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461
发表于 2024-5-21 10: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6: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听老肖猛的想起朱践耳,把他的第一交响曲发上来。

别说众生,就是圈内也极少有人听朱践耳,究其原因,一是不解,二是不屑,不解好办,随着音源普及或会慢慢能理解,不屑难办,对国人音乐家的不屑或来自半西化的骨子里,或来自对汉民族音乐通晓之后的轻蔑,或则是故弄高端象牙塔式的装腔,这都不好办。

民族音乐传统单薄是事实,汉最早出现和声乐器,较之欧洲要早很多,但音乐创作却不见和声踪迹,我们的音乐始终是单线平面的,可见问题不在硬件而在脑袋,这缘于我们自古根深蒂固的一元化思维方式,欧洲音乐出现和声始于中世纪末期民俗音乐向宗教音乐渗入,两条线(复调)的宗教音乐逐步形成,格利高里圣咏的单线性音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开始形成复调音乐的萌芽,和声音乐开始出现。

国人音乐家真正开始借鉴和声很大程度上是向俄学习的结果,1955年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朱践耳是集之大成者,我始终认为,民族音乐家在和声创作上真正有建树的一个朱践耳,一个周龙,后者的代表性曲目是非常精彩的《唐诗四首》,前者则是他8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的几首交响曲,他们虽难免形单影支,但总算给馈薄乏力的平面音乐图景燃亮了一盏和声的灯,至少我们没有理由小觑它。

第一交响曲显然针对几十年前的那场运动,文阁事舆论早有定论,几十年来抨击文字充斥于媒体,却罕见反思,更罕见从人文传统、民族列根性、人性弱点、愚蛮本性的角度分析,这块土第擅于跟着指挥棒转,转来转去,唯见天日,不辩西东,令人可喜又可悲的是,我在朱践耳一交中却觉察出这样的反思气息,尽管微弱。

听此曲有几分感觉似在听肖斯塔科维奇,它的确带有老肖味道与表象特征,浓郁的氛围、密集与宽余交集的声部、新颖奇异的律动与迅猛的冲力,第一二四乐章都是这样(四乐章的纵向与丰富节奏令人叹为观止),第一乐章的洞乱场景无须解释,引子始于开声顿挫有力的四音音型,可以看出A-D-G-降A这个上行音列都相隔四度,在G音延长并幅射至降A形成强烈的动态和弦,这样满弓满力的引子尤如大门洞开,将接下来的“场景”尽收眼底,引子前后两部分明显在勾勒文阁两股截然相反的运命图景与人性的善恶正邪,与喧嚣、肃杀、炽烈恶势力相对的是由低音大管开启的暗淡场景,并由此引出匍匐般的低吟与哀鸣,呈示部重在展示柔弱的抒情主题,展开部的重头戏则在描述恶势力的膨胀壮硕,你能听出它像瘟疫般四处漫延,这一段落惊心动魄,音响充分,语言鲜明生动,调性上虽属十二音序列,但主题与副题部分素材有调,两个主题个性(一弱且抒情,一强悍且嚣张)形成强烈对比,展开的极为充分,因而并不难接受,听下去颇为入迷。

第一乐章结构分段上再咯嗦两句,相当自由的奏鸣曲式,呈示部:开声至9.24分,包括一个长大的引子:开声至6.23分,主部主题:6.35分,副题:7.44(副题的乐思源自哪里?有点难度,但熟悉者一目了然),展开部:9.25分-16.14。接下来自然是再现部,主要再现缓慢的主部主题。记住引子ADG降A这个音列,它构成整个作品的动机,它的音列、节奏形态与四度、小二度也形成乐章内与乐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尤其欣赏短小的第二乐章,显然在为这场运动中的丑类与荒诞画像,可谓一针见血。曲式属变异的复合三部曲,开声四音列引出A部主题——京剧的小过门,那个时代充斥街头巷尾的国乐,1.38分,夸张的主题B出现,来自文阁盛行的革命歌曲,作变形处理,它以粗俗可笑的姿态步步逼近,紧接着3.02分是妙不可言的主题C,木鱼敲击背景下一个更加夸张异化的音型,画面如庙宇,勾勒出在变形的大背景下的顺从、迷信与麻木,它瞬间将整个作品的意味与思考提升了,看似荒诞,却隐含着深层面的反思,看到丑恶不难,难的是剥离表象,揭示出亦庄亦谐的更令人悲哀的荒诞,当村庄处于麻木状态,荒诞比丑陋更可怕,那是一个深层次的无解的悲哀,而表现出来的则是弹冠相庆与邪事正做的郑重其事,它建立在丑陋的基础上,却让焰火烟花(尾声乱鼓爆竹齐鸣)把所有的丑陋遮掩,这样的荒诞剧在那时不断上演,听听朱践耳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多么荒诞逼真的场景。

后两乐章理解不难听性也强,文字省略,三乐章可作反思与悲歌理解,四乐章则表现了正义的洪流,陈燮阳与上交80年代末期录音很不错的,虽声部的表现力、声音的密度、特别是弦乐声部明显偏弱,合奏的层次一般,但陈燮阳对作品的灵魂与以有力而辛辣的揭示,整个的平衡性不错,总体成功。

https://pan.baidu.com/s/1KjAdJqMwMneCREf9n3gdHg?pwd=h4o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发表于 2024-5-21 16: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发表于 2024-5-21 17: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1 16:43
听老肖猛的想起朱践耳,把他的第一交响曲发上来。

别说众生,就是圈内也极少有人听朱践耳,究其原 ...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发表于 2024-5-21 1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钦州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1 16:43
听老肖猛的想起朱践耳,把他的第一交响曲发上来。

别说众生,就是圈内也极少有人听朱践耳,究其原 ...

多谢你的详尽分析与推介!对朱践耳的作品了解甚少,能否把这套2CD完全分享一下?多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发表于 2024-5-21 17: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1 16:43
听老肖猛的想起朱践耳,把他的第一交响曲发上来。

别说众生,就是圈内也极少有人听朱践耳,究其原 ...

楼主的贴子很精彩。这套碟子的CD2若有收藏,恳请一起分享,多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发表于 2024-5-21 22: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1 07:51
是的,老肖作品前苏旋律公司居多,交响这块,苏俄挥的也多,其次DECCA,DG有些散碟,尼森斯的听说过,瓦 ...

V.Petrenko的这个是24bit版,部分44.1部分96K - magnet:?xt=urn:btih:3F0DBCF53413EB4C0D2227A835B24A26027DF8CD
Nelsons 96K肖交全一会儿我来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8
发表于 2024-5-21 23: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鄂州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1 16:43
听老肖猛的想起朱践耳,把他的第一交响曲发上来。

别说众生,就是圈内也极少有人听朱践耳,究其原 ...

雨果唱片里有朱践耳的作品  华人优秀作品系列-纳西一奇
https://pan.baidu.com/s/1qtXuY-yC4Z-oLQq1qq1fYg?pwd=4x22


中国作曲家作品 这个集子里也有,可惜是有损的 m4a 格式https://pan.baidu.com/s/1cERsWQ#list/path=%2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9
发表于 2024-5-21 23: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鄂州市
本帖最后由 很不牛的俺 于 2024-5-21 23:44 编辑
dgtool 发表于 2024-5-21 17:18
楼主的贴子很精彩。这套碟子的CD2若有收藏,恳请一起分享,多谢啦

上海交响乐团.-.[朱践耳管弦乐曲集I.2CD].专辑.(FLAC).rar
https://pan.baidu.com/s/1qYTwC4s


上海交响乐团.-.[朱践耳管弦乐曲集Ⅱ.2CD].专辑.(FLAC).rar
https://pan.baidu.com/s/1migLNRi


冒昧了~~因为正好在整理雨果唱片还望楼主海涵。坚定地跟着楼主的指引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0
发表于 2024-5-21 23: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基里尔佩特连科入主柏林爱乐后由其媒体发行的还不多见,我这里先有的是老柴的悲怆,然后是马勒的悲剧,接下来是老肖的S8~10,去年在录拉马150。
捷基耶夫指挥基洛夫在飞利浦还录了老肖的小半套,S4~9,48K录制。PHILIPS给起了一个名字:The War Symphonies。

尼尔森斯这15首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从第一次下载到15首下全用了至少五年以上,去年15首全了。可能还有后续,如协奏曲等管弦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zI-pkyaOdi7vUPsdUGFZw?pwd=erj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07: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5-22 07:22 编辑




我向对出自“老家”的音乐作品不感兴趣,绝非是菲薄民族性,而在于一、仅与个人欣赏口味有关,二、咱老家本身缺乏和声传统,再加上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再加上极端的商业化顷向,极大冲击本就弱不经风的古典音乐,在我看来,老家的所谓古典音乐创作,作品不少,精品极少,而朱践耳堪为翘楚,他的作品,形式新颖、繁简适当、情趣浑厚、言之有物,又有根植于民族古典文学的缛丽与浑厚,我并不欣赏一谓追求形式、只在形式上求奇的作品,音乐这个东西,创作也罢、演绎也罢,(甚至包括欣赏)一定要有真东西撑着才行!!单纯追求形式断撑不了许久,我之所以赞赏很施尼特凯,原因就在这里,而咱们本家,朱践耳最值得关注。 第二交响单乐章,创作富于创意,即有交响诗那样的凝聚、又有几分肖斯塔科维奇那样的“探索”意味、又不失于交响乐本身应有的、宽阔的视野,我甚至能听出几分坎切利的味道来,就像坎切利一样,它所产生的震憾,首先来自内里,其次来自于新颖的表现形式与开阔的管弦乐声响所激发的合力效应,即有丰厚的民族性,又处处充斥着西方音乐的和声技法,可谓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并不比欧美一些杰出的现代作品逊色,陈燮阳一、二十年佳作并不多,但在朱践耳这、大显身手!


第三交响作为一首表现藏族文化的交响曲,作品很“切题”,第一乐章是整首作品的“眼”,为此,朱践耳运用了大量的打击乐与低音木管以表现其神密、暗寓、悠远、振奋、与不可测的种种情形,而作品又带有明显的藏族韵味,低音大管的运用无疑与藏传佛教相关,接下来的行走情趣昂然!又极具伸展性,思维稹密而精细,氛围浓郁而难测。第二乐章其实是在借用“雅鲁藏布江”以表达藏族的传承,歌颂口吻,每每一到此,我们的表达方式极易单调而词穷,这一乐章也不例外,程式化的措词乏善可陈,所有的材料都在“预料之内”。第三乐章稍好,尽管仍然有一些程式化的东西,但更多发自心灵内在的推力,一但回到内心,朱践耳的视野与在管弦乐色彩上的擅长就不言而喻的精彩,总的看、此作与“第二号”在创作的艺术性、视野的宽度、曲式的精炼、完整与管弦乐表达方式上都小有距离,我们大陆艺术家的一个通病,一但介入“应景、歌颂”类,大多千篇一律,匮乏而平庸,朱践耳此作,相对还是上佳的,非应景,确如此!

朱践耳第2;3交响   https://pan.baidu.com/s/1Kfj8SchnrXce2iHJVjroLA?pwd=wge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07: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很不牛的俺 发表于 2024-5-21 23:36
上海交响乐团.-.[朱践耳管弦乐曲集I.2CD].专辑.(FLAC).rar
https://pan.baidu.com/s/1qYTwC4s

多谢链接!牛小哥勿客气!你在这可自如挥洒,我也乐于见到版友之间的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07: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5-21 23:44
基里尔佩特连科入主柏林爱乐后由其媒体发行的还不多见,我这里先有的是老柴的悲怆,然后是马勒的悲剧,接下 ...

多谢老兄的尼尔森!你几年辛苦,我得来全不费功夫,惭愧了!绿坛有老兄和牛小哥等这样的良心资深音乐人是福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发表于 2024-5-22 08: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MusicAV 发表于 2024-5-21 23:44
基里尔佩特连科入主柏林爱乐后由其媒体发行的还不多见,我这里先有的是老柴的悲怆,然后是马勒的悲剧,接下 ...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发表于 2024-5-22 08: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2 07:20
我向对出自“老家”的音乐作品不感兴趣,绝非是菲薄民族性,而在于一、仅与个人欣赏口味有关,二、咱 ...

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发表于 2024-5-22 08: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惠州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1 16:43
听老肖猛的想起朱践耳,把他的第一交响曲发上来。

别说众生,就是圈内也极少有人听朱践耳,究其原 ...

多谢兄台!真是宝藏贴,学到不少东西,收到很多好碟。说到老家的古典作曲家和音乐,对那句“根深蒂固的一元化思维方式”导致的内容单薄不耐听深有同感,要么就纯粹靠技法来遮盖而显零乱苍白。

初听王西麟第四交,被第二乐章深深的震撼,听完有一种世间全部完了的毁天灭地之感。从此花了不少时间收集王西麟、朱践耳、关峡、葛甘孺、郭文景、陈其钢、叶小纲等人的交响作品,却是越听越迷茫越听越凌乱,现在可能只有在很不开心的时候才会听听王西麟和朱践耳了。
看兄台对朱践耳的介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悟,有空的时候还请兄台点评介绍一下王西麟。
下面贴出我收集的王西麟和朱践耳,以飨同好。还请低调收藏,有些Ming感处不便明言广传。

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1Dv6FdiYY8yMitIM7BsOQ?pwd=cfbi
提取码:cfbi

朱: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19lew1tLOs-0ZS6e7AUsw?pwd=gpur
提取码:gpu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发表于 2024-5-22 09: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8
发表于 2024-5-22 10: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鄂州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5-22 07:26
多谢链接!牛小哥勿客气!你在这可自如挥洒,我也乐于见到版友之间的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4: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瓦西里·佩特连科在naxos的2013版可听可收,麾下自然还是皇家利物浦爱乐团,他于2006-2021担任该团首席指挥长达15年,后被皇家爱乐乐团挖走签约至2030年,可见多么看好他。

这版肖四精彩,面对如此复杂的大型作品,他高度融合的整体能力和坚定明确的演奏方向、再加上清晰的音乐效果,保证了这是一款有挑战性的唱片,我甚至以为他有效综合了康德拉辛的深刻体验和罗杰斯特文斯基瑰丽的音乐构思,他当然还达不到前辈的高度,但指挥和演奏员们高度融合,惊艳的和声织体、透明度、层次与色彩俱佳,管弦乐的细部与细节既准确又精湛。

长大的第一乐章你听不到一丝的含混或语焉不详,每一条分句都清晰的解释着说服力,因而它的推进与走向高峰值的过程清晰的令人发指,各声部演奏员们只有保持高度的音乐警觉才能做到,这包括了声部之间的层次与位置感,分句之干净更给我深刻印象,此外,你能感觉出他的高潮段落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均匀推动下自然而然的结果,佩特连科在推动的过程中慎用“+”号和“—”号,做为听家,你就不会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寻找“峰值”来刺激听感对吧,真正“点燃”你的是他坚实均匀的推演过程,什么叫整体性好?它绝不会一惊一乍,但他整体性的发力、他均衡持续而又有条不紊的发展,就像酒精慢慢渗入血液神经,均匀而有效,促使你逐步走向腾空飞扬的高端。这样的精彩演奏在第二乐章持续着,依然是不二的路数,对音乐的解析细致而充分,指挥的指令敏捷有效。

我听此版所引发的另一感觉是:若苛求的说(对佩特连科来说、的确有点苛求,但能说明问题),在对作品深刻性的挖掘上还有待可提升之处,当然,我并未指望当时只有30多岁的佩特连科能达到像穆拉文、康德拉辛那样、因身在其中而刻在骨子里的艰难体验,对肖四这样将思索、嘲弄与犬儒气息深隐于音符的大型作品,是很需要这番体验的,绝不是说没有这番体验不行,而是你较难于将这番骨子里的东西“平移”过来并且贯穿始终,这就是为啥很多新版的光洁度与声音在效果上无可挑剔,但情感与内涵终差一层的缘由。

比如第二乐章,演奏稍显些微的松驰,没有第一乐章那样“警觉”,少了些像穆拉文或康德拉辛那样带着锁链跳兰德勒的感觉——放松只在肢体,精神却不时紧张,佩特连科自然关注到“深刻”,但他们明显把优异的整体性与深刻的内涵作为同等砝码来布局,否则,你很难想像佩特连科能把这版演奏整体的融性与外观做到如此高端的极至!但你再想想、把各种素材都融于一体、而置于优异的整体性之中,又意味着什么?——意味这你必须要舍弃一些音乐素材来平衡整体,不仅佩特连科,所有整体性好的演奏、都必须靠舍弃来求平衡而不是靠“增加”来求平衡,因为平衡天枰的承载是有限度的,卡拉扬是平衡与整体性甚佳的指挥,他的演奏有时会不得以的舍弃细节,为什么?原因明摆着——鱼和熊掌你都要?天下没有那样的事,这就是指挥界新人与类似康德拉辛包括贾维这些老帅在演绎老肖等同类作品时不同的思考所在,也是卡拉扬或海丁克与前苏俄老指挥们在诠释类似老柴、老肖时不同的设计与效果——一类是经过了西方音乐理念的抒理,一类是原汁原味。

第三乐章足够精彩,锋利的织体、准确的节奏与首乐章一样,深入性也足够,正是我想要的。

https://pan.baidu.com/s/1qUXyWr2p31YFkEUhFBh0lg?pwd=zfu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0
发表于 2024-5-22 15: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9 20: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