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老生常谈的问题:模拟声和数码声是什么

查看数: 10768 | 评论数: 80 | 收藏 3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5-2-6 14:28

正文摘要:

之前查了几次百度没搞懂这俩是什么感觉。2025年了,有没有资深烧友详细解答一下。 是不是用上黑胶听听黑胶我就能理解何为模拟声呢

回复

mikidaisuk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11-19 23:10
实际很多人只是跟风说说,就觉得冷声数码味,暖糊模拟味
yht 来自 江苏无锡 发表于 2025-11-19 13:51
现今的“模拟声”,特指耐听、久听不累。相对应“数码声”烦躁,不耐久听的风格。数码播放时代追求的“模拟声”既要大动态高解析,温暖通透;又要平衡宽松久听不累。
奥巴马吗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11-19 11:21
我木耳也听不懂,不敢评论
headacheliu 来自 浙江杭州 发表于 2025-2-9 15:34
个人瞎想
数码味:高分辨率,设计上意图尽可能降低失真,甚至以接近100%无失真为其理念,但是实际不可避免一些非线性失真(不利于其设计意图)
模拟味:设计上并不以降低失真为最优先,有意图地在取舍中增加线性失真
zhouwuxi118 来自 亚太地区 发表于 2025-2-9 14:04
4页回复下去,大部分人都没玩过模拟音源,就不说玩没玩好,这话题就变成一锅粥了
edbljl 来自 广西来宾 发表于 2025-2-8 23:27
hifi 模拟味 数码味 都是伪概念,谁认真谁就是傻子…
zikomol 来自 广东 发表于 2025-2-8 17:45
本帖最后由 zikomol 于 2025-2-8 17:49 编辑
爱吃莴苣 发表于 2025-2-8 16:55
玩专业机用以回放,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认为是需要投入学习成本的。上游研发出来的硬件架构给下游hifi提供 ...

感谢详尽的讲解,获益良多。我粗浅理解:数字处理,软件,算法,dsp处理别交给普通hifi厂商,解码器里自带的这些部分大概率不太行。所以可以用外部电脑(软件)把以上环节优化到极致。然后发挥hifi类器材供电(分体电源),模拟的强项,买无数字处理,无升频的供电优化(nos)解码。功放部分选专业和hifi都沾边的厂,声音正且相对有性价比。感觉一开始玩hqplayer升频dsp算法软件配合nos解码算是对路了,分别发挥软硬各方优势,优化极致
爱吃莴苣 来自 江苏南通 发表于 2025-2-8 16:55
zikomol 发表于 2025-2-8 16:16
之前买过个小的专业器材,是黑狮的r2x2,说实在的,我把hd700接上去推,感觉挺刺耳的。后面有些人跟我说 ...

玩专业机用以回放,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认为是需要投入学习成本的。上游研发出来的硬件架构给下游hifi提供思路和设计参考,下游的hifi则在供电和模拟部分花更多的精力重新打磨,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使用各种稀有电容、线材等手段来提升“听”的部分。如果仅谈数字音频的回放,总体的硬件架构在如今的材料学范畴内已无革命性突破的可能,因此像黑狮2x2这种入门声卡仅依靠其硬件来充当hifi回放的设备,可能也就是凑合的水平,就会给hifi圈用户造成一种“专业机不过如此罢了”的印象。你也说了,专业设备重点放在模拟in和数字部分,模拟out并非其强项;模拟out是hifi范畴比较擅长的部分。那么回到我一开始说的,玩专业机作为回放则需要结合软件、各种母带级dsp插件,再结合专业机的硬件架构,才能切实体会到上游设备的降维打击,这也是hifi圈不擅长的赛道,或者说这是hifi圈不需要具备的技能,软件、算法以及硬件和软件的无缝衔接,编辑和处理音频(上下游设备之间,时至今日在硬件架构层面没啥大差距,甚至hifi圈子用料更加极致更加的“无中生有”)。但是话说回来,在民用玩乐圈子里谈软硬件结合着玩机子,不切实际。所以,上游和下游相互之间有交流、合作、跨界,但整体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如果有人试图将上游的玩法带入到下游的领域之中,首先学习成本就是巨大的门槛。

zikomol 来自 广东 发表于 2025-2-8 16:26
本帖最后由 zikomol 于 2025-2-8 16:28 编辑
爱吃莴苣 发表于 2025-2-8 15:27
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另外我再多嘴一句,你说的不错,像dCS、PrismSound、Lavry甚至在hifi圈比较熟面孔的Ch ...

不过神奇的是,这些厂有些时候为了营销理论一套一套的。我记得几年前,dcs好像说dsd128就足够了(他家vivaldi码率上限),说什么再往上就没啥实际意义,有副作用啥的。然而当时dcs却帮别人处理dsd256赚钱。然后现在又推出个新的系统,码率支持到dsd512。。。。。。我看着是挺乐的
zikomol 来自 广东 发表于 2025-2-8 16:16
爱吃莴苣 发表于 2025-2-8 15:27
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另外我再多嘴一句,你说的不错,像dCS、PrismSound、Lavry甚至在hifi圈比较熟面孔的Ch ...

之前买过个小的专业器材,是黑狮的r2x2,说实在的,我把hd700接上去推,感觉挺刺耳的。后面有些人跟我说,这专业器材的成本分摊,不完全是hifi部分,像话放啥的用不上这种也占了些成本。所以我其实对那些专业厂的各种功能塞在一起的多路大杂烩adda器材是有些抵触的,想着成本不全分摊到hifi上233

所以现在玩的路子就变成了电脑外部升频,买hifi的nos解码来玩。自己也不专业,简单想的就是,hqplayer跑dsd512,1024升频,电脑cpu配合显卡的算力总比解码器里可怜的fpga高多了,靠电脑把数字滤波的精度拉满,da部分就干好da就行,不要瞎掺和upsampling环节
觀海聽風聲 来自 亚太地区 发表于 2025-2-8 16:03
hifiamor 发表于 2025-2-6 15:13
模拟声本质就是高频缺失或者高频失真大。老式磁带就是典型的模拟声,你看看磁带的频响范围。
也不要迷信什 ...

说的很好,逻辑清晰

爱吃莴苣 来自 江苏南通 发表于 2025-2-8 15:27
zikomol 发表于 2025-2-8 13:49
感谢大佬讲解,拓展了思路,之前没研究过专业音频领域,是个小白。现在正在baidu查找世界顶级录音棚,研 ...

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另外我再多嘴一句,你说的不错,像dCS、PrismSound、Lavry甚至在hifi圈比较熟面孔的Chord,无论是公司还是主要的技术负责人、工程师,他们都是专业机圈的技术大拿,跨界到hifi系列产品线小试牛刀做点产品就能大卖。为啥呢?也很简单,就像滚雪球。因果关系就是产品做得好口碑就好,就会在圈子里形成无形的“标准线”,被大批量采称为行业准绳,像电影圈子同期声领域就是zaxcom、sound devices、Aaton、Sonosax等,这些就叫行业标准品牌。都是大几千万、上亿美刀投资的电影现场用这些设备进行声音采集,品质可想而知。不说远的,我们央妈采购sounddevices一个型号一个批次就是大几百台,何况全球?这些利润才足够真真正正的投入到自主研发环节,没有足够的利润谈何自主研发?所以下游的圈子只要一谈”自主研发“我就乐,但也只能看破不说破。
zikomol 来自 美国 发表于 2025-2-8 13:49
爱吃莴苣 发表于 2025-2-7 14:58
淡定吧,这个小圈子的生态环境就是这样。从二战之后英国人摆弄遗失于民间的军用电台开始(算是近代HiFi的 ...

感谢大佬讲解,拓展了思路,之前没研究过专业音频领域,是个小白。现在正在baidu查找世界顶级录音棚,研究里面的设备构成。然后发现了一些熟面孔,丹拿的bm6a,雅马哈白盆。然后发现了一些在hifi领域也听说过的牌子,Meitner(emmlabs),bw,Weiss,bricasti,jbl,merging,丹拿等等。感觉专业圈的竞争大,相对来说有性价比一些。我认为可以买专业,hifi两者都沾边的牌,相对来说更“正确”。不会像纯专业一样那么难用,听感过于“分析”,也不会像某些hifi厂商,贵和“不正确”纯电子垃圾。
风卷残云 来自 广东珠海 发表于 2025-2-8 11:26
angel5630 发表于 2025-2-8 09:23
怎么说呢,你去听听音乐会现场,那就是模拟声,回来再对比下器材直接差距就知道了,那些小提琴独奏,悠扬 ...

yjmy705 来自 广东韶关 发表于 2025-2-8 10:16
以前的模拟味声音像是胶片机拍照,暗室冲洗出来的照片。(比如老黑胶老磁带老收音机)
现代的模拟味,比如是新出的唱片还专门给你搞个黑胶限量版,处理上给我感觉更像是,把数码相机拍的照片打印出来,纸媒对比高清显示器看起来当然更模拟,但本底还是数码相机,和胶片机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有点多此一举了。
岁月如梭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2-8 09:32
举个通俗的例子,好比高清电视机显示同一个人的一张照片,数码声就这个人不化妆,而且还是面部特写,每一个毛孔、每一根汗毛、每一粒黑头都看的清清楚楚!而模拟声就是相当于美颜后的艺术照,毛孔和汗毛被淡化了,面部的线条和肌肤的质感被突出了,更强调整体的流畅、优美、顺滑。看你喜欢哪一种呢?
angel5630 来自 四川成都 发表于 2025-2-8 09:23
本帖最后由 angel5630 于 2025-2-8 09:28 编辑
melonmelon 发表于 2025-2-6 17:55
上面有坛友纠正了,其实我想问的应该是模拟味和数码味

怎么说呢,你去听听音乐会现场,那就是模拟声,回来再对比下器材直接差距就知道了,那些小提琴独奏,悠扬婉转好听细腻,有感情。但是有些所谓数码味重的器材,直白刺耳,一个调子拉完。
newcybert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2-8 09:04
现在几乎没有模拟声
sailing2000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2-7 21:17
不可思议Zzz 发表于 2025-2-6 17:01
数码本身是没声的,也是要DA转换为模拟信号,我感觉应该是问的模拟味和数码味。
个人理解,模拟味是失真小 ...

赞同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21 03: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