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Kinera 王者时代 型号:Thorking 索尔王 类型:有线入耳耳机 定价:16999元 技术特征:1圈6铁4静电,单边共11单元 外观特征:北欧神话风格浮雕金属面板设计,耳机通体白铜材质CNC 其他特征:亮面/哑光外观可选 声音概述:均衡还原的声音风格,11单元赋予其高素质之余,以理性的方式来突出声音的“力量感” 适合人群:喜爱还原为主的声音风格的杂食型发烧友,古典、器乐爱好者。
在介绍Kinera的新品高端耳塞Thorking之前,先来闲聊两句。可能很多人习惯了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设定,认为洛基是索尔的弟弟,于是奇怪为什么Kinera的旗舰是Loki,而当哥哥的、奥丁王位继承人的Thor反而是次旗舰的定位——实际上在北欧神话体系中,Loki是神王Odin的结义兄弟、雷神Thor叔叔辈的人物,他的儿子尘世巨蟒耶梦加得是Thor的宿敌并在诸神黄昏中和后者同归于尽。殊途同归的是,不论在哪个神话故事体系里,索尔都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正面形象,这也是Kinera将名为“Thorking”的入耳耳机的调音往中正还原方向靠拢的原因吧。
Thorking的包装风格和Kinera家族传统有很大差异,熟悉的“月饼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的、视觉风格颇具力量感的庞大对开纸盒;包装表面有蓝色反光的雷电条纹,代表雷神Thor的雷电力量。开启后的包装内部结构相比以前要简单和扁平一些,耳塞腔体和线材、配件分层放置。配件方面一如既往地丰富:11对各型耳套、漂亮的黑色皮质拉链收纳包、清洁刷、清洁布、左右分离的腔体收纳袋,从实用角度来讲是十分丰富和齐全的配置了。Thorking的标配线材是台湾7N单晶铜线,外层有黑白纹路的编织层,整体不算粗并且非常柔软,无论是收纳还是佩戴体验方面都能打个高分。线材的五金件带有浓浓的欧洲古典艺术风格,也和Thorking整体的视觉设计风格相契合。
在印象里Kinera包括其姊妹品牌QoA的耳机,但凡高端一点的都会以手绘面板作为卖点,并且有一说一他家的手绘面板是真的好看……这次Thorking画风突变,不仅仅改用全金属腔体加面板,并且还用了业内少见的白铜来作为腔体材质,面板上的复合金属浮雕工艺非常养眼。浮雕内容是以北欧神话“诸神黄昏”的战场为蓝本,描绘了雷神索尔大战尘世巨蟒耶梦加得的场景,充满了力量感和复古的意象。更重要的是,这个金属浮雕的质感在目前的同档次甚至更高档次旗舰塞子里也是独一份的存在,其视觉语言也和耳机的声音风格高度一致。btw,Thorking购买时有镜面和哑光两个选项,主要区别在于腔体表面的质感;个人喜欢哑光的,使用耐久度也会更好一些;但高光镜面的颜值和质感着实也不易抗拒,好在官方把选择权交到了用户手里,买之前就可以自由选择。
关于Thorking的声音风格,我认为在万元以上的入耳耳塞产品里,这算是一种很新的风格。包括官方在内,目前普遍认为其是一条“器乐塞”;但我觉得Thorking其实挺杂食的,是一种基于均衡还原基础上的杂食——只要你能接受这个风格基调,它就是一条很好的杂食塞,是真的“什么都能听”那种。另一方面,有人说既然是均衡还原那不就是“监听塞”——Thorking的声音还真和监听没多大关系,这就带出它的另一个特性,乐感。Thorking早期的工程机版本调音,两端较为突出,整体的能量感极强,非常凸显素质和线条感;但到了正式上市的版本仿佛突然踩了“刹车”,在声音素质并未缩水的前提下,对三频的能量分布进行了大幅调整,从早期夸张甚至有点“嚣张”的大开大合风格,变成了现在的偏于稳重、中正的风格,将声音的能量更多地进行了内敛处理。这样的做法可能对刚入门的初烧来说算是一种“削弱”,但对于有丰富听音经验的老烧来讲,这是一种在声音素养、高级感、耐听度方面的显著进步。
作为单边11单元的圈静铁混合耳塞,要说很好推是不现实的;但Thorking有一个特性就是下限高,哪怕用一两百的小尾巴来驱动,也能推出基本的声音框架和素质,只是声场、层次和信息量放不开。而Thorking量产版自身拥有较高的均衡度和不错的厚度、密度,其中性的调音使得搭配播放器较为简单,声音会跟随前端的风格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剩下的就是前端在素质层面的提升作用于Thorking声音的效果了。要说个人推荐的话,我用于搭配Thorking较多的有飞傲M23、海贝R6PRO MAX和凯音N6iii日常出门用,在家时也会尝试乐图GT2和山灵M8T这样体型大一些的机器。其中M23和GT2是相对均衡清淡一些的风格,呈现的更多是Thorking本身的声音特性;而另外几台则会与Thorking叠加自身的前端特性,在声音厚度、音色、韵味等方面产生更多的变化。
低频方面Thorking的量感很足,但相比早期工程机还是收敛了不少,以充足的量感配合更加充足的下潜来在低频方面打动烧友;从听感上来讲Thorking的低频“劲”主要还是来自于强悍的下潜配合出色的弹性带来的霸道力量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雷神索尔从天而降一锤子砸下来的那种震撼;而在柔和风格的音乐中,Thorking的低频也能很好地起到“润物无声”的氛围烘托作用,可谓刚中带柔。
Thorking的中频虽然没有太多的染色,总体是走的还原路线,但厚度和密度都在线,完全不会有“凹”和“薄”的印象;中频结像中等略微偏瘦,存在感较强,人声距离适中,不贴耳,有一种凝聚的美感。得益于强大的单元配置,在中频人声和乐器的声音细节方面有不错的表现,口水声换气声等常规挑战项目都能拿个高分;而像张学友、腾格尔、蔡琴、王菲这样嗓音特征较为明显的歌手,不仅仅能在回放时得到良好的还原(中频乐器亦然),充分的颗粒感也能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氛围。鉴于Thorking在人声方面丝毫不失厚度和质感的表现,即使主听人声的烧友也不会觉得其中频孱弱,甚至出色的厚度密度与质感,还能带来相当真实与稳重的人声表现,这也是我没有将其划为“器乐塞”的核心原因。
高频要算是Thorking的强项,毕竟4枚负责极高频的静电单元在这等着呢。与工程机时期不同,正式版的Thorking反而在高频亮度方面有所收敛,而解析和延伸依旧出色,这样带来的好处是能使高频的刺激性大大降低,甚至在控制力好一些的前端上完全听不到毛刺;同时,对于高音乐器音色的描绘,并没有如想象般富丽堂皇,而是以一种平实的、富有力量感的呈现方式来传达Thorking的高频冲击力,这样的方式朴实而有效,也让喜爱钢琴、小提琴音色质感的烧友获得大满足。
声场说实话挺意外的,Thorking的声场没有想象的宽大,反而是采取了一种传统的、内敛的方式来还原出一个真实不夸张的声场规模,层次和解析自不必说,但比起在听众的脑海中搭建起一个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Thorking更擅长的不是“颜色”而是形体感的塑造,在Thorking回放下的交响乐,乐器层次分明、音色独立、定位精准,动态给力瞬态响应迅速,宛如坐在观众席上一般,呈现更为真实和立体的现场回放效果。
综上所述,Thorking在我看来并不是一条用来“互补”的塞子,而是建立在你喜欢均衡中正、健康还原的声音风格的基础上,作为主力塞来使用的一条高素质+出色乐感的旗舰圈静铁耳塞。它易推、好搭配,风格均衡还原,同时又有单边11单元带来的强大声音实力,以及极富质感的白铜腔体和复合金属浮雕面板带来的超高颜值,在此推荐给持有中高端播放器的便携音频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