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真力有源音箱之下,在怀念纯转盘之上,我的一笔小财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6 22: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
本帖最后由 rameses 于 2021-12-7 11:31 编辑

最近发了一个重新布局的帖子,学习了帖子里两三位达人的指点和观点,也关注了一下B站的教程。
音乐板块都是分享帖,就发在这里吧。
买了一个兄弟的标签机,处女座的收纳控和逻辑控起作用了,做起Excel和标签,容易翻找,不容易弄花盒子,毕竟我懒得套袋子,也不喜欢出二手。
算了算,居然是一笔超过怀念转盘的投入,后续更无止境。
有时间还是多盘一盘自己的盘,大概是因为我的耳朵不挑剔,我也不善于表达什么明确的观点。
财力有限,没敢玩LP,也没有收LD。
音源主要就是CD,其中包括最早的口盘(碟伤了基本都淘汰了,碟未伤留原印刷换新盒)/目前在淘的境外原盘/大陆正版(这个里面基本没有引进版,主要以比较出名的出版社的正盘为主,部分又是境外压制的,还有慢刻AMPEX)/一个补充就是Sony HiRes的下载转为ALAC。

在这里编辑一下吧,按照目前听的情况,普通国产碟质量、效果、印刷都属于很一般的那种,但是曲目不可替代,比如李娜、腾格尔、或者赵季平、张千一、张宏光作品。内心是不太愿意收国产碟的。人声加老流行曲目,最模拟的当属慢刻SECD了,具体不懂,猜测是买了版权后,用缩混后的音轨重新制作或者干脆重新缩混,然后1/1刻录。这个一个是曲目自然精选,模拟声效果强,然而格式都还是CD,最多带24bit。此外金碟银碟属于高价版本,国内发行方喜欢做这个,往往还会特意境外制作压碟,这个效果也确实非常好。其它HQ HD并不觉得明显,SACD这个我能选双层的,记得有人评价转盘的时候提到过SACD不那么实在。MQA这个我只有一张,但是OPPO Sonica应该是不带这个的。此外LECD SQ这种声音没觉得改善特别大,但是缩混制作的或者近期录音的版本真的是让人倒胃口,不知道是制作人的品味下降了,还是为了迎合综艺现场的感觉。BlueSpec一般都是音响展的制碟,曲目一般自带试音效果,耐听度一般般。XRCD和2一般都是日本制作的,效果和整体都不错,这个和金碟收藏成本是很高的。

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当然可以单独、深度讨论有源无源音箱,这是论坛存在的意义,然而不顾客观情况,部分或者全面否定有源,或者鼓吹模拟,贬低数码音或者殃及DSP,你确定你的磁带、黑胶或者母带系统玩好了吗?

看你们一讨论就是一些很高级小众的音箱牌子,我是不敢回话的,我一概没听过,我为我的无知感到羞愧。然而从一个内心自信并且不阴暗的角度来考虑揣摩你的话,我相信你一定是听了很多套器材,这些有的是你自己折腾的,有些是在别人家蹭听到的,而且为了在这么多系统之间来回不对品评,你大概也是带了几张最喜欢的试音碟,反复AB也是可以的,这让我想起当年我订了大概是论坛第二套UE10Pro都时候,天津的坛友在我自己佩戴尚且不够舒服(在西门子做模具的时候,咬的是一包纸巾,大概是太厚了),简单试戴试听,就可以写出华丽的测评。

作为门外汉,我从你们的言之凿凿学到了很多可以在适度思考之后消化和理解的结论,我是感恩的,然而我是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更换、调试或者蹭听系统的,我自己这么点可怜的收藏碟,我都听不过来,听不熟,听不透。

所以我想前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还是慢慢来吧。你觉得呢?






2
发表于 2021-12-6 23: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不错,虽然已经不买实体唱片很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4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