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元单圈谁称王?--ie900 vs fw1000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31 13: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白面 于 2021-8-31 13:58 编辑

标题一出,想必会有很多人会扔出a8000、xls、major、vr1,或者是turii、1697、re2k、玥来反驳...总之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款最佳万元动圈塞。
而我之所以选择ie900和fw10000作为万元单圈的两个标杆,主要是基于3个最基本的需求点:价格、佩戴和易推性。xls属于15000价位,vr1要折腾升级线,也奔着这个价去了;佩戴方面,turii不太尽如人意;易推性,re2k也可以排除。至于剩下的major、1697和玥则也有各自劝退的理由,比如容易掉漆、造型奇葩、调音不喜,总之一路筛选下来,综合性能能满足要求,没啥劝退点的,实在没几个了。

刚入烧时我肯定想不到动圈能做那么贵,当年最贵的应该是futuresonics的em,final audio高井老爷子也出过专门拿来听piano的夜壶系列,其他好像没啥可选了,主流的动圈之王应该是ie8、exk,整天吵来吵去,d50+ie8貌似也是一段时间的“绝配”。而现在,自己也是情怀所致,组了套勉强算升级版的d100+ie900。

d100已经用了很久,谈论的人估计连当年d50的零头都没。毕竟一个不到4k的录音笔对于现在的泡沫经济时代而言实在算不上啥,勉强当个发烧入门前端吧。大、重、没法上网,通勤都不好意思带,越玩越图方便的需求下,平时更多是手机接个小尾巴听听。

前几个月最热的时候出街装备一直是w1+vx,满足亮骚、隔音和听个响。动铁听久了发觉真心只能当“隔音工具”使,即使是私模,音乐味始终很难感染到我。所以要找回感动,找点回忆时,还是情不自禁抓起动圈。然而手里拿得出的动圈也就fww,这塞子过于特别,动圈最大的优点--低频反而是它最大的缺点,于是乎只能找一副相对“标准”的动圈入耳--前面部分主流耳塞劝退的理由已列举充分,再排除掉t9ie(素质)和大猪(佩戴),于是找来找去也就剩森海了。

据说森海以前是fs代工,直到ie800才开始自己做单元,所以ie900应该是森海自研单元的正统升级版,不知道之后森海还会不会围绕这颗微动圈继续挤牙膏,看9字头的命名,估计后续升级可能性仅存于ie900s,但个人觉得概率依然不大...

佩戴的改进是最直观的。和其他IEM一样,森海这回回归到绕耳戴法,母座调整为加固版mmcx,虽不及当年ie8那么舒服(线材硬了点、容易翘,不贴合外耳),不过比起ie800系还是改良了不少。fww我也习惯绕耳戴,能大幅缓解金属腔体的坠耳感。900做工精致度肯定是不及fww,拉丝面板的质感在黄铜覆漆面前实在抬不起头,不过总比pro系列的透明壳子好多了。。。目测里面还是空荡荡的,眼不见为净吧。

声音的改良上,依然是微动圈的沿用,具体牙膏的挤法,一些900的测评都写得很详细了,什么T3CA三腔吸声体系统、7mm单元改进版本的x3r换能器等等,更专业的细节我也说不上来,总之从单元到腔体到阻尼都有或多或少调整,理论层面进一步扩展了频响,降低了失真。从过万的售价来看,森海这次算是下了决心要证明下了。

证明自己是高端动圈的方式便是高频,严格来说应该叫极高频。包括很多工程师也说了,高频很难做,单动圈的极高频滚降更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可能减缓,于是森海才花了这么多力气去做,包括把频响扩展到48khz,人耳有效听域也就到20khz,之所以要搞到48khz(比800s的46.5又扩展了些),就是为了解决10k-20khz的滚降问题。不过这次调整完之后,并无给我的惊艳感——我依然觉得这块jvc做得更好。要说质变,fww从老木振膜比如fx700、fw001再到fw10000的改变才叫真正的颠覆。完全把暖声调成了冷声,把极高频完完全全做出来了,而且做得“非常之高级”。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是素质层面几乎无可挑剔,亮而不刺是最基本的,从高频到极高频保持绝对的丝滑细腻通透才是最难的。它的齿音很少,起码ie900就更明显,在一些录音质量不好的jpop专辑里对比下就出来了,而在高质量优秀唱功的人声录音里ie900又恢复正常了,相比之下fww就没那么“挑食”,基本都可以保证细腻度,时刻提供一种清澈、清亮、清爽感;其次fww的调音是完全体现了日系的审美,相当精致,没有宏大感、低频只是基本交代了弹性,对高频几乎不产生任何副作用,中频也是,保持清瘦透明的线条,因此整体听起来就像一个体态轻盈的仙女,不食人间烟火。

ie900则调校的更为激进和现代,从小桥流水一般的fww营造的世外桃源穿越回如今喧哗拥挤的现代社会——场面感上,森海大得多,声场优势属于一耳朵,低频的差距也是,刚听时我觉得森海太太太轰头,掩蔽效应明显,煲到现在似乎也没啥好转,所以我对森海工程师说的解决低频掩蔽效应的T3CA系统的声学有效性存疑。好的方面,森海依然坚持一贯的传统,保留足够有气势的低频,再怎么做好高频极高频,低频也不能放弃。因此在听古典包括一些流行录音,比如席琳迪翁《a new day has come》这类音乐时,低频带来的振膜震颤感会传递到耳膜,有种连带震动的感觉,这点fww无论如何做不到。

结像处理上,ie900比原来的森海更外向。全部元素前压,这种推到面前的气势感搭配着无欲无求永远和你保持距离的轻柔淑女fww,倒是相当互补,非常适合“hifi教学”——前者强调动态、后者强调瞬态。我个人不太喜欢ie900的中频,可能听惯fww的那种细腻向风格了,总觉得森海的中频还是偏干,尤其搭配d100录音笔,听着甚至会多喝两口茶。。。这时p6p又变香了,维持动态的同时,能给中频的沙石感加点水分,尽管没法根治,总算舒服些、能听了,但是细腻度依然远不及fww。

900的极高频个人还是挺喜欢,不惊艳、但值票价。能在基底这么强、动态这么迅猛的低频之下还不会显得闷,着实不易。听四季时,w1+ie900只能说合格、能听、有那个味儿了(平衡口下),而p6p+ie900才可以说声音的层次感,包括一些老烧评测里提到的纹理感才能被感知到,一些轻微的细节都能被捕捉,动态的起伏以及音色的变化都能被更强烈地感知到,这种感知是伴随身体层面的,声波本身就具备能量,ie900的高频能量一直都在,只是需要一些更高级的前端去释放。而d100还是比较尴尬,对比w1只能算微小量变,毕竟就一个单端,哪怕900已经算好推,素质层面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更极端的fww的上盘前文已经夸过,但就上盘表现,我觉得fww就值回票价了。ie900比fww更容易出声,但实际潜力我认为更大,一个是动态和声场层面,遇强则强;中频的侵略性也明显强过fww,有种动铁般的密度感,细节表现力很突出,只是从高密度到高自然度还需要前端的适配,个人认为这方面p6p的r2r是相当不错的选择,而到了极高频这块,目前的搭配只能说不过不失,稍低于预期,不知道未来有何发挥。都说高频很难控制,容易出毛刺,而ie900有点相反,它的高频完全不犀利,远不如低频、中频那么外露,平时绝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是收着的,至于什么时候能亮出獠牙,更华丽地表现《四季》,或许可以期待下台机下的表现。就随身来看,强如p6p的4.4口,ie900依然是一副不折不扣的古典向暖声塞,与纤细清冷的fww刚好互补。因此,900当王、fww当后,索性原地结婚吧。




2
发表于 2021-8-31 1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哥们,900不带pro吧?
有点强迫症,别误解,写的还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7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