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忆]我们音乐的启蒙//港台流行音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4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转载的,评论随笔性的文章!可以大致了解那段时期的音乐,对于80年代后出生的人,这段历史也许已经模糊了!但对那以前,文革后,开始听到什么叫流行,开始知道什么叫偶像的那代人,对他们生活和思想上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
上//

DEMIAN  聊聊我喜欢的歌手

DEMIAN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黄舒骏。不多赘言了,那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这十年来的感情。笑,怎得如此肉麻。去年他来上海为《改变1995》作宣传的时候,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怎么说呢~有点失望,可能是他太风趣和调侃了,而我则喜欢那个犀利尖锐的男人。
刚刚太心急了,看到有人点“黄舒骏”的名就迫不及待的跑来大叫,现在才平心静气的把上面的两个贴子仔细的看了下,发现两位对黄舒骏的贬实在是多过褒。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是由于两位没有完整听过黄舒骏的作品而造成的错误印象。《恋爱症候群》可以说是老黄最有名气的作品了,属于那种一见惊艳、二闻惊叹、但多次则流于普通的作品。《少年狂想曲》在形式上也是如此,听者如果只是单独的将歌词读一遍的话也许得到的印象只是搞笑。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你以为》《见怪不怪》《她以为她很美丽》《苦守寒窑十八年》《偶像不死》《谈恋爱》《男女之间》《爱你》,甚至连那首最新的、事实上是写给杨明煌的一封信的《改变1995》也同样能够在初听时给人这样的感觉。我个人觉得黄舒骏作品的一大悲哀就是人们只看到他歌词中幽默、搞笑、滑稽、调侃、讽刺的部分,而没有深入内里去认真探究这些歌词的背景以及他想表达的真正含义。因此如FUSU所言“林海在那里说黄舒俊的歌多有内涵只是米多少人能仔细听——偶冷笑”这样的话,也只能让我苦笑。
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撇开这些去看看他其它不为大众所知却极为优秀的作品呢?小DE在此挑选几首作品的歌词附上:
《雁渡寒潭》词/曲:黄舒骏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惊鸿一瞥
潮来潮去 洗去多少足迹 一切都是缘
多少人曾经轻轻掠过我的眼帘
多少人曾经闯入我的内心世界
多少人曾经用思念将我撕裂
多少智慧才能忍下我的离别泪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静看人间 是与非
我们组先 在这土地繁衍 岁岁年年
多少人默默挥下他们的汗水热血
多少人只是贩卖台面上的谎言
多少人随时准备远走高飞
多少智慧才能破解这虚伪的一切 喔……
多少意气风发的少年 失落在理想现实之间
口口声声要做英雄圣贤 最后却变成魔鬼
多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 却向往另一个世界
多少智慧才能逃离这古老的预言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惊鸿一瞥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惊鸿一瞥
《未来的街头》词/曲:黄舒骏
三十年前的一个夜晚 有个小孩蹲在街头
望着地下未干的画 那是老画师画的达摩
龙山寺内的信徒热络 寺外走道的行人冷漠
画师黄浊的眼珠滚动 发现小孩是他唯一的观众
小孩不知在想些什么 只是静静地守在角落
或许那夜决定了以后 长大学画在巴黎的梦
究竟是幻想还是真发生过 这段记忆尘封已久
画师深深的一鞠躬 带着达摩走向阴暗的巷弄 (他仿佛听见!) 

*孩子!我在未来的街头等你
孩子!我在未来的街头等你
不管你将去何方 不管你离开多久
只要你愿意回头 你一定会看到我
我知道你的困惑 我会慢慢对你说
孩子!我在未来的街头等你!*

梵谷、塞尚、毕卡索 巨像依然高挂在空中
有时向西,有时向东 地平线却一直退后
属于自己的无法认同 属于别人的难以追求
千辛万苦划过半个地球 只是换得更深的失落

有一天他在罗丹博物馆中 赫然看到一尊小小的达摩
站在巴尔扎克雕像后 透视他心中的脆弱
他热泪盈眶 他终于懂 罗丹旷世巨作的源头
记忆中的一切再度复活 他仿佛见到那画师的笑容

他收拾行囊离开欧洲 回到旧日的万华街头
铺好纸张他放好笔墨 等着孩子与他再相逢
孩子!我在未来的街头等你……

《不存在的寓言》词/曲:黄舒骏
没人解释生命的出现 为何是哭哭啼啼而非一张笑脸
是否冥冥之中已预见 今生将是一段艰苦的赎罪
给你个快乐的童年 那只是先礼后兵的预备
有多少的喜,有多少的悲
不管你愿不愿 也都得一一去咀嚼 

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 你的勇敢让你看不到危险
以为心中存有真善美 就可以逼退所有邪恶的嘴脸
等到你伤痕累累 却无语问苍天
所有美梦都残缺破灭
颤抖的泪水 滴满失望的心田

他们说遥远的东方有条巨龙
多少多情少年为它牺牲奉献
耗尽年轻岁月最后却发现
那只是个不存在的寓言

突然深深感觉被欺骗 可歌可泣其实可怜又可悲
辛辛苦苦学得的是非 一夕之间惊觉全部都作废
你认清生命多卑微 却总是了解而无法谅解
巨大的轮回,永无法超越
挣扎多少年,终于开始自我安慰 

看尽世间真实的一切 幸与不幸一时也难断言 
不知今后你将如何面对 冷酷无情还是坚持最初信念
今生难得见几回 真情的画面
多少辛酸泪,都化做云烟
忍住所有后悔,写下真实的寓言
不存在的寓言…

《悲剧英雄》词/曲:黄舒骏
这是一条走不完的路
路上有着受不完的苦
他们都偷偷笑我糊涂
其实我比谁都清楚
自始至终不是我所愿
可是我却更不愿去后悔
悲!悲!悲!……
为我心碎不如给我赞美
悲!悲!悲!……
这样的壮烈,舍我其谁
平凡的人有平凡的幸福
不凡的人有不凡的痛苦
他们要的是眼前的好处
我想要的是千古的钦慕
那儿有悲剧就往那里走
赴汤蹈火是我生命的枷锁 

悲!悲!悲!……
为我心碎不如给我赞美
悲!悲!悲!……
这样的壮烈,舍我其谁
你是要平凡的幸福
还是要不凡的痛苦
他们要的是眼前的好处
我想要的是千古的钦慕

悲!悲!悲!……
为我心碎不如给我赞美
悲!悲!悲!……
这样的壮烈,舍我其谁

《我是谁》词/曲:黄舒骏
我是谁?为何我在这里出现?
我是谁?为何我长得这副嘴脸?
如果换个时间地点出生 我会变成谁?
如果我不叫做这个名字 我又会是谁?

我是谁?我用什么证明我是谁?
我是谁?你们又认为我是谁?
如果过去一切统统改变 我会变成谁?
如果未来命运可以改变 我想变成谁?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请告诉我我是谁?

我是谁?为何是你在我身边?
我是谁?我这辈子又该守着谁?
我对我自己的了解
是真?是假?还是误解?
你给我所有的安慰 
是真?是假?还是谎言?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我永远不了解?

究竟有没有人愿意真的 关心我是谁?
如果谁是谁都无所谓 那到底我是谁?
我对我自己的了解 
是真?是假?还是误解?
整个世界告诉我的
是真?是假?还是谎言?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我永远不了解?

不想占用太多空间,所以只是略微的选了几首我个人很喜欢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还包括许多我没有贴出歌词的作品)无一例外的表现出他的质疑与热血、牺牲与奉献、对于人类精神的探索以及个人的自我选择、追昔抚今的喟叹,我想说这才是黄舒骏真正带给我们的东西。反之,在《少年狂想曲》《恋爱症候群》中也不乏这样的词句,如《少年狂想曲》中的歌词是极度反讽意味的(篇幅较长,恕我不例举),《恋爱症候群》中也不乏以小见大的点晴之笔,如“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你爱你/也不管家里米缸有没有米/也不管路上有人示威抗议 只管爱你/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你爱你/也不管海峡两岸统一问题/也不管衣索匹亚多少难民/只管爱你”(笑,这两句在大陆的引进版中都被删了~去年听他唱现场版的时候这里的部分字眼也是用“啦啦啦”代替的)。
读罢歌词,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常称黄舒骏为“鬼才”,但他并非只有作词出色,他的音乐也非常有风格。在《马不停蹄的忧伤》中的《夜半的猫》一首,他的编曲极具实验性质,就是拿到现在听也足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在1989年出版《恋爱症候群》时,采用的是一个即兴的LIVE版,这在当时是非常新鲜和有创意的;在《何德何能》专辑中,他借鉴了爱尔兰音乐;《我是谁》一曲作为《青少年哪咤》的配乐成为当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我并不是想通过这个奖来说明什么问题,而是想以此为该曲别具风格的编曲演唱方式作个小小的佐证,事实上我对该曲一直心爱有佳,初二那年就是从听《我是谁》起而对黄舒骏的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一发不可收。
我承认,近几年他的音乐已经少有创新,有所谓“黄郎才尽”之说,但看看《改变1995》吧,我还是要一遍又一遍的赞叹、击节。你们说是喙头也罢说是油俗也罢,但当我听到“小你六岁的我,今年已经和你同年”时还是忍不住的鼻子酸。
黄舒骏开玩笑的说他做的是“独家的买卖”,但这种“独家”正因为印烙上了鲜明的“黄舒骏风格”而使别人难以摹仿,并在歌坛上独树一帜。
借黄舒骏的《窗》里的歌词来结束以上的一家之言。
“窗,在你的心灵边缘
窗,在你的视线后面
你打开那一扇窗
就会看到那样的风景
你爱上那一个人
就会有着那样的命运”

其次是罗大佑,无论现在有多少人在说“罗大佑是个骗子”,我仍坚持保有心中对他的尊敬。因为他给我的带来的激动与感悟是无法被抹煞与否认的。最喜欢他的《恋曲二○○○》这张专辑,每次听都会完全的沉进去,怎么也走不出来。我至今唯一自己买票去看的演唱会就只有罗大佑在上海开的那场,当全场一起唱到《现象七十二变》末了的那句“面子问题”时,我兴奋得不了。不过很可惜他没有唱《上海之夜》,我想如果有这首歌的话,那会是个非常完美的夜晚。

陈升,一个我听他的歌不会激动但会沉迷的歌手。他的声线普通得就象是个边洗澡边哼小调似的,但他的创作让人可以原谅音色中的所有缺点。喜欢他的《拥挤的乐园》专辑,喜欢《凡人的告白书》《猎人与羔羊》《风筝》《红色汽球》,当然,还有《北京一夜》。

李骥,我先前也已经说过了。他在音乐界的淡出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李寿全,且先让我不把他作为一位歌手而是作为一位音乐人、制作人、创作者来介绍。他的专辑我只听过一张名为《八又二分之一》的,里面有他为自己创作的也有曾为别的歌手创作的佳作,绝对人文,绝对用情。在理智与情感间游走,是属于个人的声音。这绝对是张值得珍藏的专辑,后来还鼓动朋友为此做了个网站。呵,如果你们在网上找到这个名为“八又二分之一”的站,没准就是它。

李宗盛,呵,怎么说呢。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但是对面着《跟自己赛跑的人》《生命中的精灵》《希望》《远行》《阿宗三件事》等许多他个人的作品以及他创作的诸如《因为寂寞》《忙与盲》等歌曲,使我仍对他怀有敬意。

黄耀明,我喜欢他的音乐,那种有些迷幻的不食烟火的意象。当然,也可说我喜欢达明。

我听音乐很晚,所以对于BEYOND我没有那种亲近感,但每每听到他们的《长城》《大地》就能让我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郑智化,前几个月的某几周里一直在听他的MP3,所以能够说出一个整体的印象。他的曲很好听,但也非常相似,他胜在词,与黄舒骏一样是个写词的高手,但更重于情。我喜欢他的《年轻时代》《天下为公》《大国民》《青春祭坛》《小草》和如《用一辈子去忘记》这类的情歌。

张洪亮,也许这是个早已为大家所忘记的名字,也许有人会将他与张镐哲搞混,也许人们记得他只是由于那种非常烂的《广岛之恋》和非常非常烂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噢,我宁可你们说“我喜欢他的《心爱妹妹的眼睛》”。张洪亮是生不逢时,他的音乐理念对于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的歌坛是“曲高和寡”的声音。他的音乐里有太多创新和实验的东西,太偏了,如《情人岗七十二乐章》为例。我喜欢他的作品有《相思三叹》。

马兆骏,又有谁还记得他?不会跟那个香港的马骏伟搞起来了吧?他的《会有那么一天》精选辑实在是好极了。他的不幸是成名太早。

童安格、姜育恒、王杰、赵传都曾是安慰过我的声音。现在也时不时的会拿出老歌来静听,一样的曲调不一样的感动。毕竟以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现在则加入了切身的感受。

呵,以上这些说的大抵都是男歌手,谈谈女歌手吧。

最喜欢的是蔡琴,喜欢她低缓而舒软的女音。她绝不象有些女歌手那样在歌中一味煽情,她的声音极内敛含蓄,却又大气磅薄。起承转合,收放自如。喜欢她所有的歌曲,因为里面都有着她的声音。有许多歌虽然被不同的歌手所演绎过,如先前提到的《张三的歌》,但我始终认为蔡琴的版本才是最好的,《出塞曲》也如是。

当然,我没有贬抵张清芳的意思,她也有着我非常爱听的声音。有些人赚她的音色太高太尖,有些刺耳,我却觉得够干净透彻,与蔡琴属于不同的类型。前些日子听她的MP3,里面甚至包括了她翻唱的一些老歌的集子,都很好听。

陈淑桦,我最喜欢她的《问》和《情关》,有一阵子《我这样爱你到底对不对》和《爱的进行式》也是我常哼的曲子。那首《梦醒时分》放到今时今日一定也会感动一大批听众的。

潘越云,阿潘,非常出众的音色,我觉得《梦田》在她的噪音中被演唱得最好。当然曾有个她、陈淑桦、齐豫(好象还有一位,记得不很清了~)的合唱版本,惊为天籁。

黄韵玲,好象上面的贴子里也有人提到过。才女。以前对她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赵传唱的《男孩看见野玫瑰》,直到去年刻了一批她的CD,才比较系统的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且不论声音,单是创作才华,就是女歌手中罕见的。而且她与丈夫开办的“友善的狗”也致力于音乐,扎扎实实地做了不少成绩。

呼~其实还有很多我喜欢的声音,一下子实在说不完。噢,再提一位女歌手,内地的——丁薇。以前上海音乐学院的,现在在北京做音乐。早年因一首《女孩与四重奏》而出名,去年推出了《在水中》专辑,是我近年来所听到的最好的专辑,甚至我认为比黄舒骏的《改变1995》还好。当然,这纯属个人观点,在她的音乐中我找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渴望的音乐,特别是《冬天来了》,第一次是在广播中听到,不提防的,就被击倒,然后哭了。真的。一点也不夸张。连我自己都讶异极了。《冬天来了》就是我心底里想要唱出的音乐。


阿蓝
蔡琴也是我最喜欢的亚洲女歌手耶!我就是带着《民歌蔡琴》逛遍了美罗城的每个音响店,比较音箱的区别的,结果发现真是测试天碟,一些冒牌货立即泄了底^^突然发现我也挺无聊的……
DEMIAN,说句话,你不要生气,我知道黄舒骏还是因为看到报纸上说他挑战罗大佑,才找来《未央歌精选集》,结果一听,虽然没有觉得超越了罗大佑,不过的确是相当出色,《雁渡寒潭》和《未央歌》是我最喜欢的。他的专辑除了这个外,《马不停蹄的忧伤》《何德何能》我也很喜欢。不过我很多同学喜欢《改变1995》这首歌,我好象就是没有感觉耶。啊,这才发现你的一些文章很受他的影响,果然你称他是导师^^  
罗大佑,对于我来说他已经超出了一个流行歌手的意义,不能简单用喜欢、好听这样的词眼来形容他的歌和他这个人。我在不同的心情下总能在他不同的歌中找到感动我的东西,有时是因为悲凉,有时是因为温情,有时是因为励志,有时只是听着就感动得一塌糊涂了。好像批评他的人是在《爱人同志》出来后比较多起来,汗,过去的事不太清楚。
曾经把罗大佑所有的专辑名字串了起来玩,就是漏了《之乎者也》,唉,偶水平有限……

记得《 告别的年代》,他大叫着《 再会吧!素兰》,就义无返顾的离开了《 大时代的避风港》去《 追梦》!那些伴着《 青春舞曲 》的《闪亮的日子》里,他以为自己是《 未来的主人翁》,一心想着的是经历了《 宝岛咸酸甜》后的《衣锦还乡》,可在那个《 情歌纪念日》听到《恋曲2000》,想起了和她的《昨日情歌》,才明白自己的《 原乡》就是《爱人同志》她在《 首都》《 皇后大道东》的《 家》。

附《光阴的故事》

春天的花开 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 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的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发黄的相片 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
年轻时为你写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
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
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遥远的路程 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
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 有着旧日狂热的梦
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 有着依然的笑容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Lucy
罗大佑,好象是那种欣赏的就欣赏得不得了,不喜欢的就毫无感觉的制作人。我个人较倾向于后者,无论大家再怎么说他是音乐教父,无论他的歌是多么有“人文精神”,始终不感冒。罗大佑的歌旋律一般,他的嗓子也够普通,特出的是他的歌词,但我不喜欢那种忧国忧民胸怀大千世界的调调,更倾向于能写出平实生活中点滴感动的词。
不过还是有几首很喜欢:“童年”、“光阴的故事”、“恋曲1990”。
啊,还有“明天会更好”,歌咏比赛唱了无数次的曲子^^
DEMAIN觉得很多人对李宗盛不以为然吗?他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台湾制作人了。
李宗盛最出名的是他捧一个红一个,他为自己写的歌,却不怎么讨好。记得有首歌里面有这么一句“那些不切实际的鼓励,都来自酒肉朋友和远房亲戚”,当时让我忍俊不禁,呵呵,我就喜欢这种平白如话的感悟。
李宗盛的唱喉一般,但对唱极出色。
不算他为其他歌手创作的歌曲,最打动我的是“寂寞难耐”,最温暖的是“希望”。

达明一派,黄耀明是香港乐坛特立独行的人物

BEYOND,我也没有亲近感,不过中学时我们年级有两个很帅的男孩子喜欢用Beyond的曲子做跳舞时的伴奏带^^
记得“你知道我的迷惘”、“大地”,“光辉岁月”,最亲切的是“逝去日子”,因为那是死党教会我的^^

郑智化,他的曲是很相似,所以印象最好的是第一张《让风吹》。

张洪亮,他的嗓子实在有够烂
不明白“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怎么会红到那个程度,我唯一喜欢的张洪量作品是“美丽的花蝴蝶”。

童安格,是DEMAIN提到的男歌手里我喜欢的一位了^^
最开始是上海中唱引进的《童安格新曲》,收录有“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耶利亚女郎”、“梦开始的地方”,反反复复地听,还记得当时有杂志说听他的歌有一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舒畅。
然后搜罗了他早期的专辑,《跟我来》甚至更老的“旅行者三重唱”时代,有一首歌是改自林觉民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口白一出来,我大为惊讶。那张专辑是和新加坡制作人李斯菘、李伟菘合作的。
《玫瑰与哀愁》、《现在以后》秉承童安格一贯的风格,就音乐元素的丰富而论,首推《看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十首作品曲曲有新意。
到《听海的歌》,觉得童的形象和歌声都可以用一个字形容,惨-_-
童好象很久没有消息了,当然,在《战国红颜》里出演吴王夫差不算^^
其实,童安格留大胡子也是不错的,但那时候看不惯^^

蔡琴,好象不管喜不喜欢一般都会有她的CD,当做试音之用^^

我喜欢张清芳,我喜欢那种高亢干净的声线,老一辈的张清芳,后一辈的孟庭苇。
认识她是在“亲爱的,请不要说”,最喜欢的是“men's talk”、“花雨夜”、“燃烧一瞬间”,还有和优客李林合作的“出嫁”,她唱民歌也好。
最喜欢的收藏品是《张清芳10年》的双专辑。

陈淑桦,最喜欢的是《流光飞舞》和《情关》,后者是我的卡拉OK保留曲目^^

潘越云,三毛说她象“埃及妖后”,听她的歌不多,只记得“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云色
感慨。记得从前的同学,一整班都爱极了BEYOND。然后许多人就在课后唱《真的爱你》,《大地》,《长城》……郊游的时候,一车齐齐整整的声音,都是BEYOND的歌。
那时候家驹已经死了。
人的灵魂消散,但是声音留着,一次又一次敲动我已经枯萎的回忆神经。
还是不敢相信死亡那么容易。
家驹死后的BEYOND老实说我没听过。到那个时候BEYOND已经对我毫无意义。
记忆中有的只是当年懵懵懂懂的自己,跟着喜欢的男孩子小声地唱BEYOND从前的歌。
前几次班里上音乐课,让我们随意。有人唱《不再犹豫》。
唱完之后放了一次家驹的原唱,以前的同学小声地问我还记得这是我们4班最喜欢唱的歌么,我拼命地点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 20: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