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R10为参考,以木碗之名(zmf verite&eikon 铁三角L300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3-25 01: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嘉定区
本帖最后由 banshee 于 2022-3-25 11:10 编辑

在2022年听到了R10,这支距今已经有​有三十多年的耳机(此处鸣谢雷豪哥,在疫情被封锁中借出R10和L3000)
索尼大法信仰之颠的一颗明珠,光环太多了,榉木外壳、生物振膜、手工限量,太多无法重现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成为传奇
鄙人则是从一部漫画chobits开始对R10有了印象(过于奇怪的联系不知道的就别去搜了)
毕竟已经停产这么久,各种复刻也就能有个形(此处表扬空白总的mutex,致敬作品中视觉和听感cp值很高)
而声学处理则是可以探究一下的,看看变量相关性,比如耳罩、海绵这些东西和高低频、声场、音色之间,哪些关系比较直接,怎样调整有些什么改变
声音用文字很难精确表述,网上也已经有大量的图文分享,我用手头的几支耳机来说一下异同,然后再结合结构上的差异进行调整,看看是否有趋近的可能

耳机如下​:
Sony​:R10 CD3000
ATH​:L3000 ​
ZMF:verite open/closed eikon
R10我没拆,坛友bwck2000老师发表的:Sony mdr-r10 保养换绵小记 已有非常详尽的描述

part1.R10&CD3000
这俩都是生物振膜单元,也都是异形腔体,包括中框的“悬浮”结构,可以理解为基于一个模型下的完全版和减配版,只不过这个减配之后听感差异有点大
R10整体音色的厚度、松弛度、低音的弹性都会明显高出一筹来,拿cd3000去碰瓷没啥意义,薄、亮、远三个字
在这个比较里面可以看到sony在封闭式耳机上的思路——用异形腔体和吸音材料搞定混响,用悬浮中框搞定振动,用创新的材质来尽可能的呈现大法想要的声音
这俩对比之下其实没啥可下手调整的地方,最多就是cd3000中框的气孔是不是再开个洞多点低音,但没啥大意义,这年头有个黑插cd3k放着听听女声也挺好,再搞也不会像R10的

part2.R10&L3000
先说结论,R10和mod之后的L3k在我听来是有那么一点点异曲同工的,低音的弹性、高音的线条都是一个取向,只不过生物振膜瞬态会快一丢丢,但是L3000的单元真的很强悍!
第一耳朵听到L3k的时候想扔,什么嘛,低音那么多,人声那么贴
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L3k的耳罩已经皮硬绵瘪了,正好手头有尺寸适配的耳罩,海绵挺,侧面有开孔,想着应该正好能改善贴耳和低音多的问题,换上还真就是改善了不少,但低音还是有点多,声场拉开之后觉得还有调整余地
就各种查资料,看到了蓝蓝海洋维修L5k的帖子,发现铁三角的腔体和大法相比,简单粗暴了很多,一圈黄色玻璃纤维吸音,单元后方做个罩壳扰流,就没了
四个十字螺丝小心翼翼拆开之后发现,L3k和5k腔体基本一致,差别在单元后部,l3k没有那个碳纤维罩壳,直接裸奔,于是就仿照大法,在中央铺了一层吸音棉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现在的我:L3k真香!要形容的话,它的声音会像一个全方位加强版的cd3000,更甜润,更弹,更开阔,唯一的差别,是生物振膜特有的气声

part3.Sony&ZMF
第一次看到ZMF还是在我爬head-fi的时候,看到边栏新闻里说到这个耳机得了个什么奖,yi,这个耳机有点好看的嘛
陆续就入了vo、vc、eikon三个耳机,下面那个黄色的壳体就是eikon——zmf家的仿R10,从生物振膜到腔体形状到声音特质,都能找到些影子
eikon相比较R10,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一是缺轻盈,从佩戴到声音,R10都很轻盈,而eikon相对更重,更夹,戴在头上存在感强很多;二是声音的光泽度和弹性,都是R10更好听一些,领先的不多,但是能听出差别,在鼓、小提琴上会比较明显
而优点则是eikon的低频下潜更深,力度足动态大,我猜测是和振膜的面积和材质有关,R10的振膜会更轻薄一些
这里说两个点,一是生物振膜的气声,很有辨识度,就是高频上的去,但是不刺耳,中频有纹理质感,但是颗粒细腻,这一个特点在eikon/r10/cd3000上是有共性的
二是木壳,所谓的木味,我理解是类似乐器的腔体共振和谐波,不同的木质因为其密度、表面气孔的差异,尤其是在耳机这个场景中, 差别会非常的可闻,是厂家调音一个非常有玩点的地方
从zmf对eikon的处理和jenalabs对r10的mod中可以看到,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橡胶质感的阻尼材料贴在了腔体内测,我理解这是为了抑制共振,或者是改变共振点——只要是改变,就有可闻之处,是好是坏,试一下听一下就行,每个mod的人口味不大一样,比如咸鱼上有位陈总表弟,他mod完的cd3000更清丽,我和他讨论的结果就是咱俩取向差异太大了,他喜欢更薄更亮的,我觉得他mod完声音拉太开,低音都快没了——说这是因为,只有我们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声音,以及用怎样的手段是可以去调节正负的,才有mod的基础,不然别人调出来一个很nb的声音,你不喜欢,也是白搭。

总结一下,声场、混响,包括一些分离度的问题,可以用腔体、吸音棉、耳罩来调整,甚至一些高低频的分布可以用线改良一点点三频分布,但是音色和韵味(泛音)这东西,调不了,声音薄厚没法搞,声音有没有感情也搞不了
耳机真好玩

2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01: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banshee 于 2022-3-25 11:14 编辑

R10镇楼




来个合影

eikon打开,黄色吸音玻纤,黑色壳体阻尼,单元背后黄色吸音海绵,黑色贴在磁铁后壳上,和歌德的黑胶一个作用,均为原厂状态


cd3000单元,乳白色振膜,和R10一眼看去差别不大

调音孔调节气流,对低音影响最大

黑色为原厂海绵,白色则是我增加的吸音棉部分——加了之后声音收的更快,在cd3000上不适合,在L3000里则是有正面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3 07: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