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6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于心,达于心--听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1 1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对古典音乐的爱好不会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培养,尤其是听交响音乐,更需要一个学习、培养过程,需要付出一定努力。

  不仅是听交响曲。对任何艺术形式的欣赏、爱好,都需后天培养,哪怕有艺术天赋的人,也需要后天的开发。天才的莫扎特,同样需要后天的音乐环境与机会。

  也不能说没有例外。如果有人听多了蔡琴、听多了男女人声,听腻了通俗、流行,或者一上路,就想听古典音乐;如果想领略交响曲的雄浑气势、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情感的发展变化和冲突等等,又一时找不到开启古典音乐之门的钥匙,那就先听德沃夏克的音乐,听他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与贝多芬、马勒、柴科夫斯基、布鲁克纳等人音乐家不同,听德沃夏克的音乐,似乎不需要开启的钥匙,因为门是打开着的,从门外就可以看到里面的风景,这些风景会引领着你进入古典音乐的殿堂,让你在其中入倘佯、流连、领悟,进而让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就是这样的作品。

  德沃夏克深受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影响,又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中,而且他的音乐又是“民间”的,表达的是普通民众所具有的、所能感受的情感。我想,在情感的表达方面,德沃夏克与亨德尔形成鲜明的对比。亨德尔尽管被贝多芬说成是“所有大师中无可企及的大师”,是“我们之中最伟大的”,但从情感表达上,远远不如德沃夏克实在、动人。亨德尔生活在英国上流社会的圈子里,其音乐体现着雄伟、崇高、优美、华丽与高贵,但他与普通民众的情感距离很远,就其社会地位和傲慢性格来说,他也不会关注普通人。他的圣咏音乐和神剧无疑是雄伟崇高的,但它是天国的;《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作品清新、优美、高贵、华丽,这类作品实际上又是歌舞升平之作,缺少深刻的内涵,如同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尽管语语浓艳,字字流葩,毕竟是应景之笔。亨德尔音乐在英国音乐史上占据了100年的统治地位,我认为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深刻,而是因为他顺应了英国贵族社会的需要,很好的与贵族社会的生活、形象、追求融为一体,与当时的宗教气氛融为一体。与其他古典作曲家相比,亨德尔生逢其时。

  音乐家与文学家、诗人一样,大都敏感多情。在艺术创作中,敏感是灵感的前提,多情往往是真情的流露。这样的人,常常表现为一种忧郁悲情气质,德沃夏克也是如此,这在他《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引子就体现了出来。

  引子是深沉阴郁、悲痛伤感,同时夹带着强烈的愤愤不平。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平之气,才迅即唤起对光明的渴望和殷切的呼唤。我们再看另一个引子或序奏,就是柴科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子如同一个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的老人,充满了悲痛阴郁,却少了不平之气,所以接下来的,只能是在悲痛之中产生的焦虑的躁动。这种焦虑、躁动虽然也偶尔暴发,却仅仅是情绪的宣泄,因为绝望,已经不再有要求和期待。

  只是德沃夏克的忧郁悲情不是来自自己无端的情感变化或者多愁善感,而是身处异邦的思乡之情,和所见所闻的美国底层民众的痛苦生活,从而引发出的深深同情相纠结的反映。第二乐章的慢板,是对引子所表达情感的诠释,是作曲家这一气质的完美再现。我常常想,关注普通人、关注底层、关注受苦人的人,必然具有悲情气质,这几乎是一个规律。终极关怀恰恰体现在对苦痛的关注,而不是对欢乐的追求。

  在古典作曲家当中,比较明显具有忧郁悲情气质的有三个人:马勒、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如果这个说法不被大家接受,那么我可以说这三个人的忧郁悲情气质的表面很不相同,代表着人类忧郁悲情气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哲学的、病态的、利他或博爱的。

  马勒的忧郁悲情气质是哲学的,体现着对人生的思考和焦虑,因而马勒的交响曲也被说成是生与死的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忧郁悲情是病态的,反映着社会大变动时期反动势力占统治地位、进步思想和艺术被压制时期无根的知识分子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而德沃夏克的忧郁悲情,则是来自对普通人的关注,来自对底层受苦受难的人的理解和同情,这种忧郁悲情,更具人性力量。这或许就是他的音乐之门洞开的根本原因,没有一部交响曲能像他的《自新大陆交响曲》这样容易为人接受。 

  把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及其再现与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慢板对比,就会发现,柴科夫斯基这温柔抒情、美丽迷人的回忆是泪水盈盈的,最终被绝望情绪覆盖,其回忆是短暂的。因为对柴科夫斯基来说,以往生活中的甜蜜本来就少得可怜,犹如中国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第二段,也很短暂,也是可回味、回忆的内容太少,于是迅即被撕心裂肺的哭声中断。说到底,现实如此残酷,这片刻温馨的回忆,无法起到逃避作用,柴科夫斯基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绝望。

  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中的慢板,是一段英国管奏出的美妙动人、感人肺腑的旋律,是晨曦未露时,或是月光如银时作曲家内心孤独的体验。身处异国他乡,此时心中涌起浓浓的思乡情绪,乡愁总是与孤独寂寞相联系,总是与忧郁悲情相联系。乡愁是什么?是对故土、对亲人的思念,是作曲家的祖国情、故土情和亲情,是远离他们的痛苦,是期待相逢的愁绪。乐曲写作时,无论作曲家身在何处,这种乡愁的产生的背景应该是美国印地安人的苦难生活,是这个背景让作曲家触景生情。所以这柔软的乡愁浸透着孤独、惆怅、悲痛、呜咽和惨淡的气氛,作曲家从对故土、亲人的遥想、思念中回到现实,看到的是印地安人的悲惨生活,作曲家对此感到心痛,于是慢板的最后,是重重的哀叹。

  梅纽因说,音乐的妙处就在于它把我们的感觉组织成一种逻辑的秩序。在《自新大陆交响曲》中,我们跟随着作曲家,和他一起惆怅伤感,和他一直震怒奔放,和他一起跃跃欲舞。梅纽因引他同事克莱恩斯的观点说:把感觉组织成一种秩序,叫做感情圈。典型的感情圈以愤怒开始,然后依次经历仇恨、爱恋、性感和快乐,直至最终达到崇敬(这算不算典型的感情圈,或者其中的有的情感是否必须,以及是否还需要其他情感,我觉得是可以商榷的)。音乐可以吸收和利用这些情感或激情中的任何一种,只有当音乐载着我们经历整个这一圈情感时,它才算是最令人满意的音乐。《自新大陆交响曲》就是一部令人满意的音乐。

  西人说,好的音乐应该是发于心,达于心。我想,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就是这样一部音乐作品,德沃夏克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写出了这部作品,我们感觉到了他那真挚情感。
2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5: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一个朋友把我的《勃拉姆斯和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转了过来,我也顺便来看看,才知道还有这个论坛。而且感觉这个论坛不错。
  也因为有人说本人不是内行,于是再发一篇。干脆丢丑到家吧,呵呵!

  我觉得,在论坛里议论音乐方面别人是否内行是浮浅的。我还没见过哪位称自己如何内行,说别人不内行(说别人不内行意思也是自己才内行)。我相信这位很内行,也期待着他把自己内行人的见解,包括对音乐作品本身的见解、对与音乐有关的背景和心理的见解、与音乐有关的人文社会方面的见解写出来,让大家受益。

  就一些说法、观点指出自己的看法,表示不同意见,不仅对作者有帮助,对各位看帖的朋友也有帮助。如果说些别的,扯到别处是不合适的。再说,音乐史从来不是专门搞音乐的人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7-21 15: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楼主是个很认真的爱乐者啊,似乎作品听了很多遍,相关的书籍资料也看过不少吧?论坛里多见些这样的帖子比那些无聊的版本争论和塑料片探讨有趣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7-21 15: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文章写得也挺生动,行文很流畅,可怜我只能写出那么枯燥无味的东西……

楼主不妨谈谈文学素养怎么培养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回asdfdsa君:
  听过几遍这真的,但看的东西并不多,主要是听过之后回味得比较多,联想比较多。当然有时候联想会没边儿。
  我一直觉得,爱乐之人都是有真性情的。有真性情的人才值得交往、交流。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与交”,这话有道理。诉诸文字,才能更好的与朋友们交流,所以从今年春季,我有了写音乐随笔的想法,而且感觉写的过程也是对音乐进一步加深理解的过程。
  文字是经过推敲的,本人普普通通,偶尔喜欢摆弄几个字。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7-21 16: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云阳县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7-21 16: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看一些音乐随笔,自己也想写一些,不过写着写着就总变成枯燥的说明文,也许是自己的专业的关系,有点太过理性地看待音乐,反而不好。不用称我asdfdsa君,这只是个mj罢了。您也可以不妨看看我的拙作,主id是stochastic,就在下面,风格和您的大作可以说是迥然不同 [s: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7-21 16: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云阳县
个人觉得就乡愁这个主题而言较之德九的第二乐章,德大协的第二乐章更加令我感动,不仅仅因为乡愁,因为忆物思人,因为博爱,更因为德沃夏克对其病重中的暗恋对象妻妹约瑟芬娜的无限牵挂,我们可以从德氏的音乐中感受到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即便是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7-21 16: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呵呵~看来兄弟理解错了~完全没有歧视外行的意思~我的原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明专业从事音乐人写得评论和一般爱好者写得形式不同~

专业的评论人喜欢从乐谱或者演绎的本身去发掘信息~比如亨利.罗斯、郑延益的评论~而“外行”(没有歧视的意思)则喜欢旁侧敲击~更注重从历史的或者文学的角度去评论~“外行”比较出名的评论家比如萧伯纳~他的音乐评论就具有这个特点~

一般爱好者的评论~当然包括我自己都是“外行”的了~不知道这样说兄弟可以理解否?如果有误会~只能郑重地道歉了~因为这个观点也是从一本专业评论上看到的~上面就直接引用了“外行”这个字眼~可能老外说话比较直白或者翻译并不完善吧~


下面是引用江涵秋影于2006-07-21 15:23发表的:
  一个朋友把我的《勃拉姆斯和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转了过来,我也顺便来看看,才知道还有这个论坛。而且感觉这个论坛不错。
  也因为有人说本人不是内行,于是再发一篇。干脆丢丑到家吧,呵呵!

  我觉得,在论坛里议论音乐方面别人是否内行是浮浅的。我还没见过哪位称自己如何内行,说别人不内行(说别人不内行意思也是自己才内行)。我相信这位很内行,也期待着他把自己内行人的见解,包括对音乐作品本身的见解、对与音乐有关的背景和心理的见解、与音乐有关的人文社会方面的见解写出来,让大家受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6: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下面是引用asdfdsa于2006-07-21 16:27发表的:
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看一些音乐随笔,自己也想写一些,不过写着写着就总变成枯燥的说明文,也许是自己的专业的关系,有点太过理性地看待音乐,反而不好。不用称我asdfdsa君,这只是个mj罢了。您也可以不妨看看我的拙作,主id是stochastic,就在下面,风格和您的大作可以说是迥然不同 [s:14]


  刚才看了一部分,已经收藏了,过后再细看。很佩服您的音乐知识功底,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文字,谢谢!同时也不得不表示我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参加工作前,我有一段时间曾经想好好研究一下音乐理论,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但后来放弃了,现在想来都有点可惜,已经学进的一点也忘光了。现在干脆不想学了。

  我与您是两种风格。年初在确定写作思路时,曾经想过是剖析作品,还是围绕作品与作者展开。看过一些之后,决定围绕作品而不是分析作品。我想继续写下去,针对的读者也是欣赏者而不是鉴赏者,不是专业知识丰富的人。这样的好处是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免得因为分析作品不得不再补音乐理论。懒人,总有懒办法。又让您见笑了!

  我这个想法目前得到了论坛里一些朋友的肯定,其中有在音乐造诣很深的朋友。他们也耐心友好的指出不足之处。根据朋友们的意见我对一些帖子作了修改。如果您愿意看,我会陆续发到这个坛子里。希望您不吝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7: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下面是引用wwfyl于2006-07-21 16:50发表的:
呵呵~看来兄弟理解错了~完全没有歧视外行的意思~我的原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明专业从事音乐人写得评论和一般爱好者写得形式不同~

专业的评论人喜欢从乐谱或者演绎的本身去发掘信息~比如亨利.罗斯、郑延益的评论~而“外行”(没有歧视的意思)则喜欢旁侧敲击~更注重从历史的或者文学的角度去评论~“外行”比较出名的评论家比如萧伯纳~他的音乐评论就具有这个特点~

一般爱好者的评论~当然包括我自己都是“外行”的了~不知道这样说兄弟可以理解否?如果有误会~只能郑重地道歉了~因为这个观点也是从一本专业评论上看到的~上面就直接引用了“外行”这个字眼~可能老外说话比较直白或者翻译并不完善吧~
.......


  很欣赏老兄的气度。持这种气度的朋友,即使说得过分也无所谓。
  对音乐专业知识来说,我确实外行。只是喜欢听,现在又加了一个毛病:喜欢写。我的写作思路已经说了,合适与否就不考虑了,希望老兄多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7-21 17: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能写出文笔优美的随笔是我一直都很羡慕的。其实我最初的想法反而是想写一些气氛宽松一些的随笔美文,但因为文学素养有限,最后越写越单调,也就变成了纯粹的音乐剖析文。后来也为此看了一些音乐专业的书籍,却每每不求甚解,因此文中漏洞也不少,贻笑大方了。如果今后能在论坛不时看到您的佳作实在是一件莫大的幸事。我不敢妄言指教,大家多交流总是会互有裨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7-21 1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呵呵~谢谢兄弟的原谅~小弟看音乐评论的口味不太一样~喜欢看亨利。罗斯、郑延益等人写得评论~指出演绎特点的同时也穿插逸事~相对来说这种评论现在是太少了~大多数的评论写得更像散文。。。。。。读起来太过于主观了~最近刚看完弗莱什的回忆录和霍夫曼《谈钢琴演奏》~这些类似的评论题材都是非常不错的形式~呵呵~当然~萧翁、罗曼罗兰等人的评论也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呵呵~

彼此不要误会就好~

下面是引用江涵秋影于2006-07-21 17:04发表的:



  很欣赏老兄的气度。持这种气度的朋友,即使说得过分也无所谓。
  对音乐专业知识来说,我确实外行。只是喜欢听,现在又加了一个毛病:喜欢写。我的写作思路已经说了,合适与否就不考虑了,希望老兄多指点!
[s: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7: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下面是引用wwfyl于2006-07-21 17:13发表的:
呵呵~谢谢兄弟的原谅~小弟看音乐评论的口味不太一样~喜欢看亨利。罗斯、郑延益等人写得评论~指出演绎特点的同时也穿插逸事~相对来说这种评论现在是太少了~大多数的评论写得更像散文。。。。。。读起来太过于主观了~最近刚看完弗莱什的回忆录和霍夫曼《谈钢琴演奏》~这些类似的评论题材都是非常不错的形式~呵呵~当然~萧翁、罗曼罗兰等人的评论也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呵呵~

彼此不要误会就好~


.......


  任何评论文字都是主观的,正如“所有历史都是主观的历史”一样。不同在于,那些大家、大手笔写出东西来,就让你不相信是主观的,就好像事实就是这样。您把那些大人物拿来和兄弟这无名鼠辈比,这哪行啊!还请老兄高抬贵手吧!呵呵。

  其实散文式的评论还是比较适合音乐题材的,我选择是散文中的杂文一种,那些离音乐更远。到时候老兄尽管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7-21 1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门
To:江涵秋影

   真正因古典音樂而有感而發的人不多,能寫出來的就更少了,就這一點而言,我十分鼓勵LZ的行為.

    不過就文中某些觀點何某些對作曲家的評價等等來說,還是很值得商榷的,

    現在的我們所謂的古典音樂已經很難再達到古典,浪漫時期那種水平了,不論從聽眾的音樂素養或者從事音樂人的操守或者作曲家的素質等各個方面來說,都無法恢復到原來的鼎盛了.
    可能有人會說我這麼說是不對的,但是回顧歷史:
    1貴族的減少和消忘,至使欣賞古典音樂的人的素質下降!
    2從BACH到BEETHOVEN用了多少年,和蕭邦同一時期的著名作曲家有多少,回顧20世紀的100年,又出現過幾個Shostakovitch級的人物?
    3從MOZART到Strauss他們都是前1-2填寫完總譜,第二天晚上演出了,現在有多少樂團可以做到?(當然他們可能更追求質量)

     所以說古典到現在已經衰落了(雖然20世紀前60年可以說是古典錄音的鼎盛時期)

    做為一個沒有經歷過古典繁榮時期的我們來說,我認為我們更加應該懷著崇敬的心情去欣賞,卻不可武斷的作出XX不如XX的評價.難道還有人準備給大些大師來一次現在流行的音樂考級或者比賽審麼的不成?

絕無針對的成分,希望閣下通過更深入的了解音樂而寫出更好的東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回1980:
  
  一、同意关于古典衰落的三点看法,我也是这个意思。当然拙文中意思比这三点要窄得多。但古典永远不会消亡。

  二、既然有感而发,就不过是看法而已。这与崇敬与否并没有关系,已经有朋友指出这点。我觉得没领会我的意思,或者我表达的欠准确。本文通篇没有任何贬低勃拉姆斯的意思,只是从他与瓦格纳各自经历中认为勃拉姆斯音乐才能不如瓦格纳。“難道還有人準備給大些大師來一次現在流行的音樂考級或者比賽審麼的不成?”这话就有点抬杠了。本人是非常喜欢勃拉姆斯的,否则也不会在他的一部作品上下这么大功夫。
  其实这跟看电影一样,看过几部电影之后,会有人认为陈凯歌不如张艺谋,或者相反。或者干脆说他们都不行。我感觉这有点上纲上线了。
 
  三、不喜欢与崇敬也不矛盾,不喜欢的作品或者作曲家,并不意味着否认他的伟大。我就是不喜欢瓦格纳,但我不否认他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贡献。

  四、谢谢您的鼓励。同时此回帖也是对本文持异义者回帖最有内容和最友好的,对此我表示钦佩。当然,对出言不逊说脏话的,我就不回了。即然敢把自己写的东西放在论坛上,就已经做好了让人说长道短的准备。

  五、希望以后多提出批评。接受批评指导,进而修改,是我上论坛的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7-21 2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我和楼主一样喜欢德9
可惜文笔太差
也不会用词
所以难以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
面对那些把自己深深感动的作品
结果常常是独自黯然泪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7-21 2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lz的文笔确实不错,看起来比较不累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7-21 23: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下面是引用黑瞳于2006-07-21 23:39发表的:
lz的文笔确实不错,看起来比较不累呵

你的言下之意是我的文章看起来特别的累是不是?
[s:16]  [s:16]  [s:16]
[s:11]  [s:11]  [s: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7-21 23: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下面是引用asdfdsa于2006-07-21 23:50发表的:


你的言下之意是我的文章看起来特别的累是不是?
[s:16]  [s:16]  [s:16]
[s:11]  [s:11]  [s:11]
那倒也不是拉!
只不过比偶的专业文章看起来稍微费眼那么一点点儿  [s:37]
看见专业词汇总想弄明白到底啥意思呵
看专业文献看太多养成的毛病呵  [s: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27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