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tfk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录音:喜闻乐见的 古董喇叭vs漫步者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erzinan 发表于 2017-7-31 20:39
既然你说人家玩hiend,为什么他会玩在你嘴巴里各种差劲的hd600

哎哟。。。high end对我来说现在像个贬义词了
你听听我网盘的录音,听听音展或去别人家听啊,
极品人声版主rock(好像这个名字), 都说玩贵的器材很多,玩的好听的很少啊。。。

玩家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态度、思维等,对系统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highend骗钱的垃圾太多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0: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erzinan 发表于 2017-7-31 20:38
你不是把600喷得一塌糊涂,然后,还有给玩600耳机的烧友,人生建议的吗?
我想听听你给那个你嘴巴里玩60 ...

他好像也来这里的啊,不知叫什么名,他早就对我一肚火啦,哈哈。。。不过我没说错的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29850
见3楼,

自然规律就在那,你悟性低,不明白,就没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7-7-31 2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闵行区
tfk17 发表于 2017-7-31 20:44
哎哟。。。high end对我来说现在像个贬义词了
你听听我网盘的录音,听听音展或去别人家听啊,
极品人声 ...

请教为何hiend就是贬义词了。
这个词的本身并不带有什么太大的偏向性。
每一个执着的烧友,愿意投入的烧友,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hiend,请问这个词又有哪里有问题了。
器材风格差异,喜好风格都是各种各样,谁又能完全决定,自己的就是无敌的,别人的都是垃圾,需要给人生建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7-7-31 2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闵行区
tfk17 发表于 2017-7-31 20:46
他好像也来这里的啊,不知叫什么名,他早就对我一肚火啦,哈哈。。。不过我没说错的
http://www.erji.ne ...

请教你所谓的自然规律到底是什么,请详细的理性的解释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对了,那位600玩家他也BS大奥和HD800的(就是你用的耳机啦。。你们听音观真心有问题)

我当时刚卖掉800不久,我见他玩hd600跟他说“你有听过800和大奥吗”
他说:”600的古典才是古典,800和大奥不行,大奥我音展早听过啦“

然后我说可是600这么肥混,粗,不真实不自然啊?你找个乐手在你面前弹琴试试
然后他有点扯不下去了,就说了一句话,大意是:"耳机玩具而已,我们都是玩喇叭的啦..!"

哎呀,我擦,你能感受到我当时的心情吗?就和现在面对你的心情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7-7-31 2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闵行区
本帖最后由 erzinan 于 2017-7-31 20:57 编辑
tfk17 发表于 2017-7-31 20:51
对了,那位600玩家他也BS大奥和HD800的(就是你用的耳机啦。。你们听音观真心有问题)

我当时刚卖掉800 ...

你还没给他,人生忠告呢。
别人不喜欢大奥800又如何,每个人喜好不同,追求不同,很正常啊。
没什么问题,而你就是你吹的都是无敌的,你不吹的都是垃圾,要给人生忠告,不吹不黑,我觉得你人生观,价值观有问题,说白了,有强迫症。。
hifi很大程度,相对而言,原本并没有所谓的绝对的非黑即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7-7-31 20: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
tfk17 发表于 2017-7-31 20:51
对了,那位600玩家他也BS大奥和HD800的(就是你用的耳机啦。。你们听音观真心有问题)

我当时刚卖掉800 ...

pk三,我说的漫步者你是比还是不比了?做事有头有尾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erzinan 发表于 2017-7-31 20:49
请教你所谓的自然规律到底是什么,请详细的理性的解释一下。

这个说很多次了,stereophile也说的很清楚

其实如果你是个音乐爱好者,自然就会慢慢到那一步的,
比如我小时10来岁,喜欢过一段重低音,玩过低音炮,几岁时也玩过EQ,
然后用K240M听了一段时间音乐(感悟不少,240声音不清楚,我就一首歌反复听几十次,发现音乐里的各种元素)
然后ER4很清楚,当时惊艳
然后听了一阵ER4感觉不对,没有小时听黑胶的感动
然后540G 560,好听,音质又不行,
然后玩老STAX,音色乐感又不行
都不耐听,全都都慢慢听腻了,
然后开始玩70年代,

自然而然就变成现在这样,变成古董玩家了,
你真要懂,你光看stereophile的文章只能碰到皮毛
还是需要你自己、亲身去体验、感受音乐,过了5年10年,也许会好点
好的耳机和系统可以加快你进步,
差的耳机如600,严重拖慢你进步,600下的音乐都变成600的声音,都变味了,还不如K240的(以前“兔大”玩HD600 580J,后来来我这听了K240M去玩K240和KK去了)

你要想进步,你就不要胡闹,认真听音乐,真正爱上音乐吧。。。。耳机都是工具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hd800那种声,音乐似乎是不喜欢你的,想离你远去,我现在听HD800那种声会抓狂的

stereophile也提过千万不要买那些中频远,人声不好听的耳机(见前面stereophile主笔建议贴3楼)
这些都是血泪的教训,你不听,你就自己去体验下咯,浪费点时间金钱这样咯,
800玩玩可以,各种都体验下,一直听下去,额。。。你能忍就好,你喜欢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1: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 正如前面在“透视感”中所描述的,太多中频能量会使音乐呈现向前冲到你的脸上,中频能量凹陷的范围太大的话又会使人感觉和音乐之间的距离更远。选购音箱时,千万要避开这种中频音染。在短时间听到的小小音染现象,在长期聆听时会变成很大的不愉快体验。以上的讨论主要是针对音箱引起的中频问题而言,但若把讨论延伸到前端器材,也能引导出一些我们应该知道的不同角度的中频表现。”

“聆听的目的
  上述的分析式聆听是要发现器材之间的区别,这种方式的聆听可以让我们知道很多起初的优点和缺点,但并不是如此就万事OK。迄今为止,我们尚未提及音响器材如何让我们去感受音乐。器材表达音乐的成果若能让人投入其中连续聆听下去,这种能力就叫做音乐性和感动度。音乐性和感动度很少能在A/B测试中表现出来,也不能以某些特定的音质属性来描述。相反地,器材能够提供长时间音乐满足感的基本性格只有在休闲聆听中发现--不用做音量较准,不必刻意选择软件内容,不用解析性思考。A/B比较中所做的那些分析会损害我们对音乐内涵的接受,只有把音乐视为整体看待而非个体集合时才会被音乐感动。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鉴定聆听都不只包括A/B/A比较,也得包括单件聆听和休闲聆听。单件聆听是指长时间一直聆听某个器材或系统,以天计算而不是以小时计算,并以轻松自然的态度来聆听音乐而不是听声音。如果经过长时间聆听后,你能感觉振奋和满足,那你就能确信这件器材有能力表达音乐的内涵和意义。事实上,这是音响器材品质最重要的指标。”



这些都是听了多年后的感悟啊,我、他和很多听了多年后音乐爱好者,想法其实都差不多,追求也差不多,
你可能慢慢也会得出上面两段的结论的(可能10年,20年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7-7-31 2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闵行区
tfk17 发表于 2017-7-31 21:01
这个说很多次了,stereophile也说的很清楚

其实如果你是个音乐爱好者,自然就会慢慢到那一步的,

你这些所谓的流程是绝对的吗?
我只能说,你的喜好,并不是说绝对就是错的,但是这只代表你自己的喜好和一部分人的喜好。
但是hifi有很多风格走向,每个人追求的风格都不同,我老耳机也听过一些啊,日本机也听过,欧美机也听过啊,我觉得各有各的好。有的人追求这个风格多一点,有的人追求那个风格多一点,都很正常。
而你就是你的是无敌的,不符合你的听音观的,就是垃圾,就是渣。
这难道不是你思维方式有问题吗?性格有问题吗?做人有问题吗?
为什么你会被很多人黑,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不过,就你拿的那些mp4录音,就想证明你的器材是无敌的,那真是太搞笑了。
我不否认你的老耳机,老器材,有可取之处,但是,请不要这么极端地,把自己玩的喜好捧上天,别人的都是垃圾,更不要谈什么人生忠告,大家都看得到,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有德行的长者,又怎么会像过街老鼠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被封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7-7-31 2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
面对自己定下的比录音规则,pk三勇敢的做到了虎头蛇尾,开始顾左右而言他,在漫步者面前怂了下来。早叫你不要扯录音嘛,那是为你着想,不信。越扯越开心,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tfk17 于 2017-7-31 21:21 编辑

我就有点悲剧了啊,几岁就得出结论了,小时听黑胶,长大一直想念那种声,那种美好回忆,
清楚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知道好声是什么
HD800能给我一时的快感,听一阵又去想念从前了,(HD6XX那种垃圾,那年代过来的人会觉得根本无法接受)
可能这样,所以我玩的比其他人快一点吧
(群里有些比我小的,现在也玩的很好啦,有几个进步比我还快,都是小时候听过好听的音乐,然后一直想去找回那种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erzinan 发表于 2017-7-31 21:12
你这些所谓的流程是绝对的吗?
我只能说,你的喜好,并不是说绝对就是错的,但是这只代表你自己的喜好和 ...

如果你是个音乐爱好者,注意力是在音乐上,小时听过好听的声,想找回那种感觉,
那么你是会慢慢变成那样的,

如果不是,也没问题,AV影院都很多人玩的吗,有些人根本不听音乐,把音响当流行数码产品玩等,
什么人都有

不过那些认真、喜欢音乐的人,想法都差不多的,
比如这个啦:


“ 日本《Stereo Sound》杂志主脑菅野冲彦先生关于“唱片演奏家”的观念和主张(转贴)


     菅野冲彦先生是日本《Stereo Sound》(立体声)杂志的 “灵魂人物”,因为《Stereo Sound》杂志自始至终宣扬的都是菅野冲彦先生的观念和主张。

  我非常赞赏菅野冲彦先生“唱片演奏家”这一观念和主张,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他音响文化的“灵魂”所在。

  以下是他一些精彩的见解:“怎样把机器改变成自己所渴求的声音,努力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始终是最重要的。好比说饲养狗,假如对它多加爱护,它会更亲近主人。音响器材亦一样,只要努力不懈地用心调弄,机械也必定会做出相应的回应。”“没有良好的器材,说什么都是空话;但是更重要的还有使用器材的人,也即是人的感性和音乐观。即是说‘你要从音乐中得到什么?’只有明白了这个核心问题,器材的存在才会变得有意义。也可以说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器材,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音响是用者个人的写照’。也即是说通过音响,可以了解自己,玩音响也即是在和自己进行斗争。被动适应音响,这实际上和一些无能的乐师,只懂得跟着乐谱上的五线谱演奏完全没有什么两样,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那是不可能令人感动的。”“‘声音’和‘音乐’被分开来议论,我觉得是很不正常的一种现象。”“当然音响也是一门学科,有不少原则是要遵守的。也不是说不要去考虑什么理论的东西。但是如果太执着于理论,强迫自己去忍受自己不满意的声音,那也就太没有意思了。”;“没有人认为一旦拥有良好的相机,就可以拍出优美的照片。”等等,等等。
  
   “唱片演奏家”理论的实质是在讲:你不用去理会CD唱片本身或音响器材本身的“本来面目”为何物,你要去做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对音响器材以及周边设施的使用与调整,最终把你心目中想象与追求的(CD唱片)声音给完全展现出来。也就是说,相同的音响器材,会由于“唱片演奏家”(也即是它的主人)的不同,调整出来的声音可能就会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像同是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乐谱,由于演奏者对其内涵和意境的理解不同,就会有着不同的演绎诠释一样的道理。

  同时,“唱片演奏家”还在反复强调着这样一个思想观念:使用者与音响器材之间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调整与互动,音响器材最终也可以被赋予“人性”与“活的灵魂”。“唱片演奏家”不采用通常那些“机械的、技术的、数据的、冷冰冰的”说教方式,而是着重从“人性的、人文的、感性的、生活的”的方面出发,去揭示音响文化比较深层次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唱片演奏家”这一观念和主张非常独到与成功的地方。这比我们动不动就拿“真实”、“中性”、“监听”、“现场”之类的大话去理论音响文化要显得实际得多、人性得多、生活得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1: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tfk17 于 2017-7-31 21:27 编辑

“  同时,“唱片演奏家”还在反复强调着这样一个思想观念:使用者与音响器材之间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调整与互动,音响器材最终也可以被赋予“人性”与“活的灵魂”。“唱片演奏家”不采用通常那些“机械的、技术的、数据的、冷冰冰的”说教方式,而是着重从“人性的、人文的、感性的、生活的”的方面出发,去揭示音响文化比较深层次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唱片演奏家”这一观念和主张非常独到与成功的地方。这比我们动不动就拿“真实”、“中性”、“监听”、“现场”之类的大话去理论音响文化要显得实际得多、人性得多、生活得多。 ”



是不是也是和HD800相反的描述啊

听了那么多年,真心只有音乐永远不会腻了,电子音效都i很单调了,就像你看电影,慢慢都对3D啥的没感觉了,只想看一部好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7-7-31 2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erzinan 发表于 2017-7-31 20:18
1.录音设备的局限性,录音设备自己带的音色风格,影响录音还原怎么解决?
2.播放设备的层次不齐,自己带 ...

你知道他的外号吗?


小桂子 ----- 音译 小龟子 ; 另外他是 太 监 .... 不是男人,说过的话不算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1: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tfk17 于 2017-7-31 21:32 编辑

“而是着重从“人性的、人文的、感性的、生活的”的方面出发”


我不早告诉你们要留意录音里的这些东西了吗??只有做好这些,真正好声,才会百听不腻
其他音效都腻啦(真正做好,清晰度也很高的,,真正的高清,自然的高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7-7-31 2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闵行区
本帖最后由 erzinan 于 2017-7-31 21:38 编辑
tfk17 发表于 2017-7-31 21:08
“ 正如前面在“透视感”中所描述的,太多中频能量会使音乐呈现向前冲到你的脸上,中频能量凹陷的范围太大 ...

你和我谈你的经验啊。
好啊,我也和你谈谈,我的感受。
我认为我作为一个烧友更多的是有自己的标准衡量声音的表现。
首先,我是认同的,好器材的根本是感情,但是感情的表达,是各种各样的,这里我追求的也是偏向模拟感的表达,我个人喜好,自然的声音,是平和的柔顺的,毛茸茸的结像表达,没有太多刻意的感觉,音色不能太暖,也不能太冷,相对中性一点这样能更加忠实还原唱片本身的内容,细节绝对是丰富的,这种丰富,是立体的柔和的,舒缓的自然而然地呈现在面前,而我手里40000号800的音色是比较中性的,敏感表现系统的音色,而800虽然音色不凸显,但是结像确实毛茸茸的,弥漫散发开来。很接近模拟味的质感,分离度,细节,就更不用说了,这本来就是800的强项
好了,前面谈到面前,我认为好的耳机,是接近音响的表现,这里突出的是舞台感,声音应该是更接近在面前表现的,乐器还是人声,更加突出的,在面前表演就这一点,800几乎是最好的,因为800是可以通过物理的方式把结像呈现在耳朵之前,也就是物理的方式表达出舞台感,这种优势,你的老耳机是没有的,舞台定位,800稳妥的强悍,堪比kk的舞台感。
最后,我来说说,我对平衡性的理解,我认为好的平衡性,就是中性的,敏感的表达,耳机更多的,是相对更多呈现出系统和唱片原本呈现的内容,然后太中性干扁扁的呈现又缺乏自然感情,所以中性一点模拟感自然的音色,就是相对而言,更好的声音表达方式。
这里我认为800和艺雅,卡达斯和bha的组合,相对而言,我认为是很相得益彰的。
既不缺线条筋骨,又浓密丰富,润泽自然。
当然啦,这些,只是我一面之词,你也没听过我的系统,爱信不信。
别以为你秀一些所谓技术理解,经验,别人就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不听我讲的话,就浪费生命时间金钱在那沉闷的声上了。。。。

等过了多年,你回想下:“当年用HD800等一些现代器材听音乐,给了你多少快乐?”。。很少吧
“还不如手机好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7-7-31 21: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闵行区
onehifi 发表于 2017-7-31 21:29
你知道他的外号吗?

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如此耍赖之人,还谈什么道德修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4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