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206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5 1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1-28 15:17 编辑

Best 100 - 本家系列: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8965712.html
这里面有很多都是苹果格式的,末法时代有了就算不错。

100 Best Encores Classics(6CDs,FLAC)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33728339.html
Erotic Lounge [100 Best Lounge & Chillout Tracks] (2018).zip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33247039.html

这个wav的猛: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7059&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20: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1-30 01:12 编辑

没有参数公示披露习惯的行业只能靠体验判断差异性。所以,常看用户评价对形成选型筛选升级思想很重要: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p;extra=&page=4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p;extra=&page=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23: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总体感觉还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4
发表于 2022-11-28 00: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鄂州市
jimguo 发表于 2022-11-25 12:01
Best 100 - 本家系列: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8965712.html
这里面有很多都是苹果格式的,末 ...

俺就知道,有困难,找金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8 15: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性价比升级了一下耳机,感觉厉害了。
听法系钢琴派科尔托高徒佛朗索瓦的肖邦效果就有了。
这个账号很有料,包子有速度供源: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15289365.html
撸串上有高码的弗朗索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0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2-1 22:23 编辑

感觉这款耳机是古典流行通吃的走向。箱子声,雄厚之内大有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22: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听了一下慕洛娃的帕格尼尼第一小协,感觉总体仅次于柯冈。是阿卡多以下够格演奏者的第三位,其他第四位没有。尽管比柯冈稍欠流畅性,但百分之8、90都到位了。
一查资料。原来慕洛娃就是柯冈的学生,难怪。小提琴家的试金石,就是帕格尼尼小协。几乎谁碰谁死,除非另类。和巴赫大无类似。

慕洛娃,俄罗斯小提琴家。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科岗的学生,1980和1982年先后赢得芬兰西贝柳斯比赛和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第一名。1983年和指挥家乔达尼亚趁到芬兰举行独奏音乐会之际,到美国使馆要求政治避难,后又移居奥地利。穆洛娃的第一张唱片录于1985年,曲目是西贝柳斯和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这以后,她录制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几乎张张精彩。她的演奏,洋溢着难得的高贵气质,节奏、分句、层次,都处理得极为精致,她最有质量的作品是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page=1#pid348932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20: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ed11高分辨解析之下的新的对比:

Guarneri Quartet  瓜内利组 -优美韵味松香味十足Artur Rubinstein Guarneri Quartet -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9369913.html
https://www.xiaobaipan.com/file-28895607.html

sacd综合
https://rutracker.org/forum/viewtopic.php?t=5557246
Juan Crisóstomo de Arriaga
https://rutracker.org/forum/viewtopic.php?t=4312085

对比之下,还有几个都比较典雅。
Emerson String Quartet 艾默生
The Lindsays -林赛
Belcea Quartet -贝利卡

前面几个四重奏组的演绎都比较自然典雅。对比以前990之下的鲍罗丁,维格,阿班贝格不过尔尔,有点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9
发表于 2022-12-4 2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
升级了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2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前面说了好几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08: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古典频道唱片” 30周年纪念盘 - 巴洛克音乐与声乐:
Channel Classics 30th Anniversary Album - Gramophone Editor's Choices:
Biber, Buxtehude, Dvorak, Mozart, Purcell, Рахманинов, Telemann, Verdi, Vivaldi
(R. Podger; 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Florilegium, Amsterdam Sinfonietta, C. Thompson; J. Zomer) - 2020, FLAC (tracks), lossless
F28C4563A6852A509D824D65C1606C6EC138AD70

古典音乐经典专刊 - 英国《留声机杂志》历年原本:
Gramophone Award
Gramophone Magazine - November 2022
Gramophone - [1930.1932.1939.1958.1967.1968. 1972-2022, PDF, ENG] to update 04.11.2022 - 78.32 GB  
F9CC023B0F66ED7E100A059AA788BFB06A91D5A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2
发表于 2022-12-9 2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省
jimguo 发表于 2022-12-4 20:01
ed11高分辨解析之下的新的对比:

Guarneri Quartet  瓜内利组 -优美韵味松香味十足Artur Rubinstein Gua ...

林赛四重奏一直找不到资源,能方便发一下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0 10: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低吟汉唐 发表于 2022-12-9 22:27
林赛四重奏一直找不到资源,能方便发一下么?谢谢!

主题词:
The Lindsays
www.xiaobaipan.com
-网页翻译功能之下,注册后可随时自搜任何片源:
rutracker.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0 15: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两位近代交响乐作曲家:

英国20世纪著名作曲家。迈克尔·蒂皮特,Sir Michael Tippett,(1905.1.2-1998.1.8)

35岁左右引起世界关注,在音乐界可算大器晚成,与另一位英国作曲家布里顿齐名。蒂皮特的著名作品有清唱剧《我们时代的孩子》、四部交响曲以及大量舞台音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他终生坚持和平主义的立场。于1945年创作了第一部交响曲后,开始写作第一部歌剧《仲夏结婚》。是作曲家自撰脚本,描写一对青年恋人不同的追求,直到他们真正互相了解了,婚礼才得以举行。音乐充满了抒情性,是对青春和生命的赞颂。这些早期作品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像布里顿一样,蒂皮特也不采纳同时期国外出现的那些过分强调理性结构和表现机械文明的新的创作手法,而是坚持音乐表现人的感情,关注社会问题重视音乐与听众的交流。蒂皮特最著名的作品是清唱剧《我们时代的孩子》。作品手法简捷,使用了精致的复调在关键时刻响起了英国一般听众都很熟悉的黑人灵歌,就像巴赫在他的受难乐中使用路德的圣咏一样。1944年演出,它的悲剧性效果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成为英国本世纪最重要的合唱作品之一。
后来,他的音乐风格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更为复杂。在《第二交响曲》中探索了由几个相关调性重叠所建立起来的非自然音和声。特别是第二部歌剧《普里阿摩斯国王》,在很多方面与《仲夏的婚礼》相反:声乐的风格不是抒情性的,而是朗诵般的;和声不那么悦耳,有着很多不协和的音响;乐队强调管乐,而不是弦乐,等等。
蒂皮特的有些特点是贯穿始终的:(1)注重社会性重大题材,有反战、有涉及种族和兄弟情谊、有反映对自由、友爱和胜利的渴求;(2)体裁以歌剧交响乐和清唱剧等规模宏大的为主。

交响乐界有一个以Michael Tippett命名的弦乐四重奏组。


波兰著名古典音乐作曲家,亨里克·米科拉伊·古雷茨基 Henryk Mikołaj Górecki,(1933.12.6-2010.11.12)

一般被认为他是神圣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一开始受到韦伯恩的序列主义影响,但是后来更注重从传统的波兰圣咏、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以及浪漫主义音乐那里得来的灵感。其《第三交响曲》由于鲜明的有调性风格而深受全世界听众的喜爱,是20世纪下半叶古典音乐中少有的现象。
Górecki古雷茨基1933年生于波兰西南部,父母均为有所造诣的业余音乐家。他最初学习小提琴,后在Katowice的国立音乐高等专业学校跟随Boleslaw Szabelski学习作曲,毕业后留校担任教职。1975-79年任卡托维兹音乐院院长。数次获作曲比赛一等奖。1975-79年任卡托维兹音乐院院长。数次获作曲比赛一等奖。他的《敬畏天主的人有福》(Beatus Vir)于1979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访问波兰时在克拉科夫首演。
古雷茨基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其第三交响曲《悲歌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于1994年在美国发布,是有着100多万张销量的畅销作品。

18世纪末到20时间初,波兰经历了一段动荡的历史,因此音乐发展不像其他欧洲国家那样快速。在这段时间,除了肖邦,只有很少的几位音乐家为波兰以外的人所认识,包括莫纽斯科 Moniuszko, 卡洛维茨 Karlowicz 和习曼诺夫斯基 Szymanowski。
从1950年开始,波兰在现代音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56年,“华沙之秋”艺术节创始,这为波兰音乐带了百花齐放的面貌。音乐家鲁托斯拉夫斯基 Lutoslawski, 帕努夫尼克 Bacewicz 和巴斯维茨 Panufnik 的作品使波兰音乐在欧洲占据了一席之地。中生代的作曲家中最有成就的是瑟洛斯基 Serocki 和巴伊尔德 Baird。较为年轻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是潘德列斯基 Penderecki、古雷茨基 Gorecki 和基拉尔 Kilar,他们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作曲家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都代表着波兰对于现代欧洲音乐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0 17: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俄网有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1 15: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ed11煲的可以松香味确实不错。索尼新出的大包子系列中茱莉亚四重奏组的贝多芬都够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5 1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对音乐的理解力,不在于自我,而在于客观。最基本的就是作曲家都是和几十年数百年的具体的后人毫无关系的存在。

首先,“音乐记录时代”才是音乐的本质。作曲家在作曲中的很大比例的要素,都是和时代紧密结合的。欣赏任何时代的交响乐,首先要搜索理解作曲家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思想背景,这样才是客观的审美方式。作曲家的品位高度、在业界的认可度,这些专业高度才是标准。类似于对待任何学问,自己如何去客观的努力做理解才是存在的本质。自我中心主义的我执不可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5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巴洛克女高音:

(Classical vocal) Emma Kirkby - The Complete Recitals - 2015,DECCA (12CD)FLAC  -2.82 GB
magnet:?xt=urn:btih:E6F0E3DF34F0671EA508796C2E3BCEEDF4B3EF9E&tr=

Henry Purcell - Theatre Music (Christopher Hogwood, Emma Kirkby) - 1990,BOX-SET (6CD)APE -1.78 GB
magnet:?xt=urn:btih:C23B7E6861CE62D1AC62744F2B0E565A7D3B7282&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5 18: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有些新的专辑,里面十几个cd一大片全都是几百个声轨混在一起,如何选听是个大问题。不行就搜索单张唱片方式的下来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0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jimguo 发表于 2022-12-15 10:07
对音乐的理解力,不在于自我,而在于客观。最基本的就是作曲家都是和几十年数百年的具体的后人毫无关系的存 ...

《再论客观性原理》

“客观性”是一种高端思维定位,对任何观察对象都适合。对自己的个人现象也存在客观对待的问题,可以剖析剖析自己在很多时候为什么会受到动物性感性感觉判断标准的干扰。这方面的原理和训练在现有急功近利为了温饱而努力奋斗的西方教育体系里基本不存在。但在中华古典文化里,这方面是主要内容。
但客观性标准在西方交响乐界上个世纪已经形成了共识,比如在演奏角度,指挥角度,客观性是最高的高度,也是一种审美的原则。专业古典音乐家门都有共识。

什么是客观性,这是不是就不能有主观不能有个人情感了吗。不是。主要是要划分灵活发挥的阶段,在实际演奏和指挥中,要按照既定方针办事,不能在这个过程中玩即兴。因为古典音乐往往都是按照乐谱进行的,乐队那么多人只能按照既定的路线在排练中加以理解和练到位才行,基本没有即兴发挥的余地。交响乐团全员即兴的时代,是已经被托斯卡尼尼的努力否定了的古代乐队的负面本真风格,大家都即兴发挥个人那就没有交响合奏的必要,效果自然也就是乱成一锅粥。
艺术家都是个体不假,但是要在一个框架之内形成合力才有整体效果。包括音符也要在五线谱的框架内被固定下来才能形成乐谱,不能随便乱写一气不能不精准。
而艺术发挥和指挥家的想法,要事先做好准备并且把这些发挥和微调的地方固定下来,作为现在的版本看待。以后还有更好的改进要等以后再说,现在面对演出排练就要相对固定这个时间段里的演奏效果的细节定义。然后形成排练的短期习惯,最后实现演出效果。在演出中忠实的按照既定方针办。
所以前面的意思对个人演奏家也适合。一切的个性化因素,都要事先作为一个时间段之下的版本存在,并把这些理解固定下来在练习中形成熟练和自由度透明度,才可能在演出中达到最大的审美效果。不能没有计划和细节定义,上台演奏中还要随便即兴发挥的话,那么必然在听者耳朵里造成一个乐曲的前后统一关系,被出离发挥的细节所破坏的问题。

但有个反例,要审视一下看看是不是反例:那就是在爵士乐里面有即兴演奏,发展到流行音乐的即兴合作,其实在中国民间乐班也有这种现象,比如婚丧嫁娶的乡村乐队都是有个戏曲唱段或者民间曲目的主题,然后大家利用特别熟悉的配合度跟着主奏人员去做伴奏,这样的即兴演奏一般人是听不出配合上有问题的,反而会觉得十分新颖不落俗套。但这种合作关系肯定是建立在一个长期合作基础上的一种艺术默契。也要求效果上不能各自为政的随便发挥,必然要跟着主部主题旋律做不着痕迹的配合。爵士乐队和引申出来的即兴音乐领域都是同样同类的整体效果。所以,从这个反例里面也可以看到,效果上不允许参与合作者之间出现出离主题的自由发挥,再有发挥也要实现效果一致和高度合理顺滑。那么在古典音乐演奏上,也是这个道理。古典音乐团也有一种情况的即兴现象,那就是俄罗斯斯拉夫度系的演奏,喜欢采取古代圆圈舞那种从慢到快的效果。吉普赛演奏风格也是一样的,比如吉普赛小提琴钢琴家都有。这也类似于流行领域的即兴演奏,也会发现如果一个乐队全都陷入跟随性即兴,那么必然会出现配合上的节奏配合杂乱。可能有些情况下反而就需要这种杂乱,也是一种民族风格。但正常主流情况下这是不行的。中国民乐团早期也有这类古代欧洲托斯卡尼尼之前交响乐团的杂乱现象。乐队里连乐器的定音都不统一。但越是接近现在越是有所统一。最起码效果上还是整齐统一才有格调。任何产品也一样,一辆汽车能允许每个零件的性能和装配公差都随意吗这不吓死人啊。航空器的要求更高,地勤的检查尤为重要。所以,只要去对现实里的很多领域的实例进行综合要素观察,就会发现一个道理是具有普遍性的。比如客观性原则。

----
加入如果一个欣赏者甚至鉴定者,不知道这些效果原理的话,那就不会去注意。一切发现和审视其实都是一种注意力的瞄准目标,当一个人没有这种目标的时候,那必然就会茫然无知。可以类比上学,可以理解为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都是在培育一种对问题的知晓和一种注意力。如果没上过这个程度的学,或者没有培育好这个阶段的注意力,那在驾驭同类问题上就会比注意力好的人差。这是一种逻辑推理的认知过程。没注意就不知道就不懂不关注,这本身就是文明程度的差别问题,古代在一些科技问题上不懂不知道的比现代人多,那么古代在这些方面就比现代人落后。比如健康问题。但现代人也可能会出现退化问题,健康问题里也有,主要是生活观念问题而不是外在医疗条件。在形而下为器的西方化时代,如何把中国人丢掉的形而上为道的关注和丰富的遗产再重新发现起来,绝对是一个人得以进一步提高的自我发展方向。

----
什么是逻辑。逻辑,就是一连串的推理前后之间不能有矛盾。那么这个推理和结论就相对正确。否则就是前提错误,或者推理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引用的证据不对。推理之后还要有现实的验证。因为推理的目的是来自现实需要和来自观察现实的前提,最后还是要为现实服务,所以一定要有现实验证,包括找到现实中已有的实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
中华经典中有论语。其中曾子对孔子说:我每日三省吾身。孔子对曰:再,则可矣。孔子的意思就是说,只要能反思那就是好的。再次,不是几次两次的意思。如果人养成了习惯,那必然会对前面做过的事加以反思,觉得哪里有问题。只要经常保持这种习惯,积少成多。那么人就能在自己的自发动力下成长积累好的一面。这是善的大义,“善于生存”,这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经典的效果指向要素。
事先经过训练能具备下意识的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问题,只是生下来的周围环境、家庭和教育等条件的一种外在培育,但往往不能达到很多效果。主要是效果因人而异,人的注意力也不一定都保持对待外界有好的模仿和好的关注,也不一定对外界的环境影响能判断善恶好坏。而教育体系带来的影响力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一面,至少从积极方面看,前人和教育体系的定义者们没有做好的方面,那再积极努力也不可能从教育体系里得到培育。
所以说,一方面是任自己的注意力问题判断能力问题。另一方面是外界是否对环境建设有善的一面的问题。而且即便有善的一面,还有是否全面的问题。所以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自我学习意识和习惯。

人一旦掉落到具体量化范围,那格局就小了。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站位角度。比如爱因斯坦面对他人质疑,说过我记不住光速的数值,想知道的话查查书里就有。这也是一种宏观关注集中注意力之下,必然放弃细节的突出。这是一种思维和品格定位问题,大学问家不会因此感到不适。只有那些蝇营狗苟事业狭窄的人才会斤斤计较细节问题。
这种狭窄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儿时有过的。说明人的心态定位和注意力的层次以及范围,反映了一个人的境界大小。可以明知道自己还不够高度,眼下只能限于某种狭隘境地,以后可以随时间提高。但不能认为自己的狭窄就是可以自鸣得意的,不等于更大的天地就比这种井蛙境界差。而这样执迷不悟的人如果还看不到更大的天地,如果还因此对外还带有自鸣得意的自我花岗岩脑袋的评价标准去面对外界,那这种笑只能被评价为不笑不以为道的那种境界连小白都不是的程度。一个人可能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积累不少,但这种数量和境界高度没关系,搞不好反而会拖累自己心智的提升。所以数量大小不等于境界高低,数量本身就是十分表象的存在。
君子不器,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成长高度,不能拘泥和过度关注于斤斤计较的表象和小的地方。肯定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不去关心整座塔的高度,反而停在一个楼层,去下功夫细细的数台阶有几个,屋里的各种细节自己知道多少。还因此自己定义为是一种人生的努力方向。那不就浪费生命了吗。但执迷不悟的意思是说,不幸的人往往自己认识不到自己才那样自定标准。

----
一个结论,世界上不存在不可知论。一切事物都有原理。不知道就不会去结构和把握,一旦知道和把握知识以后那就是认知的力量,那就是认知水平的提升。一切问题都有要素可以被剖析发现。因为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君子不器。这些都是经典的定律,可以被广泛无限重复的验证。
反之,一切不可知论都是躺平和无知的愚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0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