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期连载:Schiit Happened——Schiit老板Jason Stoddard自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16 15: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美地区
本帖最后由 wansien 于 2017-3-16 15:44 编辑

#鉴于耳机大家坛的系统,发布一定时间后不能修改、编辑,请期盼后续的朋友们在本帖中选择“只看楼主”,为了检索方便,我也不会回复任何网友的问题

前言的前言
Jason Stoddard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年胖子,但这个胖子不是一般的胖子,他创建了Schiit——一个在中国较有知名度的品牌——尤其在没有中国正规代理商的前提下。2014年,Jason在Head-Fi上开始连载自己的故事(一发不可收,2017年还在持续更新),顺带着也炫耀一下是如何让这个字面上三观尽毁的品牌,给一帮可能比他还胖、还宅的发烧友们带来异样的快感。在中国,也有着成千上万像Jason一样的人,有着理工科的背景,并希望能在音响行业中得到一份自己的份额。Stoddard在前言中写到“如果你在寻求解决方案、原理图、技术细节,那么这篇连载并不适合你”,的确,这篇连载内容中,并没有讲解繁冗的电路、原理、算法……而是更多的以他打造品牌的故事为主,希望这套翻译的内容能够对行业内外的从业者、发烧友有所帮助(然而并不可能复制,不是吗)。我Wansien万生也是有家有工作的人,这篇连载将间断的放出,放出时间不保证(也有可能烂尾),我凑合着翻,您凑合着看。
原文载于: http://www.head-fi.org/t/701900/schiit-happened-the-story-of-the-worlds-most-improbable-start-up


+++++++++++++++++++++++++++++++++

Schiit Happened:
Th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Improbable Start-Up

By Jason Stoddard
Co-Founder, Schiit Audio


前言
略……


第一章 修设备新兵初试身手 救产线杰森混沌初开

回想起1989年,在Sumo开始工作的第一天,我整个人是崩溃的……
当时我刚刚走进门,Ed Miller正在门廊里踱步,两只眼睛不停的扫来扫去,显然他正在等着我的出现。
“谢天谢地你终于来了。”他示意让我跟上他。
我跟着他穿过一排没有标签的办公室进入了工厂,透过一面大玻璃窗,可以看到PCB(印刷电路板)组装生产线。
“我们遇到了麻烦,”Ed说。“我希望你能修好它,看看什么毛病,但我们没有工作记录。万一你修不好,试试看能不能起码让什么东西运转起来救个急。”
我并没有仔细去听Ed说什么,只是一直在打量着一个蓝白相间的静电工作台……或者说鼓足勇气去看一眼。那个工作台整个堆满了50磅重的废电阻、电容、输出变压器、螺丝钉、电线、焊锡丝、糖纸、3M告示贴,以及许多你根本不想去了解的电子的或非电子类的垃圾!这些东西下面垫着一层工业防静电毯,而下面,是另一层差不多的垃圾,而下面又是一层静电毯……大概就是这么个循环。
这一切,就是上一位工程师留下的,看上去他从来不曾清理过工作台,只是把不用的垃圾一层又一层的堆上去。

“来看一下吗?”Ed问我,指着桌子上的一个破烂的铝合金盒子,上面都是张牙舞爪的晶体管和按钮。
“这是什么?”我赶紧把自己拉回到现实世界。
“这是一个Mosfet(绝缘栅型场效应管)配对器,坏了,所以生产线也停了。”Ed说,同时指着窗外的组装车间生产线,在那里,有十个女人叉着手望向这边,显然在等着什么。“Mosfet配对器不修好,她们就不干活。”
哦…… ,全歇菜了,她们在等着这个测试仪器,这玩意不修好,就什么都免谈。

但我完全不了解这个玩意啊!!

我什么也没说出来,脑子里只是在高速闪回,我刚从大专毕业7个月,我甚至不知道Mosfet管需要被配对,我也不知道他们要配什么,我甚至没想到一些作坊出的设备会出现在我高大上的电子工程师的项目中。娘希匹,老子刚刚从Magnavox APS的“黑洞”实验室扩频项目组出来,在那里,有100万美元的门阵列电路原型。
“你们没有电路图吗?”我嗫嚅着问到,开始感觉不太妙。
“没有,所以才这样喽……”
牛逼,牛逼到爆了。

那个时候,我想到了Magnavox的工作,他们曾经告诉我,我很自由。是啊,很简单是吧,很容易是吧。直到因为我干得太快,他们不可能把整个项目卖给政府,就不爽喽。但他们永远不会一上来就扔给我这样的一堆东西,娘希匹,在Magnavox工作刚刚开始时,他们只会让我优哉游哉的玩两周画电路板的软件。
也许我根本不想进音频行业。
但是没有,我想进入音频行业,我喜欢音频,我在大学时,曾经在旁边开了一个扬声器公司。我的研究课题是开关电容噪音滤波系统设计。我在音频行业干了很多年,我曾经梦想着进入音频行业,当看到招聘广告时,整个人高兴得差点从椅子上出溜下去,看看,看看那广告词!“加入Sumo团队吧,这里有音频行业的未来”……真希望能穿越回去给自己一个耳光。

那个时候,我却做出了决定,留下来,无论如何,搞定这个该死的问题。
“让我看一看吧,” 我对Ed说,然后让他走了。
现在,我终于一个人坐着了,感觉屎差点拉在裤子里。窗外还有10个女人伸长脖子等着我,没一个人去工作,局面全靠我一个人了。

我完全的、彻底的、全面的、一点也不紧张。

商业第一课:自己许诺的事情,全力去完成

我本想给这次维修的过程润润色,编个故事,但事实是,上帝眷顾了我,机器里只是有一个插头松了,所以我很快就修好了,那一刻,我就成了天才、英雄。
但在Sumo工作仍然是一个噩梦,看他们的原理图简直就像在研究古英文,到底为什么这么画?为什么这么多零件?为什么要这么连接?为什么!

不要笑。我是一个绿色工程师,非常绿色(当然不是阿拉胡阿克巴那种,别想歪了)。 Sumo只是我毕业后第二份“真正的”工作。而且它远离了Magnavox APS团队,那个一尘不染,前沿的领域,在那里我主要做软件和PCB设计。但事实上,那里太烂了,只是一个老学校,工会,是一个大公司(Califone)的一部分,反正至少我在那里曾经工作了一段时间。

我不敢相信,像Sumo这样的公司存在于90年代的勇敢新世界。当我在工厂里了解状况时,Ed向我展示了他们的作图室,他们在那里存着了所有的PCB电路板图纸,以及他们的蓝图机,在那里,他们实验手绘的电路板蚀刻拷贝。而这些事情在Magnavox都是用软件和绘图仪完成的。

“这些东西你并不常用是吗?”我问他,环顾一圈想找到CAD工作站,但是什么都没有看见。
Ed只是尴尬的笑了一下,有点紧张,并转移了话题。我想他的意思是,“当然不是。”,但意思变成了 “我们还能怎样呢?”

是的,我为Sumo做的第一块电路板很失败,但这是必须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在6个月中,我知道了什么是一个好的功放(或者是我认为的),并作为总工程师为Sumo设计新的产品。两年之后,我开始担任工程副总裁。到我离开的时候,我带着新产品进入了全新市场,并使公司在生产和零部件通用性方面更加高效。


图为Andromeda II功放

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浪漫的。

第二个故事就是,应该有一个警示叫“在任何公司都别干的XX件事”。

在Sumo,我在修复了场效应配对器之后的的第二份工作,就是测试并给Andromeda II放大器排错。它卖得很好,因为它曾经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大力功放,可以驱动超级难推的燕飞利仕Kappa 9,这是当年比较流行的扬声器。问题是,Andromeda II大量的召回了,炸了,数量吓人。
我深入进去,并开始查书,很快注意到放大器的一个大问题:P沟道场效应管的极限电流,只能达到N沟道MOSFET的75%,这意味着Andromeda比Sumo的前一任工程师预期的设计寿命要短。因为使用了保险丝慢熔断保护设计,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管子瞬间过载,然后炸掉。

我找到了一个替代零件,然后不得不处理一些震荡和稳定性的问题。最终,工作稳定了,没有振荡。
但是,在我的测试中,修改后的功放仍然冒烟。而冒烟,我的意思是,零件会逐个起火,火焰会从散热孔冒出来。更重要的是,它是在保险熔断了之后发生的!

这特么就尴尬了。更神秘的是,这个问题并不常出现。经过几轮测试,突如其来的想法让我恍然大悟: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客户。如果他们的功放在保险熔断后不出声音了,他们会做什么?他们可能会调高前级功放的音量,看看出了什么事情。
而且,你知道吗?每次我在保险熔断后调高音量,放大器就会冒烟。
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的电源在保险熔断后并没有切断。这意味着前端电路和驱动大电流管,在保险丝熔断后就会驱使自己自杀(起火)。我安了一个电路关闭它,再看看——修改后的Andromeda II就正常了。不会烧毁场效应管。不会冒烟。只会有一个继电器咔哒的一声。

所以,我做了理想主义化的年轻工程师都会做的事情,在公司会议上我告诉大家,我们必须立刻停止销售Andromeda II,返厂安装新的输出管和升级的保护系统,然后卖给人家全新的,完美的,安全的功放。

那他们会说什么?哈哈,你已经猜到了不是吗?

他们说:“你疯了吗?我们必须完成这个月的销售量!必须发货!

他们干了什么?当然是该卖还卖啊。无以计数的,成堆成堆的。我认为约有70%的都返厂了,这使得我在5年的任期内一直工作在极限高负荷工作量下。



商业第二课:永远,永远不要卖一个动不动就爆炸的东西


是的,我知道,这听起来是个常识不是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经验只能通过一家公司的成长和死亡来获取。所以现在当我听到“我们必须在月底完成销售额”时,我感到害怕。很害怕。
Sumo总的来说,是教我不做什么的公司。

不要做的清单:

1· 卖会坏掉的东西。算了吧,又不是什么高科技。

2·不要对任何人讲:“我不相信你在这个预算价格做不出这样的产品,我是营销副总裁,你干的我都干过四遍了,我已经卖了一堆产品给我们的经销商了。这就是价格,让它工作起来。”

3·重申以上:永远不要卖你还没有做出来的东西。再一次。永远,永远。也不要告诉别人将推出的产品,或显示尚未生产的产品。如果他们不在货架上准备发货,就当他们不存在。 (我们花了一段时间记住这个,当我们开始做Schiit时——哎呦)

4·不要丢掉客户的退货。或拆开用它们来修复其他客户退货。是的,我知道,这也是常识是吧。

5·产品线不要过宽。在Sumo的看来,这意味着进入扬声器市场。Sumo Aria是一个惊人的平板扬声器。此外,也惊人的让人痛苦,因为这些扬声器大多数都坏了,这是一个合作产品,我们为第三方公司供货。


Sumo Aria扬声器

6.重申以上:扬声器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任何人都可以把一个喇叭安在一个盒子上,并把自己当成扬声器设计师。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扬声器。你真正需要搞懂,你以为扬声器是一个蓝海市场,其实是门槛很高的。电子产品比扬声器更坚固,具有大量的零件、安全标准以及FCC认定。会有较少的竞争,这是一件好事。

7·不要做便宜货,特别是回款速度比较慢的时候,比如客户用支票支付。

但是Sumo有一件事情做对了。它的立足点放在了正确的地方,我们试图制造廉价的器材,可以与“最好的”产品充分竞争。我们没有疯狂地制造那些天价的大功率功放。这教我看中效率,并利用好现有资源条件。这是我们现在擅长生产工程规划的原因之一。

商业课3:不要被负面击垮,要从负面事件中学习

Sumo让我从一个极端的客观主义者转变为主观化客观主义者。
“哎呀,娘希匹,”你们中有些人现在说。 “我不想听这些关于功放听起来如何不同的废话,正确设计的放大器在正常工作状况下声音应该都是一样的,那些说辞不过是是安慰剂/错误方向/精神错乱!”

阿门,兄弟。或许这就是我在1989年说的。但到了1990年,我就不太确定了。

当我开始在Sumo工作时,我已经设计了比他们做的更好的放大器。至少在我心里。两个Carver M-1.5T单声道,每个声道350瓦功率,用上Bob Carver最新最大的磁场电源供电,或类似的东西。他们又轻又凉爽没有高温。似乎已经领先了Sumo那巨大,又热,又重的Andromeda II,况且后者功率只有每声道200瓦。
我比较了解那些功放。我有一个小公司制造喇叭,叫做Odeon。 (见上面关于扬声器的说明)我们使用Carver进行测试,开发和演示。我们让喇叭音量大到地动山摇,却仍然很结实。
所以,当Sumo的老板说,“嘿,带回家一台Andromeda II,告诉我你的看法。”我并不是太兴奋。我一次又一次的放下它,我不想告诉他Carver更好,或说谎说Sumo更好。
最后,我带了一个回家。我告诉扬声器公司的其他人,“嘿,看看这个过时的恐龙,它是无法击败Carver的”,这是一个笑话。

直到我们开机。

哇靠。不仅Sumo的“低功率”功放用比Carver更高的音量横扫了Carver,它的声音也听起来更好。各方面都更好。团队的其他人从另一个房间出来,只是站在那里,傻掉了。
我记得Eddie先打破了沉默: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弄一台来用?”他问。

这就是我开始走向主观化客观主义的道路的开始。不是纯粹的主观主义,当然 - 测量仍然非常重要。但它让我深入了解为什么Sumo功放听起来不同于Carver的原因。它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如电流储备能力和额定功率。
它继续带领我深入研究增益级和带外性能,并导致我大幅度修改了Sumo的放大器——在我离开Sumo之前,设计了一个无负反馈,单增益级前级放大器(Artemis,非常非常罕见)和几个无大环路反馈放大器(Ten,Five和Andromeda III),以及它们之前的有环路负反馈放大器,但声音听起来好多了。

好吧,好吧,我知道:你疯了。所有的功放声音都一样!


商业课4:不要忽视主观体验


还有一千个关于Sumo的其他故事,但让我们直接切入到我遇到了Theta Digital的Mike Moffat的部分。
当时,Sumo恰巧和Theta在同一个工业园。我知道那个公司,当然,玩音响的每个人都知道Theta。他们真的在称霸了DAC市场。Sumo像当时的其他公司一样,在准备设计自己的DAC。在许多方面,它和我们今天所做的有类似的地方——它是模块化和可升级的,DAC卡本身可以加到Sumo的前级功放上。

但我不想见到Mike。不,太吓人了。此外,他们在做天价的昂贵器材,我们在做便宜的东西。此外,他可能玩高尔夫球玩得很投入,太忙了。
但是Sumo和Theta有同一个零件供货商,所以她坚持要我跟他们见面喝大酒。就这样,喝了一会儿,我飘了,忘记了所有正式会面的礼仪和装X的需要。

Mike曾经,现在也是,一个漫画角色式的人。他不是那种严肃高大上的人,而非常轻松和平易近人。娘希匹,他在Sumo认识我们后,会偷偷地从Theta跑出来,使用我们的卫生间换上一身西装去听歌剧。他不想让他的员工看到他穿西装,但洛杉矶歌剧院是他能听到真实音乐唯一的地方。
Theta,就是那个我希望Sumo成为的公司。

Mike的Theta例行激励机制。员工根据发货的单位数量,个人表现,以及加班,如升级产品来支付奖金。他的一些技术人员的奖金是薪水的几倍。办公室是休闲风的,甚至不为零件编号—— 而不是用什么鬼的05-1225来称呼一个1K 1/2W的5%电阻。
是的,我知道,这也不是很令人兴奋的。但考虑一下结果:在相当Sumo的1/2的市场容量中,Theta销售10倍美元价格的产品,他们的净利润轻松是Sumo的8倍。

我告诉Sumo总裁这一点。他回答:“这样做很蠢,支付人的高额奖金,然后你的人力支出成本变得高度弹性化,甚至不能预测它。”
我想说,“好吧,但像眼下这样让业务低效率运行似乎更加愚蠢,”但这一次,我什么也没说。
事情很清楚,我不能改变公司的运行方式。

商业课5:对新的人和事物,抱一个开放的态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开始向Theta暗送秋菠(注:秋天的菠菜)。Mike Moffat对做一个便宜的DAC真的很有兴趣。在搓了无数顿晚饭,灌下无数桶饮料后,我们终于孕育出了Cobalt想法。 Cobalt 307是我的设计,输入级来自Theta——真正Sumo和Theta的混合产品。
Cobalt像一个核弹炸毁了DAC市场,一段时间每月卖出1000台,根据一个行业专家的测算,这个数字恰好是总市场规模的2.5倍。硬汉的名称和便宜的价格组合让Hi-End市场陷入火海。


上图为Cobalt 307 DAC

而且——我认为这里要注意的一点—— “便宜的价格”今天看起来相当昂贵。 Cobalt 307是599美元。合算今天约970美元。如果我们能够面向客户直销Cobalt,就像我们做Schiit一样,它将是349美元。

是的,这里面涉及经销商分成。稍后我们再谈。

但在1993年,直销是不可行的。我们不得不在所有杂志上购买整页广告,每月花费2万美元,我们不得不在一个全职呼叫中心雇佣多名员工接受订单。没有亚马逊,没有Shopify,没有单次点击付费广告。娘希匹的,没有好用的互联网,那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在Theta,我还设计了分立结构的顶级Theta Gen V,电流反馈输出级,这个主要是因为打赌。 Mike和Dave——Mike当时的首席工程师相信,运算放大器是未来之路,但我学过了不少分立件设计,知道他们错了。

“我可以设计一个比任何运算放大器都更好的电路”我告诉他们。
“即使是指标?”Dave问。
“甚至是指标。”

这个赌他们下注了,我憋出了一个设计,是一个疯狂的设计。260个零件挤在4x6英寸(10x15厘米见方)的特氟龙电路板上,两个PCM63 DAC工作在平衡配置。
但是它在测量指标和听音室里都击败了运算放大器。这就是Theta Gen 5——Theta第一个分立件输出DAC。


Theta Gen V DAC


Gen V的“疯狂的”分立件电路板

商业课6:有机会,就做疯狂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值得的

即使Theta这么牛逼,声音也越来越……好,也更怪。 Theta的东西成本很高,所以它的价格非常高。当然,我们有经销商利润要支付。
但Theta的产品价格相对不高,因为他们是看门人。这是内部技术决定的。
Theta的竞争对手门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做得更漂亮,甚至更昂贵。 Theta的平衡Gen V卖5500美刀,Mark Levinson“干掉”Theta的DAC卖16000美元。Krell做了32000美刀的功放。音响杂志照单全收 ,标题用了“镀金的Bentley”,这标志着音频领域的军备竞赛开始了。Mike和我并不以为然,他不想在2500美元的底盘上放一块250美元的电路板。他想做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东西。但是,似乎杂志只对大家伙的价格标签感兴趣。最终,这让Mike开创了Angstrom并进入环绕声领域。我?我堕落了,我开始了市场营销之路……


2
发表于 2017-3-16 15: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路过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4 03: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