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ylxh001 于 2020-11-11 17:07 编辑
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同时也是hifi器材发烧友,很早我就玩儿上了tidal流媒体,因为我发现他上面的资源能提供不逊色与自己抓轨的音质,而mqa高规格音乐竟然能够在流式传输的情况下提供我购买的本地hi res音乐的体验,甚至犹有过之,当时我就在想,如果随身播放器能够随意安装流媒体是什么样的体验?于是,海贝R6横空出世,全局绕过了Android系统本身的音频处理通道,流媒体也可以hifi,不过对于我本人,R6这个级别的音质还是不太能满足我的需求,后来cayin的N6ii同样还是觉得欠了点,最近听了A02,作为一个line out输出前端,达到了随身播放器的顶级水准,可惜没有po,我就一直纠结徘徊,直到听到了R8。
R8在发布会召开时候我就非常关注,不仅仅是他是市面上最顶级的Android hifi播放器,同时也是因为当时的宣传用语,号称随身厅,适合古典音乐的回放,这对我这个每月都按照古典纵横推荐在tidal平台上聆听唱片的玩家来说,很有吸引力,这次终于得到了机会,能够试听R8不锈钢版。
尽管心理有所预期,然而,R8一上手,感觉就是,大,真的大,我对随身的要求一向是小而美,因此一直没考虑入手市面上的几台旗舰播放器,但是体型巨大的R8,让我感受到hifi物理定律依旧不变,大体积,还是能解决很多问题。
首先是操作上,大体积带来了大屏幕,对于用家来说,使用R8跟使用一台大屏Android手机没什么区别,上手难度趋近于零,自带的海贝音乐专业版交互功能也都达到了播放器第一流的水准,你当然也可以安装其他你喜欢的第三方播放app,不过不同app声音会有细微不同,这就是另外的玩儿法了。
其次是续航上,大体积塞下了一万毫安时的锂电池,本身R8的高通构架和系统优化,就让待机基本不掉电,一万毫安时的大容量电池,保证了即使使用诸多高功耗元件,整机续航依旧达到了标称平衡11小时,单端18小时,在旗舰机型里是相当不俗的成绩了,按照我的使用习惯,机器随用随充,不听时候暂停或者直接拔插头都行,一周不关机毫无问题,治好了我的电量焦虑症。
再次就是音频构架上,海贝对播放器的用料特别是供电都特别讲究,即使是定位中低端的R5也搭载了大体积电解电容用于输出部分的电源,到了R8,海贝则是彻底放开了手脚,R8整机堪称重料,数字、解码、前后级都是独立供电,随身里采用这种设计的,基本都是大体积的旗舰播放器了,与此同时,R8从低通滤波后,单端平衡po lo都独立设计了输出线路,最大限度保证了输出质量,各个输出互不干扰,无论单端平衡,都能火力全开。另外有一个小细节非常棒,经过系统升级,R8的四个输出口音量(lo是输出电平)是完全独立的,从lo切换到po,或者平衡切换到单端,无需再手动调节音量,对于需要在多个负载之间切换的人来说,简直不要太方便。
既然在体积方面做出了这么多牺牲,相应的,大体积自然也带来了更好点音质表现,我个人是个捆绑族,拿手头的老人家BD20 BA20套装做对比,在驱动耳塞时候,R8的声场规模、声音细节密度,能够达到不逊色捆绑套装的水准,仅仅这一项,我手上的小体积播放器比如dp100金版就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关于R8的主观听音感受,我并不喜欢把三频揉碎了分开说,只能说提炼出他的声音特质,R8拥有极其辽阔的声场和出色的细节表现,但是声音并不张扬,相反,我第一感觉,反而是保守,在系统、设计等方面都异常激进的R8,声音的审美上却非常的审慎,有一种理性、克制。比如R8的动态瞬态都很强悍,但表现出来却不是一耳朵爆棚的感受,反而是各种元素井井有条,张弛有度,于无声处听惊雷,他的两端延伸较为出色,但并没有非常靓丽抓耳的高频,也没有下潜到心口的低频,表现比较朴实,低频中下部的量感还稍微收束了一点,这样的好处就是声音适合搭配多种风格的后端,同时不刺激,适合长时间聆听,于我而言,很喜欢这种处理方式,而网络有些R8不适合流行的说法,大概是因为其整体较为冷静,中频感染力不足,这点我觉得可以通过不同的耳机搭配解决,不是什么大问题。另外R8的这一声音特质,无论是lo再接耳放,或者是做数字源同轴输出,都能体现出声场宽阔,细节出色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为古典而生不是虚言。
说到搭配,我主要使用了final的A8000和老人家的黑黄鹂LTD两条耳塞,A8K是一副比较难以驾驭的耳塞,在R8充沛的驱动力之下服服帖帖,搭配上我更喜欢使用R8单端口来聆听。至于黑黄鹂LTD,这条耳塞对驱动力的要求并不高,拿来测试主要考察R8本身的细节呈现能力如何,事实证明确实顶级,但是对比dp100金驱动的提升没有A8k来的大,这也是意料之中。
如果你是驱动耳塞,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在单端平衡之间选择,两个口并无直接高下之分,除非你的耳塞非常好驱动,否则turbo模式都建议打开,此时细节会更加突出一点,结相轮廓也会更加清晰,增益方面,三档区别不是非常大,耳塞根据习惯选中或者低都没问题。
另外关于R8的底噪问题,以数据看,R8的信噪比都不算是万元随身播放器里拔尖的,实际听音,底噪在这一众万元以上前端里,也算是比较明显的,使用低阻高敏耳塞如黑黄鹂LTD,底噪明显可闻,平衡口开了turbo模式会更明显,单端会比较低,我个人对底噪是比较宽容的,但是如果有入手R8的朋友,我更建议搭配不是特别灵敏的耳塞,使用潜力较大的动圈耳塞或者一些比较吃功率的混合单元入耳,都是更好的选择。实际上,海贝一向是数据党,低价位的R5等都是参数破表的存在,而这次海贝没有做一台跑分强机,只能是出于对声音的考量,比如选择了更为复杂的模拟电路(信号通路越多,越会影响指标),牺牲了一定的指标,但是提升了带载能力,也能调整到自己想要的声音效果,对于一台高端机,海贝敢于为了声音,选择做出一台指标不是那么“出色”的机器,应该说是很有勇气的。
至于屏蔽方面,这次海贝吸取了教训,最大程度避免了外来干扰,其实当年R6pro就很无辜,因为运放选择的原因,使用不带屏蔽的平衡线材,干扰信号会通过耳机线串扰到模拟线路并被放大,影响了体验。而R8上这个问题不复存在,大家安心使用。我所试听的R8是不锈钢版本,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外壳材质更换后,声音会更沉稳一些,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不锈钢版本增加了4G功能,经过测试,在使用4g的场景下,用高敏入耳耳塞,也没遇到可闻的干扰。这个功能引发了很多争议,不过对于一台流媒体机,4G算是补上了最后一个短板,比如在高铁上,你想要聆听高品质流媒体音乐,打开R8即可享受,而传统的Android播放器你还需要再开一个4g热点,相比之下体验确实差了一点点,而海贝为了这一点点的体验,付出的代价,则是巨大的了。海贝海贝,乐海拾贝,使用流媒体机器的初衷,就是让我们更方面地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之美和hifi的初心,而不是被器材绑架。
最后说下一些外观细节问题,我个人很喜欢R8的设计,而这台试听机的旋钮手感也非常棒,阻尼适中,没有松垮的廉价感,据说是改进了手感,整机非常有档次,一看就是高档产品,这点网上美图已经很多了,大家可以欣赏,当然能体验下真机是最好的。于我而言,R8是超出预期的一款产品,软件层面,海贝从不让人担心,声音上,从R6pro开始,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海贝已经找准了自己的方向,R8则是一款软硬件方面集大成的作品,是海贝基于自己的理解,交出的旗舰随身播放器的答卷,感谢海贝给我的这次的试听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