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牙上有菜 于 2020-12-7 22:41 编辑
西电的老300B是最有名的功率管之一,它以优美的音色(传说中的神管,咱也没听过)、经典的8瓦左右输出、圆润协调的管型、超强的电气属性为众多爱好者津津乐道。
据说后世再也没有厂家能把那种超高的品质复制出来,连现在的西电也是没能延续传奇,复现当年之勇。
在当代,日本人发挥他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做出了TA-300B(产自高槻Takatsuki)这样的顶级管。我有幸拥有过一对,上机就令我吃惊不小:极为纯净的声底,完美的两端延伸,绝好的细腻高频,暖而不肥的人声,一切都恰到好处,无可挑剔,是一种内敛而不炫耀的好声,很难想象什么管子还能更好。这管子不光声音追求极致,价格也是挺极致的,不咬牙下不去手啊。
日本人很善于学习,这对管子,会不会是对老西电的借鉴,模仿,甚至超越呢?我想这种成分恐怕是有的,就像他们在其他行业里做的一样。意大利人有法拉利是吧,我本田也不能逊色,于是他们做出了传奇的NSX,人称东瀛法拉利。 如果说TA-300B在形制和品质上是对经典的致敬,那么以下要说的这些管子,则是属于旁逸斜出的奇葩,不拘一格降管才了。
90年代,捷克的Vaic先生率先做出了对标西电300B的Vv30B,其拥有更大的管型,极板上还多了6个翅翼(看起来像内脏颇多的怪物),更高的输出(单端12-22瓦)。这支管子为后来的AVVT管,EML管和KR管的一系列特殊形制的功率管开辟了新天地。
资料上没有查到Vaic和KR的创始人分手之后的故事,只知道那条线上发展至今在产最有名的就是EML-300B XLS以及KR-300B XLS。
而在我国,天津全真的创始人刘喆甡带领团队也开发出了一系列颇具创新的管子,其中天王300B+就是独创结构的大功率300B。
本来要说的管子里应该要包括EML-300B XLS,这样就是5对管子的横评,但由于一些原因放弃购买,原因下面会提到。选购大功率300B,一方面是尝试给我的古董管找替代品,毕竟古董管不晓得哪一天就要挂了,另外我还发现大功率的管子,确实有一些普通形制的300B无法代替的优势。那么,这些特殊的管子,到底能不能像TA-300B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新的标杆呢?
主要器材:声韵G2高级版时钟三件(银彩三皇冠+天仙配无敌)、欧博LXE胆机(银圣KRAKEN)、Spacend机架+CMS脚钉0.8和1.0。
主要聆听曲目:
以下皆是基于在Linear X Exchange上将屏流调至120mA左右并充分热机的听感。
AVVT-32B:要说和Vv30B最接近的管子,那就是它了。它是Vaic成立AVVT(Alesa Vaic Vacuum Technology)之后对Vv30B的改款。这对管子我反复聆听过很长时间,以前我介绍过它的声音,属于兼具温暖的音色和磅礴气势的管子。大体的印象是四平八稳,然后中低频饱满有氛围。高频细腻程度没有问题,整体挑不出毛病。把它的功率发挥出来,能辨别出和在小功率下的格局有所不同,场面更大,结像更结实。但在长时间的对比后,我觉得这管子好是好,但是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也就是说,每样都是90分,但是缺乏令人击节之处。
KR-300B XLS:这管子最高可输出24瓦。查了一圈下来,这对KR管可能是在产最贵的大功率300B了。然而第一次听就浇我一盆冷水。想象中充沛的能量去哪了?声音十分的寡淡,也听不出什么规模啊,气势啊,动态啊。低频也是收着来。听某些女声的时候更是觉得感情缺乏,不对味。我马上意识到这还是新管子,估计欠煲。果然,数小时后声音就有了明显的改观,重心往下移动,越来越好听了。大约3-40小时后,声音就稳定下来,该有的都有了。其四平八稳和32B很相似,挑不出什么毛病。它的音像是很纯粹的,光润的,细腻度相当不错,甚至能和印象中TA管媲美一下。中频人声,也还可以,但仔细对比就发觉不如32B那么丰厚有感情。我想,如果KR管在其价位是这样的表现的话,按照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EML管可能就不必尝试了。并且,虽说是大功率管,若要比气势,它可能要输给下面这一位。
全真天王300B+:这管子的结构独树一帜,管身超长。里面看上去就是把两份普通300B的料子叠在了一起。料子是给了双份,品质是否成倍增长呢?按照全真的说法,这管子单端输出达18瓦,适合听交响,气势十足,需要特殊胆机去匹配。看参数图纸,其测得的配对屏流就要达到125mA,的确是成倍的300B。不用怎么热机,它就展现出一种难以比拟的雄浑气势,场面拉得很开。这种规模上的扩大并非是吧频响两端抬升从而获得更大的声场。它的三频仍然是均衡的,但是不知为何就是拉得更开,铺得更开。这一点和全真自家的2A3(随机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事实上我曾怀疑是不是我的耳朵被煲了?或许把2A3和300B+开到相同的音量,它们其实没什么区别?但当我试着用2A3来做对比,很快就发现,2A3乍一听好像差不多,但是仔细听就知道,2A3的声音相对的轻薄以及规模感不强。并非是指音色变薄,而是和300B+以及另两位相比,始终会有一种缺斤短两的感觉,时间一长就无法忍受。自此,我是再也不会换回2A3了。然而,在把特点充分发挥成优势的同时,这管子有一个明显的不足,细腻度不太好。在我的Utopia上,其高频能明显听出一种碎裂感,锯齿感(略有夸张,这里是指和其他三支捷克管对比而言),捎带着,人声的结像也会略显粗糙。如果不是经常出现像镲这样的高频乐器的话,其实可以接受(小提琴的问题也不大)。我据此猜想,会不会电子管本身就存在一种规模和细腻无法兼得的瓶颈呢?Vv30B告诉我,他们都错了。
Vv30B:这里指的是最初版本的Vv30B,非后续KR出的30B。Vaic先生于1994年发表它的时候,宣称这是在物理特性上胜过WE300B的管子。我曾在另一篇文章里说过它的听感,当时我认为它总体上不如TA管。然而最近我发现,当时我没有给它正确的周边搭配,导致没有发挥出它的真正实力。事实上,越好的东西,就越没啥可说的。对比上述3对管子,Vv30B“拥有更强的细节解释力”。想想看,这可是管子之间的对比,能明确地听出这一点,那差距得有多大。毫不夸张的说,它的高频低频的泛音,就是比别人多一截。一些细碎的,原本不被注意的声音,就那么毫不突兀地呈现出来。120mA下的Vv30B不但拥有不逊于全真天王管的场面和气势,其高频竟能给出一种超细的粒子感,一种水晶断口般的清脆感,并且能确定无疑地指出高频泛音的顶点在哪里。更过分的是,它的中频表达也是极为优美。在集合前面三支管子优点的同时,鲜明、华丽、富有个性。只是可惜,这支绝对的天才之作早已停产了。
综上可知,我的古董管替换计划算是失败了。也许还会去寻找更夸张的比如Vv50B那样的超级功率管,那就是后话了。拥有极品的古董管,真是让人快乐又痛苦,好听是真好听,但是总有命不久矣的顾虑。不得不感慨,为何一些绝好的产品只能在历史中昙花一现,作为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而难以复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不归,只能且听且珍惜啊。
另外,基于我的听感,有两个很明显的事实。一是前端功率和声音的规模感很可能是正相关的。按理说耳机无非就是尽力还原波形,前端功率的大小造成的听感差异究竟是什么原理造成的,我是没想明白。二是,Focal Utopia这支耳机我认为用小功率胆机并不是最合适(我是指彻底煲开了的Utopia)。事实就是,以上这些大功率300B,没有哪一种会造成所谓的过推情况(当然阻抗匹配也要注意,不匹配会造成中低频瘫肿)。无论是对比2A3还是普通的300B,很明确的就是更有优势,用最好的大功率管,还可以更加全面,没有劣势。这个现象是不是和某些平板耳机很相似?因此我的推想是,这支耳机,那种音箱移植来的单元,就是应该以小音箱的观点来看待。或许的或许,用好的功放来搞,又是一片新的天地。
最后,这里说的声场啊规模啊,绝对不是众多听感里描述的那种限制在耳罩里的那种狭小局促,然后在一个螺蛳壳里比大小。不存在的。似乎Utopia声场小已经是个标签了?然而在我这里并不是。Utopia在我这里就是能做到极强的“脱离耳机的感觉”,一点点头中效应都没有。它能在我的前方180°展开一个扇面,所有的结像各就其位,此起彼伏。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舞台感?碰到好的录音,那种声音散开的感觉甚至是无边无际的,而且它的结像能引发一种视觉感,能够“看”到所有结像的位置、轮廓、运动轨迹,仿佛是乐器独自在那里奏响,真是非常有趣,非常享受。对这个感兴趣的朋友,咱再慢慢探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