIR HOROWITZ
        钢琴:霍洛维兹

  04-06 Violin: DAVID OISTRAKH
       小提琴:奥伊斯特拉赫

  Leningrad Phiharmonic Orchestra / Georg, Solti
  列宁格勒爱乐乐团/乔治,索尔蒂

D版?那完全是乱来,如果是这样的曲目搭配,而独奏者没错的话,那小协肯定不是Solti指挥列宁格勒爱乐,因为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录音,而应该是Kempe指挥都灵广播乐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8-7 16: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下面是引用赋格于2006-08-07 09:48发表的:
简单说就是音乐自己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专家可以这样理解, 我可以那样理解.对不?

发碟评滴通常是入门不久或刚有体会的人

对古典音乐,越听得多越不敢轻言谁高谁下

听得越多,越感叹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和创新精神!

就算是少年宫内的练琴的小孩,也各有各的不同和各自的可取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8-7 16: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楼上是不是罗德岛的爱好者?
最爱啊休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8-7 17: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榆林市
下面是引用kaotak于2006-08-07 16:21发表的:
楼上是不是罗德岛的爱好者?
最爱啊休拉!
我喜欢的东西比较多啦
晨曦之星是看罗德岛之前就取的………………


觉得龙骑比较猛
如果黑衣骑士能驯服黑翼之邪龙来骑一定很骚


罗德岛的音乐一流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27 04: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