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soulfly19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CD和PCFI,到底哪个好?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8-9-23 15: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南市
幽灵姐 发表于 2018-9-22 18:42
都8102年了,居然还有人说得出CD机的jitter比PC高这种话。PCjitter不高的话,个个还搞什么界面数播CD机干嘛 ...



答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8-9-23 15: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南市
没有性格 发表于 2018-9-23 14:31
又来了盲听试验……
第一,你提出试验你就组织起来。20万RMB的一套设备你去弄来。低于这个价位的,我自 ...



如果低於20萬聽不出來,那到底一耳朵是多小的一耳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8-9-23 16: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阿斯兰君 于 2018-9-23 16:44 编辑
erjiac 发表于 2018-9-21 20:02
通篇胡扯
你提的指標絕大多數與數位訊號傳輸毫無關係
數位訊號只有正確與錯誤

很显然不同数字输出设备,其参数并不一样,很显然数字信号虽然一样,但是不同的设备输出一样对结果有影响,我测过不少数字设备输出设备,结论还是一分钱一分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8-9-23 17: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南市
阿斯兰君 发表于 2018-9-23 16:39
很显然不同数字输出设备,其参数并不一样,很显然数字信号虽然一样,但是不同的设备输出一样对结果有影响 ...



Testing chain: External loopback (line-out-line-in)
Sampling mode: 24-bit, 44 kHz

表格都寫line-out-line-in了
你怎麼會認為測量的是純數位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8-9-23 17: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阿斯兰君 于 2018-9-23 17:24 编辑
erjiac 发表于 2018-9-23 17:01
Testing chain: External loopback (line-out-line-in)
Sampling mode: 24-bit, 44 kHz

估计朋友没有用过RMAA,LINE 只是代表线路的输入输出方式,是OUT循环到IN,不代表模拟或者数字,软件没有那么智能去识别是数字端还是模拟端信号,统一这样标识,数字或者是模拟都是人工接线,数字端的你测个模拟能到这个参数?别人看这参数就知道数字了,因为模拟根本达不到,何必要固执己见呢,是不是要我还要拍个视频来证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8-9-23 17: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南市
阿斯兰君 发表于 2018-9-23 17:08
估计朋友没有用过RMAA,LINE 只是代表线路的输入输出方式,是OUT循环到IN,不代表模拟或者数字,软件没有 ...



對,你量的是數位訊號沒錯
問題是你第一個設備的時基根本不是44.1k的倍數
你從最基本的設定就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8-9-23 17: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dlhg 发表于 2018-9-10 16:30
所谓高格式文件哪里来的? 母带吗?哪里来的母带?如果是cd抓轨出来的怎能比cd好听?

问题网上就是有96K 24Bit的DVD Audio可以下载,母带也是有,不过比较少。母带或者LP转出来的192K 24Bit也不错。这些都比CD要强了吧?
还有一堆SACD抓的DFF、DSF文件,PC都可以播放。
这些都比CD从源头上就更高了。
而且就算是CD抓轨,之后也可以通过各家不同算法的滤波、升频插值算法来得到更好的声音。
CD在每次播放的时候都有产生误码的可能,而且碟片有点灰尘、激光头有点灰尘都可能有影响,而PC直接从硬盘播放则不会有这些问题。
还有就是PC上选曲方便,整个硬盘里装了几千首都可以随时想播哪首就哪首,CD做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8-9-23 1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kano 发表于 2018-9-11 00:26
永远是那句话,PCHIFI在音质上的劣势,远小于其在便利性上的优势。CD还是留给不喜欢/不会用PC的人吧。

PC HIFI都可以用SACD抓轨的DSF、DFF直接输出给解码器解码了,更不用说DVD AUDIO、母带、LP来的96K 24bit和192K 24bit
PC HIFI在音质方面还说劣势的,得有多落后于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8-9-23 17: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li570587 发表于 2018-9-11 03:11
个人观点,在乎音质的话,现在是cd的,未来是数播的,但不管怎么着都到不了pc上,毕竟优化太费时费力了。至 ...

PC哪有多少费时费力一说,别人针对USB数字界面或者USB解码优化好的软件,现成直接拷贝拿来用就行了。
也就有这个精力这个兴趣的人,才会去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8-9-23 17: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erjiac 发表于 2018-9-23 17:27
對,你量的是數位訊號沒錯
問題是你第一個設備的時基根本不是44.1k的倍數
你從最基本的設定就錯了
...

你是从哪里看到我不是44.1的,所有的输出输入都是设置在44.1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18-9-23 18: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南市
阿斯兰君 发表于 2018-9-23 17:54
你是从哪里看到我不是44.1的,所有的输出输入都是设置在44.1K



你的第一個設備的internal clock不是44.1k的倍數
不信你用48k量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8-9-23 18: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erjiac 发表于 2018-9-23 18:01
你的第一個設備的internal clock不是44.1k的倍數
不信你用48k量看看

行,按你说的来试试,是输出44还是输入48还是都改成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8-9-23 18: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jhj 发表于 2018-9-23 17:41
PC哪有多少费时费力一说,别人针对USB数字界面或者USB解码优化好的软件,现成直接拷贝拿来用就行了。
也 ...

USB最难搞了,互调失真大的一批,这还是几千的界面,解码自带的XOMS之类的方案更加糟糕,真正数字牛的还是高档的专业声卡,当然不是什么乐之邦 创新  华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18-9-23 18: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jhj 发表于 2018-9-23 17:35
问题网上就是有96K 24Bit的DVD Audio可以下载,母带也是有,不过比较少。母带或者LP转出来的192K 24Bit也 ...

每次提到CD和PCHIFI坛子里好像都是吵得不可开交,前面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我想大半我都没看懂,但我引的这位意思还是很明确的,就我看来:老是拿cd和抓轨wav比,意义和结果都不会比cd和母带文件来的直白了当。没错,cd是很美妙的东西,因为它有实体感,不说音乐本身,甚至里面那本booklet或者侧标都是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24bit 192khz的母带就是比cd更接近hifi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吧?码率就是那么摆着的啊。所以结论就是各有千秋,各位爱咋整咋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18-9-23 1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南市
阿斯兰君 发表于 2018-9-23 18:14
行,按你说的来试试,是输出44还是输入48还是都改成48



輸入輸出改96,應該可以得到與第二張卡類似的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18-9-23 1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南市
阿斯兰君 发表于 2018-9-23 18:14
行,按你说的来试试,是输出44还是输入48还是都改成48



剛剛找到這篇文章,裡面解釋了這張卡的生成clock的方法
http://hifiduino.blogspot.com/2010/01/how-are-clocks-generated-in-musilan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18-9-23 18: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erjiac 发表于 2018-9-23 18:22
輸入輸出改96,應該可以得到與第二張卡類似的結果

我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18-9-23 19: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本帖最后由 阿斯兰君 于 2018-9-23 21:54 编辑
erjiac 发表于 2018-9-23 18:31
剛剛找到這篇文章,裡面解釋了這張卡的生成clock的方法
http://hifiduino.blogspot.com/2010/01/how ...

确实是的,刚才全改到96.有改善,我发现貌似是这个界面极度不稳定,虽然出声是没有啥问题的,但是在测试过程中经常参数都是很大的异常,44.1可以每次都测出来数据,96经常数据都测不出来,刷10次有一次已经跟声卡的接近了,声卡每次数字端测出来的结果10次都几乎没有任何误差,还是能说明一点,理论再玩美,最终数据出来还是需要靠设备的稳定和性能来决定。几百的东西还是跟几万的有差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18-9-24 00: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台州市
阿斯兰君 发表于 2018-9-23 19:35
确实是的,刚才全改到96.有改善,我发现貌似是这个界面极度不稳定,虽然出声是没有啥问题的,但是在测试 ...

所以说你可以换一张更好的声卡,或者换更好的解码器,但PC永远是PC,你不需要换硬盘线,也不需要给内存条加避震,更不需要贴什么“量子贴”。

软件也只需要使用ASIO 和 foobar之类的专业播放软件即可,用不着搞什么所谓深度优化(像“玄武优化”这类都属于纯粹骗钱的)。

所以说论CD和PC谁更好是没有意义的,这两者可以做到完全一样。
整个音频回放系统里,最脆弱,最易受到干扰的地方,就是数模转换(声卡和DAC)和后续的模拟放大部分。
这两部分做好了,其他地方只要不是差的离谱都没问题的。

所以不管是CD还是PC,都犯不着几万几十万的投入,何况,全坛又有几个人真的投入了这么多呢?
就算有那么几个,也不能代表大多数玩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8-9-24 00: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台州市
没有性格 发表于 2018-9-23 14:42
哎呦~
浪费时间,那你倒是浪费一次啊,讲一次清楚啊

你说这些都没意义。

在挺CD踩PC的人里,就没见过有谁能自圆其说地解释清楚为什么CD比PC好,是什么道理,强在哪里,强多少……

相反,大多数时候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个笼统理由 “Jitter” “干扰” “电源” “定价” “通用专用”……
要么就说 “难道厂家都是傻瓜吗?难道买的人都是傻瓜吗?” “如果CD没用那么音响厂家都倒闭了算了,大家都退烧算了,大家谈也别开了” ……云云

道理只能和善良的人讲,反之碰到 “梁非凡” 有多少道理都没用。
永远叫不醒装睡之人。可悲的是如今劣币逐良币,装睡之人占据了hifi圈的绝大部分舆论空间,
难怪人们都会说,不是hifi器材不如昔,而是人心不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