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2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在10周年之际,可能是森海历史上最差的一只旗舰高价大耳机—— HD80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18 21: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运城
本帖最后由 女人的选择 于 2019-2-18 22:06 编辑

首先说下我应该算是个森海粉丝,森海一切主流耳机除了大奥和HD800,其他我都买过(不是听过)。


HD800发布至今居然也有10年了,店里不算,陆陆续续在很多朋友家里听了好多回,依旧放弃这个耳机。HD800还尾随了一个小弟弟HD700(更差)。。。。。至于HD660 HD58X HD6XX之类,都是650的后裔,HD800S其实本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还闷)。我在朋友家里都是直言不讳的说HD800很差,能谈的拢的谈,要为了一个耳机而终结友谊,我是迫不得已的。但事实证明几个朋友都是极为聪明和善良,确认了眼神看出了我的耿直和真诚。


第一,振膜太大难于控制。


这固然不能算是一个缺点,但确实是个现实问题的存在。HD800难推出中频具有很强的纹理化,实体感的中频出来,而且这个问题几乎只能改善,不能解决。从众多烧友的总结来看,基本上就是中频假大空,高频薄脆硬,其实这里我还要加上一条,HD800的中高频其实是不够出彩的,甚至有些晦暗的感觉,这种晦暗不是高频的提亮能够解决的,而是一种色泽纹理的缺失所导致的(700也有而且更假!!!)。


第二,声场问题。


从2009年开始,耳机进入了“三维立体”化声场调音。应该来说,这是一个进步,但这个进步同时会带来些声音情感传递上的不亲切直接,但应该还是可以兼顾解决的。HD800 T1 K812等耳机全部不约而同的采用内部空间折射和单元的角度(光有角度没有很大作用的,可以参考铁三角)来达到声场的“三维立体”感。(以前580 600 650都是主要靠障板和耳罩调音的)但我觉得这种设计更能适合于T1这种单元不大的耳机,事实上,T1是这个设计中最成功的一支耳机,T1的声场没有发生散,凝聚力不佳的问题,并且充分施展了这个设计声音层次丰富立体的优势。 反观HD800由于大单元加大腔体大反射,虽然在物理上顽强的不讲道理的扩大了声场,但使得耳机声音的凝聚力,聚焦感,人声的专注度和亲切感大打折扣,使得HD800在小编制,流行,独奏和T1较量下处于劣势。


第三,音色文化的丢失。


森海在1968年吧(应该是),生产出第一支开放式动圈HD414(之前还有封闭耳机的,所以414只能说是第一支开放式),一举获得成功,订单如雪花片一般的飞来。这只414我也有幸听过并买过他的70年代600欧版本,从整个历史来看,这个只414是最早确立了森海那种中高频饱满泛有成熟的金色,中频醇厚,整体大气雄浑的风格。之后的森海一直到HD650,都依旧可以找到HD414的影子,这个基本就是森海的灵魂文化了。但是到了HD800,这个色彩不见了!森海以前几乎没有一支耳机像HD800的高频那样,居然泛着一丢丢的塑料萝卜的光泽(有点SONY化了),并且再也不是金色成熟富有自然光泽了(这也是我之前说的晦暗),这直接导致了HD800在聆听小提琴作品的时候,总是有一丝电子小提琴的味道,我一个朋友在为800添加木头味的过程中,下了很大的本,虽然可以听了,但其实如果边上有一只森海老旗舰的话,立马原形毕露。


以上三大问题所在,也是森海在革新中所碰到的问题(其实HD800本身来说,是一场耳机的革命的,路子走的很先进很大胆,但丢掉的东西也是最宝贵的),这些问题导致我对这个耳机最后一丝幻想也破灭了,我依旧还是抱着580J和老平铭580甚至540在过日子。。。。用拜亚的DT931来调节听音风格。我觉得HD800在我看来,真的只能听听电影原声,听听NEWAGE,看看大片。甚至大编制的正式古典曲目我觉得都是不对味,我情愿用T1,我觉得T1的大编制非常好。


最后希望森海在下一代旗舰上能够找回自己。
2
发表于 2019-2-18 2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株洲
有时候吧,喜不喜欢这种东西看人的,只要不是别有用心,如果喜欢HUFI那当我没说,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9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