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0-12-29 21:14 编辑
买了几天,刚开始高频略散略硬,听了几个小时似乎好些了;新版的透明灰三节套很松软,直接就能三节全入,不需要再“油透”
新版的小四相比过去似乎收敛了些,不再那么锋芒毕露桀骜不驯,似乎也好驱动了些,山灵UA1小尾巴推起来已经挺不错;素质不再鹤立鸡群风格也不再惊艳,但也不落伍,1000~2000价位仍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问题来了,我这以往谈起器材滔滔不绝的大水车,面对这个听了几天的塞子,居然说不出什么话来,甚至找不到什么特征来描述它的声音,非要从各个方面表达大约是这样的:
不暖,也不冷;
不厚,也不薄;
不近,也不远;
不亮,也不暗;
不快,也不慢;
不锐,也不肉;
不浑浊,也不清澈;
不干瘪,也不臃肿;
声场不算大(比IE800s小一圈),但也不算小;
大编制纵深不优秀(应该是信息量有限所致?),但人声、流行却也层次分明;
密度不算高,但也不松软;
感情不浓郁,但也不冷淡;
质感不细腻,但也不粗糙;
高频不华丽,但也不呆板;
低频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不很强的整体感,但也并不分离;
细节不突出,但也不模糊;
看似没特征,但又很迷人;
似乎啥都有,但又似乎啥都没有;
可以听人声,也可以听古典,甚至大编制不去和IE800s比的话,单独听也挺好;
可以随手揣兜里偶尔拿出来和山灵UA1一起连手机听点动感流行,也可以坐下来插国砖认真听一部交响,用起来很没有压力
除了均衡,我几乎找不到任何形容词来夸奖,但这明明不是四平八稳的声音;如果非要挑点毛病的话,大编制的时候弦乐齐奏高频偏脆(不是毛躁刺激那种),无法表现出弦乐的质感,这个应该也是单单元以及高频延伸有限的限制。
语尽词穷水一文,哪天文思泉涌再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