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yin音响 于 2025-6-26 09:42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耳边事 ,作者耳边小公举
Cayin凯音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HiFi品牌之一,成立于1993年,也是我已经自用了超过10年的一个品牌了。我是从凯音第一台播放器N6就开始用他们家机器,后来又陆续入手了N8、N6ii、C9这些型号。耳边之家工作室目前的主力耳放之一就是他们家五万价位的U-170HA。 如今的播放器市场百花齐放,而我觉得凯音始终是里面非常有个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偏执的一类。这么多年来,他们就没做过那种高大全没个性的声音,哪怕是像N8这种一两万的旗舰,也是走的醇厚富有韵味的路线,毕竟他们本身是做胆机起家的,所以对于乐感和调音始终有着自己的追求。也正是因为凯音的这种特色,这些年哪怕播放器市场几经沉浮,他们依然有着一大批死忠粉——毕竟对于发烧友来说,把声音做得不可替代,就是HiFi品牌最大的魅力。 ![]()
回想起来,凯音这些年在产品规划上其实是有一点放飞自我的,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像N30LE这类超旗舰级别的产品,好听是真好听,但我也是真的买不起……而我今天要分享的这款新品,我真心觉得它是这几年凯音推出的性价比相当高的一款便携设备——就是前不久上市的Cayin RU9旗舰小尾巴,售价3199。说实话,三千这个价位放在凯音现有的产品序列里真心不高,而且RU9的体积还这么小,我在试听之前是真没想到,这台小机器能把凯音多年来在调音上的精髓和经验表达得这么完整。所以我今天也是带着相当激动的心情来给大家安利这个小不点~
![]()
客观体验 说起凯音我们总是离不开“电子管”这个关键词,毕竟他们家早就是国内第一,世界前三的胆机品牌了。RU9是凯音家族目前体积最小的一款胆机,它所搭载的Nutube 6P1电子管最早是用在N8身上的,后来凯音又在C9等型号上持续开发它的潜力。大家要知道,电子管最明显的缺点就是换能效率低,耗电量和发热量非常大,凯音能够在搭载了电子管的前提下,将RU9的体积优化成现在这么轻薄确实是不容易。为了方便使用,RU9背面有磁吸设计,皮套也自带磁吸功能,可以固定在手机的背面。
![]()
不过,在轻薄之余,RU9同样也继承了凯音一贯的“优良传统”——就是相比起对声音的极致追求,他们好像在客观部分总是做得不那么尽如人意。目前我手上的RU9还只有英文版的UI,用起来不太方便。而且,为了更好地给电子管供电,RU9的能耗是比较大的,不但发热量大,续航也只有不到5小时。不过凯音还给RU9加入了外接DC供电和前端USB辅助供电,首创了三种供电模式,可以提升RU9的续航表现。可能会有人说,把电子管的供电降低一点,机器功耗小一些,续航不就上来了?不就不热了?但这可不是凯音家的作风~从N6那个年代开始,他们就是一门心思要在便携设备上做出又有乐感素质又高的顶级声音来。为了这个目标,哪怕要牺牲续航增加发热也在所不惜。不顾一切地把声音做好,就是凯音几十年坚持下来绝不动摇的路线。怎么说呢,这确实是让人又爱又恨……
![]()
声音表现 RU9的单端和平衡口都能一键切换电子管和晶体管音色,也可以通过侧边按键切换经典音色(Classic)、现代音色(Mordern)和晶体管音色(SS)三种不同的声音模式,分别搭配不同风格的耳机。 我自己用得最多的就是经典音色这个模式,它既能够代表凯音对于“乐感”的独到理解,也打破了很多人对于便携电子管设备暖厚糊没素质的刻板印象。我还记得我当年第一次听U-170HA的时候,就惊讶于它能够同时具备扎实有力的声底、超高的密度和醇厚的音色——当然,考虑到五万的售价,它强一点好像也是应该的~而RU9作为一款仅仅三千块的便携电子管耳放,它的经典模式在素质和乐感的平衡上与U-170HA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声底宽厚温暖,同时又有较高的透明度;人声蓬松润泽,而且对于各类演唱细节的传达相当细腻;高频亮丽富有光泽,结像边缘被打磨得很顺滑,同时又很注重泛音等微小细节的回放。我觉得,这个模式几乎可以说是对“胆味”最完美的诠释,它的素质功底就已经完全不输很多四五千价位的播放器,而它的音乐表达又足够鲜活生动。 但若是针对更加多样化的音乐回放需求,或者是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凯音过往产品的烧友来说,晶体管音色可能在曲目适应性上会更加广泛。这个模式的分离度很高,线条感也比较强,低频听起来干脆利落,瞬态响应也比较快,是典型的均衡少染的现代声。平心而论,这个模式演绎各种类型的音乐都是有模有样,但它对我个人口味来说还是稍微有点太直白了~相较之下我会更喜欢现代音色模式,它和经典模式一样比较擅长流行人声,但略微提升了高频的通透度,让中频音色在甜润的同时还显得更加清澈干净。如果说经典模式的模拟味最足,适合用来聆听一些港台流行老歌,那么现代模式就适合拿来听日韩流行乐和新世纪女声。两者的乐感是同一水准,只是现代音色会更贴合年轻烧友的听音口味。 我前面提到了RU9是有外接供电模式的,这个模式可不只是为了提升续航,更重要的是相当于给RU9增加了一个Hyper模式,大大提升了输出功率。我一开始用RU9来推达音科的岚时,会觉得框架打不开,听感有点疲软。但在开启DC供电模式之后,这套搭配的提升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声场一下子大了两圈,动态表现也更加蓬勃有力。便携模式下RU9搭配岚的中频本来有点发虚,转换模式之后,人声一下子变得饱满又富有张力,信息密度也提升了一大截,感情充沛,素质和乐感都无可挑剔。 虽然从形态来看,RU9更多是作为便携耳放出门,以驱动塞子为主,但这个外接模式无疑大大增加了它的上限。我在居家情况下用它来搭配一些头戴大耳,其实单论推力就有点“越级打怪”的意思,更别说它的三种声音模式已经把浓郁的胆味和中正的现代声都做得有模有样,可玩性和搭配性都很强。在目前的价位下,它可以说是性价比极高了,但和凯音自家定位更高的N6iii、C9ii这些型号比起来,它的安定感、空间感和声音密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器材评价 这几年随着我接触了越来越多的顶级器材,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实一个HiFi品牌能够被大家记住,核心就在于它能够拥有极具辨识度的音色。就这点而言,凯音那份执着于追求声音个性的“初心”,可以说是始终体现在他们每一款产品上面,而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喜新厌旧的烧友,能够多年来始终对凯音抱有一份敬意和偏爱的主要原因。现代音频领域的发展速度很快,烧友的口味变得也很快。大多数品牌为了迎合多变的市场,在产品研发的方向上始终追逐着圈内的热点,前些年卷芯片,近些年搞怀旧,什么产品有市场就做什么。当然,这种紧随时代潮流及时调整策略的适应能力是值得尊敬和赞赏的,但是在这样的风气下,能够始终遵循自己的脚步做产品的凯音就显得既特立独行又额外可贵。 其实,我作为烧友很多时候追求的也不一定是多么“完美”的产品,而是能够“打动我”的产品。不说别的,单就凯音愿意花近10年的时间和这么一款Nutube 6P1电子管死磕,这种偏执得可爱的精神就已经足够打动我了,而他们在小小的RU9身上也确实实现了又一次突破。我觉得,RU9虽然论售价和体积在凯音的便携电子管设备里是垫底的那一类,但它实际上是以一个相当亲民的价格,集合了凯音这些年在便携领域——尤其是电子管研发这块的经验和技术,可以说是能完整呈现凯音声音风格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款产品了。
关于Cayin凯音RU9,这一期就讲到这了,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