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完颜阿骨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烧~毁~了

[复制链接]
1081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15: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审核延迟,发重复了两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2
 楼主| 发表于 2025-8-1 17: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嫁接之声】
O1海外版,这个机器的数字敏感性,说两点。
第一点呢,它你给它什么数字源,它就反馈出什么样的声音,就像在一间黑屋子里,你点什么样的灯就是什么样的光。
你点白灯、彩灯,它都会有不同的光,它能够真实的反馈确实,而且呢,反馈的也很充分。
说白了,就是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舞台,因这样,才能完整的,完整的体现出来,具体的,把数字源的这个特点,给反馈出来,这个是第一点。
它能够做到,能够提供,这么一个舞台,提供这么一个花盆,这么一个效果。
第二点呢,和第一点有关联!
就是说,这个机器,它这个前级或者是耳放,本身,带有自己的一点音染,所以说,无论你接什么数字源,出来的声音,还是带有一点老欧的特性的。
而正是因为,带有这个特性,才能够让数字源完整的反馈,反馈数字源它自身本来的这个特性。
O1海外版,它不怎么删除信息量,所以说才允许信息量,有一个足够宽广舞台来呈现。而且的话,在这个舞台的边缘,你还能够听到,老欧他那种不是特别注重质感、棱角的,那种“水性”淡雅的审美方式。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白了,他这张纸给的比较大,小孩子画画嘛,纸给的比较大,周围总是留白的,就不容易把它全部都画满,是这么一个意思,那纸比较大。
这个比较隐藏,藏的深的本地秉性,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作为背景,作为声底的。
老欧的调音特点,就是因为他这个特点,所以,才能够让数字源变化的反馈,说白了就是个舞台,然后呢,你中间数字源,只是像一个歌手,怎么唱都能“观”的狠清楚。
因为这个舞台够大,空空旷旷的,你在里面跳吧,反正你那些伎俩也好,名堂也好,手段也罢,都能看的很清楚,感受充分、完整、到位,所以很很有意思。
O1海外版,它和别的,那类什么敏感的机器不一样,有些是很直接,就是你换数字源,他似乎整个声音会变掉。
但O1海外版,他这个不是就是说全变,是会变,但是只是中间核心的一部分变了,边缘、本底没有变。
周围的那个,最外缘的那个,框框还是老欧的框框啊,说白了,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你在里面跳舞吧,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很有意思。
是以纪念weiss int 204嫁接O1海外版的输出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3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也说说器材间声音差别的感知大小】
①除了会响,要不是非常异样,差别都不会大,尤其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内卷严重,差别会更小,或者变成几个山头,几类选项,几大派系的归类。

不以盈利为目的,或者不担心搞砸了,敢于尝试,胆大“妄为”,类似鲁迪MD系列耳机这样的。
乃至稍微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也比较出挑的,比如SOLO耳放这类,毁誉参半却有广泛被讨论的,毕竟稀少。
而且人家品牌口碑的前期积淀够深厚,加之作者调音确实有实力,敢玩一点花哨的项目,一点不一样的味道,感觉相对独有的境界。

②不要执着于花了很多钱,但是买来一点点变化,而这个结论是建立在乍听之下。
这种想法有一个根本的悖论,器材是靠时间维度、内容维度的展开,来堆积感官刺激的,就好比手风琴拉开,又好比孔雀开屏。

虽然是预制菜,但是只有足够的时间堆累,其境界塑造效果,才能有比较稳定的结论,或者观察者经验非常丰富,非常用心对比,则也可以缩短判定时间长度。
另外一方面,就如同预制菜一般,作者在内容上的调音铺设,涉及到多个点位,需要不同的一系列的曲目内容来“跑分”,才能呈现出预制菜的全貌。

不充分的比对,犹如没有撑开的新伞,妄加评论其整体的花纹、花色;
反过来,如果已经充分对比,发现确实差别小,应该要高兴才对。
在整体把稳的基础上,一点理解的不同,难能可贵,可贵在微调不易。
既然微调也就意味着有保留,有改变,求同存异,不是全盘推翻,而是查缺补漏,那才是改善而不是革命,稳中向“优”。

③所以,综上,得到2点结论:
第一,随着时长、内容变化,器材之间的真正差异,差距,不同及彼此优势,才能尽现,而不是盲人摸象一般,在非全括的情况下就给一个判定;
第二,鉴于第一的结论,乍听觉得小的差距,在时间、内容扩增后,得到的结论,可能是并不小的差异,当然,都是会响,这个角度是不二。

④再者,细微的,才是高手!
如果一个作者,不同型号机器,略有差别,但是价格大不同,用家对比,乍听差异不大,嘲笑定价策略,再细细品,发现其中奥妙,方才感叹作者高明。
并不是愣头青一样,简单的素质改变,而是妙不可言的完成度,理解度上面的所谓实力展现,那么,方才说明作者的功夫。
可以做到细致入微的精准把控,对声音的审美,的理解和用器材表达出来的那种技术的纯熟,微小才是巨大

此刻,妄念完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4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2: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完颜阿骨打 发表于 2025-8-1 17:32
【嫁接之声】O1海外版,这个机器的数字敏感性,说两点。第一点呢,它你给它什么数字源,它就反馈出什么样的 ...

换HYDRA这个数字界面,接驳老欧O1海外版,情况就同WEISS int204大相径庭。
O1海外版特有老欧那种『水』性声底,被干燥化,准确一点说,不会觉得干、也并不燥,只是没有之前的『水』感,那么,回头对比之前,就也可以说是干燥了,比量而言,老欧的特色调音本底被hydra界面挥手就给掩去了,变化、反差之大,颇有意思。

器材搭配组合,还真是看谁更有『权术』,赢家通吃,整个声音走向都得听命于它,哪怕是一根线、一颗保险丝、乃至一颗螺丝钉,莫小看微细。


那么hydra如此,可是它只是一个环节,趋向如此,如果它家的整套组合,不止一个环节,会不会叠加效果?呵呵,推断嘛,但是,也要考虑参量变化,有没有对冲属性的设计加入进来,挽回局面,扳回一城,还是,推断嘛,也不止,包含了实践,实践验证推断,即可形成闭环认知。

特定的缘分集合才有惊为人天的音乐表现,但是如果思维被现境所困,那么改变的局限性,确实很大。具体来说,想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设想仅通过调整某些环节,而且,还是自己意愿中的方式,去凑出一个新的缘聚组合,让声音变得圆满,光观察这个思路的梳理,就是一路障碍,一路条件,一路困境丛生。

倘若丢掉挂碍,那缘聚,就好像魔术师手中的水晶球,无拘无束,想要什么都能呈现。

或许放弃了六位数的主系统,却能在百十来块的耳塞上面找到了真爱,不要不信、不屑,不顾,缘就是这样,无有定法。

只有呆板僵硬的心,无法灵巧、方便的破局,贯穿,融通,被物理世界的质碍,及其关联的执念所困,一定要在一个什么条件、基础上,怎么样,才能,哈哈,唉,哎

舍,得,如是,如实,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5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发烧别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6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1: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完颜阿骨打 于 2025-8-11 21:53 编辑

发烧究竟是不持久的,当一个器材有了声音特点,其实很多器材它本身的特点都只是那么一点点,但是你能识别出来,有了一个辨识度,让你喜欢,让你欢喜,那么时间久了以后你会发现,让你不再喜欢,不再欢喜的也是这一点,色中一点,牌打一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发烧其实是一段缘,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历的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物,都是缘的汇聚。
都是相关的人、物、事,在特定的时、空,奇妙的关联与聚合,产生种种境界、种种相,引发种种念。
当时似乎确然一切实实在在,乃至后续也坚持如是,又层层叠叠各种念头,围绕发烧不断心心念念,把这个梦,这个美丽的泡泡,越吹越大、长期维系、不另其破、哪怕明明破了,又接着吹起来~
退烧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听过了各种各样的器材,把所有的名堂和花样都摸过一遍,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你无法去穷尽这些事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并不认为这些差别存在意义,或者换个说法,在意其差别。
也就是说,变得平等的看待这些差别,那么既然差别平等,虽然东西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但是对于自己的意义却是一样的。
没有办法运用演绎的方法,而是一种归纳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那么归到一个点上,就是会响就行了,能听就行了。
然后进一步,希望最好不要有异常的声音,普普通通是最好的,有花样反而不好了,不耐久听了。
再接着就是希望能够耳根清净,不受扰乱,这么一步一步的就渐渐退烧了。
退去的真正的是什么呢?是好奇,不是其他的。
如果没有了好奇,就没有了造作,那自然就退烧了。
但凡有了好奇,你就不可能退烧,说是抱着一套器材或怎么样退烧,那是不可能的。既然有爱、有情,一旦遇到下一个能够促成“起心动念”器材,又开始重新复燃发烧的念头。
关键是念头的褪去,启动这个念头根源的那个动力的失去,而不是说念头(体验)的饱和,饱和不了各种境界,你没有办法穷尽,当然,不可否认,不断趋向饱和,是兴趣褪色的一个核心原因。
其实就是一念,不管多少念,不管摸过多少器材,和多少人交流过,这些都是概念所打造出来的框框条条。
把这个思维扩展了,让这个念头不断的去攀缘,认为这里有那样,那里有这样,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布局,有各种各样的名堂。
认为这是一个沙盘,这是一座城,这是海市蜃楼,实际上就是一念,时间也是一念,空间也是一念。
一旦坍缩,一念放下,什么也没有,梦醒时分。可一念提起,什么都来了,如同手风琴拉开,各种元素齐备,一个个故事浮现,栩栩如生~
我们描述器材经常会有一些“通感”,我们听到的很多境界,描述起来像是舌头尝到的,也像是眼睛看到的,也像是身体感触到的,也像是鼻子所闻到的。
也就是说,每一个感官,有相通之处,而他们之间的不同、的界限,是一种奇妙的分化,最终回归到那个根上,发现一切的本来。
写帖子本来就是妄念,妄念着有人会看帖子。妄念着若有人看了帖子以后会怎么想?然后这些又反过来,引导自己怎么去把帖子给写出来,怎么安排这些语言和文字?
所以说这只是一层一层穷穷无尽的嵌套而已,你想找到嵌套的源头那是找不到的,因为一起心动念源头就悄然存在于无始当中了。
发烧是很难得到自在的,如果自在的话也就不会发烧了。
如果能够自在的发烧,那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那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发烧了。
不管是对任何东西的不满意,都会引发对任何东西改善的念头,或者是抛弃的念头,那么有这些念头才叫发烧。
如果自在的话,没有这些念头,自由自在,安然而住,那怎么去发烧?
金钱是抽象的,它不具体,本身不具备属性,所以具备共通性、普适性。
它就像一个模拟造物主,可以由抽象变成种种具体,这个事物的设计,本来就巧夺天工,乃至于能够让鬼推起磨来。
所以,价格是一个器材最引人注意的属性,获得大家普遍认可,最深层的认可,以及建立于其基础上的一切念,而且往往是最大的执念。
其他的属性,做工、设计、用料、口碑等等,则各有各的喜好,各人有各人的偏重。
因此,就会有分化,各个不同,不易成为众矢之的,反而往往成为大家理解和接受的个人癖好,不但不争执,而且还理解。
想要骗自己,是不容易的,如果一部iPhone的自带喇叭,播放QQ音乐的低码率,就能轻易撩起你美妙的重重境界,当你发现,iPhone的喇叭,虽然仅能勉强支撑一种意象,而非实感,但是已经可以完全达成使命,而不需费力的去求那些复杂搭配的器材来达到类同的催化效果。
一个发烧友,会淡然、甘于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安心的用手机外放来自娱自乐,而将器材念想抛之九霄云外么?显然是不忍的。
诉求的美妙境界,只要稍微一煽风点火,就能马上产生,当然就不会去苦苦追求,也不会觉得某种境界非常可贵。
发烧,尤其是烧到后期,就是境界炼丹炉,希望通过各类提升,催生完美演绎境界,似乎很难获得的境界,必须借由器材的强化来实现。
哎,其实,乃至不费吹灰之力,但可是你为什么不容易得到他呢?
只因为不舍现前的境界,现前的坚固执着,所以没有办法得到各种各样的其他境界,否则,则层出不穷,如是而已,也就那么一回事。
发烧,是如何让我们的心变小的?
一层一层的变小,实际上如果不听音乐,你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境界。
然后你要听音乐才有。
进一步,听音乐,同时还要用器材听,才有。
再进一步,还要在指定的环境之下,然后用指定的器材,然后放指定的音乐,才有。
这就是新一层一层变小,聚焦、固化、浓缩,从有兴趣到有好感,从有好感到喜欢,从喜欢到热爱,从热爱到痴恋,从痴恋到沉迷,从沉迷到魔疯……
发烧的欲念,很粗,你不断的在想,一个个念头一阵阵冒出来,很大的波动性、很大的晃动性、很强的冲击性。
很粗的念头容易引起CPU的过载,所以称做发烧,代表高温高热,这个词用的很贴切,很上头,很容易上头,如是如是
究竟是哪一个项目让你执着于这个器材呢?
是因为它的品牌,口碑,价格,定位,做工,设计,还是哪一个神秘的要素呢?
不论是哪一个,它都是一场戏剧,一场精心排演的戏,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引导,让你把整个心念聚焦聚集在一个点上。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技术,一种不一般的本领,当然要本人愿意配合为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作者本事大,他的器材可以魔倒成山成海一般的烧友,乃至能魔倒古今中外的烧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7
发表于 2025-8-11 22: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赞,学习了。
楼主不是发烧,这是在发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3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