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海塞尔的耳机前阵子倒是翻出个HD447尸体,03~04年间用来听《班得瑞》,《狼》那些专辑非常喜欢,单边断线,内部海绵掉渣,但是单元居然还没坏。早几年老婆怀孕的时候,还把耳机架子拆下来给孩子隔着肚皮做胎教。
此次入了HD25 新light 70欧 版,今天拆包一开声便知道这个耳机是符合自己需求的好耳机。压耳头戴耳机之前玩过akg的26p k420 k450 以及还没坏的Q460,以及去年已经出掉的小包耳DT240pro。而HD25现在的新版比起以上的小单元头戴优势还是很大的。单元特性和手头的HD600还是有着明显的血缘关系。
1、如果说极致SPRO的做工能算个80分,DT240pro勉强打个70分,H25我觉得60分都到不了。包装简陋程度与新版HD600基本一个套路。根据外观给媳妇报个2~300块是完全没啥问题了。拆开耳罩,果然和HD600一个路数,耳罩皮包裹海绵,耳罩与单元之间夹海棉薄层,内部单元也做了调音隔层。头梁就是块塑料,单元稍微一拔便可以从耳机架上弄下来。强烈塑料感,做工比Q460还要显得粗糙。
2、从佩戴而言,丑的程度堪比黑标1,而且左右的三角形头梁构架完全是另一个二傻耳机。头梁压顶,佩戴舒适性较差,好在很轻巧,夹头的问题实测比HD600刚入手时要松,压耳状态上与K450\Q460相似。
3、驱动问题方面,新hd25light版虽然是70欧,但手机推是完全可听的。当然接QA390单端口后,低频下潜、声底能有更好的发挥,较大音量下居然很少有毛躁感,比pro以及q460耐受能力更大。恐怕这一点与调音的海绵,单元框架,单元特性上有不小的关系。
4、声场上我觉得HD25设计的非常合理。作为小单元压耳设计,PX系列,以及akg 的k系列小头戴都是一样的共性,声场都不大,HD25也不可能跳跃出这个框架。但HD25的声场是有框架的。中频及人声略贴近,但各发声位置上并不会想akg k450 q460那么混乱和混浊。它出来的声场接近小闭合空间下的规整形态。所以,连塞子都在强调大声场的阶段,HD25的相对克制下显得更合理、更好听!!也许这就是“近场监听”的听感吧。去年出掉的DT240pro中频虽不错,低频的弹性挺好,但声场几乎扁平,在HD25面前显得毫无形态可言。
5、音色特质上,HD25相较极致的signature系列属于中性偏暗、下潜深、回弹质地好(收的没PRO快)、中频饱满、细节够但不强调等特性。sony的1am2 与铁三角的msr7b都是则都是自己一耳朵摘的耳机。封闭设计的闷感被海绵和调音给融化掉了。特别在调大音量时洗脑能力极强。在1000上下的便携封闭头戴我认为很是满意。
HD25 和 spro
包容和偏见其实不是一回事。这两个耳机是自己的主力便携头戴,但HD25在pro面前一点都不虚。HD25比pro更隔音,更适应多数流行音乐,金属、电声流行、人声比pro带感的多。虽然pro比HD25对曲种的普适度更广,在手上的封闭耳机而言,pro是唯一可以欣赏严肃音乐的家伙。不过在音质的包容度上HD25比pro更能打。
HD25 与 黑标1
如果按隔壁小白版主的一些评测文章,歌德耳机属于美式调音,在自己认识范围看来不完全对,要论现在的流行音乐的发展,超低频、响度、修饰化的声音实际上HD25比黑标1来的更流行化。如果不是追求乡村、爵士、发烧人声、箱体式乐器、早期摇滚、以及早期较少加工的曲种的自然度,宽松感,独特的味道。几首rap、洗脑high一把,HD25更容易让自己热血起来,“动次打次”他够带劲。
hd25 与 hd600
hd25和HD600没什么可以比较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家族,这两个耳机在特点上还是有些血缘的关系。都一样的插口,一样的通过海绵做调音,一样的相对朴素,一样不强调、不突出高频的细节,一样有着一定的混响感和略暖的氛围感。如果不是有更高的要求,我想便携时HD25,在家用HD600或者650组成家族套餐其实完全足够了。毕竟通俗和宽泛、严肃和活泼、庄重和悦动等等感受之间,这两个家伙就能互补的完成很多诠释。
玩了一圈,不但没咋进步,倒是往后退了。相遇并不早,但也不恨晚。不知此,焉能知彼。恩,不知道现在算不算正规入HD25党了?虽然今天才开苞,但已经觉得满意了,HD25是个好耳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