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大家千万别在网上打磨CD /SACD碟片!

查看数: 3860 | 评论数: 61 | 收藏 6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5-7-15 19:09

正文摘要:

有几张碟会卡一二首,在网上看到打磨碟片的宣传可以打磨岀镜面碟片,心动就行动了!在闲鱼找了一个成都袁师傅的人打磨,他宣传自己手法好又是发烧友!好的信他了! 打磨回来后发现所有碟信息面有不同程度划痕,并且 ...

回复

mozart1899 来自 美国 发表于 2025-7-18 02:12
我认识一个人死了,几万张碟和黑胶都当垃圾扔了。 任何CD黑胶当古董收藏没有啥意义。再值钱也没用,因为没人接手。呵呵。
fenk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7-18 00:35
本帖最后由 fenk 于 2025-7-18 00:40 编辑

盘别扔,这是唯一升值的东西,你把你家器材全都当辣鸡扔了我都能理解,因为本质上没有真正升值的器材。而且你光驱能读就证明他还是能读出来的。您拿电脑抓轨出来那不叫数字保存,这种事儿网上有这张盘的是个人都能做。CD格式的设计就让他没法真正数字原码保存,而是只能以近似无损的方式采样,顺序读取加上没有像样的文件系统,也就意味着你做不了精准纠错。所以有人管他叫半模拟么?他的缺陷也是他的魅力。真正数字的东西应该就是非线性的,你给他切开打乱顺序无论咋存,他还能原样拼回来,到MD时代就有这个概念了。
HXHAICCY 来自 广东 发表于 2025-7-17 16:29
true-blue 发表于 2025-7-16 23:18
听过一位老烧说:电平低是为了古典动态来时预留大音量的空间,电平太高声音会出现很不自然的听感,声音超伏 ...

简单点就是把信息电平分为10份,蔡琴能唱出1-9格电平,基准电平就要取1V;某晨只能唱出2格电平,电平可以取5V,声大够用
gxtrzz 来自 加拿大 发表于 2025-7-17 10:51
hyxiaoxi 发表于 2025-7-16 15:30
减少损伤的可能,透明的膜也不可能反射

我是好意提醒,因为我是受害者,不仅没有用还很容易卡进CD机,尤其是那种吸入式的。
true-blue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7-16 23:18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2025-7-16 23:30 编辑

听过一位老烧说:电平低是为了古典动态来时预留大音量的空间,电平太高声音会出现很不自然的听感,声音超伏时会失控。西崎崇子的梁祝有较多版本,我个人觉得黄河  梁祝的版本演绎上最成熟。但是,怎么说呢,有些段落上声音较轻细,到大动态来时又觉得爆发得太过猛。然后又听过其他艺术家所演绎的,起伏不大,动态也一般,演绎的情感也不太好,听着觉得平庸。西崎还有让我不满意的是,主提琴不够突出。
shuang007 来自 江西 发表于 2025-7-16 23:04
我个人觉着首版很多80-90年代的电平低,再版电平高; 首版声音软些;再版味精多些,声音更立体被修饰染色过一样。不一定对哈!?我就这么笼统一说。
true-blue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7-16 22:47
shuang007 发表于 2025-7-16 22:36
的确,音乐是用了欣赏和愉悦放松自己的。关键是音乐本身;就好像有人喜欢首版,有人认为再版声音更适合更 ...

其实CD版本声音的确比我用CD机播放CD跟自己抓轨的区别大好多,但也并不是专对。。。感觉某些版本(指的是精选版),可能是集合了不同唱片公司,或不同时期的集合,可能会再次调一吓声音风格。反正,我是木耳,只要自己在正版抓轨的,那怕是320K的mp3,好多时却比网不明来历的无损要好。别人说我木耳就木耳吧,这些区别我真听不出,更觉得没必要去挑错。
shuang007 来自 江西 发表于 2025-7-16 22:36
true-blue 发表于 2025-7-16 22:32
是有区别,我就大胆说区别大概相差4%吧,但这些都是以我自己的CD机里播放CD跟插电脑USB的区别,这些也跟C ...

的确,音乐是用了欣赏和愉悦放松自己的。关键是音乐本身;就好像有人喜欢首版,有人认为再版声音更适合更好;都各执一词,没有定论的。
true-blue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7-16 22:32
shuang007 发表于 2025-7-16 22:26
是的。也算是一种数字备份。 但抓取数字格式和实体盘就是同一张哈,播放仔细静心下来听还是会有些质感上 ...

是有区别,我就大胆说区别大概相差4%吧,但这些都是以我自己的CD机里播放CD跟插电脑USB的区别,这些也跟CD机内置的USB解码能力有关。说起这个差别,其实并不大,或者你偶尔也根本分不出来,听音乐所受到的心理上、环境等因素更大关系,我也并不会死磕着那丁点的不同,没必要。
shuang007 来自 江西 发表于 2025-7-16 22:32
而且银圈盘更不好保管,基本时间长了没有注意湿度温度和避光;很容易掉银粉。而且银圈面不管是上层和底层信息区那一层都容易形成那个细微痕迹,一圈圈的使用擦痕。
shuang007 来自 江西 发表于 2025-7-16 22:26
true-blue 发表于 2025-7-16 22:21
所以,不管是塑胶还是玻璃CD,染漆层的质量还是存在质量年限的,我最终还是将自己喜欢的专辑都抓轨转成数 ...

是的。也算是一种数字备份。 但抓取数字格式和实体盘就是同一张哈,播放仔细静心下来听还是会有些质感上的差别。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暗示,反正实体盘播放和数字抓取格式播放还是有那么一丢丢不一样。
shuang007 来自 江西 发表于 2025-7-16 22:22
播放一定是没问题;放在柜子里最好有门避光,就算再好保管,像我贴的上面的盘一样,也会有掉银。都是概率问题。 另外:对品相要求过高的俗称“品相王子” 会比较在意这一点哪怕是一点点透光。 其实都过了十几二十年,这就算是好品美品了。不拆首版基本很难。
true-blue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7-16 22:21
shuang007 发表于 2025-7-16 22:16
我这张稀有贵重双盘也盘圈边缘也掉银,

所以,不管是塑胶还是玻璃CD,染漆层的质量还是存在质量年限的,我最终还是将自己喜欢的专辑都抓轨转成数字文件。
true-blue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7-16 22:17
shuang007 发表于 2025-7-16 22:12
套了cd封套没?有没有避光保存?

就是将CD长期存放在柜子里,背光照是看出一丁点漏光孔,但播放时没影响。
shuang007 来自 江西 发表于 2025-7-16 22:16
我这张稀有贵重双盘也盘圈边缘也掉银,




shuang007 来自 江西 发表于 2025-7-16 22:12
true-blue 发表于 2025-7-16 21:57
CD毕竟是胶塑产品,即使你在常温环境放着,染料层也会出现老化,我这张CD极少播放,但在灯光背下照看,竟出 ...

套了cd封套没?有没有避光保存?
true-blue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7-16 21:57
CD毕竟是胶塑产品,即使你在常温环境放着,染料层也会出现老化,我这张CD极少播放,但在灯光背下照看,竟出现一小点的透光小孔

true-blue 来自 中国 发表于 2025-7-16 21:33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2025-7-16 21:38 编辑

CD碟的印刷面下方是存储数据的染料层(或者理解为数据层),别人贴胶膜保护的作用主要是那些常用CD包的人,长期在包里不断提取做成染料层的磨损,对于一般用户来讲没啥意义。而另一面的表面磨损对CD的染料层信息并没有啥大影响,毕境CD主要都是使用塑料材质,表面有些划痕并不会做成多大的影响,或者只是使个人的心理上觉得不够完美。人的思维千奇百怪,各种各异,并没有绝对性的对与错。

郭富城当时在那唱片公司的歌曲挺好的,后期转唱片公司之后录制很烂,基本上全是电子合成配乐。
icehurricane 来自 湖南 发表于 2025-7-16 19:38
好奇点进来,看完真的很想笑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7-19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