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amba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eattle Symphony Media 出品合集 (2014-2023) 24-96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5-8-11 1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遇上楼主,既是缘分,更是荣幸!感恩之外只有祝福:祝楼主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8-11 2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感谢楼主无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8-11 2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8-12 02: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8-12 11: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8-12 1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向沈叶大虾致敬
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8-12 2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
谢谢您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8-13 10: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感谢,幸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8-13 15: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感谢楼主无私分享!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8-14 0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感觉叶子让论坛有了新的活力!欢呼叶子𦲷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8-14 09: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好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8-15 14: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感谢楼主。高品质古典唯有沈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8-15 14: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感谢分享好音乐,世界因为有你而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8-15 23: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5-8-16 01:17 编辑

其中有不少近现代交响作品,很有意思。比如,
[SSM1008] Trimpin - Above Below and in Between
特里姆宾(Gerhard Trimpin,1951)《上方,下方,与其之间》(Above, Below, and In Between)

Trimpin,是美国的声音雕塑家和作曲家,以创新的声音装置艺术闻名。他的作品融合了音乐、雕塑和互动装置。
这位艺术家兼作曲家。

曼切斯特国际艺术节中BBC交响乐团互动装置:
2015年5月,旧金山海湾地区交互设计与计算机视觉研究者戴克珀罗斯(Dimitri Diakopoulos)于近期编写了一套可控制排钟运动和钢琴音量的代码,并在西雅图交响乐表演大厅做了一次展示。在这场表演中还有一位女高音演唱家和九位人类演奏家,以及三个由手势动态来指挥的乐器。有舌簧喇叭(reed-horn)、管钟琴和装配机械系统的预置平台钢琴,这些乐器都装配了微软体感侦测装置Kinect。首场演奏了驻团作曲家格哈德·特里姆宾(Gerhard Trimpin,1951—)的创作《上方,下方,与其之间》(Above, Below, and In Between)。这首长达20分钟的作品,包含了一个声乐家和九名音乐家,单前期准备就长达两年。

- - -
第三乐章,和第六乐章,都有现代女声的声部。基本是打破平时熟知的人声,用不一样的发音来诠释作品。类似的情况前些年列侬遗孀大野洋子在一个电视报道中在一个现场发布会上,小厅中间有个麦克风边上是靠墙的观众和记者。她从门外进来着黑色的衣服和帽子,对着麦克风就是一阵子这种怪声音,然后就走了。意思是发表完毕。不知道所以然的人会觉得这位的精神还正常吗?
网上音乐圈的人有的把她评价为五大神婆之一。意思是专门唱怪歌的女歌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8-16 02: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1004号唱片的弗雷,和1005春之祭。正好可以体验从古典风味开始切换到现代风格的音乐效果。

1004里,弗雷的风格还有很多古典歌唱的旋律感。到了埃尔加的大提琴开始有点现代的意思了,尽管还是以歌唱性为主,但整体格调开始偏冷,显得简练和开始具有直接深入音乐意图的深度感。

到了1005,春之祭第二乐章,很直接的上来就是切入主题的冲击力的感受。显得比还有旋律的埃尔加近代风味的效果,更加直接冲击音乐感受。
这个时候再去对比前面的歌唱性旋律,就会更加感到近现代交响的走向,是互相比谁更加直接深入。相比之下单独听还是很不错的歌唱性的氛围感,被近现代交响风格对比的显得浮在表面难以深入灵魂。就好像所见所得直接问表面的摇篮曲,已经不能更加直接深刻的冲击灵魂深处了。

所以近现代交响乐的走向和效果,在对比之中就得到了理解。从效果论角度去看,越来越直接的音乐性的心灵体验,就是近现代交响乐越来越发展的一条走向线索。所以,从这一点再去看旋律问题,基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音乐要素了。比较有发展观的音乐主要是直达心灵深处的效果,其它老一套的已经被开发完了的要素,都可以在新的效果路线面前,得到取舍。有舍才有得,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欣赏现代音乐需要有大量体验的基础,在大量接触熟悉经典时代的作品类型和版本以后,人就会产生疲倦感潜意识里会有审美疲劳,就会有更高的体验需求。如果这个时候,对接触过以后难以理解的近现代交响乐,从早期时代的过渡作曲家的录音的对比中,就会得到一流作曲家追求路线和效果成果上的感受对比下的启发。从欣赏效果角度的对比感受,体验到和作曲家随时代追求升级变化相一致的出发点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8-16 2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感谢楼主分享,兄弟模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0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