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3-6-18 11:04 编辑
一个是在成本上出于抠门才在这个时代选择的老旗舰大耳。但都这样了,反而在硬件上血拼纯硬件压齿音,那就在成本效益上彻底反了矛盾了。不如先把银子放在购买旗舰大耳上更有效果。但如何面对网络传播上,同类理解力信息多的自我误导现象,那就是佛度有缘人的问题了。或者可以理解为学校的年级划分,需要看前面的测试考试结果,同一个年级的理解水平够这个高度,才能考虑一个水准线的问题。
其实一千多只够买一款过气手机的,算计那个干什么。不过就是心理上不习惯在狭窄领域有更大金额的消费舒适度,但是跨出领域去看其他领域的消费水准就会发现,对同样支出水平的心态会有巨大不同。人遇到破财的感觉都心惊胆颤,但是一旦在一个狭窄专一视角的物质领域,如果随时间习惯了群体平均消费升级,哪怕是不断涨价的领域人的舒适度都能适应。再遭遇攀比心,那机会直接突破消费谨慎。比如南方人钟情的瑞士表情节,在器材领域,自我把耳机和器材二者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细分领域,在消费水平心态上相互都不通气。所以,有些问题本身就不是出于的客观理性的价值思考,而是我执的一种纯狭窄感受上的非理性判断标准。一般是对有些过度花钱的问题可以使用非理性来评价。但同时对一些过度抠门的地方,本质上一样是非理性。尤其是不能管状思维,隔离整体平衡。
老旗舰大耳机的玩法应该是以前刚入门的时候剩下的自用器材,到了旗舰大耳的时代偶尔对比玩一下用来听听老唱片的,其实连cd无损的音效都难以全部揭示,浪费的是硬件设备。
如果集中起来买一大把老旗舰大耳机玩的不亦乐乎,就是不去升级到旗舰,那么这种玩法就不是成本理性路线。有的人已经有了旗舰大耳的对比,就是喜欢花钱玩各个款式的老旗舰,对此可以则另当别论。但需要计算总体成本的人,就不能把自己定位在这里,需要考虑综合器材的播放效果水平,而不是人云亦云跟着土豪花银子主玩音色。
另外,在硬件上迷信愚论气氛,一定要看得到一大堆铁壳子才算水平到位和放心。芯片集成电路时代没有东西不可以纳米化的,行不行全在于对市场和竞争的定位,是否需要上更高的配置。笔记本普遍故意简配,不等于在技术上用纯芯片达不到古代大机箱解放大器的水平。
主要目的是听音乐本身,这应该是玩器材的基本定位。但是很多人把消费心理和消费总价在各个理解力的个人身上的想法,基本搞混。对现实而言,首先应该定位在 笔记本上,就此都能支持到旗舰大耳甚至超过的水平。比如苹果mini,和特定的一款ibm黑本。持平的耳机必须是旗舰大耳水平。把二者搞反的话,首先就不是成本综合的玩法。其实成本效益综合水平是任何消费等级永恒的主题。玩的领域多了,对一个理性驾驭成本效益的人来说,综合平均效果就更强大了。而有些人只够拼一个领域还搞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