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迈向宅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Tidal一路走到HQPlayer升频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15: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安庆市
本帖最后由 迈向宅男 于 2021-2-9 15:51 编辑
wwwwww426 发表于 2021-2-9 14:23
我话说得难听一点,仅个人观点,楼主不要往心里去。
任何升频都是人为劣化声音。因为无中生有。保真的角度 ...

你说的很对啊。HQ嘛,卖的就是味精。但是我们一般能买到到delta-sigma架构的DAC,其实是偏向于DSD解码领域的,所以呢,HQ这个工具拿来用一下,也还不错。味精就着窝窝头,还是可以吃一阵子。PCM解码,比较擅长的还是r2r解码架构。但是这个架构的DAC太他妈贵了,国产的性价比一般,国外的都是奔着一万美金去了。所以权宜之计,还是升频。等三宝的r2r解码器出来,1万人民币,可以买来继续回到PCM的道路上。其实三宝的作者也不齿玩升频,觉得这是在扭曲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1-2-9 16: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迈向宅男 发表于 2021-2-9 15:50
你说的很对啊。HQ嘛,卖的就是味精。但是我们一般能买到到delta-sigma架构的DAC,其实是偏向于DSD解码领 ...

楼主别听他胡吹,升频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模拟部分de处理难度

升频在音频回放过程中并不罕见,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降低模拟LPF的性能要求,可以用更低阶数的LPF,从而达到更好的相频响应;同时升频之后的信号中噪音功率在音频带内的分布也会小于升频之前的源信号,从而降低对DAC芯片本身的精度要求,提高信噪比。
upsampling和oversampling在目前的专业和民用音频设备DAC线路中都有应用。
前者的常见实现形式是ti、ADI等公司的那几款ASRC异步采样率转换IC和ES901X等DAC内置的ASRC线路。ASRC好处除了之前提到的两点,还有就是可以在较低成本下实现内外时钟隔离,即可以隔离掉信号链中DAC之前的环节引入的大部分jitter;如果DAC本地时钟相噪特性足够优异,ASRC无疑是个性价比不低的jitter免疫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17: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安庆市
本帖最后由 迈向宅男 于 2021-2-9 17:38 编辑
cokesum 发表于 2021-2-9 16:56
楼主别听他胡吹,升频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模拟部分de处理难度

升频在音频回放过程中并不罕见,其优势在于 ...

HQ这个东西,的确是加了算法。这个算法,的确改动了原来的声音,让它更加的讨好人的耳朵。这个套路,商业上很成功,等于是把chord的粉丝横刀夺走。那个算法不是吹的,所以软件卖1700人民币。但是确实有违音乐的真实。当然升频是很管用,你说的技术路径就是为何我升频后听了觉得好爽的底层原因。我觉得最终回归自然,还是要回到pcm r2r的模式上吧。DSD吧,其实还是应用于中低端DAC比较合适,我看国外高端的东西,2万美金往上的,基本上没多少针对DSD深度开发的。我在现阶段,非常喜欢H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1-2-9 1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迈向宅男 发表于 2021-2-9 17:37
HQ这个东西,的确是加了算法。这个算法,的确改动了原来的声音,让它更加的讨好人的耳朵。这个套路,商业 ...

所有delta sigma架构的解码都是把PCM调制成DSD再进行处理。所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直接输入DSD信号,反而会跳过芯片的调制算法。假设芯片接受DSD Native。
关于未来是R2R还是Delta Sigma,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个人感觉是D-S,R2R依靠电阻网络,这个东西对模拟部分的处理太考功力。电阻对于温度什么的都很敏感。而且模拟设计依赖经验,现在模拟做的好的公司和工程师也越来越少。反而是D-S架构依靠数字升频,这个要做好的入门门槛低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1-2-9 18: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cokesum 发表于 2021-2-9 17:59
所有delta sigma架构的解码都是把PCM调制成DSD再进行处理。所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直接输入DSD信号,反而 ...

本质上就是把难点放在模拟部分还是数字部分。最近你看到的高端解码都是R2R,只能说R2R比较好说服顾客它的价值高,毕竟电阻配对什么的都需要人工。但是测量指标好的DAC大部分还是Delta Sigma架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1-2-9 22: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门
wwwwww426 发表于 2021-2-9 14:23
我话说得难听一点,仅个人观点,楼主不要往心里去。
任何升频都是人为劣化声音。因为无中生有。保真的角度 ...

明显你进入误区了...

1. dCS 不用说了吧. dCS 四件套跟单一件 dCS 解码, 是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其中一件 dCS 的升频器. 这个概念几乎是共识.

2. 在市场上, 极大部份都是OS 解码, 即是内部必需升频至最高码率解码. 你输入什么鬼都一样会内部升频, 现代解码这么高的讯噪比都是归功于升频.

3. 你看NOS解码有占比多少台? 讯噪比都是比较低的. 有那些"讯源专家"是坚持NOS的?

说穿了HQPLAYER是就等于DCS四件套其中的一大件(升频器). FPGA干的事变成PC 暴力运算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1-2-10 04: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海南省
界面的问题,我用Amanero USB转IIS界面轻松上DSD512直解,只是升频不够力,只是播放DSD512而已。PRO版转换好后播放比较好。
HQPlayer升频滤波要用双机播放模式,单机播放要想达到好的效果成本过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1-2-10 10: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西城区
tidabie这个在线提取的软件不行,不是无损提取,下载下来全是24bit48Khz码率,浪费硬盘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安庆市
无想牧歌 发表于 2021-2-10 04:57
界面的问题,我用Amanero USB转IIS界面轻松上DSD512直解,只是升频不够力,只是播放DSD512而已。PRO版转换 ...

我的界面也是amanero, combo384,当我使用PC台式机的时候没问题,升256很轻松。但是在苹果系统,尤其是这个arm64下,就是不行。我怀疑是界面的驱动在这个OS里有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安庆市
处理器 发表于 2021-2-10 10:02
tidabie这个在线提取的软件不行,不是无损提取,下载下来全是24bit48Khz码率,浪费硬盘空间。

能推荐个高级点的软件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安庆市
cokesum 发表于 2021-2-9 18:02
本质上就是把难点放在模拟部分还是数字部分。最近你看到的高端解码都是R2R,只能说R2R比较好说服顾客它的 ...

从商业普及角度来说,d-s架构的DAC肯定是前途无量的,r2r无论是成本还是使用的便利程度,都远远低于它。但是,r2r架构的复杂度,决定了作者可以有发挥的空间,只要能把算法和电阻的电气布局平衡好,就是能搞出来d-s解码器无法企及的声音。所以r2r经常会出现各种失败作品,这玩意太考验作者的设计能力了。我们之所以还在这里讨论这些,不就是因为希望能得到那样的声音嘛。这是灵魂的架构决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1-2-10 11: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海南省
迈向宅男 发表于 2021-2-10 11:04
我的界面也是amanero, combo384,当我使用PC台式机的时候没问题,升256很轻松。但是在苹果系统,尤其是这 ...

界面刷的软件分WIN版和LINUX版,你的界面是WIN版的。而MAC OS是基于LINUX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1-2-10 12: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迈向宅男 发表于 2021-2-10 11:29
从商业普及角度来说,d-s架构的DAC肯定是前途无量的,r2r无论是成本还是使用的便利程度,都远远低于它。 ...

不好说。模拟原件最大的问题是离散性太强,影响输出结果的因子太多。有可能一个型号的两个机器,测量结果就相差挺大的。也可能一台机子,在你家,在我家测量结果也不一样。数字电路的引入本来就是为了解决离散性问题。

当然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音响的输出可以是个艺术性话题,那么可以讨论的就是另外一套逻辑了。
R2R本质上我觉得和胆机是一个性质,甚至和胶片摄影都类似。测量结果一塌糊涂,但是符合人的感官舒适性,所以得以延续下去。但是你说这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不太认可。

当然从更远的角度来说,整个音响换能系统里面,还原度最差的都是最后的发音单元,无论是喇叭还是耳机。所以有时候又觉得在前端精益求精的最求那么一点点的精准,后端完全就随机漂移掉了,究竟有没有意义。当然另一方面心里也会想,就算听不出来就不应该追求精度了么?是不是应该把能做好的都做好!

以上归根结底都是世界观问题,所以HiFi是个哲学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2: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安庆市
cokesum 发表于 2021-2-10 12:33
不好说。模拟原件最大的问题是离散性太强,影响输出结果的因子太多。有可能一个型号的两个机器,测量结果 ...

我没有说r2r是方向,恰恰相反我觉得只有容易普及的,容易获得客户的产品是发展方向。你说的都没错。我想表达的意思是,r2r代表着更高级的追求,或者说类似艺术。艺术从来就不是适合大众的,一定是小众的。你最后一句话说得好,hifi就是哲学,因为设计者自己对于音乐的认知,直接决定了他要怎么去设计这个器材,无论是什么架构的器材。

话题扯太远了,回到我这个问题上,我到底该不该换个笔记本啊,这个苹果的没法升256,有点糟蹋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1-2-10 13: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nickdo 发表于 2021-2-9 22:41
明显你进入误区了...

1. dCS 不用说了吧. dCS 四件套跟单一件 dCS 解码, 是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其中一 ...

大部分产品的设计首先出于商业目的的考量。如果认为厂家做什么我就该买什么,或者某某大牌天价货就代表正确的话,那么我只能说,你是优质客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1-2-10 14: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迈向宅男 发表于 2021-2-10 12:44
我没有说r2r是方向,恰恰相反我觉得只有容易普及的,容易获得客户的产品是发展方向。你说的都没错。我想 ...

别换笔记本了吧。要换上台机,笔记本好多都是低功耗CPU,HQPlayer吃单核频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1-2-10 14: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门
wwwwww426 发表于 2021-2-10 13:27
大部分产品的设计首先出于商业目的的考量。如果认为厂家做什么我就该买什么,或者某某大牌天价货就代表正 ...

怎么看出我表达是"厂家做什么我就该买什么"???

从市场角度, 大趋势去看出进步的其中一个源头很困难吗??? 又或者从讯噪比这种科学上能量化的标准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1-2-10 16: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衢州市
lilongduzhi 发表于 2021-2-7 11:12
楼主如果想省心,可以买台teac nt503 或者ud503   他的内部也是fpga 升频,支持非数字升频模式nos   hqpl ...

UD503的升频我听过,使用高登evo做耳放,hd820听,升频后的声音明显比原本还差,和hq升频没法比
我个人认为是机器的性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1-2-10 16: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衢州市
然后,升频上限还和驱动有关!我用VMV D1和高登的序曲,界面都是XMOS 208。D1可以开到44.1Kx512(后面还有更高的甚至到了x2048(当然我没试这个比例),序曲则只有x256,后面就没有了。
不过,序曲的驱动有问题,安装厂家推荐的,则只有foobar可以出声,其它包括系统本身都不能调用解码器出声。删掉后换成D1的驱动倒是全部音频都能出来了,但是设备管理器中有个未知设备,而且升频上限就是x2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1-2-10 16: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西城区
迈向宅男 发表于 2021-2-10 11:04
能推荐个高级点的软件嘛?

没有发现可以完美无损抓取TIDAL的工具,都是经过转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6 14: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