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lbird2021 于 2023-7-30 18:33 编辑
知乎上有个人提问:
比如听romeo and juliet overture,在前期能听到,不调整音量的情况下: 1.阿巴多 柏林爱乐,德意志唱片的就在一开始几乎听不见,到后期就音量特别大。
2.2014年中国爱乐,音尚律动的就前后差不多。
3.伦敦交响乐团,DECCA的,前后音量差别也挺大,不过没有1的大。
我是开车时候听,就不太想调节音量,高版本几乎都是前段非常小声,后面音量起来就压不住了,得调小音量。我用的Apple Music听的,总体听,国外著名版本都是音量差别特别大,国产得就没有这么大差别,是水平差异导致国产体现不出来吗?
————————————
知乎上提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跟答主的这个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为啥“理论上和技术上更好的音质,实际播放好像还不如技术较低的版本”
你看知乎提问者是拿什么来播放的?汽车音响?然后外面全是交通噪声?关上窗子都能有50db以上的交通噪声?
阿巴多那个DG的唱片,这种动态特别大的录音,最弱的音可能只有20db以下,最强的可能达到110db以上的。然后车上听就是这样,弱的音听不见,强的又太响。
简单的讲,就是你的环境引入的噪声和失真已经把整个唱片的动态都给吃掉了一大半了。反而是本身动态比较小、录音技术比较落后的录音,在车上听效果更好,弱的音没那么弱,强的音没那么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