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osounds 于 2021-4-18 23:36 编辑
Gl2000双面磁,巡回试听耳机,耳罩两幅(简称带孔和不带孔),线两条都是XLR平衡(简称铜线和铜镀银线),本来想做个更全面的评价,但是因为没有单端线,我手上的莱曼,ef100,金丝雀2等乱七八糟的一些单端设备,和便携耳放系列就不能参与比较了。
评论中的听感喜好,是非常个人的事情,不苛求其他人赞同。不同的系统必然导致听感上存在差异,本文的评价仅供参考。
试听曲目超过50首,绝对时长超过8个小时。试听曲目包括交响,电影,民族,器乐(大小提琴,钢琴,笛,管,箫、中国鼓、外国鼓等等),电子音乐,土嗨舞曲,人声(国内外各种萝莉,御姐,帅哥,油腻大叔,大嫂和老男人等)
佩戴:一开始戴上,没啥感觉;一个小时,小case;两个小时,我cao,压得头昏疼。4个小时,就算是靠着椅子戴,颈椎也顶不住了。(我戴hek 这样的耳机,一般都可以持续整个晚上,4-5个小时没问题的)
不带孔的耳罩低频表现更厚实,这耳机的中频延伸感比较足(之前有人写过声音的涟漪感应该就是来自这个),配器复杂一点的音乐,会感觉用这个耳罩听感不太好,想象一下一个不大小池塘,扔进几颗石子,那个水波各种反弹碰撞的样子。换开孔耳罩,那种迪厅high感会下降,但是声音的自然度明显改善。 红色的铜线,低频量略多一点。黑色的铜镀银线,高频和各种细节更好,后面的对比听感主要用的是黑线和开孔耳罩。
独立听感部分
优点:人声相对突出,特别是年轻女声的气息声、军鼓、镲、部分弦乐器、木鱼等的尾音很突出,一耳朵给人以高解析的感觉,有点像的那种发烧人声的录音特点。人声比较厚实,喉部共鸣能直接感受到(听老男人的歌最明显),低频量足,不轰头。3频基本是平衡的。声音有高度(空间感横向、纵向和高度)
缺点:结像不够清晰,声音的整体空间感不大,尤其是横向,乐器或者声音来源多的时候,会丢失层次感,分离不足,所以这耳机的大编制表现可以说是相对弱项。 1.8khz-2.5khz(foobar的自带eq)凸起过多,导致有时候某些高频乐器在人声演唱中抢戏,同时也造成某些女声能量感过强,过硬。人声的高频部分干、白,久听容易累,略显不够自然。把这个频率区的eq下调,人声马上会变得润泽许多。
对比听感
![]()
系统1,主体是ps audio dsj解码器和mass cobo 394耳放,还有超过2w以上的音源及周边优化投入。系统特点为高解析,少音染,空间感和立体感突出(非声场),能比较好的驱动hek v2这样的耳机(没有明显的慢和软),推男人家的平板耳机能得到比较优秀的声场、低频以及速度感。 对比he560(某500元的平衡线):声场比560小很多,立体感,纵深感,结像清晰度,通透感,声音分离度输560比较多,整体解析力弱于560。人声的厚度感比560好。 低频量感多560一点点,不注意甚至听不出来,但是低频的下潜和回弹速度不如560,低频解析力不如560。中频的凸出感略强过560一点,人的喉音比560更明显,人声厚度更好一些。高频:560的高频明显比gl2000多了些东西,听感上560的高频比2000舒展得明显。2000的人声,特别是年轻女声高频部分会显得干和白。560的音色要明显润得多。 在此系统下,无论何种曲目,我都更愿意选择he560。(此系统下,以个人口味评判,he560古典也好于hd650。高低频的延伸(除了极高频的延伸略差,个人感受是在12khz以上),空间感,动态瞬态速度,解析全部都更好) 额外提一句,hek v2在系统1下全方位吊打he560,但在系统2下,和he560的差别会明显变小。
对比hd650(黑盒版,单端原线),此系统下的650有非常好的延伸感。 声场,空间感650赢,结像清晰度gl2000略好一点点,整体解析力各有输赢,通透感gl2000赢。复杂声音的分离度,650胜。 人声部分,650比gl2000凹得明显,但是如果把650电平增加,使得两者的人声差不多大小,会发现650的人声部分,除了唇齿气息音外(并非刺耳的齿音),可感知的细节多于gl2000(也多于he560)。得益于本套系统良好的分离度,即使音量开很大,并不觉得吵和刺耳,所有的人声都有种在体育馆舞台演唱的感觉,声音一波一波从中心散开,又在远处某个位置反射回来。(森海家的招牌堂音在人声上一样有很好表现)。 低频:细节解析650胜(低音大提琴下很明显),下潜和弹性:gl2000胜利。高频:650的高频算是比较暗的,但是在这套系统上,不进行对比的话,并没有明显的暗感,音量增大以后,极高频的很多东西都在,只是不突出。Gl2000在1k-10k中的某些凸起太厉害,在某些音乐里,军鼓、镲等的尾音(非主体音)会很突出,反而会抢人声的戏。如果要增加音量去寻找与he560相比时高频中少了的东西,耳朵会受不了的。 如果不怕影响听力,为了让人声足够大,音量开得比较大,hd650的人声也可以很优秀,但是为了听力,降低音量以后,人声就会显得比较黯淡。Gl2000在较小音量下,人声也可以很凸显,特别是流行歌曲。另外电子音乐,土嗨音乐,不需要细节的低频凸显音乐,gl2000的表现反而比650强。至于纯器乐,古典,交响类的,650赢得很轻松。
![]()
系统2,主体为小不点dac6(双4495)解码器和湖人v281耳放,算上各种周边,2w+的系统,从界面到耳放,全平衡方式连接。推he560时,解析力是比系统1弱的,推hek v2时,对比系统1就差得明显了。650在本套系统下的表现也是明显变弱,主要在解析、通透以及中高频的延展性都下降了。通俗的说,空间感上的差别,系统1是环绕立体声,系统2是立体声。 对比hd650,得益于更大的声场和分离度,古典及各种器乐,大编制,还是hd650强过gl2000。人声类,电子音乐,节奏音乐,hd650就显得有些昏昏欲睡不如gl2000提神。
he560和gl2000,和在系统1上对比,各种表现都有下降,但是两个耳机之间的对比仍然和系统1下几乎一致,这里不做重复描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he560如果换成单端的原线,空间感分离度比平衡会明显下降,但仍然强于gl2000。单端的he560在系统2下的人声,比平衡线的中低频更丰满,高频略暗一些,更顺滑。系统2平衡下的he560人声比单端下更贴耳,个人是不太喜好贴耳的。gl2000在300-350hz的响应比he560明显,更能凸显老男人声音中的厚度。 在此系统下,hd650与gl2000各有擅场,he560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好于gl2000,仍然全面优于hd650。
系统3,主体是小不点dac6解码器和何庆华C2耳放(此耳放的平衡是假平衡,是单端线路,有高低增益可切换,号称最大能提供8800mw的输出),界面-解码器-耳放均使用单端接法。所有耳机的在这个系统上,解析声场等相对系统2继续下滑。 Hd650,在这个C2耳放下明显不如换莱曼好听,不再继续对比了,我是听得想睡觉。 He560,无论平衡还是单端,在c2下,都感觉速度变慢了。古典表现不如hd650。流行比hd650好。与gl2000比,横向声场还是he560略大,但是纵深感丢失,整体声音是一种通透的模糊感(举个栗子,大礼堂里有个女生在唱歌,很通透,但是就是对方的咬字觉得不够清晰),低频质量也不行了。另外人声表现在这个耳放下过于贴近了。 Gl2000在C2上声场和综合解析都比前面的系统略有下降,但是除了解析外下降不多。由于解析的下降,原来比较凸显的那个中高频反而没有之前突出了。声场不大但是规整,上下左右前后全都有,低频的质量上比系统2差别不算大,但是明显好于对手。让我突然想起了当年的磁带随身听,解析不重要,结像不重要,人声凸显,清晰,低频舒服,这不就ok了?高增益模式下,声音的鲜活感和密度比低增益模式好。 在此系统下,古典交响hd650还是对味一点,he560古典已废,流行的话只合适听点慢歌。Gl2000人声明显好于所有对手,小编制也比he560强,古典我仍然觉得不对味。
个人建议 主听古典,器乐,交响以及各种大编制的烧油不建议入。 主玩中高端系统,旗舰耳机,喜欢整体高解析,以及所谓贵气的高频烧油,不建议入。
这耳机听人声和电子hi乐对耳放要求不高,喜欢发烧人声,凸显气息贴耳的可以考虑。喜欢电子音乐的可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