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醇音 于 2019-9-11 12:25 编辑
作者:真MJ改
说到极致,大家第一反应是做大耳的牌子,耳塞产品有,但是并不多,而且定价相对于其产品线上的高端大耳来说还是偏低的,但是也不乏优秀的产品,例如笔者曾经评测过的IQ PRO,那是一条算不上热门的塞子,但是声音相当不错,非常中正,在回放古典曲目时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相对有些难推。而在去年年底,极致在产品发布会上推出了全新的旗舰耳塞型号——Saphire(蓝宝石),笔者也有幸在场,成为了国内第一批接触到蓝宝石的玩家,不过由于现场大家都很热情,很难静下来细听一下,仅仅听了一耳朵,当时我给出的简单描述是“厚度、宽松度以及声场是属于一流水准”。如今蓝宝石终于正式开卖了,笔者终于有幸将其带回家细细把玩,写下一篇听感与大家分享。
先说说外观和技术,为何不说包装?因为包装作为这个价位的限量耳机来说,实在有些太过朴实,远不如极致家大耳型号的礼盒来的高级,希望厂家未来能够升级下蓝宝石的包装,配件中的收纳盒还是比较高级的,内衬的绒毛看起来比较奢华,手感也很不错,对于耳机的保护到位。蓝宝石的外观算得上名副其实,哑光的宝蓝色腔体配上镀铬镜面面板,这种交相呼应的设计语言还是比较耐看的,低调与奢华平衡的恰到好处,航空铝腔体打磨的很圆滑,但似乎是太过平滑,导致有些朋友佩戴时会往外滑,所以可以考虑选择海绵C套,不过笔者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还是选用了传统硅胶套。线材方面,蓝宝石标配了两条耳机线,一条是3.5单端线,一条是2.5平衡线,省去了搭配不同前端要购买线材的成本(不过我估计买这个价位塞子的玩家少有不换线的吧?)
技术则是重点要说的,静电耳塞可以说是去年下半年至今天的圈内主流话题,由于声扬开发出了这种全新的微型静电单元,所以国内外耳机厂家均投入了静电耳塞的开发和制造,但是由于这种静电单元并非是全频段单元,需要配合其他频段的单元才能做出完整的产品,所以各个厂家都开始大显身手了,有动铁与静电混合的,有动圈动铁静电三混的,而极致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方案,即是动铁与静电的混合方案,笔者也认为相对于动圈,动铁与静电的相性更合适。但是极致的分频方案却是比较少见,两个静电单元负责极高频,一个动铁单元负责中高频,一个动铁单元负责中低频,两个动铁单元负责低频。
蓝宝石的声音不仅没让我失望,甚至还带有惊喜,与我第一次听到时的宏观听感基本一致的,有着优秀的厚度和宽松度,这一点作为动铁与静电混合耳塞时非常难做的,静电只能负责超高频段,所以中低频的厚度完全依赖与其他单元,而动铁在厚度和宽松度方面是比不上动圈的,但是极致在蓝宝石上将动铁的厚度做了出来,声音厚度相当优秀,低频非常的扎实而且宽阔,但并非动圈的味道,依然是动铁的声音,瞬态优秀,动态强劲,在动铁能做出的低频中应该算是非常优秀了,有了优秀的下盘,声场舞台的营造依然是非常规整,大编制完全是HOLD得住的。
再说说高频,有了双静电单元的加持,蓝宝石的高频和极高频部分又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再也不是所谓的亮度来说评断了,而是一种静电特有的自然延展,以及特有的极富贵气的“泛音”(这里使用泛音一词并不准确,但是烧友们会比较好理解),这种特有的高级感,亮而不刺,平滑而不缺少细节,是普通动铁很难达到的表现,这也是静电单元最有价值的地方。但是,蓝宝石的高频虽优美,但是并没有让声音整体跑偏,这也是静电耳塞常见的问题,高频能量会过多,导致三频失衡,蓝宝石依然保持着极其稳固的金字塔形态,这得益于上文所提到的优秀的中低频,你没看错,蓝宝石的三频能量是偏下的,笔者一直是倾向于三频能量偏下的调音,优点很多,无论是厚度声场还是耐听度都是很好的,一旦高频太强,除了一耳朵抓耳外,剩下的都是缺点,太不耐听,很快就腻了,折价出二手就在所难免,所以希望耳机能够长期持有的朋友,还是应该挑选蓝宝石这种能量偏中下,下盘扎实耳机,更何况蓝宝石的高频也非常高级,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所以价格方面自然不便宜。
除了价格较高外,蓝宝石几乎是没有什么短板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驱动,手机就可以推得很好听了,由于比较中正的调音,对于播放器也没有什么特殊需求,算是比较忠实的反应音源的音色。当然,如果搭配了极致自家的黑豹解码耳放,那就更是天作之合了,非常好的激发出了蓝宝石的潜力,同时在音色及能量的均衡上达到一种更高的水准,特别是静电高频的质感有进一步提升。在曲种适应性方面,上文就提到了,蓝宝石对于古典曲目,甚至是大编制古典曲目都有着非常好的回放效果,这应该是顶级耳塞必备的属性,除了古典曲目外,大编制的电影原声更是手到擒来,严谨但不失氛围的低频,优秀的动态和瞬态,以及分毫毕现的高频解析,都让人觉得相当过瘾。有人会问了,难道流行人声不行么?错,流行人声也非常的棒,中频丰厚且不乏细腻,女声更是带着一丝毒性,清澈悠扬。是的,蓝宝石就是这么一条全能的旗舰耳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