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轻烧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要养成听不插电音乐的习惯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1-10-28 14: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电子流行本就是二次作品。甚至很多协奏曲录音调音师都重新调过。。。但并不是HIFI。要快感现在本来就简单。也不要纠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10-28 14: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电子乐种类很丰富,有土嗨的迪士高也有高大上的格莱美获奖作,作品不同水准不同,这一点其实所有音乐都这样。

从某种角度来讲,电子乐更考验回放器材的回放能力。因为真实录音的音乐还有乐器自身和录音技术的限制,而电子乐却没有这些限制,完全可以在音频文件规范的范围内实现现实中无法达到的声音,更纯净的音色,更透明的质感等等。

要说电子乐不如传统真实乐器的地方,可能仅仅是诞生时间太短尚缺乏时间的沉淀。今天能见到的传统乐器都是经过几百几千年的人工选择和改进而沉淀下来的,从乐器制作到演奏技巧都经历了长时间无数人的考验。不过,电子乐诞生虽然才几十年时间,但各种合成器音色的数目早已大大超过传统的乐器数量,而且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可以说电子乐在今天已经融入了各种风格类型的音乐之中,已经成为现代音乐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10-28 14: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画鬼的容易并不是说要表达我们从未见过、听闻过之物是容易的,而是说我们如果画一个随意幻想出来的东西是容易的。
但是并非我们从未见过、听过之物就完全是我们的随意幻想,就像梦境中在现实不存在的那些意象就是完全的幻想,而恰恰表达这种在日常、现实中难以听见、看见的东西是很困难的。
想象出来的下限可以很低,就像是完全与外界隔绝的一种幻想,也可以是对某种不为我们所具象感知的真实存在的表达。这和用什么形式并不是绑定在一起的,即使可能大量使用非真实乐器的创作意图中蕴含着这种随意幻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10-28 14: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那你就只能听古典交响了,凡是带人声的基本上都是插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10-28 14: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西省临汾市
   你想说什么? 说服那些花大把金钱买设备的人,用低端产品。


你还是想说,高保真不存在。高保真其实就是用器材还原乐器,呵呵~~~  


非要较真在录音差,那都是60年代的事。现在的音乐一台电脑就可以完美重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8 14: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省白城市
Rangers007 发表于 2021-10-28 14:31
那你就只能听古典交响了,凡是带人声的基本上都是插电的

有些发烧翻唱还好,至少乐器是用真乐器伴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8 14: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省白城市
电子乐就没有高保真的概念。就像beats和dt990的高音都可以电子乐。但这两个高音还原乐器音色肯定是要出现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10-28 14: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本帖最后由 JACK2325 于 2021-10-28 14:57 编辑

总说啥实话楼主说的我赞同。现在很多原声乐器、不插电乐器的音乐,都做出了“电”味儿,这个和大家要求声音悦耳、一耳朵抓人 分不开。再加上 电容麦 的使用,原声的乐曲 反而不那么受欢迎了。
还有就是,原声乐器每一件与另一件都有细微差别。拿交响乐用到的乐器来讲,材质和制作工艺是最为影响乐器泛音的。想听到足够的泛音,前期录制和重放设备就无比重要了。所以HiFi的终极乐曲应是交响乐,而且是大编制、大动态的乐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10-28 14: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不插电也可以有好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10-29 04: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电子乐是没标准,所以门槛低
但是成熟的电子乐对于各项制作和声音要求是极高的。
真论起所谓的播放素质要求,电子乐是最高的。
如果如你所说,柏林怎么可能成为世界上电子乐最发达的地方?
如果电子乐播放要求低,为什么Funktion-One可以卖那么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1-10-29 08: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最重要。其次,够听就行,器材上限无边无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1-10-29 14: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福州市
轻烧党 发表于 2021-10-28 14:35
有些发烧翻唱还好,至少乐器是用真乐器伴奏。

发烧翻唱能把真实乐器录得像MIDI音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1-10-29 18: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流行音乐里的高端不插电音乐会,不加扩音器的流行现场效果,源自立体声发明之初的55年,全都是古典音乐现场录音的高清临场感。卡朋特的录音在70年代就很清晰了。猫王的够强。

其它就不解释了。高端器材在欧美丝毫一直都有的市场资源。不中断的支撑了立体声录音发展,和古典流行音乐乐坛,知道今天。

1955年咱这里还都是清朝民果的东西和思想占绝对主流。比较奥运会之前都够呛。鬼才能想到RCA,水星那种立体声录音的效果。也就是现在才勉强能听到,刚刚被惊艳。所以这种一直延续的高端用户与群体市场,才造就了很多高端录音的基本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1-10-29 18: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ygj1988 发表于 2021-10-28 11:51
只是感慨 现在的流行音乐越来越快餐话…. 几乎找不到真实乐器录音的专辑了!全都是midi制作! 本来旋律不错 ...

mi滴确实很多了,对于大量的商业唱片(非古典类),不过midi音色也有很多是采样的,所以采样是否为“真实音乐”,这是个很难决断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1-10-29 18: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电声口水歌无所谓器材,基本都是脉冲声波的走向,任何mp3,320k都很劲爆。把任何糊Hi器材都给直接穿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1-10-29 18: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jimguo 发表于 2021-10-29 18:38
流行音乐里的高端不插电音乐会,不加扩音器的流行现场效果,源自立体声发明之初的55年,全都是古典音乐 ...

非常喜欢70-80年代的古典类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1-10-29 18: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70-80年代确实是欧美立体声音响器材惊艳了很多稳定收入群体,为唱片业越来越发达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基础。同时也为很多指挥家和乐团提供了广告和观众培育效应。

到现在偶国才跟上来,帮助互联网经济大发展。器材市场也在不断慢热越来越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1-10-29 20: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hifi本就是以表现乐器的真实度为基准,,,交响乐还是以原始乐器居多,,,电音的声音太多变,,,暂时还听不惯电音的交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1-10-29 20: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能听出器材表现乐器声音是否趋近真实,,但无法判断对电声乐器声音的表现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1-10-29 21: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你根本不知道录音制作唱片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2 16: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